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20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笔者认为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离地瞬间重心高度、握竿高度与世界优秀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弹性势能的储存影响腾越高度。离地瞬间膝关节角度、膝关节屈伸角之差对成绩有着负向影响,离地瞬间举竿高度、插穴角与起跳点都对成绩有着正向影响。
2 文献综述
2.1 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发展概况
2.1.1 世界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发展概况
在撑竿跳高运动中,撑竿的改革对撑竿跳高的世界纪录起到关键性作用。撑竿的改革经历了木制竿阶段——竹竿阶段——金属竿阶段——玻璃纤维竿阶段——碳纤维合成竿阶段。目前玻璃纤维撑竿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被各国广泛使用,随着玻璃纤维撑竿的引入,世界纪录的平均进展为每年 3.97cm,而在这之前是以每年 1.63cm 的高度逐年增加。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玻璃纤维撑竿的优点主要在于:第一,玻璃纤维撑竿质量较轻,不仅可以加快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还可以增加撑竿长度;第二,其良好的韧性,可以增加撑竿的弯曲幅度,储存弹性势能;第三,玻璃纤维撑竿有着更强的抓地力。
在古代对于撑竿跳高的记载并不多,但从出土花瓶上的绘画与古斯·穆思在希腊古代著作中可以证明希腊人了解撑竿跳高运动的一般原理。希腊人为了躲避野兽的攻击,把他的矛放在了适当的位置,奋力地跳进了附近一棵树的树枝里,然后稳稳地落在了逃脱地野兽身上。根据克伦威尔的说法,希腊单词撑竿跳从字面上翻译为矛高跳。
第一个撑竿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是 J. Wheeler,其在 1866 年创造了 10 英尺高度的记录,但是从技术上来说,他们实际上是爬上了竿子。因此,这些早期的运动员不应该被称为撑竿跳高者,而应该被称为攀登者,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撑竿跳高运动员是克拉普(Raymond G Clapp)。
世界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发展较晚,第一个正式成绩是由芬兰选手戈勤多比娜在 1929年以 2.30m 的成绩创造的。但由于此项运动具有伤害性与危险性,许多专家认为该项目不适合女子进行。因此该项目就被取消了,女子撑竿跳高运动也随之出现了停滞的现象。直到 20 世纪 18 年代初期,海绵包被广泛应用,女子撑竿跳高运动也再次兴起。


体育论文怎么写

..............................
2.2 撑竿跳高运动持竿助跑阶段研究现状
2.2.1 撑竿跳高运动持竿助跑阶段技术发展及现状
撑竿跳高运动是一项借助器材越过横杆的项目,在撑竿跳高运动长期的发展中历经了技术的创新与器材的革新。撑竿跳高运动是一项具有复杂技术的项目,运动员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应熟练地掌握这一复杂的技术。自 H·奥卓林超过了欧洲纪录,撑竿跳高运动技术有了新技术,开始采用了金属竿。1962 年国际田联承认玻璃钢以后,撑竿跳高技术也迎来了变革。持竿助跑阶段是整个运动的开始,也是关乎着后期动作有效进行的基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撑竿跳高助跑起跳阶段技术特征为运动员双手持竿置于臀部偏上位置,握竿高度为 4m。竿头稍向左偏移,开始助跑时身体前倾速度较慢,当运动员跑至三分之一处时身体逐渐挺起并进行剧烈的加速,随着助跑速度的增加竿头逐渐移至正面[6](季雅契柯夫、赵育生,195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阿·克鲁斯基的撑竿跳高运动持竿助跑阶段技术特征为在最后两步助跑中运动员将撑竿放置水平位置,握竿高度为 4.85m,在倒数第二步时运动员左右两肩略微右展以便撑竿更好的靠近躯体,在倒数第一步时大腿积极抬高,两肩重新回正随后迅速放竿,完成插穴起跳[7](费·亚戈金、夫·帕帕诺夫、王克银,1984)。科扎凯维奇的撑竿跳高运动持竿助跑阶段技术特征为助跑步数 18 步,助跑开始阶段速度较慢在助跑后期运动员积极抬高大腿达到良好的助跑速度,在助跑的最后一步将撑竿举起左右两肩稍向右转动,在插穴时肩部转至正向[8](雅可金、柳百敏,1984)。康斯坦丁·沃尔科夫的撑竿跳高助跑起跳阶段技术特征为在助跑速度方面同科扎凯维奇相同,开始助跑的速度较慢,但非常具有节奏。在倒数第二步时左腿蹬伸有力,右腿积极前迈,此时右手稍向后撤使左手与撑竿更靠近躯体。在举竿时,撑竿举过肩部使之与头顶齐平,当起跳脚着地瞬间将撑竿举起。这种“高位举竿”的方法也是当时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共同采用的方式[9](弗·亚戈金、尤·斯捷平、张武维、金丽丽,1986)。谢·布勃卡自 1983 年在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撑竿跳高运动上以 5.70m 获得金牌后,引起了撑竿跳高学者的高度关注。
.............................
3 论文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以 2020 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撑竿跳高前七名运动员助跑与起跳阶段运动学指标为依据。以 2020 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撑竿跳高前七名运动员助跑与起跳阶段技术为调研对象。以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为研究对象。


