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在于提高该组织的运行效率、大幅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同时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而确保工作的高效运行,最终使组织和教师共同受益。在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中,高校教师的绩能考核是教师管理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院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师资队伍当前状况,监督教师的教学过程、科研情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扩张,如何评定教师工作、如何激励教师更加高效率的工作以及如何根据教师的工作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相应的奖励与惩罚等问题已成为困扰职员众多的高等学校的一个大难题。绩能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绩能管理实质是指各级管理者和教师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共同参与的绩能的计划制定、绩能的辅导沟通、绩能的考核评价、绩能的结果应用、绩能的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能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能,其中,尤其绩能考核更是绩能管理的关键。
绩能考核是一种正式的教师评估制度,它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教师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除此之外,绩能考核还可以让教师们明白自己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和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并且能为教师的晋升和降职提供有力的参考。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绩能管理必须要跟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高校教师绩能考核制度在完善学校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很多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高校面临着严重的教师队伍人才流失以及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然而,高校的教师队伍的质量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水平不光决定培养的人才的水平,还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面对目前的经济发展,高校必须尽快制定相应对策,用以留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育的重点在高校,而高校的核心在教师,为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作用,自然而然对教师的工作的评价成为人们提升教学水平的研究焦点之一。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从评价目的上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对教师进行奖惩性评价,其二是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其中奖惩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奖励和惩罚,高校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根据结果对教师进行加薪、减薪、晋升、降级以及解聘或者开除。此种教师评价制度可以明确教师的工作目标、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是这种教师评价制度是自上而下、内容片面、面向过去的,因此大多数教师并不愿意接受此种教师评价制度。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首先做出调整,开始摒弃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并着手推行新型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依据一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终身成长”为最终目地的教师评价制度,因此该教师评价制度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该制度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在没有奖惩措施的环境下以发展为本、面向全体、面向未来、强调合作以及自我完善,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终身成长”,从而实现高校的以发展为目标的科学的新型的教师评价制度。
目前,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在国外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已经成为一种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的手段,也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提升学校影响力的一种有力措施。
中国也不甘落后,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绩效考核思想和制度。我国对绩效考核的研究既要通过定量的策略,也要采用定性的思路,最终目标是绩效考核更加公平公正。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贾永斌教授在《高等院校管理干部素质提升方法的研究》中以高校干部素质提升方法为研究目标,探讨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指标及制度,如何考核、提升高校中的领导干部。文中提出,在指定考核指标的过程中,应该区别考核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素质,并对这两个素质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到第三层,对于第三层的指标,必须量化到四个等级。这种考核方式非常方便相关人员来评估考核学校的领导干部,但对每一级的划分和标准不好拿捏。
第 2 章 相关技术
本章对内部教师绩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基础和技术进行介绍,首先详细分析了当前常见的两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架构的整体结构与优缺点,即B/S架构和C/S架构,并介绍采用B/S架构的原因;其次介绍了使用HTML+CSS 技术实现 Web 客户端页面的方法,以及当前最常用 Web 服务器动态页面开发技术;最后介绍了使用 Javascript 技术实现客户端动态页面功能的方法与技术。
2.1 B/S 和 C/S 架构分析
