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范文5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61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农业论文范文怎么写?农业论文范文主要研究作物生产、作物遗产育种、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为农业栽培耕作、农业规划、技术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为大家提供5篇农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输送除土装置实物图


农业论文范文一:玉米秸秆捡拾制粒机输送除土装置的仿真与试验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现有输送除土装置的参数,合理简化输送除土装置模型,利用Rocky DEM软件分析装置内物料的运动情况。以筛孔孔径、螺距、叶片与壳体间隙为因素,以除土率和秸秆损失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在各因素的水平范围内进行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仿真试验,确定筛孔孔径15.2mm,螺距160mm,叶片与壳体间隙4.6mm为最优结构参数,试验验证得秸秆损失率为9.65%,除土率为72.9%。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输送除土装置研究现状

1.2.1 螺旋输送的研究现状

1.2.2 筛面结构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秸秆的力学分析及输送除土装置结构设计

2.1 秸秆的受力分析

2.2 秸秆的运动分析

2.2.1 秸秆的轴向与径向运动

2.2.2 秸秆的翻滚运动

2.2.3 秸秆的起抛运动

2.3 玉米秸秆捡拾制粒机总体结构

2.4 输送除土装置总体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输送除土装置离散元仿真设计

3.1 离散元仿真软件介绍

3.2 仿真模型建立

3.2.1 输送除土装置模型建立与运动设置

3.2.2 混合物料模型建立

3.3 仿真参数设置及分析

3.3.1 接触模型选择

3.3.2 颗粒材料特性与物理特性

3.3.3 颗粒入口设置

3.3.4 仿真结果分析

3.4 单因素仿真试验

3.4.1 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

3.4.2 筛孔孔径对输送除土的影响

3.4.3 螺距对输送除土的影响

3.4.4 叶片与壳体间隙对输送除土的影响

3.5 多因素仿真试验

3.5.1 试验设计与试验结果

3.5.2 对秸秆损失率的影响

3.5.3 对除土率的影响

3.5.4 最优解仿真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输送除土装置试验台试验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备

4.2 单因素试验

4.2.1 测试指标与测试方法

4.2.2 转速对输送除土的影响

4.2.3 喂入量对输送除土的影响

4.3 多因素试验

4.3.1 试验设计与试验结果

4.3.2 对除土率的影响

4.3.3 最优解验证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农业论文范文二:玉米秸秆捡拾制粒机捡拾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国内秸秆致密成型设备多为固定式,在制粒前须经过多项预处理,若能让成型设备在田间完成捡拾、粉碎、除土、制粒等一系列作业,将极大节省成型燃料的生产成本。捡拾装置是玉米秸秆捡拾制粒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玉米秸秆捡拾制粒机的捡拾率低,拾起秸秆的含土率高、尺度大,整机功耗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玉米秸秆捡拾制粒机的锤爪式捡拾装置,并进行了结构优化与试验验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生物质捡拾装置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玉米秸秆捡拾制粒机捡拾装置的结构设计

2.1 装置组成及工作原理

2.1.1 玉米秸秆捡拾制粒机的组成

2.1.2 捡拾装置组成

2.1.3 捡拾装置的工作原理

2.2 捡拾装置主要部件与工作参数的设计

2.2.1 捡拾辊轴的设计

2.2.2 捡拾辊轴转速的确定

2.2.3 捡拾甩刀的选型

2.2.4 锤爪数量的确定

2.2.5 锤爪的排列方式

2.2.6 定刀与锤爪刀座的设计

2.2.7 捡拾腔参数与锤爪离地高度的确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秸秆捡拾制粒机捡拾装置主要零部件力学特性分析

3.1 锤爪与定刀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3.1.1 有限元分析介绍

3.1.2 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的目的

3.1.3 锤爪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3.1.4 定刀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3.2 捡拾刀轴的模态分析

3.2.1 模态分析的目的

3.2.2 捡拾刀轴的模态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捡拾装置的试验优化与田间验证

4.1 试验条件

4.2 单因素试验

4.2.1 单因素试验目的

4.2.2 试验性能指标与测量方法

4.2.3 单因素试验方案

4.2.4 单因素试验结果

4.3 二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4.3.1 正交试验的目的

4.3.2 正交试验方案

4.3.3 回归模型分析

4.3.4 响应面分析

4.4 捡拾装置工作参数的优化

4.5 田间试验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农业论文范文三:豇豆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与马铃薯淀粉共混体系特性的研究