体育论文参考

...........................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运用谷歌学术、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及知网等网站进行文献搜集。通过对知网进行主题搜索“撑竿跳高”共找到 1125 条结果,其中学术期刊 880 篇,学位论文 48 篇,会议57 篇,图书 7 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为本文提供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3.2.2 运动现场拍摄法
本研究使用五台 JVC 摄像机(型号为 GC-PX100)在 2020 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撑竿跳高项目决赛期间进行视频录像,机高 1.2m,拍摄频率为 50Hz。五台机位的摆放如图3-1:一号机位:对运动员整个运动过程进行扫描拍摄;二号机位:对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至过杆动作进行定点拍摄,主光轴垂直于运动平面;三号机位:主光轴位置在运动员起跳前点附近,主光轴垂直于运动平面。对运动员最后三步进行定点拍摄;四号机位:对运动员完整的技术动作进行定点拍摄,主光轴垂直于运动平面;五号机位:架于运动员前进方向的前方,主光轴位于助跑区跑道中线并与助跑区跑道线平行。
3.2.3 影像解析法
将所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主要采用 Adobe Premiere Pro 2020 软件进行编辑处理,将七位运动员从 4m 高度开始所有成功与失败试跳的视频图像在 Kinovea0.8.15 软件分析系统下进行解析,测量各运动学指标。
.............................
3 论文研究对象与方法........................................... 18
3.1 研究对象......................................... 18
3.2 研究方法..................................... 18
4 结果与分析.................................... 20
4.1 撑竿跳高运动中助跑阶段运动学分析................................... 20
4.1.1 持竿助跑阶段撑竿倾角与步数分析.............................. 20
4.1.2 持竿助跑阶段重心高度变化分析..................................... 22
5 结论与建议...................................... 71
5.1 结论.................................... 71
5.2 建议............................... 71
4 结果与分析
4.1 撑竿跳高运动中助跑阶段运动学分析
4.1.1 持竿助跑阶段撑竿倾角与步数分析
在持竿助跑阶段,国内运动员普遍采用以左脚踩在助跑起点开始,以左脚离开起跳点瞬间结束,双手持竿置于体侧进行 14 步、16 步或 18 步的助跑方式。其中牛春格、陈巧铃、廖丹丹、佘宸瑶在助跑开始时,会将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先迈出第一步形成一个垫步。宋婷婷只有在 4.30m 第一次试跳时出现了一个垫步,导致起跳点偏移。垫步会影响助跑速度、助跑节奏以及起跳点的变化,但从本次比赛可以看出,除宋婷婷之外其他运动员均属于习惯性垫步。李超群则是采用先走 2 步再进行 16 步助跑的方式,因此她的助跑距离更长,李玲全程均以 16 步的助跑方式完成比赛。


体育论文参考

本文中撑竿倾角是助跑过程中每一步脚着地瞬间时撑竿与水平面的夹角。根据图 4-1本文将助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助跑为第一步至第五步、第二阶段为第五步至倒数第三步、第三阶段为倒数第三步至倒数第一步。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在准备助跑阶段撑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 48.6°~74.5°之间,大部分运动员撑竿接近直立,其中陈巧玲在开始阶段撑竿倾角最低,这与其助跑步数最少有相关关系。在第一阶段中,运动员助跑开始需手持撑竿助跑摆脱静止状态,通过调整步频与步速进行加速,因此这一阶段撑竿倾角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在第二阶段中,撑竿与水平面的夹角逐步平稳下降,至倒数第三步时撑竿倾角接近水平。在第三阶段中,从倒数第三步开始,撑竿倾角下降幅度增大,除佘宸瑶外,其他运动员撑竿的竿头均低于水平面,最后一步撑竿倾角七位运动员差异不大均在 -30°左右。
...............................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 竿头在下降过程中产生的前翻力对身体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起跳脚运动轨迹基本为直线的运动员要比曲线的运动员对撑竿的控制能力强,助跑更具有经济性。
2.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步长特征为倒数第三步步长小于倒数第二步步长大于倒数第一步步长,且最后三步之间的步长差较小,其中倒数第二步步长与成绩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3.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步速特征为倒数第三步步速大于倒数第二步步速小于倒数第一步步速,利于获得动量,提高起跳功率,其中倒数第二步步速与世界优秀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4. 在起跳阶段,我国国际级运动健将组离地角偏小,会造成垂直方向速度偏小,不利于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合理分配。运动健将组“自由起跳”技术运用不成熟,使上手投影点与起跳点之间有较大距离,会造成撑竿弯曲度减小,不利于后续动作的有效完成。
5.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离地瞬间重心高度、握竿高度与世界优秀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弹性势能的储存影响腾越高度。离地瞬间膝关节角度、膝关节屈伸角之差对成绩有着负向影响,离地瞬间举竿高度、插穴角与起跳点都对成绩有着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