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旅游地服务质量与游客行为意向关系探讨——以山东省森林康养旅游地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94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以自我调节态度理论为基础,从旅游者感知角度出发,构建“服务质量—地方依恋—满意度—行为意向”的作用机制模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服务质量划分为森林质量、服务人员质量、环境和设施质量三个维度。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大健康理念背景下旅游消费需求的转变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目前,国内经济高速的发展不仅促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还增加了人们的工作强度,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使越来越多的人处于较高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之下,长而久之,人们的身体状况也逐渐进入亚健康状态,并且这类人的数量正呈指数式增长。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攀升,发达国家在定义老年人中将65岁以上的人口认定为老年人,而有些发展中国家则认定60岁以上的为老年人,在我国,仅看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人群,他们的人口数比例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居高不下的态势已连续数年,如果再将60岁以上的人口纳入老年人范畴,根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我国目前老年人人口已经达到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18.7%,仅60-65周岁这一年龄段范围的老年人口数大约就有7338万人,再加上近几年我国的生育率呈现持续走低的态势,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式,根据行业内权威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甚至能占到我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甚至可能会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大健康理念应运而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意识的提升将有效促进需求的增长,以健康休闲为主要旅游方式的养生旅游的需求将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追求。从总体上来看,康养旅游的发展,能使旅游者在身体、精神以及心智上都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这是一条放松自我、缓解压力的正确路径。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在现代旅游业中,游客对目的地服务质量的感知以及对于旅游体验满意度的评价是旅游目的地营销工作的抓手和目标,因为这二者不仅会左右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选择、目的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还会影响期返回目的地之后作出的决定和行为选择[2]。服务质量的感知是旅游者行为意向的重要前置变量,是影响旅游者情感和决策行为的关键因素,根据这一因素能够有效预测游客的行为意向。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发现,目前仍然有大量的研究并没有深入研究旅游者的情感变化与旅游者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然而与此相反的是,旅游者在旅游体验过程中,其内心的情感会随着旅游体验不断波动变化,而现有研究对这种变化的关注缺乏缺少将会严重影响学者对旅游者积极行为意向的认知和理解,更近一步说这一研究领域的确实会使研究和判断旅游者的行为意向出现偏差。国外学者在探究忠诚的影响机理时已经广泛应用了这个著名的理论,他们认为从地理与环境研究领域的研究范围和视角来说,地方依恋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支撑,也为人们研究和认知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空间的情感关系指出了方向和依据。根据现有研究,一个人与某地的地方依恋程度越高,就越能产生满意的心理和积极的行为[3]。但是地方依恋能否在在旅游地服务质量评价与旅游者行为意向选择发挥作用,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验证。因此,借鉴国外现有成果,以国内森林康养地作为情境,研究服务质量、地方依恋、满意度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研,将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因此,本文以调研游客感知服务质量为切入点,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所包括的各个方面的评价进行细致研究,并以此基础,根据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构建服务质量、地方依恋、满意度和行为意向之间的理论模型,并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为提升山东省森林康养地服务质量提出相关建议。
........................
第2章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2.1森林康养旅游研究现状
2.1.1森林康养旅游的概念
森林康养概念的研究目前在学术界还未形成明确统一的认识[4],这个概念最早是在德国产生,后来在日本、韩国这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传播,随着近年来森林康养进入我国并在我国不断发展开来,不各个领域的研究者都表现出了对森林康养研究的积极性和兴趣,首先是从自身专注的研究方向出发,对森林康养进行理论研究,使得这个概念的内涵有了更充实更多元化的回答。森林康养概念在我国的第一次提出要追溯到中国四川省,该省份是我国第一届森林康养年会的举办地,在此次会议中,在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建议下,提出了国内首个关于森林康养的宣言,那就是《玉屏山宣言》,其中有对森林康养概念的解释,简言之森林康养业就是具备林业、旅游业以及医疗业三者的交集产业。在以后的发展研究中,学者们通过调查和发现又在第一个森林康养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发展、拓展延伸,孙抱朴(2015)就对森林康养的概念界定的非常具体,详细列出了森林康养得以发展的基础、发展的目的、还有具体形式[5]。邓三龙(2016)也就这些方面对森林康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们都认为令人心旷神怡的森林环境首先不可缺少,这是森林康养的环境基础,还要再加上医疗设施基础,这是森林康养的硬件基础,才能称得上康养,在此环境下,开展的活动都是有助于人体机能的。吴后建(2018)则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解释了森林康养的概念,二者的不同在于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医学对人类健康起更重要的作用[6]。李济任(2018)将森林资源、环境及其功能作为基础,配备服务设施设备,以促进人体身心愉悦的新型旅游形式称之为森林康养旅游[7]。
总的来说,森林康养离不开离不开森林,也需要包括康体休闲设施、医疗服务设施等相关服务设施作为支撑,以休闲、疗养作为目标,达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效果。
.......................
