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通常意义下的社会发展评价,是根据已定的评价标准对一个社会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价值评估。通过对社会发展的价值评估,能够使人们更多地认同和接受社会价值评
价较高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使人们对那些社会价值评价较低,甚至阻碍社会发展的社会活动有清醒的认识。事实上,社会发展观同社会发展评价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紧
密联系,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发展评价和社会评价标准。就是说,社会发展评价的标准是以不同的社会发展观为基本依据的,开展社会发展评价必须是在一定
社会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
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指导方针。在此方针的指导下根据科学发展思路的要求评价社会发展程度,可以避免现有研究片面侧重社会发展速度的问题,通过思考分析、总结教训,
有利于政府对社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预警,令宏观调配控制更加有力有效。
1. 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本论文是在参与迟国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号:06&ZD039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过程中完成的。
借助某种社会指标体系对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进行科学评价,是研究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究竟应该怎样进行社会发展评价,怎样鉴别社会指标体系的合理
性,这些问题在现有研究中尚存在分歧和争议。
(1)在社会发展中体现人的发展。很多学者在研究社会发展评价方法与社会指标体系时纷纷强调: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他们认为社会发
展评价就是要对人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即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中各个角度的研究建立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在社会发展评价中体现出人们在物质生洁、社会生活、
文化(精神)生活或“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2)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客观上社会发展是指社会结构体系的发展,社会发展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应该表明这种社会结构体系发展本身的内容和特征。社会结构
体系应该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有机整体。如果要进行社会发展评价并建立相应的社会指标体系,就必须依照这一整体过程全方位地系统展开。
(3)合理衡量社会发展速度与效益的评价尺度。我们在评论社会发展时,通常是考虑社会从原有的较低的水平向新的较高的水平迈进,由原有的较落后的状态进入到新
的较进步的状态。所以,我们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时候,首先要借助一定的社会指标体系对某一阶段社会发展的结果进行综合考察,以确定其己达到何种程度和水平。在此基
础上,进而对社会发展的过程进行动态评价,考察社会结构体系怎样由原有水平和状态发展到现有水平和状态的f210
因此本研究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方向,综合反映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构建反映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G1一标准差贡献率的社会评价模型及
副省级实证。一是,运用国民幸福指数突出了整个社会的社会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突显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特点。二是,根据10个副
省级城市的截面数据,通过Ward聚类将评价结果分为和谐发展、缓慢发展,经济与社会冲突发展城市三类城市,综合的评价这三类城市发展的利弊,在静态的评价中反映出
各类型城市的发展动态。
2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
1. 2. 1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1)国际权威机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992年联合国召开有关世界可持续发展理论、战略和评价方面的研究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也为此专门召开国际会议,倡导世界各国
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做出贡献。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成为评价研究中的基本科学问题,也是评价活动实践操作中的核心问题,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及其定量评价
方法研究显然己成为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正因为如此国际上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一直在不懈地研究更科学、有效、完善的指标体系。近年来,世界上不同国际组织机
构、不同学者提出了很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其定量评价模型,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套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及评价方法。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87)设计的指标体系[3];世界银行
(1995)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国家财富指标体系[[4]:英国政府统计办公室(1996)设计的指标体系[5] ; Daly Cobb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福利指标(WMDS)等;Cobb等的真实发展指标
(GPI);联合国统计局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FISD);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文发展指标体系(HDI);莱依帕(LEIPERT)
的调节国民经济模型;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aISD)的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EESD);道夫尼尔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AI) [6] o
参考文献
[I]王岗峰.社会和谐发展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贾高建.关于社会发展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几个问题[[J].1996,4:3-6
[3]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The Brundtland Report, Our Common Fu-tor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25-233
[4] World Bank. Monitoring Environment Progress[M]. WashingtonD.C, The World Bank Press, 1995.
[5] Government Statistic Office of UK.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United Kingdom[M]. London: HMSO Publications Center,1996.
[6]蒋耀.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市青浦区和谐社会战略分析【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7]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研究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1.
[8] Fuentes N. Rojas M. Economic theor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Mexico[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1,53 (3):289-298.
[9] Charles S. Kamen."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at the isrea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social indicators and social survey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2, (58):141一162.
[10]朱庆芳,吴寒光.社会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44-146.
[11] Adam Mellows. Social Indicators[R].London: House of Commons Library, 2004:109-120.
[12]潘安娥,杨青.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5(7): I 18-121.
[13]朱帮助.组合评价模型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中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 报,2006,11(25):242-244.
[14〕门宝辉,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水质评价属性识别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 报,2005,37(10):1373-1374.
[15]朱丽.运用嫡值法探讨广州25年社会、环境和经济变化状况[[J].生态环境,2008,17(1):411-415.
[16]伍跃辉.开展社会影响评价的SWOT分析[[J].开展社会影响评价的SWOT分析,环境科学与管 理,2005,30 (4) :109-110.
[17]梅松,齐心.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社会科学,2006 ( I ) :62-66.
flgl郭红玲,黄定轩.多属性决策中属性权重的无偏好赋权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42 (4):505-510
[19]杨宇.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赋权方法评析[[J].统计与决策,2006,7:17-19
[20]赵杰.浅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J].商场现代化,2007. (512):230-231.
[21]黄显霞,王润华,周燕荣,钟晓妮组合赋权法在居民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rJ}.数理医
摘要 4-5
Abstract 5-6
1 绪论 9-19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 10-15
1.2.1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10-11
1.2.2 社会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1-15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15-19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5-16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6-19
2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19-24
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9
2.2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的构建 19-20
2.3 社会评价指标的筛选 20-23
2.3.1 根据导向性原则筛选指标 20-22
2.3.2 设置国民幸福指数指标 22
2.3.3 根据可比性及可观测性原则筛选指标 22-23
2.4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24
3 基于G1-标准差组合赋权的社会评价的原理及模型建立 24-34
3.1 社会评价模型建立的思路 24
3.2 评价指标打分 24-27
3.2.1 正向指标打分 26
3.2.2 负向指标打分 26-27
3.2.3 最佳区间指标打分 27
3.3 社会评价指标的组合赋权原理 27-33
3.3.1 G1法求指标的权重的原理 27-29
3.3.2 标准差贡献率求指标权重的原理 29-30
3.3.3 熵值法求指标权重的原理 30-31
3.3.4 组合赋权原理 31-33
3.4 基于G1-标准差组合赋权的社会评价模型 33-34
4 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社会评价实证分析 34-49
4.1 样本的选取 34
4.2 国民幸福指数指标数据的计算 34-35
4.3 基于G1-标准差-熵值组合赋权的社会评价 35-45
4.3.1 理想指标值的确定 35-36
4.3.2 评价指标打分 36-37
4.3.3 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 37-42
4.3.4 基于组合赋权的社会评价 42-45
4.4 对10个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45-49
4.4.1 按社会发展水平对10个副省级城市聚类 45-46
4.4.2 对10个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46-47
4.4.3 对10个副省级城市发展状况总结 47-49
5 对10个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49-54
5.1 推动城市建设提高全民幸福感 49-50
5.2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改善人民的医疗条件 50
5.3 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50-51
5.4 建设稳定和谐的社会安全秩序 51-52
5.5 保证人民就业率 52-54
结论 54-56
参考文献 56-58
附录A 标准差计算表 58-60
附录B 熵权计算表 60-6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