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思考——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71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笔者认为控制好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实现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前文的分析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不宜盲目扩大公司规模,所以公司要合理配置人员和资产等,优化和避免人员和结构的冗余;保持降低的财务杠杆才能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所以公司应该采取不影响财务杠杆的资金利用方式;根据第三章的实际数据和第四章的实证结果,均说明了中、西、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从国际形势上看,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伴随工业 4.0 时代的来临,全球各个国家都在提高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成为增强国际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选择。从国内政策上看,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我国政府和领导人对技术创新也十分关注和重视;并且 5G 技术时代的到来,国家和企业更加需要加强高新技术重点布局,在诸多领域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致力科技创新量质齐升,推动创新型国家取得重大进展,据数据调查 2019 年我国的社会研发投入高达 22260多亿元,根据世界相关组织发布的关于创新指数的数据表明,中国从 2015 年的第 29 位跃升至 2019 年的第 14 位,并在 2020 年巩固排名,而且在第一到第三十的榜单里仅有一国处于中等的经济收入水平即中国。据专家表示,国家创新能力指数连续两年进入全球前 15位,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可被列入到创新型国家中。
基于我国在去年即 2020 年被列入创新型国家中的前提下,自 2009 年中国创业板已设立十一年,该板专门为暂时不能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两高六新”型等创新型、科学技术具有较高水平的公司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以及未来发展道路,对健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着重要影响。2009 年成立时 IPO 上市公司只 28 家,到 2020 年 12 月 31 日,已经有 892家公司在该板块上市,总发行股本达 451043.06 百万股,是全球成长最快的服务创业创新市场,创业板市值及成交金额在全球创业市场居领先地位。创业板上市公司 60%以上属于战略新兴产业、80%以上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90%以上为高新技术企业,因此研发投入资金比较多。据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据可靠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研发投入资金费用高达 822.57 亿元,同比增长了 21.18%。研发费用的投入和使用能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公司的运营效率和企业品牌效应,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够更好的实施,为转变成为智造强国贡献力量。


表 3.1 创业板上市公司省份地区分布

.......................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选取 2014-2019 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梳理股权结构、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的过往研究文献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股权结构、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相互之间如何产生影响,并且利用实证检验得出相关结果分析本文研究结论,最后针对现状、实证分析等提出本文的研究建议。本文内容主要由六部分组成,详细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其次提出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构建研究框架;最后阐述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章首先介绍了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对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逐一展开具体介绍;整理股权结构、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研究文献,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章为现状分析与研究假设。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阐述,以及分析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研发投入和公司绩效现状与地区分布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
第四章为研究设计。本章介绍本文的样本选取、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并根据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构建本文的实证研究模型。
第五章为实证分析。该部分为本文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章利用 spss24.0 和 stata16.0 软件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本文的被解释变量选择的 9 个指标的截面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出衡量公司绩效的综合指数;其次,对本文的解释变量股权集中度与制衡度两个维度的三个指标,以及控制变量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和地区设为虚拟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对中介变量研发投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最后,选择净资产增长率替换公司绩效进行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为研究分析结论以及建议。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以实证分析结果为基础得出本文相关研究结论;第二,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理论知识提出有效具体可实施性的政策建议。
...............................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科学研究需要相关的理论作为基础。本文研究股权结构、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的影响,根据研究内容涉及到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为:委托代理的出现是经济发展进步的结果,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规模化形成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具体原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水平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使得分工越来越细化,对于握有权利的人来说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精力等不能同时具备;第二,专业化分工的出现也造就了许多具备专业知识的被委托方,这批人他们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及精力来使用上述权利。
在上世纪初期,越来越多的巨大规模型的股份制企业出现在资本市场上,公司股权也越来越分散到更多股东手中。公司所有者手中掌握的对股份制公司的控制权也随着减少,与此同时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对股份制公司的控制权变多很多几乎占据主导地位。上述两权分离在委托方和被委托方两方的手中故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此意味着股东作为委托方在付出一定代价的基础上,使代理方付出时间和精力实现更高的目标和更多的利益。基于股东作为委托方的角度上考虑,由于其在知识和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可能会导致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领导不具有说服力;又可能由于任务多时间少的原因存在。基于中小股东角度考虑,针对许多中小型股东而言,股东的监督、业绩的改善是公共财产;对于任何股东来说,一个致力于公司控制的公司应该承担监督运营商的费用,如收集信息,说服其他股东,重组企业的费用,而控制公司利润的是所有股东。监管结构只得到他的股份份额的利润,因此有一部分股东都想不劳而获、付出较少或者不付出就想得到收益。基于上述所出现的情景之下,尽管加强控制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效率和增加总的资金余额,也不会鼓励这种行为,如果每个股东在做出私人决定时都发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利润少于私人的成本。从代理人的观点着眼,代理人的利益和目的不同于委托方的目的,因此它们的功用不同于委托人的功能;代理人拥有关于自己努力的个人信息,代理人不遗余力地从委托人那里使自己的收入达到最大化,从而导致机会主义行为。与现代和分散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配有关的问题最终与结构有关。
.........................

