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07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导论

(一)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选题背景
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的不统一性和不均衡性导致了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农村的孩子在获得基础教育资源、入学机会、接受基础教育的条件和质量等方面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城市中的孩子因社会发展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基础教育资源,弱势群体农村中的孩子为此付出了较大的成本和代价,获得的基础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
就内蒙古发展现状来看,当前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投入,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教育经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在内蒙古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下,本文基于对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分析并以巴彦淖尔市为例,试图探讨在缩小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差异力求均衡过程中政府的作为,并积累优秀地方经验,力争在内蒙古范围内推广并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挥现有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实现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融通与共享,进而缩小城乡发展不同所引起的教育不均衡现象。此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努力创新最终实现提高内蒙古受教育者的整体文化水平,促进全区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此同时,放眼全球这个国际环境,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教育人才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我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

2.研究目的和意义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对教育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10年5月,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为促进教育公平。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将教育的发展提高到了宏观的战略层面,并且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合理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内蒙古白治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客观分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促进教育均衡的对策。
因此,教育均衡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为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将教育资源和教育份额,在正常的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支配和使用上,也就是说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努力倡导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而教育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之大,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同有很大关系。所以本文通过对巴彦淖尔市城乡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及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研究,吸取其优秀的经验推广至全区,己达到促进内蒙古城乡之间教育及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美国号称超级大国,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的实力为世界各国所望尘莫及。与此同时,美国也是世界教育强国,不仅拥有一流的教育家、教育理念和教育设施,其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力度也一直居世界各国前列。
根据1804年美国宪法的条款,美国在19世纪初便形成了以州和地方为主,实施教育行政管理的地方分权体制。”1867年国会通过了《教育部法案》,同年正式建立联邦教育部。当时联邦教育部的宗旨是:“保证全体公民亨有平等教育的机会;支持各州和地方为满足教育需要所做的努力;鼓励更多公民、家长和学生参与联邦政府的教育计划;通过研究工作、评价工作和互通情报工作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可以说,这一宗旨所体现的精神对美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改革趋向是,联邦政府一方面通过立法与拨款等措施支持地方政府在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教育行政的影响。
基于“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政治理念,美国的历次教育改革都贯穿着教育机会平等原则,这是为了满足更多的人谋求生存和提高技能的要求。但尽管如此,低收入家庭学生与中高收入家庭学生之间、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以及残障儿与健全学生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为此教育部首先着手于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以使全体中小学生在毕业或升学时能处于同一起跑线。正如《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计划》中所规定的,“美国将为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民族的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学术支持、更多有关高中后教育花费和资金资助方面的信息以及其他援助”。教育部将为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务工作,增加高中后教育的学业完成比率。教育部还将确定并发布增加残障学生入学和完成高中后教育比率的政策和规范。①
同时,日本是一个岛国,其特点是国土狭小且缺乏资源。然而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振兴活动,尤其是二次重大的教育改革,整个国家彻底改变了而貌。如今的日本,国民教养程度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特别是二战以后,日本通过教育改革,使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一跃成为世界先进的工业和科技大国。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日本重视教育方式的平等。尤其是重视义务教育。“日本义务教育的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教育成果的均衡性和教育方式的平等性。日本对教育投入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近20多年来,日本教育经费占GDP的6%以上,有时甚至达到6. 8%。相对日本而言,我国的教育投入还达不到4%。在教育资源分配上,日本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小学、初中免交学费、课本费,国家补贴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员工的费用开支,以避免城乡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造成的不公平,保证全国的受教育者都能亨有平等的教育。学校的基础设施大体相同,无论学校规模的大小和在校生的多少都必须具有必备的办学的条件和教学设施。日本的初等和中等的教育的普及率非常高。日本的公立中小学不设立重点学校、重点班级,通过校际间教师的轮换、财政经费标准的制定,尽力保持城乡学校之间不出现师资和设施设备上的差距。基础教育阶段不设置跨级制度,避免出现留级现象、尽量使所有学生学业上并驾齐驱。

