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以西安为案例研究地,通过研究文化IP各维度即符号内容、价值观导向、多元化衍生与旅游目的地形象维度即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意动形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概念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其具体关系进行定量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旅游目的地文化IP日益兴起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表达,原意为知识产权[1]。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下,IP逐渐渗透于各个行业,尤其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在此基础上,文化相关产业不再孤立发展,而是与IP相互渗透、相互交融。《2018中国文化IP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文化IP首先以优质的IP内容吸引初代粉丝,然后在影视剧、动漫、游戏等衍生产业中扩大粉丝群体,最终实现文化产业各领域的高速发展1。我国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早期的“到此一游”进入到了“文化体验之旅”的时代,打造标新立异的文化IP已经成为每一个旅游地制胜的关键[2]。正如景域集团董事长洪清华在《旅游要Happy,关键看IP》演讲中提到的:对于现在的旅游行业来说,发展旅游业首先必须要创造新的IP,得IP者得天下。另外,他还呼吁各大旅游企业只有打造自己的IP,才能真正解决行业顽疾、增强竞争力[3]。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如今,国内一些旅游目的地深知文化IP发展的重要性,于是通过不同形式的IP积极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例如拥有雍正、故宫猫等多个IP形象以及故宫文创、故宫彩妆、《上新了故宫》等多项衍生品的超级IP故宫,近年来打破了以往严谨肃穆的形象,令观众们眼前一亮。敦煌则以敦煌文创、飞天舞、反弹琵琶伎乐天等将敦煌美学体现地淋漓尽致,并携手腾讯从动漫、综艺节目、纪录片多方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形成了继故宫之后的又一大IP。另外,被抖音短视频“带火”的成都一度成为中国的“网红城市”。民谣歌手赵雷的一首《成都》为该地吸粉无数、大街小巷的熊猫文创和“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定位成了这座城市的IP形象。洛阳用影视剧《风起洛阳》和综艺节目《登场了!洛阳》等展现了历史古都的文化IP形象,以年轻视角看待洛阳的文化变迁,沉浸式再现了千年古城洛阳的盛世荣光。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第一,本文为文化IP做出概念界定,并通过扎根理论确定文化IP的具体要素,对后续研究文化IP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学术界对文化IP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本文在前人文献研究和业界研会讨论的基础上综合拟定关于文化IP的概念,为文化IP相关研究成熟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文化IP已经应用到多个产业和多个领域,但是其维度划分却尚无定论。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总结出文化IP的三个维度,即符号内容、价值观导向和多元化衍生,进一步丰富了文化IP维度探索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本文以Gartner的三维空间说即旅游目的地形象包括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意动形象为研究方向,丰富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角度。通过文献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形象感知、游客感知和品牌营销等方面。虽然有部分学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具体维度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但大多只分析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忽略了意动形象作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最关键的维度往往可以引发旅游者的动机或行为。因此,本文以旅游目的地形象三维空间说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角度。
第三,本文将文化IP和旅游业相结合,揭示了文化IP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路径。近年来,文化IP的“出世”成为学术研讨的热点,学术界和业界都对文化IP的内在价值和长期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且文化IP对旅游业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因此,本文以符号互动理论、认知-情感-意动理论、城市形象传播理论为基础,探究文化IP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路径,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文化IP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之间的关系。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 IP
IP原意为知识产权,是由法国学者卡普佐夫(Gapzov)在17世纪中叶提出的[7]。随后,IP这一概念出现在国外早期的法律文件中,后被瑞士政府用于国际机构名称,因此在国际上被使用。随着1967年在BIRPI基础上成立的知识产权组织(WIPO),IP一词的使用才开始逐渐流行。而后在全球经济化的推动下,IP概念在国际上盛行(裘安曼,2010)[7]。
IP一词以“知识产权”的概念被引入国内之后,我国语境下的“IP”已经偏离了知识产权的原意,并且经过不断演变、丰富、延展和深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14年,随着国内《古剑奇谭》、《花千骨》等影视剧的火爆,影游联动填补了市场空白,各大互联网巨头大面积投资于IP市场,IP一词也逐渐被大众所熟知7。在互联网经济语境下,IP的概念逐渐渗透于各行各业,包括文化IP、博物馆IP、影视IP、零售IP、地产IP、城市IP等领域,国内学术界才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学者范天玉(2019)将IP概念定义为:可以衍生产业链条的有一定黏着度的粉丝群体且有长期生命力的文化资源[8]。学者牛兴侦(2016)认为IP是由人的创意设计而来的,一般包含故事内容、剧情结构、人物形象以及思想情感等内涵[9]。肖芳萍(2018)认为IP是有温度有情感、能和人们产生情感共鸣,有强大的穿透力和延展力,包含着一种普世价值观且能永恒存在的[10]。《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的作者吴声(2016)认为IP就是具有高品质内容的知识产品,并且他提出“一切内容皆IP”的观点 [11]。王世颖(2016)从游戏的角度解读了IP的概念,她认为IP是文化产业融合的催化剂,凡是有优质的内容、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一定范围的粉丝群体,这些文化产品都是IP[12]。
