1 绪论
1.1选题背景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文化等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社会的转型是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表现,社会在转型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未知情况,同时很多潜在的矛盾也会突显出来。市场经济在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在效率和利益的不断追求过程中,本该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制度却存在着滞后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特别是当多元文化渗入到中国以后,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受到了影响,对新的价值观也没有一个正确和理性的认识,对新价值观的盲目追求变成了当今人们标新自己和张扬个性的方式。在这个新旧事物交替的时期,道德也受到影响,社会中关于道德的标准变得多样化,致使很多人对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无法辨别是非对错,甚至是原来根深蒂固的道德标准也发生动摇,人们心中的道德天平不知道该往哪边倾斜。种种的社会现象反映出了我国当前道德失衡,社会的道德气氛显得萧条,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权力主义的气息弥漫。有专家指出,相比我们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应的道德体系却还没有跟上,加之优胜劣汰的影响,竞争成了人们潜在的意识,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和精神文化都逐渐显现出短板。当前,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也正在发生着重大变革。我国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到现在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独生子女政策。虽然对国家来说,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意义,但是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却在久而久之中产生了很多不利因素。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传统家训从产生到现在具有久远的历史,但是关于传统家训的研究却时间较短。民国初期,家训只是作为研究家族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内容出现,例如潘光旦《中国家庭之问题》,正式关于家训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末期开始。关于古代家训的研究,大体分为专著类和论文类,专著类有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徐梓的《中国文化通志•家范志》,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马镛的《中国家庭教育史》,研究家庭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导师赵忠心编的《中国家庭教育》、《中国家教之道》等等。关于对我国家训研究的论文大概可以分为通论的研究和个案的研究,从数量上看要比专著相对多些。无论从出版的书籍读物还是期刊的论文,都能看到传统家训正逐步被很多学者关注,但是总体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为今后的重视程度做了铺垫。首先在专著类,大部分只是将重点集中在对家训名篇的总结或发展史的研究上,如《中国家训经典》、《千古家训》等,主要是对古代家训名篇的汇编或节选。大学教授徐少锦和博士生导师陈延斌编著的 62 万字的专著《中国家训史》,在整个学术界都很有影响,他们的研究可以说是揭开了研究传统家训的序幕,使家训在现代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它对我国传统家训的整个发展历史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研究,是其它有关学习和研究这块内容很值得参考的作品。纵观不同的研究作品,大部分只是将重点放在对我国传统家训的发生、发展情况等方面,而缺少对传统家训的现实挖掘和实用性的延伸。其次在学术论文方面,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传统家训整体宏观的研究,也有对某一家训著作的分析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内容缺乏深度,缺少关于对传统家训专业化的多方面的研究,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对家训发展历史过程的梳理和总结,因此,在这里简要叙述。
……….
2 我国传统家训的概述
2.1 家训的含义
家训,是家长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来教育子孙后代立身及处世,规范后辈子孙的行为,同时营造和谐家庭或者家族气氛,延续家族生命力的一种家庭或家族教育形式。“家训是指父母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弟妹的劝诫,夫妻之间的嘱托。它属于家庭或家族内部的教育。”①我国的传统家训长期发展在封建社会的环境里,并且也随着封建社会的历史延续,其内容不断变得的丰富,价值意义不断的突显。传统家训中,有关于治家教子的思想内容、方式方法,也有关于生产生活的经验的总结和传授,它的形成和发展以社会生产实践的经验作为指导,也以时代的文化特征作为基础。家训在家庭或家族层面上,具有家庭教育的性质,在天下国家的层面上,又有齐家治国的性质,它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但是又一脉相承,具有内在共同的属性。研究我国传统家训,最直接的研究对象即是我国古代时期关于家训的各种文献,所以在许多的家训文献中,研究传统家训的学者已经将不同时代不同内容的家训进行了分类。最常见的分类是将家训按内容进行区别,可以分为:第一,家庭教育类,家庭教育类的家训是父母长辈对子女后辈的切身指导。创作此类家训的长辈们采用的方式普遍是通过总结自己一生有关为人处世的人生经验,兼采纳自己的祖先们生存或生活的艰难经历,将所有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教给后代子孙,从而希望能给予家人和子女关于人生的引导和帮助。
……….
