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聘任制、绩效工资、教育体制改革等等的实施,教师的评价体系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评价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仅凭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即教师的素质),aR待改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如,从教师胜任力特征的角度,认为:学校成绩、智力、能力倾向测验不能预测职业或生活成就,应该用胜任特征测试替代它们①;从教师领导力的角度,提出:教师资格认证和学校所赋予教师的只是职位权力即权力性领导力,更重要的是来源于教师的专家型和感召型个人权力等非权力性领导力②;从理想教师形象的角度,认为:理想教师形象才是教师地位获得认可的前提,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③,教师应该以理想教师形象为目标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然而深究其背后的理论,它们又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陷:教师胜任力研究大多是以教师自身和领导的眼睛看教师岗位,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学生的看法;教师领导力研究则无法解释教师对没有直接接触的学生的影响;理想教师形象研究虽然重视了学生的看法,却又有纠枉过正、脱离现实之嫌,对教师形象无限拔高,将教师完人化、圣人化③,使理想教师形象变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魅力概念的引入也许对弥补上述缺陷有所帮助。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个人魅力是“任何说教、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蔑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强有力的隐性教育力量①。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这种强有力的隐性教育力量,任何说教、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b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的”。那么,究竟何为教师魅力?其结构又如何呢?本文即旨在结合教师胜任力、教师领导力、理想教师以及教师魅力的研究成果,梳理教师魅力的概念体系;再采用质与量结合的研究方法,扎根于实际,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高中魅力教师,构建出高中教师魅力模型。以期能拓展有关教师素质研究的理论,为学校选拔、评价、聘任和培养教师提供一个参考性指标甚至有效工具。
1文献综述
1.1教师魅力的内涵
1.1.1魅力的概念及其特征
在我国1936年版的《辞海》中只有对“魅”字的解释,而未出现“魅力”的复合词。对“魅”的解释是:“鬼魅、精怪”,一物变成“精”即为“魅”,对人有“迷惑力”,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①。以致后来一些学者将“魅力”看成一种“超自然的、吸引人的神奇力量”②。“魅力”作为一个复合词是19世纪由日文直译而来。根据日文的意思,魅力被定义为“夺人魂魄,使人心旷神怡的力量”③。《汉语大词典》中也将“魅力”解释为:“极能吸引人的力量”④。
从上述魅力的涵义可以看出,魅力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1)吸引性。无论一个人具有多么优秀的品质或者奇特的才能,倘若对人没有吸引力,就不存在所谓魅力;(2)对象性。一个人对甲具有魅力,但不一定对乙也有魅力,同时,甲对乙有魅力,但乙对甲却不一定有魅力;(3)持续性。魅力一旦产生,在一定时间里就不会消失,它可能持续几年甚至几百上千年,哪怕具有魅力的人不在身边甚至不在人世,其魅力依然存在。
许多西方思想家教育家对此也有论述。如,英国学者Bono. E. D从美学角度指出:“魅力是一种他人可以欣赏的个人内在美”⑤;美国学者Sanders. T从功利角度认为,魅力最大的作用应是让别人获得好处并有所进步:“魅力就是一种能够让他人的内在外在获益,从而使他人展现积极态度的能力”①:法国思想家La Ro(hefou(auld则将外在仪表和内在各种品质结合起来理解“魅力”,他早在17世纪即指出“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不同于美貌英俊的那种魅力,是我们尚不知道其规则的一种匀称,是这个人的各种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和他的外表、神态的一种神秘的和谐”②。
我国学者李建忠对上述看法进行了整合,已较为完善。他将魅力定义为由人的综合素质产生的,并能够吸引他人主动完成任务的一种感召力量。同时提出,魅力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魅力不是某种独立存在的素质,而是人体各种要素构成的一种和谐;(2)对他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3)魅力是一种感召力和影响力,能感化他人,使人展现出积极的态度并主动的完成任务③。
1. 1. 2教师魅力的概念及其特征
本研究在李建忠的基础上将教师魅力定义为:由教师的综合素质构成的,并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态度的一种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结合上述魅力的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界定教师魅力:
(1)从构成上看,教师魅力是教师所具有的各种要素构成的一种和谐。学生对老师的感受不是由老师的某个单一素质产生的,而是由教师所具有的各种素质相互影响和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的魅力。
(2)从对象上看,我们所谈的教师魅力只关注教师对学生的魅力,教师对其他人的魅力不在其列。如某教师可能在其朋友圈中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但这至多只能称之为“教师的个人魅力”。这正是教师魅力的对象性所在。
1. 2教师魅力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教师魅力独有的特性决定了其与相关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区别使教师魅力研究有了存在的意义,同时,它们之间的联系又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魅力研究做了一定的铺垫和辛充。
1. 2. 1教师魅力与教师胜任力的关系
教师魅力与胜任力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更为强调吸引性。