(二)文献综述
在上市公司治理方面,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分析是商界和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起步早、发展较成熟、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可以为本文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的资本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相关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
1.国外研究现状
①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文献综述
国外一部分研究表明股权结构正向影响公司绩效。Mandac 和 Gunus(2013)在公司绩效衡量方面用总资产增长率、托宾 Q 值两者表示,在研究分析得出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产生明显的正相关关系;Thomsen 和 Pedersen(2008)结论表明,股权制衡度越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越积极;Kapopoulos 和 Lazaretou(2007)只选取托宾 Q 值衡量公司绩效得出相同的正相关关系;Maury 和 Pajuste(2005)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在家族企业当中股权制衡度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明显的正向影响;Jensen 和 Meckling(1976)在进行研究之后得出当股东持股比例变多时代理成本就会变少,由此得出了能够提升公司绩效的结论。
国外另一部分研究表明股权结构负向影响公司绩效。Thomsen(2006)以欧盟和美国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得出股权集中度对欧盟国家的企业产生负向影响,即集中度越高公司绩效越糟糕;Khamis(2015)将自 2007 年开始 5 年的42 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总资产增长率和托宾 Q 值衡量公司绩效,结论编码股权集中度负向影响公司绩效;Faccio(2001)的研究结果得出在东亚的公司存在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隧道挖掘现象,由此降低了企业绩效。
国外还有一部分研究表现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呈现出其他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如 Holderness 和 Sheeham(1988)在股权集中型和分散型的公司中研究发现上述不同类型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没有明显区别;另一方面两者的关系呈现倒 U 型,如 Thomsen 和 Pedersen(2000)在“监督效应”和“侵占效应”作用的情况下,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关系。
........................

三、 现状分析与研究假设.....................................14
(一)现状分析......................................14
1.股权结构现状................................14
2.研发投入现状.....................................16
四、 研究设计....................................21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1
(二) 实证方法与实证思路.............................................21
(三) 变量设计.............................................21
五、实证分析......................................... 27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27
(二)平稳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27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部分对主要变量从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以及标准差 4 个方面做相应的描述性分析,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所示。


表 5.1 主要变量描述分析结果

根据上表 5.1 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均值近似等于 28.55%,该数值在不低于20%为相对控股型,标准差近似为 0.12,数值较小意味着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比较集中在同一比例下,并且拥有相同的控股能力。根据国际相关标准,企业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司的竞争力水平,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较高,意味着我国该类公司一方面重视研发创新,另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控制变量之一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约为 0.3367,处于较低水平,意味着公司的偿债能力良好,具有较高的财务安全水平。
................................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 2014-2019 年六年间,我国 398 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股权结构、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方面文献的回顾和梳理,在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中介检验效应理论和对相关变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运用SPSS24.0 和 STATA 16.0 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股权结构与研发投入的影响和研发投入如何影响公司绩效。此外,本文还设置了中介变量对研发投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得到以下结论:
1.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多时,公司绩效越好;当前五大股东总持股比例越多时,公司绩效越好。所以与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两高六新型公司的股权集中在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提高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且显著,当第二大到第五大股东总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数值越高时,公司绩效会变差。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可能原因:首先,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由于股东相互制衡,会影响股东的控制权而产生决策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上述问题;其次,降低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决策效率,抓不住投资机遇,必然对公司绩效产生消极影响。总之,当股权制衡度水平过高时,会不利于企业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所以要适当调整股权制衡度达到合理水平。
2.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入呈负相关关系,即股权集中度会制约公司的研发投入。当第一大股东或前五大股东总持股比例越高时,研发投入会越少。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与研发投入呈正相关关系,即股东权利间相互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公司的研发投入。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数是高新技术类行业内的企业,在进行研究开发时要承担高风险、回报周期长的责任,所以研发投入会因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当股权集中度程度越高时,研发投入出现反向下降。前面得出的集中程度高、制衡程度低有利于公司绩效提高,但不利于研发投入,因此结合上述两种情况,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要思考在什么水平上两者同时兼顾。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