2.2 我国传统家训的发展过程
事物的出现和产生都有必然和偶然相伴随的特性,家训的出现也是如此,探索家训的起源,我们不得不结合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对此问题的研究,虽然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是有一个观点是共通的,即“家训”这个词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后汉书•文苑列传》,但是家训的真正起源却要早于汉代。笔者认为,对一个事物起源的探索,文字记载是最有说服力的,所以对传统家训起源的追溯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参考有类似见解学者的观点,家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尧舜时期,《尚书》是一部记录了我国最早期生产生活事迹的文献,《商书》是《尚书》几个板块中的一个部分,在这里面有关于君主对自己的家眷,亲戚以及臣民们的垂训语录。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是对上古统治者对子民们训词的记录和整理,从时间上来看,是我国最早的家训文。除此之外,《尚书》中还记录了关于尧舜帝王的类似于家训意义的言辞。《诗经》中也记录了上古时期关于家庭生产及生活的内容,所以当《诗经》出现以后,就对当时的朝代在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影响,人们会对其中的内容借鉴和运用。孔子经常用《诗经》的内容来教学,孔子认为学习《诗经》很重要,有“不学诗,无以言”①的教育言论,所以,这也能说明家训的起源是很早的。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国传统家训是起源于上古,是上古时候人们生产生活的记录和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个时期是我国传统家训的起源。殷商和先秦是家训发展的初期,“殷商以前家训多为口头形式,殷商以后才开始通过用文字来记录先前产生的口头家训”②,并且也是从这个时候起采用文字的方式来创作家训。先秦家训是我国传统家训较正式的开端,原创性、不成熟性是该时期的显著特点。这个时期的家训没有单独被列出,而是同其他内容混在一起,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归为家训范畴。但是通过后代人对它们的借鉴运用可以看出,它们能够充当后人治家教子的伦理准则。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张艳国教授的《简论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学意义》中,在谈及先秦家训对汉代以后的家训思想的影响时也有着同样的观点:“反映在《易》、《礼》、《诗》、《书》、《春秋》和《论语》、《孟子》、《孝经》、《大戴礼》等典籍中,通过儒家圣贤对话形式所反映出来的先秦家训,又成为中国传统家训中的经典,直接成为两汉及其以后人们作为治家教子的价值标准而效法、阐扬。”
………
3 我国传统家训的蕴意..... 15
3.1 我国传统家训的道德自律蕴意....... 15
3.2 我国传统家训的家庭文化蕴意....... 16
3.3 我国传统家训的社会处世蕴意....... 18
3.4 我国传统家训的教化蕴意....... 19
4 我国传统家训的积极意义和不足表现......... 21
4.1 传统家训的积极意义....... 21
4.2 传统家训的不足表现....... 21
5 我国传统家训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启示......... 24
5.1 文化价值的涵义 ...... 24
5.2 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价值启示........... 24
5.3 对和睦家庭的文化价值启示........... 27
5.4 对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启示........... 30
5.5 对执政为民的文化价值启示........... 33
5 我国传统家训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启示
5.1 文化价值的涵义
研究我国传统家训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启示,首先需要对文化价值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文化价值是属于社会演变及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文化价值和人不可分割,因此也具有人的属性。不同的领域有它们各自不同的文化性质,文化从理论意义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有形和无形的区别。所以对文化价值做出概括,就要对不同文化内容有一个共同的把握,最后将重点落在对价值的研究上。文化价值需要有主体客体来构成,客体的存在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而主体也意识到了这种需要并且占有和利用客体。文化和人必须要联系在一起,只有具有人的属性才可以是文化,所以这里所说的满足主体是满足人的需要。某一种事物的出现或者存在被人认识到是有意义的,该事物能够将自己的存在价值发挥出来,并且该事物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那么价值就是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被追求、利用并且遵循的。所以笔者对文化价值的理解是,文化价值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能够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人化了的事物,而反过来这种事物对人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文化价值也是文化功能,具有价值意义,探讨事物的价值,最基本的要从它的文化价值着手,因为文化价值具有揭示事物本原的特点。人的生存方式是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开展的,文化也就是可以说是人化,事物的价值研究从人化的角度入手,才能够回归本原。从现实的角度,文化价值也是一个具有“中立”意义的概念,出于对文化价值需要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社会主体都对文化价值有一致的看法,一种文化价值对一个领域或一部分主体是有意义的,但是不一定被其它领域或主体接纳。特别是当经济、科学等方面的介入,相互之间发展和竞争的势头使我们将重点放到了经济和技术的领域,科学的不断进步也潜移默化的触及到了关于人性和伦理的问题。特别是多元文化在现代化的社会显现的尤为突出,不同文化价值相互碰撞,打乱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质朴与宁静。综上所述,传统家训的文化价值需要我们去研究,也值得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去追寻其价值启示。
……..
结 论
家庭教育的问题是我国从古到今从没停止过的话题,这归根于家庭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家庭教育不仅对促进个人的成长,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国家的发展几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以一种纽带的方式将这三者联系起来。传统家训是我国家庭教育中一项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优秀文化,传统家训中不仅蕴含了古代圣贤们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法比拟的智慧,也展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站在当今社会的角度,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各种文化相互交织,当人们热衷于对外来文化的追求时,我国传统文化却受到冷落,人们的道德出现滑坡,社会问题层出不断,这种种的现象都是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道德规范和家庭教育提出的综合性的要求。另外,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层面来看,也对我们挖掘传统文化提出了更特别的要求,而传统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应该并且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传统家训的优质资源性有以下方面的特点,首先,传统家训是先贤们关于人生经验的总结,对后代有指导意义;其次,传统家训中的思想丰富、有深度蕴意,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传统家训是我们的文化精髓,给我们带来优越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家训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所以,不免也带有很多历史的局限性。因此,对传统家训的研究,我们不仅要借鉴和发扬它的积极作用,还要客观看待它的不合理成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统家训对我们当今社会的价值。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