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科学成功观培育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03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每个时代的人都带有其独特的时代烙印,不同时代的人对于成功的理解不同,同个时代的人因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素养、个性修养等的不同而对成功的内涵也有着不同的解读。有的人将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看作成功,有的人将在商海中混得风生水起、日进斗金看作是成功,有的人将选秀的一夜成名看作是成功。但是与之相反的,有的人将排除世俗的纷扰,向着既定的人生目标从容进发看作是成功,有的人将“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看作是成功,有的人将不失败看作是成功。在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在失败给予的教训和于成功中总结的经验中,形成了自己的成功观。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日渐处于富裕的良性状态。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希望能够走捷径获得成功,渴望能够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幻想可以复制他人的成功,功利倾向严重。在金钱万能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的物质财富占有欲望不断膨胀,人们对于成功的追求更多的是对权和钱的追求,不再单纯地将实现社会价值定义为成功的标准。例如北京师范大学董藩教授在网上对研究生提出要求:“40 岁时达到 4000 万身家,否则不要来见我。”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方式虽然欠妥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另一种观点却认为这种“以财富论成败”的成功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是扭曲的成功观。不可否认的,董教授此言论既真实又尖锐,哪怕看起来多数人并不赞同这种观点,但在现实社会中这种成功观确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中国的家长就将孩子有个高学历,有个又挣钱又有权的好工作与成功画上了等号。大学本应该是一个相对疏离于现实功利的学术共同体,但是如今的一些大学,衙门色彩过重、功利性过强。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校庆接待校友时“序爵不序长”—— 不论年纪大小,不论入学时间早晚,皆以官位大小排序。
………


1.2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从改革开放到 2005 年,对于成功观研究的相关文献研究比较少,最早在 2001 年第6 期的《成功》中,张友生的《我的成功观》有过论述。2006 年后与大学生成功观相关的文献开始大量的涌现,但遗憾的是,由于重复性研究较多,积累与提高不足;另一方面,专门针对大学生成功观培育的实证数据不足。打开中国知网在搜索栏输入“成功观”按篇名进行搜索一共有 47 篇文章,这其中硕士论文有 2 篇,没有博士论文。直接研究大学生成功观的 9 篇,研究青年成功观的 1 篇,研究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 4 篇,基本上没有全面系统研究当代大学生成功观的文章。而这恰恰反映出我国缺乏对当代大学生成功观研究的重视,所以这方面的成果也比较罕见。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成功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成功认识存在的误区及其产生的原因、大学生树立科学成功观的重要性、职业成功观等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方面:郑安文在《大学生科学成功观培养的路径选择》中指出,当代大学生在成功观问题上存在诸多误区,如:把上名牌大学与成功划上了等号;把高学历与成功划起了等号;把权力、金钱与成功划上了等号;把成功与失败完全对立起来等。胡超在《中美成功观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中指出,中国成功观的特点是权力至上,以社会为本位。窦东微、樊富珉在《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和成功观》中指出,“除了将金钱等同于成功和幸福之外,当前流行的成功观还存在几种主要的误区:第一种误区是将成功绝对化,认为成功就是一定要出人头地,占据领先优势。第二种误区是将成功狭隘化,其显著特征就是宣扬这样一种理念:每一株小草都应长成参天大树,每一个小个子都能成为姚明一样的篮球巨星。第三种误区是将成功模板化,认为成功可以简单复制。”①梁永艺在《当代青年的科学成功观》指出,当代青年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一些庸俗的、狭隘的成功观,如:“成功就是有钱有权有势有名有美女 ”,“成功就是要不择手段”,“不成功,毋宁死”。②柴秋星、原小艳在《面向“健全”的成功——从弗洛姆“健全的人”看当代中国的成功观》中指出,当代中国成功观的几种倾向分别是:“‘唯金钱论’倾向的成功观,‘唯利益论’倾向的成功观,‘唯速成论’倾向的成功观。”③
………


2 当代大学生科学成功观培育的一般概述


2.1 成功与成功观的内涵
什么是成功?在汉语里,成功的含义有五种解释:1.成就功业或事业。《宣和遗事》后集:“汪伯彦、黄潜善力主迁幸东南之议,忌宗泽成功,屡沮挠之。”2.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於是二府文武之士,感秦国思郑渠之绩,魏人置豹祀之义,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3.指事情获得预期结果。《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已知两路人马,都已成功,合兵回杭州城来。”4.成效。宋苏洵《上皇帝书》:“此所谓用力少而成功多,法无便於此者矣。”5.收获。《汉书•元帝纪》:“元元之民,劳於耕耘,又亡成功,困於饥饉,亡以相救。”在词典里对于成功的解释是,获得预期的圆满结果,逐步实现有价值的理想。自古以来,成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人与人之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导致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对成功的标准也有不同的解读。著名励志成功学讲师陈安之认为“21 世纪的成功定义是,向着自己有价值的方向不断地努力前进的过程,实现自己有意义的即定目标。”①散文家林清玄认为“成功就是每天比昨天进步,成功不是结局,而是过程。” 世界激励大师丹尼斯•韦特利认为“成功,一生的成就来自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创造一种有意义的感觉。”②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认为“成功等于目标,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综合以上观点,我认为,成功就是一个人为自己设定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以及获得自己预期的圆满结果。
………….


