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光农业相关概念的解析与特征分析
1.1观光农业相关的概念
“观光” 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中。据《辞海》解释,这是“观光“的由来,之后被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引用,称旅游为观光(殷平等,2002)。我国内地学者对“观光”定义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观光即指观赏、游览的专称;广义的观光则包括观赏、娱乐、休憩、度假、科考、健身、探险、休闲等一切旅游形式(卢云亭等,1995)。
1.1.2休闲
休闲是指不论时间长短、空问距离,在闲暇时间内一切对身心劳累有恢复功能的活动,包括旅游、娱乐、健身、文化传播等众多领域(叶淖等,2001)。休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消费现象,b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内涵上“休闲”包含于“观光”中(董伟等,2004)。
1.1.3旅游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郑向敏等,2004)。旅游者不会永久居留,并且不会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它即是一种文化生活,又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潘秋玲,1999)。
1.1.4休闲和旅游的区别与联系
严格来说,休闲与旅游是有区别的。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时间和距离标准,如美国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和芙国人口普查局将离家单程距离大于160 km的游憩者称为旅游者(时间不限),小于160 km的即是休闲者;加拿大国家统计局将单程离家距离小于80 km的游憩者定为休闲者,大于80 km的称为旅游者(Zhang Ren-wuETAL,1994)。旅游强调异地性,并有时间限制;而休闲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为了休息、消遣或为了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技能,以及为发挥创造力的总称(熊凯,1999)。”休闲是旅游的甜提,旅游是休闲的目的之一。也可以说,旅游是休闲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两者呈现辩证统一的关系。
1.1.5农业
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能力,采取人工培育或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产业(刘军萍,2001 )。从现代经济发展来看,农业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我国,狭义的农业是指农作物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括农、林、牧、渔五业(郭焕成等,2000)。
1.1. 6休闲农业
在我国台湾省,相关产业发展良好且有一定历史,台湾农业委员会颁布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对“休闲农业” 一词有如下定义:“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大农业经营”(吴卫东等,2005)。
1.1.7旅游农业
查阅相关文献,旅游农业相应地有三类概念:(1)旅游农业是充分利用农村的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农业景观向游客提供观光、游乐、采购农特产品等多项服务,是-种集旅游和农业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种以旅游为基本形式、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立体农业,这一概念突出旅游农业的发展属性(陈文林等,2001)。(2)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以经济一环境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特有的人文景观、满足旅游者食、住、行、购、娱、游的需求,并参与新型农业技术实践的一种旅游形式,这一概念强调旅游农业的旅游业属性(王云才,2000)。(3)旅游农业实质上是以现代农业依托,并在不影响农业的自然生态再生产的基础上,挖掘其特有的旅游要素发展起来的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现代农村的新兴交叉行业。这种开发是将农业和旅游融为-体,一般配置在风景区和旅游观光热线上,与其他类型的旅游景点相结合,这一概念强调旅游农业与旅游的紧密结合性(郑剑雄,2004)。
2观光农业的缘起和发展
2.1观光农业的缘起
观光农业在世界范围的真正兴起为20世纪中后期,在我国则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王婉飞等,2006)。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 “农业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休味农田野趣,距今己有100多年的历史(TorresRebecca,2003)。然而,就把农业引入园林这一简单形式看,我们也可以从园林的最初形态上找到观光农业的雏形。在古希腊园林形成的初期,实用性很强,形式也比较简单,多将土地修正为规则式的园圃。种植则以经济作物为主,栽培果树、蔬菜及生产香料和各种调味品(DiaoXin-shen ET AL, 2003)。在古罗马园林中,基本继承了古希腊园林规则式的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丰富。在种植方面,花园占了较大的比重,园林中的葡萄园、稻田则不再具有强烈的功利性(Mariorie Kelly, 1998)。在我国的园林的雏形一一周朝的苑、囿中,也栽有大量的桃、梅、梨等农作物,这从《周礼》“园圃树之瓜果,时敛而收之”、《诗经》“桃子夭夭,其华灼灼”等诗句中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农作物在园林中应用逐渐减少,到文艺复习时期,当时最大的园林理论家阿尔伯蒂的设计思路就摒弃了纯实用的观点,认为果树不应种植在园林里(Greg Halseth;Cathy Meiklejoh,2009)从中外园林的最初形态上我们都能看到很多农业的影子,而今天,农业观光又成为新一轮的热点,人类对农业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3 绍兴市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20-42
3.1 绍兴市概况.................... 20-21
3.2 绍兴市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规模.................... 21-26
3.3 绍兴市观光农业典型案例分析....................26-38
3.3.1 项目区位.................... 26
3.3.2 十里香雪海农业观光园发展优势.................... 26-28
3.3.3 项目定位与建设目标.................... 28-32
3.3.4 园区产品特色.................... 32-35
3.3.5 “十里香雪梅海”农业观光园榜样效应.................... 35-38
3.4 绍兴市观光农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38-42
4 绍兴市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2-48
4.1 主要存在的问题 ....................42-43
4.2 促进绍兴市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43-44
4.2.1 因地制宜原则 ....................43
4.2.2 旅游需求原则.................... 43
4.2.3 资源永续原则 ....................43-44
4.2.4 农业促进原则.................... 44
4.3 促进绍兴市观光农业发展.................... 44-45
4.4 绍兴不同类型的观光农业持续发展.................... 45-48
结论
科技园区型大多是以具有观光价值的果园、茶园、花园、菜园、竹园、中草药园等为载体,开展各种采摘、参观考察、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游客可以通过实地体验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一步了解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组织培养、生物技术、计算机管理与智能化控制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也就是说,将原先单纯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功能向二、三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增加附价值。近年来绍兴市通过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产业化为载体,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把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观光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在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拓展,建设一批农业观光园区。科技园区型是依托科技推广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观光农业,是一种具有示范性、生产产值比重相对较高的模式,因此,要求投入大量的先进农业设施、高新农业技术,以获取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并能以奇花异果、新颖科技来吸引旅客学习、对于规模不大农业园区可借助科研、教育单位的力量,通过产、学、研结合,以达可持续发展。
绍兴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农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民俗文化历来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依托,将民俗文化内涵注入农业旅游的范畴,不仅有利于宣传我市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也有利于提升观光农业的品位。在开发民俗文化型模式时,必须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要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艺术和农耕文化,或是利用乡村古民居、祠堂、牌坊、书院、古桥、古井、古树、古道、古庙等,组织开展观光、游憩、考古、体验、休闲旅游活动。让旅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解当地的历史、民俗和文化。
参考文献
[1]殷平,葛岳静.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23(4) : 31-33.
[2]卢云亭,刘军萍等著.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5):14-28.
[3]叶滢,刘杰.城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初探一以南昌市郊杨子洲乡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1(12): 214-217.
[4]董伟等.济南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K].山东林业科技,2006(3):90-91.
[5]郑向敏,吴建华.论乡村旅游与农村发展[C]//郭焕成,郑键雄.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1):353-358.
[6]潘秋玲.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供需特征及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6) : 12-16.
[7]Zhang Ren-wu ET AL.echnological Syste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e[J].Journal of EnviromnentalSciences,1994,(3):l?10.
[8]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幵发刍议[J].地域开发与研究,1999(3):66-69.
[9]刘军萍.观光农业:让农业走向旅游产业[J].国土经济,2001,(4):56-58.
[10]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