2.国内研究概况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理论界逐步开始重视对教育问题的的探讨,尤其是对城乡教育差异的探讨。特别是我国城乡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的情况下,城乡教育差距日趋增大,对这一领域的问题争论也愈演愈烈,研究方向和结果也各不相同。
第一,教育经济学视角:厉以宁教授认为,所谓公平,即指社会公正。一是特定条件下的平均分配。所谓“特定条件下”是指特殊条件或环境,诸如:发生自然灾害时平均分配食物,严重缺水时按人平均定量供水等。这涉及到生存权的问题,人在生存权面前是公平的。二是机会均等。二是收入的合理差距。合理差距是一个心理认知的区间,具有历史性、动态性和相对性。四是公平来自认同。这种认同主要指道德认同感。
第二,城乡教育均等化视角:山东大学经济学博士石绍宾,他认为城乡义务教育差异的根源在于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户口登记制度将城市与农村人为的割裂开来,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与户口登一记制度相伴随的教育福利政策造成了城乡居民在基础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
第三,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思想历史考察的视角:武汉大学冯惠敏教授认为,“当代教育公平理论的发展趋势是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公平,而是质与量的结合公平;不再只是教育公平机会的公平,而是包括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在内的公平;教育公平不再只是一个可以通过单纯的“教育机会均等运动”就可以达成的目标,它需要融入现代改革的体系中,在与其他教育基本理念构成的共同系统中,在各种基本理念的相互协调平衡发展中,才能寻求现实的可能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推行教育公平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公平思想体系。①
纵观国内对城乡义务教育的研究结论,大家较为一致的观点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均衡城乡义务教育资源,认为社会内的每一名成员都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配到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在已有的谈及教育公平的文献中,学者们均给出了大量的富有价值的建议对策,值得借鉴。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通过综合研读国内外对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及均衡发展的相关文献,立足当前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从内蒙古的现实背景出发,在实地调查、收集有效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文的基本框和写作思路,探讨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努力探索全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当前保障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提供一般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城乡教育相关概念界定、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及差距,巴彦淖尔市城乡教育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巴彦淖尔市城乡教育先进经验对内蒙古均衡城乡教育发展的借鉴。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和调查研究方法,基于既定的研究目标,通过搜集、整理并研读专著、论文、报刊、互联网信息、各种统计年鉴以及法律法规条文,了解与所选课题有关的调查成果、理论和方法,熟悉相关的教育制度、政策法规。
本文的文献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研究;二是对学术界己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并对己有的研究结果进行新的分类和数据统计。同时本文还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和思辨的研究方法。

(四)本项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创新点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分析城乡教育问题的文章很多,但结合具体案例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差异研究的并不多。本文坚持实事求是为原则,以真实的数字为依据,分析巴彦淖尔市城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把优秀的经验推广至内蒙古,以期为内蒙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探索可行的途径。

2.有待完善之处
 我国关于地方市一级的城乡教育差距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可参考的文献极为有限,搜集资料和数据也比较困难。再者,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知识结构不足,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本文分析的理论深度以及概括力还尚待改善。

一、相关概念的界......................15-23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15-19
1. 城乡概念的界定..........................15-16
2. 义务教育资源.....................16-18
3. 义务教育的内.....................................18-19
(二) 理论基础............................19-23
1. 统筹发展观..............................19-20
2. 新公共管理...................................20-21
3. 教育公平....................................21-22
4. 木桶理论.............................22-23
二、内蒙古城乡义务教..............................23-29
(一) 内蒙古城乡义.....................................23-24
(二) 内蒙古城乡义.......................................24-25
(三)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5-29
1. 城乡教育经费...........................25-26
2. 城乡教师质量差距...................26-27
3. 城乡教学设施...........................27
4. 城乡教学质量.............................27-28
5. 城乡教育机会的....................................28-29
三 巴彦淳尔市城乡义务.....................29-37
(一) 教育投入的..........................29-30
(二)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0-31
(三) 经济体制的........................31-32
(四) 教育政策的缺陷......................32-34
(五) 城乡居民观念................................34-37
四、巴彦淳尔市城乡义务............................37-41
...................................................................  

结语
 城乡教育差距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城乡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很难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很难顺利的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很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近年来对城乡教育公平的讨论非常多,逐渐引起学术界、教育部门和政府的关注。可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教育公平,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目前,中国城乡教育的差距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地方的教育差距不仅有其共性还有其特殊性。总结起来比较典型的是由经济制度原因,政策体制和教育制度等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强化城乡差异最本质的原因;户籍制度为城乡居民设定严格的身份差异;城乡间的教育理念也是造成城乡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的显性原因。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既是产生城乡教育公平的制度性因素又是文化性因素;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是城乡教育差异产生的经济因素。今后应将通过改革教育制度,完善教育体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手段来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发展。这些原因都使城乡教育分离化,差距化,我们应当在努力改进体制统筹城乡教育制度基础上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但完善和改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制度,探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家军,王灵珊. 日本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经验及启示[J]. 上海教育科研. 2011(12)
[2] 包一玫. 关于内蒙古教育投入的统计分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5)
[3] 翟博. 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理念的重大创新[J]. 教育研究. 2011(01)
[4] 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趋势及特点[J]. 教育研究. 2011(01)
[5] 张学刚. 内蒙古城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 理论研究. 2010(06)
[6] 吴德刚. 论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意义——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体会[J]. 教育研究. 2010(12)
[7] 陈朗平,付卫东,刘俊贵. 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下教育财政公平性研究[J]. 教育研究. 2010(12)
[8] 沈海驯,李丽. 义务教育公平与民众的教育选择[J]. 教育研究. 2010(12)
[9] 褚宏启. 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J]. 教育研究. 2010(11)
[10] 王嘉毅,赵志纯.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J]. 教育研究. 2010(1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