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丝绸纹样的设计社会学特征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34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文以丝绸纹样的设计特征作为切入点,结合新中国时期的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背景进行分析,探讨新中国时期丝绸纹样设计中所蕴含的设计社会学价值,让更多人认识与了解新中国丝绸纹样的美,为丝绸文化保护尽一份力。
第一章传统丝绸纹样对新中国丝绸设计的设计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中国丝绸纹样中哲学观念对新中国丝绸纹样的影响
一、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纹样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是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此观念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萌芽,人类在大自然中长期与草木山川、鱼虫鸟兽共存,自然界的广袤把人类显得十分渺小,并且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人类生存艰难,在瞬息万变的大自然面前,此时期的人类认为世间万物是有灵性的并且受到自然的庇佑,人对自然就产生了敬畏和依赖,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成为必然的选择。
商代是我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由于青铜铸造技术的进步和青铜工具的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此时期的纺织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统治者重视蚕桑经济的地位,《史记·殷本纪》中“桑谷共生于朝”,就是将桑蚕与农粮相并重,蚕桑业已有了一定的规模,至西周时,手工业生产已经是社会经济中的活跃力量,丝绸生产在产量上已达到一定的规模。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使“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产生,《左传·成公十三年》中周室贵族刘子说:“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仪、威仪之则,以定命也。”是最早关于天人相通思想观念的文字记录,天人合一的观念开始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思想,丝绸纹样设计受此思想的影响,在取材上多出现自然崇拜、自然气象以及自然界中的种种物体,如战国时期的对龙对凤纹锦(图1-1-1),图案由龙、凤和虎纹样成对组成,小型几何纹、杯纹和象征太阳的星纹等用以点缀。龙、虎、凤是战国时期织绣图案中最为常见的题材,表现的可能是长江上中下游不同部落的图腾,造型古朴。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西方丝绸纹样的体系化、理性化、宗教化对新中国丝绸纹样的影响
一、物我二分与西方传统纹样设计的理性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影响下的中国传统丝绸纹样着重于平面化的装饰、韵味、境界等,具有中国美学范畴中体验性、感性以及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而西方美学则与此相对立,美学范畴在于逻辑性、知识性以及确定性,所以在西方传统丝绸纹样中也体现出了绝对的理性思维。
西方人看待审美活动都是以理性的方式展开的,这与西方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物我二分”观念有关。古希腊哲学被公认为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泰勒士首先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体现着古希腊的哲学精神:注重自然本性和崇尚理性思辨。理性是古希腊人文特质中最重要的体现,理性简单定义为人有意识地认知事物、查明事实、展开推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表现为人是主体,自然作为客体,主动来认识世界。从观察现象到了解本质再到总结出科学规律,就是理性主义的思想,也可以称作“物我二分”,在此思想影响下,古希腊诞生了灿若群星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是一种表象,而清晰、规律、秩序井然的理念世界才是本质。于是凭借这种理性精神和以真为美的观念,古代西方人通过观察提炼和归纳,形式美的原则产生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古代西方人十分重视形式美,他们认为只有感官直接感受到形式的造型艺术才是真正美的艺术⑲,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以及比例,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寻找规律总结归纳的结果,体现在西方很多的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作品中,当然也会影响到丝绸纹样的设计。
在西方传统丝绸纹样中可以找到非常多讲究对称与平衡的图案,如拜占庭织物双骑狮子狩猎纹纬锦(图1-2-1),连珠纹中间放置生命树,左右两侧对称配以其他纹样。这件纬锦中,棕榈树左右是手持弓箭的骑士,基本是传统波斯纹样,但已显露拜占庭样式略微生硬的感觉。上下圆环之间的图案不再是连珠纹,而是拜占庭图案特色的连续的桃心形。这种对称的构图最容易得到统一,其形式有着良好的稳定感,给人一种沉静理性的心理体验和视觉感受。
...............................
第二章新中国丝绸纹样发展与历史情境变迁的设计社会学考辩
第一节国家意志与新中国丝绸纹样的设计社会学特征分析
一、国家意志与丝绸纹样设计的关系
1952年开始,我国设计领域基本上都遵循周恩来总理所提出的“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标准,丝绸纹样设计的发展受到国家经济建设的紧迫需要,而丝绸作为比较贵重的、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商品,其纹样设计与一般的设计产品相比有着特殊性。在社会学层面上,丝绸纹样承载了很多其本体之外的政治意义与社会意义。丝绸纹样的设计观念与国家形象以及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国家意志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就对丝绸行业制定了“以外贸促生产,以外贸促内贸”的方针,1959年在纺织工业部和对外贸易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绸缎花色品种会议上,明确提出“设计、生产、贸易三结合”的设计方针,即丝绸纹样设计服从贸易需要,适应消费者的喜好,丝绸设计还要服从工艺需要,设计人员要懂一点生产工艺,使纹样在生产时能更简便。图2-1-1为1957年社销的翠玉缎,丝绸纹样的元素来源于西汉“长寿纹”,以大小不同的泥点技法来表现,纹样中有传统民族文化的体现又有现代设计的意识,此类丝绸纹样形成的原因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时,我国丝绸外贸出口主要面向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民族风格与外来风格、艺术性与实用性、革命现实主义结合革命浪漫主义、创制设计与仿制设计这四个主要的议题进行过几次大的讨论,得出的四个结论依次为:在不断吸收外来风格优点的同时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民族艺术;以满足实用为前提做到适销对路,设计做到适应其他国家消费者的需要和喜好;现实与浪漫并存,在有鲜明主题反映时代风貌的同时大胆设想和创造;创制第一,仿制第二。
................................
第二节经济体制与新中国各阶段的丝绸纹样的设计社会学特征探讨
一、计划经济体制与丝绸纹样的市场定位
内销丝绸的市场定位:1953年我国进入“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时期,丝绸业也响应国家政策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很多私营制丝绸相关产业先后改成公私合营制。在一五计划至国民经济调整期间(1953~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内销丝绸量增加,为了保证出口货源充足,国家规定“内销服从外销”的方针,国内贸易丝绸以按需生产为原则,力争效益。在三五计划至四五计划期间(1966~1975),此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专为内贸所生产的花色品种减少,此时丝绸内贸零售量也停滞不前。
首先是根据国家民族政策,满足少数民族所需绸缎,保证供应。少数民族用来制作服装的丝绸包括花绉缎、素绉缎、织锦缎、古香缎等,以及制作红旗的电力纺、洋纺也是按需生产,而除外的其他内贸丝绸品种按消费减少而减少。
除此之外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内销市场特点为原料、产品、价格都由国家统一,各地纺织品批发站统一经营绸缎销售,各地百货商场、纺织品商场统一经销零售丝绸。由于新中国初期崇尚朴素之美,华丽的丝绸纹样不适合用于服装,而且丝绸价格又高,普通民众难以承受。到50年代末,人造丝交织绸缎出现,丝绸消费量开始提高,丝绸纹样流行清地小朵花。70年代时,涤丝绸、涤绵绸,俗称“的确良”的出现成为时尚产品。70年代中期,合纤提花绸如锦东缎、锦绣缎等作为女装面料十分热销,纹样以细而不碎、满而不糊的满地或混地小花为主,花卉与几何纹样均有。
....................................
第三章科学技术、设计教育与新中国丝绸纹样的设计社会学特征认知...............34
第一节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新中国丝绸纹样的设计社会学特征.......................34
一、印花丝绸纹样的型版特征.............................34
二、提花丝绸纹样的纹织特征..............................34
第四章新中国丝绸纹样题材的创新、冲突、整合与设计社会学视域的分析.......37
第一节花卉题材与女性消费群体.....................................37
第二节几何抽象题材与国际艺术思潮.............................42
第五章设计社会学视域下丝绸纹样创新实践探索...................61
第五章设计社会学视域下丝绸纹样创新实践探索