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题为《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的文章中最早提出胜任力的概念,认为传统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与实际的工作绩效没有多大的关系,提出要以胜任特征的测评代替传统的测验,并认为胜任特征的要素是那些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有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特征或者动机等,胜任力则是指那些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以上述看法为基础,学者们对教师胜任力的概念做了大量探讨。如,有学者认为教师胜任力是指成功的教学实践所必须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①;也有学者强调教师胜任力应该指那些区别于其他职业的胜任特征②;还有学者认为教师胜任力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③。其中,最后一种定义与教师魅力最为接近,但依然不足以描述教师魅力的全部。
符合教师胜任力特征的教师在能力、知识等方面无疑是足够的,但倘若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再“胜任”的教师也不能对学生产生魅力,“胜任”的教师不一定有魅力。同时,胜任力又是魅力产生的基础。魅力是由教师的综合素质产生的,这种综合素质至少有一部分来自于胜任力。虽说空有胜任力而无吸引性不足以产生魅力,但要产生魅力首先必须具有胜任力,即是说,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胜任”的。
1.2.2教师魅力与教师领导力的关系
教师魅力与教师领导力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更为注重持续性。
管理学理论将一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是随着领导者所担任的职务而来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性影响力,它建立在信服和钦佩的基础之上,是由人的本质和行为造成的,主要来源于人的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等,它对人的影响起主导作用④。
1.3教师魅力的研究现状
当前,对教师魅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上面,也有一些涉及到教师的教学魅力。总体看来,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 4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目前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教师胜任力、教师领导力和理想教师形象,少部分涉及到教师魅力的研究本身又对教师魅力的概念模糊不清。虽然这些研究都对提高教师魅力乃至教师素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其不足也不容忽视:
(1)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胜任力、教师领导力、理想教师形象以及教师教学魅力和教师人格魅力上,而对教师魅力(涵义、构成和影响因素、提升策略)的研究并不多。
(2)当前关于教师魅力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思辨阶段,没有实证和数据的支持,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3)鉴于以上原因,目前对教师魅力的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几乎没有。
2 高中教师魅力特征的......................23-31
2.1 对象与方法........................23-27
2.2 结果..........................................27-31
3 高中教师魅力对学生.....................31-36
3.1 方法..........................31-34
3.2 结果.............................34-36
4 高中教师魅力模...........................36-51
4.1 问卷编制的.................36-38
4.2 结果分析.............................38-51
5 讨论....................................51-57
5.1 教师魅力概念..................................51-52
5.2 高中教师魅力..................52-54
5.3 关于量表...................................54-55
5.4 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55-57
............................................................
结论
1.无论学生对魅力教师的外显态度如何,他们对待魅力教师比非魅力教师在内隐层面上态度更加积极。由此,教师魅力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得到了实验支持。
2.自编《高中教师魅力特征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建构了高中教师魅力的理论模型。高中教师魅力分为8个维度:课堂氛围魅力、教师职业形象魅力、授课风格魅力、教师情感魅力、沟通能力魅力、教学能力魅力、性格魅力及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魅力等。
3.高中生对教师魅力特征的关注在总体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在“教师职业形象魅力”和“教学能力魅力”分量表上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更关注教师的职业形象,而女生则比男生更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
4.高中生对教师魅力特征的关注在总体上无显著城乡差异,但在“教师职业形象魅力”和“授课风格魅力”分量表上差异显著,即城镇学生更为关注教师的授课风格,而农村学生则更为关注教师的职业形象。
5.高中生对教师魅力特征的关注在总体和各分量表上均无显著学科差异。
6.从总体看,高中二年级学生对教师魅力的关注度显著低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各分量表的情况同样大致如此,除了“职业修养和专业道德魅力”分量表之外,所有的分量表上二年级得分均显著低于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之间大都没有显著差异,仅在“授课风格魅力”和“沟通能力魅力”维度上,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
高中教师魅力模型的初步构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教师魅力,CQR质性分析,内隐联想测验,量表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