2.2 中国成功观的简溯
在人类语言中“成功”一词算是比较古老的词汇,而“成功”一词的出现促使人们进行如何成功的学问研究。中国对如何成功的学问研究可以说是渊源流长,在《周易》中有“天行键,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东周春秋末期左丘明在《左传》中指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中的立德、立功、立言都是中国成功学的理论渊源,激励着后来人积德行善、建功立业,形成高尚进取、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除上述所说的以外还有一些成功理念,如《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史记•淮阴侯列传》:“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五等诸侯论》:“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荀子•议兵》:“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还有如“不成功便成仁”、“成王败寇”、“九转功成”、“成仁取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都蕴含了古人的各种成功观。其中“立德、立功、立言”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崇高的成功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体现了古人以官为本的成功观。古代的成功理念既然能被当时的人们接受肯定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古人是非常重视理想的,而且,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人们要想拥有充分的自由和人权,只能努力站在权利的高端,努力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而这些成功理念则成为他们实现理想的指路明灯,是他们理论上的坚强后盾,激励着他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古人关于成功的一些理论过于功利和单一,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人们读书、做学问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我素养、升华自身,而是为了获得统治者赏识,为了当官和发财。
………


3 当代大学生成功观培育的现状调查 ..... 19
3.1 调查研究的范围和采用的技术方法....... 19
3.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9
3.1.2 问卷设置 ..........19
3.2 基于调查的大学生成功观现状分析....... 26
3.3 基于调查的大学生成功观培育现状分析..... 29
3.3.1 当代大学生成功观培育现状分析 ........29
3.3.2 大学生成功观培育效果不理想 ..........32
3.4 当代大学生成功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32
4 当代大学生成功观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
4.1 高校成功观教育工作落后于时代要求......... 35
4.2 家庭教育中家长教育失位..... 37
4.3 社会不良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39
4.4 大学生逆反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 43
5 当代大学生成功观培育的改进措施 ..... 44
5.1 巩固学校成功观培育的主体地位..... 44
5.2 弥补家庭成功观教育的缺失....... 49
5.3 创造合适的社会成功观培育环境..... 52
5.4 深化大学生个体对成功的科学认识....... 55


5 当代大学生成功观培育的改进措施


5.1 巩固学校成功观培育的主体地位
高校的成功观培育工作融合在高校德育工作之中,而高校德育工作要想顺应时代的要求,真正实现德育目标——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出 21 世纪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对现有的德育方法进行调整,加强大学生成功观中的德行修养。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越来越高,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发散的思维。他们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和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会超出老师们的想象。因此,教师要对自己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具有信心,尝试着放下教师的身份,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对于学生的意见要虚心接受,与学生共同进步,让学生感觉到在德育过程中自己与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增强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意识。与此同时,大学生本身也要将自己看作是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要本着为自己负责的态度,主动进行道德学习并积极践行道德实践活动。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以学校改变以往的德育方法为前提,德育方法需要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变为师生双方平等交流,而且教师的身份也要由以往德育中的权威者变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变被动为主动,要学生摆脱对教师的盲目依赖心理,学会去独立思考。师生之间通过采取如心理咨询、主题讨论会等双向互动的德育方法进行互动探讨,帮助大学生学会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科学的成功观,避免受到社会上错误价值观念的侵蚀,实现教师与学生道德的共同进步。

……..


结 论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成功观反映着他们对成功的理解,影响着他们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态度,关系着他们对未来的选择和发展前景。当代大学生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他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成功观。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对成功的概念的理解和成功要义的把握出现了偏差,他们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狭隘、扭曲、功利的成功观,而这既不利于大学的健康成长成才,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这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中国梦”的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成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而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成功观则是他们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而且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代中国,以何种方式让大学生科学地认识成功、科学地追求成功,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受教氛围,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总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成功观培育是一项复杂、漫长、系统的工程,需要最大限度并且合理地凝聚各方力量并发挥其教育功能。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成功观及其培育现状进行调查,参考、分析并整合其他相关研究和论述,形成较为系统的论述。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调查的范围不够深不够广,在写作过程中本人深感学术理论素养不够,许多论述不够透彻,某些观点也值得商榷,本命题有待更多学者不断的修善和改进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