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社会人类学 入手,分析了社会科学中的语境问题 ,由硕士论文,论文中心整体提供。
您可能有化学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化学硕士论文频道选取
引言
知识论是西方传统和西方思想文化中的主要特点和研究对象之一。获得关于世界或世界某些方面的知识,是以假定研究对象的客观存在以及客观对象本身有自己的本质、结构和规律为前提的。人们以为,无论是以一个“阿基米德点”为基础,以理性逻辑演绎的方式建构的某种理论知识;还是以经验观察为根据,经过归纳梳理而获得的理论知识,都是对“对象之谜”的破解。然而,一切知识论背后蕴藏的本体论本身的困境,必然使这种知识的追求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知识论追问对象的本质,追问对象究竟“是什么”。通常,人们把对象分解为各种性质,然后综合抽象得出对象的“本质”。但是,正如斯宾诺莎所说,“一切规定都是否定”。概念范畴、命题在规定对象的同时,也是对对象的限制。这种对对象静态化、确定化的限制能否使我们真正切近对象,在哲学上依然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黑格尔曾说,“真理是全体”。其基本的意思就是,当我们在理解认识一个对象时,仅仅依靠抽象的概念范畴命题,往往并不能使我们理解对象的真正存在。比如,把孔庙理解为一个“庙”并不能使我们领会孔庙的本质。只有当我们把孔庙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置身于儒家文化上下牵引、纵横勾连的大背景中,我们才能理解它的“本质”。唯物辩证法也认为,任何事物、现象都存在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这个联系网络作为认识事物和现象存在的地平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们的“本质”。
更进一步,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语言命题而得以表达的,而语言的源泉无疑是人的言语。一方面,无数次的言语活动使任何一种语言都成了一个完整的语言网络,每一个语词、句子的意义总在有意无意地牵动着整个语言网络。换句话说,如果一个语词、句子没有对别的语词和句子的召唤和呼应,那么它们的意义是根本无法理解的。另一方面,生活总在无穷无尽地展开着,基于生活逻辑的言语活动的无限可能性,使我们的整个语言网络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模糊性、气象万千的动态灵活性。每一概念命题的表达,就像我们在园林中的移步换景,都牵动着整个语言网络内蕴的全部“意向”之线,生发出并非一定能为人当下全部认识掌握的更多的意义。古人云,“得其意忘其形”,“得其意忘其言”。因此,理解语言命题所表达的思想、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会“白天看星星’,、行走在语言命题边缘的过程。
显然,通达对象之关键,就是通达和把握对象存在之“如何”。而要真正通达这个“如何”,就是对象存在须臾不可脱离的“语境”。于是,“语境”作为一个必须被研究的课题,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
事实上,人们对语境问题研究正是从语言学开始的。“语言是逻辑分析和意义理解需借助的工具,语言及其感觉经验的来源—生活实践的差异,使得适用于说明一切生活形式和文化形态的普遍知识体系。因而,可能“接近”精确理解的途径是:进入对方的语言意义系统。”①(格尔茨语)国外最早涉及“语境”的著作是1923年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的《意义的意义》,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提出,他在给这本书写补录时提出并阐述了“语境”。 1950年他的学生弗斯出版《社会中的个性和语言》详细论述了“语境”。还有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的《语言与社会背景相互作用的例子》 1992年11月出版的西镇光正主编的《语境研究论文集》被学界认为是第一部语境研究论文专集,共收集44篇专门研究语境的论文,应该说是比较全面反映出语境研究的历史概貌。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版了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1993年出版王占馥的《语境学导论》,该书探讨了语境内部之间的关系和语境的性质。1998年王占馥先生对该书行扩充,出版了《汉语语境学概论》,专门讨论语境的特点和作用。同年12月冯广艺编的《汉语语境学概论》出版,冯先生指出,语境学主要研究语境的内容、分类、性质、功能和语境对言语表达的制约、言语表达着适应语境的手段。1999年9月,冯广艺的另一部专著《语境适应论》也出版,他提出了三个语境适应的理论:(l)从语言运用的动态进程看,无论是言语表达者还是言语接受者都要依赖语境;(2)语境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3)适应语境是有规律的。2010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孙长彦的《语境奥秘的探究》,该书在回顾和借鉴国内外有关语境研的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语境研究的基本理论,内容主要从言语交际中的语境的构成机制、语境的话语作用、语境的基本性质、语境差异问题来探讨。
对于语境的研究,在语言学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以语境为论题的论文出现了增多的趋势,逐渐发展成了一门学科。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随着人们对语境的深入研究,语境问题逐步跃出语言学的范围。一方面,人们关于语境的概念内涵更加泛化,外延得到不断拓展。另一方面,人们把语境置身到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与社会各种文化符号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无论是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自然科学对语境的研究本文暂且不论),还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都颇受重视,在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符号学、传播学、文艺理论等学科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富于各个学科特色的对语境问题的研究。此外,我们也看到有学者从认识论、世界观、真理观等形而上的意义上研究语境问题。
参考文献
[1]林航. 互联网与道德:模式化研究[A]. 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8 .
[2]陶庆. 政治文明中的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A].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3]张铮. 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 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 2010 .
[4]冯瑜.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帕西傣宗教文化[A]. 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 2010 .
[5]林崔宏.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纳西族“东巴”的生境[A]. 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 2010 .
[6]秦莹. 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A]. 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 2010 .
[7]何林. 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 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 2010 .
[8]谭晓霞. 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 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 2010 .
[9]曹晋,赵潇爽. 男性时尚杂志、国际版权贸易与中国的男性气质建构[A].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 2008 .
[10]李名方. 心理认同是检验修辞效果的惟一标准[A]. 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 2002 .
【11」HollisM, Lukes5.RationalityandRelativism[M].Oxford:BasilBlackwell,
1982.
【12]HonderiehT.TheOxfordComPaniontoPhilosoPhy【 M].Oxfordand 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 1995.
【 13]MareusGE.WritingCulture:thePolitiesandPoeticsofetlinograPhy. Berkekey:UniversityofCalifomiaPress,1986
【14]PalmerRE.Hermeneuties:inte印 retationtheoryinSehleiermaeher, Dilthey,Heidegger, andGadamer[M」 .Evanston:NorthwestemUniversityPress,1969.
【 15]RieoeurP.InterpretationTheory:diseourseandthesuiPlusofmeaning[M].Fort brth:TexasChristianUniversityPress, 1976
社会科学中的语境问题
中文摘要6-7
ABSTRACT7-8
引言9-13
第一章 社会科学语境问题的提出13-21
1.1 语境概念的提出13-14
1.2 当前语境研究中的问题14-17
1.3 语境理论的一般探讨17-21
第二章 社会人类学中的语境问题21-37
2.1 社会人类学中语境概念的界定21-23
2.2 文化意义中的语境23-32
2.2.1 文化的符号23-25
2.2.2 文化的象征25-27
2.2.3 文化的语境解释27-32
2.3 意义的语境依赖性32-37
第三章 语境在社会科学中的意义37-43
3.1 语境的哲学解读37-39
3.2 语境的跨学科意义39-40
3.3 语境的方法论意义40-43
结语43-45
参考文献45-47
致谢47-4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9-51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