设计实践:花卉元素是经久不衰的丝绸纹样元素,将新中国丝绸纹样中的花卉纹样进行提取,再结合现代的表现方法和流行图案元素,设计出既保留新中国时期花卉纹样韵味,在现代又能够进行合理应用的纹样。要将有民族特色的丝绸纹样设计这种文化遗产进行继承、保留,让它在现代依旧能够发光发热,笔者采用同形运用法,如以图5-1中的花卉元素为设计来源,使用同形元素,但在表现形式、颜色配置、元素组合上有所变化,图5-2为经过以再次设计后的纹样,在基于新中国时期丝绸纹样的设计精华之上,又融合现代开放自由的审美,营造出民族与时尚结合的效果。


社会学论文参考

....................................
结语
丝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历史传承的纽带,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时期,社会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丝绸产品及纹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载体,其纹样伴随着科技、经济、文化、审美、政治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社会学是本文研究的主题,设计社会学是研究设计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设计产生于社会之中,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社会是设计的土壤,设计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对不同时期丝绸纹样设计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设计特征表象下所蕴含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对丝绸纹样设计的影响,也是不同时代审美差异存在的原因。从历史上看,每一次重大事件都伴随着新的艺术形式或者技法出现,并且成为推动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这种变革又反过来促进了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换和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
本文的第一章研究中西方传统观念的不同使中西方传统丝绸纹样产生了不同的设计特征以及对新中国丝绸纹样设计产生影响。总体来说中国传统丝绸纹样讲究气韵神,更加平面化,不追求写实逼真;西方传统纹样受写实美术作品影响,发展为注重明暗对比与注重对细节的精致刻画。
第二章研究新中国各阶段丝绸纹样的设计社会学特征与国家意志、经济体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家经济建设的紧迫需要,以出口为主的丝绸产品纹样设计迎合各时期不同主要出口对象的需求而变化,但是在政治氛围浓厚时期,也会在丝绸纹样上展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计划经济体制”下,设计师按计划进行工作,可以互相交流心得与技巧,“中选率”也促使设计人员努力钻研,“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体制下,印花绸纹样设计越来越符合国际流行趋势。在意识形态方面,新中国丝绸纹样受传统文化形态中的吉祥寓意、祈福情结影响颇深。还有着许多反映生活百态、风俗习惯的题材,纹样的内容充满大众生活的气息,符合大众的审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西方艺术思潮的产生也对于新中国丝绸纹样设计产生影响,在传统丝绸纹样中融入西方设计理念,使我国丝绸纹样更符合国际潮流。
第三章研究新中国丝绸纹样设计的科学技术与设计教育的革新。生产技术的革新是丝绸新花色大量出现的前提条件,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与丝绸纹样设计相关的全国性丝绸社会团体的纷纷创立发展了丝绸生产,扩大出口,丰富内销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中、高等丝绸教育专业以及丝绸职工教育的开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丝绸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