.................................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G.H.Mead)“符号互动”思想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后来由他的学生布鲁默(Blumer)正式提出该理论[25]。作为符号互动理论的奠基人,米德深受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社会自我”的观点,但詹姆斯并没有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后来,查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 Norton Cooley)继续发展了詹姆斯的自我概念,并提出人的自我概念是在社会环境中通过符号沟通实现的,该观点对米德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26][27]。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人的心智是在人们努力适应环境的条件下形成的,关于“心智”的概念对米德符号互动思想起着决定性作用[28]。米德去世之后,他的学生根据课堂笔记和相关资料将米德关于符号互动思想的理解整理成了《心灵、自我和社会》一书,并发表出版。该著作是米德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主流思想,被视为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25]。米德根据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提出“自我”发展分应当包含三个阶段:尚未形成具体认知的模仿阶段、开始注重社会属性的玩耍阶段和有群体意识的游戏阶段[29]。他进一步指出人们只有参与社会群体的“符号互动”过程,才能做到理解他人和理解自身[30]。
在米德社会学观念的影响下,他的学生布鲁默继续发展了米德的思想,并于1937年最先提出了“符号互动论”这一名称[31][32]。布鲁默在著作《符号互动主义:观点和方法》中指出,他认为符号互动理论需要建立在三个前提之上:一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采取行动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事物有意义;二是这种意义是在交互活动中获得的;三是意义可以在解释过程中不断修正 [25]。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的提出,极大推动了学术界的发展,在理论和实际方面都对后人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的影响。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21
3.1文化IP量表开发 ............................ 21
3.2文化IP具体维度 ......................... 23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35
4.1正式调研 ............................... 35
4.2描述性统计分析 ............................ 35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49
5.1研究结论 ................................ 49
5.2管理启示 ..................................... 50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正式调研
经过对预调研数据的信效度分析,验证了量表设计的可靠性,本文最终确定以4个符号内容题项、4个价值观导向题项、4个多元化衍生题项、4个认知形象题项、4个情感形象题项和3个意动形象题项构成本文的正式问卷。由于受西安疫情的影响,正式问卷采取线上调研的方法,并于2021年12月进行。本文线上调研的数据通过在朋友圈、微博转发问卷星的形式获取,邀请西安市内常住居民、陕西省内其他地区居民和全国其他省市居民回答问卷。共收回问卷380份,剔除无效问卷34份,最终有效问卷346份。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本文以西安为案例研究地,通过研究文化IP各维度即符号内容、价值观导向、多元化衍生与旅游目的地形象维度即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意动形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概念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其具体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分析文化IP是否会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得出以下结论:
(1)文化IP的内在维度较多
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文化IP对旅游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借助文化IP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成为各个城市提升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学术界和业界对文化IP也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关于文化IP要素维度的界定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对文化IP相关文本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得出文化IP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符号内容、价值观导向和多元化衍生。其中,符号内容是指含有文化内涵或原创故事,可以实现高辨识度和记忆度的符号印象。价值观导向是指能够让大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且通过文化内涵的沉淀对大众产生文化和精神层面持久影响的态度观点。多元化衍生是指可以贯穿整个文化产业链甚至跨界,为各行业衍生爆款产品,为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2)文化IP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有正向作用
本文通过对文化IP、旅游目的地形象等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在综合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IP的三个维度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三个维度的关系模型,并就模型中的六个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IP的符号内容、价值观导向和多元化衍生三个维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意动形象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且对意动形象的影响是通过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体现出来的,证实了本研究变量提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中,符号内容维度对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的路径显著;价值观导向对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的路径显著;多元化衍生对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的路径显著。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