2.2服务质量研究现状
2.2.1服务质量的概念
学者对服务质量研究的关注以Lavitt界定“服务质量”这一概念作为起点,他认为,服务质量指的是顾客获得的服务与其预设的服务标准之间的差距。构成服务概念的抽象、异构和同步等属性表明,服务质量概念不能使用一个特定的公共框架来定义[25]。Parasuraman等人将服务质量定义为顾客期望从服务企业获得的服务与顾客从该企业获得的服务感知之间的差异的程度和方向[26],根据Chase的观点,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到的绩效和经验,而不是对象[27];而Lewis和Booms等学者没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而是从供给者的角度给出服务质量的定义,供给者认可的服务质量就是自己所提供的服务能不能满足自己所服务的对象要求,有没有达到期望[28];我国学者在前人概念的基础上,对服务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探究服务质量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判,汪纯孝明确了五大方面[29],张宁俊认为服务质量是满足或超过顾客需求的能力[30]。在研究服务质量对游后行为意向等的影响时,学者们往往会从游客的角度来定义服务质量,如S.Hundson[31]、M.Fuchs[32]、张维亚[33]等学者通过研究服务质量对游后行为的影响发现了游客在过程中与服务要素会有互动,进而引发的互动结果就是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总结可得,服务质量是顾客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对服务要素感知的基础上,和没有感知之前的比较后得出,当实际感知超过顾客预期时,则产生正向的服务质量感知。基于此,本文认为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基础上的预期与实际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
..........................
第3章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21
3.1变量释义......................................21
3.1.1服务质量.............................21
3.1.2地方依恋..............................21
第4章研究设计....................................28
4.1案例地概况........................................28
4.2变量测量设计....................................28
第5章实证研究.....................................37
5.1描述性统计分析.......................................37
5.2信度分析.......................................39
第5章实证研究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具体的样本收集情况来看,在323份有效问卷中,以性别、年龄、人均消费、职业、月收入、学历、客源地、停留天数八个维度对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样本的性别特征看,男性旅游者少于女性旅游者,二者相差53人,占比分别是41.8%和58.2%。这也符合我国女性旅游市场逐年升温的发展态势,不管是宏观上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还是微观上家庭结构的变化,这些因素都是女性进入旅游市场的助推剂[136],尤其是“女性经济”时代,女性旅游者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因此相较于男性女性对休闲康养类型的旅游地也更加青睐。
从年龄结构上看,18-28岁的游客频率为120,占总样本量的37.2%,是年龄构成中占比最大的一个年龄群体,这个年龄阶段的旅游者刚刚踏入社会工作,对工作带来的压力急需释放,所以都奔向新兴的康养旅游地这种休闲旅游场所,成为该类型旅游地的重要客源之一;29-45岁的旅游者占比为12.0%;46-60岁的旅游者占比为17.7%;60岁以上的旅游者占比为28.2%,这个年纪的旅游者属于银发一族,大多刚刚退休,对于这种休闲康养类的旅游地非常的偏爱,是仅次于18-28这个年龄群体的旅游者;18岁以下的旅游者占比为5%。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以自我调节态度理论为基础,从旅游者感知角度出发,构建“服务质量—地方依恋—满意度—行为意向”的作用机制模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服务质量划分为森林质量、服务人员质量、环境和设施质量三个维度,并以森林质量、服务人员质量、环境和设施质量为自变量,以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以行为意向为因变量,提出相应的假设,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以山东省的两个森林康养地为研究案例地发放调查问卷,利用现场调查所得资料,运用EXCEL、SPSS23.0、AMOS23.0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游客行为意图的影响机理,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内部机理进行了探讨:
(1)确定了森林康养旅游地服务质量量表的维度构成。在设计森林康养地服务质量量表时,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有关服务质量量表的设计,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的建设标准,并采纳旅游专家的意见,通过对收集到的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将森林康养地服务质量的量表划分为森林质量、服务人员质量、环境和设施质量3个维度,并通过了信效度检验,说明了量表的维度划分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
(2)服务质量与游客行为意向的关系。服务质量三个维度中森林质量对游客行为意向不仅有直接的显著影响,而且通过地方依赖、地方认同、满意度这三个中介变量对游客行为意向产生影响,服务人员质量、环境和设施质量对游客行为意向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通过地方依赖、地方认同、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服务人员质量对游客行为意向产生显著影响,环境和设施质量则通过地方依赖、地方认同这两个中介变量对游客行为意向产生影响。因此,旅游地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采取措施提升游客的地方依恋程度和满意度,以促使游客积极行为意向的发生。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