当前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采用的架构主要包括C/S架构和B/S架构,另外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还有部分网络软件系统采用了三层软件设计模式。由于目前 IMS 软件大多数都采用了 C/S 或 B/S 架构,所以本节对这两种两层软件设计架构进行详细介绍。
2.1.1 C/S 架构
C/S 架构即“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软件架构,在 C/S 架构的软件系统中主要包括客户端软件以及服务器端软件两个部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C/S 架构的软件系统结构如图 2-1 所示。
在C/S架构的软件体系中,需要安装专门的客户端软件才能和服务器端进行通信。同时,软件设计人员可以将系统中的所有计算任务按照逻辑进行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二者之间一般采用自定义的网络通信协议来进行信息传输,其传输的基础网络一般包括局域网、以太网、无线网络等。 在C/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任务主要包括:
(1) 客户端:主要负责将用户的信息管理操作请求通过网络通信功能模块发送至服务器端,同时接收服务器端的管理操作请求响应结果。
(2) 服务器端:主要服务对客户端信息管理操作请求进行响应,例如信息共享、分发、并发处理等,同时还包括负责信息的存储等功能。
2.2 HTML+CSS 技术
在互联网出现的初期阶段,Web服务一般是通过静态页面提供,用户通过使用 Web 浏览器访问 Web 服务器中的静态 Web 页面来获取信息。所谓静态是指Web 页面的展示内容不随时间变化,用户在任何时候访问这些 Web 页面所得到的内容都是相同的。
静态 Web页面使用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HTML 语言由一系列标签(TAB)组成,客户端的 Web 浏览器能够对这些标签进行解释,并以图形化的方式将标签中的内容显示在浏览器窗口中,其主要逻辑框架如图2-5所示。
在静态页面开发技术中,开发人员使用 HTML 编写网页文件,并将 HTML文件存放在 Web服务器中,客户端浏览器通过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标记符)来访问这些文件。
Web 服务器负责对 URL 进行解释并将目标 HTML 文件通过 HTTP 协议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后者对 HTML 文件中的标记进行解释后以图形化的方式将其中的内容显示在浏览器中。
HTML 中的标签通过属性的形式来对内容的显示方式进行控制,包括字体、颜色、位置等。由于这种方式将信息的内容和显示方式(通过设置标签的属性来实现)混合在一起,所以导致 HTML 文件的可读性与可维护性都比较差,同时对文件的修改难度也比较大,在商业应用中也不适于搜索引擎的优化处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 CSS 技术,即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在 CSS 技术中,通过为 HTML 标签设置类名(Class)或者 ID 名,并将这些标签的显示格式全部写入CSS 文件中,HTML可以通过<style></style>标签将CSS 格式嵌入在 HTML 文件中或通过<link>标签以 rel 路径引入外部 CSS 文件。从而使得 Web页面的内容与展示方式得到了分离,能够有效提高 Web服务的开发效率与代码质量[13]。所以,在静态页面开发技术中主要包括了 HTML 文件和CSS 文件的开发技术。
第 3 章 系统需求分析...............11
3.1 系统概述................11
3.2 功能需求分析.................12
第 4 章 系统概要设计................25
4.1 系统设计原则...................25
4.1.1 集成性..................25
第 5 章 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33
5.1 系统开发环境......................33
5.2 Web 服务器配置..................33
第 6 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系统的测试验证包括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两个方面,在功能测试中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测试截图展示,在性能测试中对系统的各项运行性能指标进行考察。
6.1 功能测试
系统的功能测试主要包括用户登录功能、职位管理功能、教师信息管理、考核评估功能等方面。
6.1.1 用户登录功能测试
用户通过在 Web浏览器中输入系统的IP地址即可进行访问,首先弹出用户登录页面,如图6-1所示。
用户在其中填写登录名和登录密码,同时选择用户类别,点击“登录”按钮后如果填写的信息无误,则系统弹出如图6-2所示的登录成功提示页面并自动转向管理首页面,否则,系统提示用户错误信息并返回登录页面。
第 7 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本文以高校的内部教师绩能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系统的整个设计与实现过程,综合而言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基础研究
对系统实现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在大量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 B/S 架构、C/S 架构以及二者的优缺点,并介绍了系统B/S 架构模式的原因;对基于 PHP 技术的 Web 动态服务开发技术进行研究,包括PHP编程技术、MySQL数据库系统以及 Apache 服务器等;同时还对传统 Web服务开发中的HTML 技术、CSS技术以及 Javascript 客户端动态页面开发技术进行了分析。
(2) 系统需求分析
在软件工程理论中,软件的需求分析是整个软件设计与实现工作的基础,对于系统能够按照用户需求开发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系统功能概述、功能需求分析以及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三个方面对系统的具体需求进行研究和介绍,将系统的功能分为基本信息管理和教师绩能管理两个方面,同时以用例图和数据流程图的方式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详细介绍。另外还介绍了系统的其他非性能需求标准,包括安全性、可扩展性,可靠性以及性能标准等。
(3) 系统概要设计
软件的概要设计是指从整体角度出发对软件的整体框架、功能流程以及数据流程进行设计,为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标准。本文在介绍了系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系统的整体结构框架,其次从整体上将系统划分为视图层、逻辑层与数据层三个层次,并详细介绍每个层次的功能,最后介绍了系统的E-R图和数据表设计。
(4) 系统详细设计与功能实现
在系统概要设计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系统核心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数据库操作功能是系统逻辑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首先对PHP开发中MySQL数据库的连接与操作进行详细介绍,其次对系统的用户登录、组织结构管理、职位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绩能考核规则管理、对象管理、评估管理以及绩能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