技术路线图


本文采用浓度梯度为60-90%乙醇分级醇沉出4种豇豆多糖(CPP)分别是CPP-60、CPP-70、CPP-80和CPP-90。研究这4种CPP在组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并分别将4种CPP与马铃薯淀粉作用,研究其对马铃薯淀粉性质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1.1 豇豆的研究概况

1.1.1 豇豆的概况

1.1.2 豇豆多糖研究进展

1.2 植物多糖的概述

1.3 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

1.3.1 水提醇沉法

1.3.2 超声波辅助提取

1.3.3 酶提取法

1.3.4 酸碱提取法

1.4 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

1.4.1 脱蛋白

1.4.2 脱色

1.4.3 小分子杂质的去除

1.4.4 多糖的分离

1.5 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1.6 淀粉的概述

1.6.1 马铃薯淀粉的应用现状

1.6.2 淀粉改性的方法

1.6.3 淀粉-多糖混合体系的研究

1.7 立题意义

1.8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声辅助提取豇豆多糖及工艺优化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内容和方法

2.2.1 豇豆粗多糖提取工艺

2.2.2 粗多糖得率

2.2.3 超声辅助提取条件的确定

2.2.4 豇豆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2.2.5 响应面优化试验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超声辅助提取条件的确定

2.3.2 豇豆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2.3.3 豇豆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优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豇豆多糖的分级醇沉及理化性质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剂

3.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 试验内容及方法

3.2.1 豇豆多糖的分离纯化

3.2.2 豇豆多糖的成分测定

3.2.3 单糖组分的测定

3.2.4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3.2.5 豇豆多糖结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豇豆多糖的成分分析

3.3.2 单糖组分的测试结果

3.3.3 多糖的分子量

3.3.4 豇豆多糖结构测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豇豆多糖对马铃薯淀粉性质影响的研究

4.1 材料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剂

4.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2.1 溶解度、膨胀度的测定

4.2.2 透光度的测定

4.2.3 凝沉性的测定

4.2.4 RVA糊化特性测定

4.2.5 差示热量扫描测定

4.2.6 X-衍射测定

4.2.7 微观结构的观察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溶解度、膨胀度

4.3.2 透光度的分析

4.3.3 复配体系凝沉性的分析

4.3.4 RVA糊化特性分析

4.3.5 差示热量扫描分析

4.3.6 X-衍射分析

4.3.7 微观结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农业论文范文四: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两个秸秆炭化还田处理C1(7.5t·ha-1)、C2(15t·ha-1)及生物炭基肥处理BF(750kg·ha-1),研究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土壤理化特性及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等的影响,明确水稻秸秆炭化还田对北方稻田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探明水稻秸秆炭化、循环利用对提升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可用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物炭的概念及其理化特性

1.2.2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1.2.3 生物炭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2.3.1 土壤物理特性的测定

2.3.2 土壤基础肥力及养分的测定

2.3.3 水稻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的测定

2.3.4 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3.5 水稻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2.4 试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3.1.1 生物炭对水稻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3.1.2 生物炭对水稻土壤基础肥力及养分的影响

3.2 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2.1 生物炭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3.2.2 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3 生物炭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秸秆炭化还田对稻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4.1.2 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农业论文范文五:密度与施肥量对玉米沈农T100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以玉米沈农T100为材料,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密度(D1:6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7.5万株/hm2、D4:8.25万株/hm2)和肥料(F1:750kg/hm2)、F2:900kg/hm2、F3:600kg/hm2)。通过对沈农T100农艺性状、光合指标及产量的测定,研究了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究沈农T100最适的密度和施肥量,为沈农T100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密度与施肥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1.2.2 密度与施肥对玉米光合指标的影响

1.2.3 密度与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因素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株高和穗位高

2.3.2 茎粗和茎秆强度

2.3.3 倒伏率

2.3.4 叶面积指数

2.3.5 冠层透光率

2.3.6 叶绿素相对含量

2.3.7 光合指标

2.3.8 干物质积累量

2.3.9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1.1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产量的影响

3.1.2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穗部性状影响

3.1.3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干物质重的影响

3.2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农艺性状的影响

3.2.1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株高的影响

3.2.2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穗位高的影响

3.2.3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茎粗的影响

3.2.4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茎秆强度的影响

3.2.5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倒伏率的影响

3.3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光合指标的影响

3.3.1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3.2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3.3.3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冠层透光率的影响

3.3.4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光合参数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1.2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农艺性状的影响

4.1.3 密度与施肥量对沈农T100光合特性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都有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