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幻想小说中的成长书写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85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一、中国儿童幻想小说与成长书写

(一)中国儿童幻想小说的创作环境
幻想文学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本土儿童幻想文学经历了建国前的摸索发展期、建国初的十年黄金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期,步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沉淀了大量作品,也涌现出一些新的书写形式,科幻、奇幻、魔幻、神话、传说、童话、幻想小说等创作类型同台竞技。以占绝对比重的童话为例,八九十年代的童话创作不太乐观,出现了教育化或者热闹化的现象。
童话的教育化创作倾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受政治环境影响,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被沦为教科书和政治斗争的工具,童话主题多围绕歌颂新生活、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儿童而展开,童话的教育性在儿童文学理论界被夸大。许多优秀的童话作品,如金近的《小猫钓鱼》、《小鲤鱼跳龙门》;张天翼的《大灰狼》;严文井的《蜜蜂和蚯蚓的故事》;葛翠琳的《野葡萄》;洪汛涛的《神笔马良》;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系列、《小贝流浪记》;贺宜的《鸡毛小不点儿》、《小公鸡历险记》等均带有教育意味。
张天翼的《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以及严文井的《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均属于在朦胧意识下创作的儿童幻想小说。《宝葫芦的秘密》讲述的是满脑子充满幻想并且喜欢吃零食的小学生王葆,希望能得到一个帮助自己实现所有愿望的宝葫芦。一天,他的愿望竟然如愿以偿了。拥有了宝葫芦以后,他想要的金鱼呀、画报呀、玩具呀 只要他想得到,就能得到,要什么就有什么。例如他和同学下象棋的时候,为了获胜,就想着吃掉对方的一颗棋子,说时迟,那时快,那颗棋子马上就飞进了王葆嘴里。渐渐地,他越来越沾沾自喜,他恨不得将自己的神奇本领昭告天下。这天,他兴冲冲地为班级做了一个起重机模型,尴尬的是,当模型意外倒坍时,他却不能亲自将其组装起来,最后手足无措地当众出丑。考算术时,监考老师明明看见他望着考卷发楞,交卷子的时候,他的空白试卷却与别人答完的试卷在不知不觉中对换了,最后监考老师当场将此事揭发,羞得他无地自容。渐渐地,他发现宝葫芦带给他的苦恼超出了欢乐,他这才意识到宝葫芦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主动向大家袒露了关于宝葫芦的秘密,并发誓要与这个“宝贝”决绝。他也从南柯一梦之中惊醒 而严文井在《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中塑造了一个永远玩不够的小学生形象,他就是主人公唐小西。唐小西总要把功课留到“下次”再做,于是气跑了时间小人,被灰老鼠调挑唆进入了“下次开船港”。
......................

(二)中国儿童幻想小说书写成长的独特之处
关于儿童成长的书写,现实小说难免过于沉重,如曹文轩的知名小说《草房子》,而童话中的成长主题又过于普世性。儿童文学是否可能以第三种方式透过文本来引导儿童解决现实问题,儿童幻想小说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将童话的幻想性与现实小说的现实性相结合,以幻想的方式解决现实的问题是儿童幻想小说表现成长的独特方式。本节我们将以家庭生活中存在的两大典型创伤问题“离异”与“死亡”为讨论对象展开叙述,探讨儿童幻想小说如何借助幻想的力量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1.离异下的成长书写
社会、家庭和学校是维系儿童成长的三大空间,其中家庭是影响儿童成长的最根本要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儿童性格的塑造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因婚姻问题导致夫妻关系破裂、家庭离异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离婚率走高带来的潜在影响是削弱了社会稳定性,直接影响则是将孩子变成了婚姻牺牲品。
处于成长阶段的的儿童如何面对家庭的分裂或重组,他们的心理会有怎样的挣扎与蜕变,作家三三的儿童小说《舞蹈课》曾真实而细腻地描述了离异重组家庭里儿童丰富复杂的心理起伏,作家陈丹燕创作于上世纪末、掀起儿童文学界关注热潮的儿童幻想小说《我的妈妈是精灵》也就“离异”这一问题展开了叙述。与《舞蹈课》不同的是,陈丹燕将现实的残酷与幻想的丰富多彩穿插在一起,读来残酷却又充满温情。作品的主人公是即将要升入初中的小学生陈淼淼,她的生活中潜伏着一个巨大的谎言——她的妈妈是来自另一个空间的蓝精灵,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被蒙在鼓里。与人类结合的精灵生活在人间是一件苦难重重的事情,蓝精灵妈妈除了在家里做着为图书绘制插图的自由职业、尽量避免与外界接触外,她还一点儿都不能接触酒精,否则会现出原形。不知情的陈淼淼一天晚上不小心让妈妈喝了黄酒,看似平静的家庭生活瞬间被打破——原本计划等陈淼淼顺利升入初中后再向孩子坦白的夫妻二人,不得不马上面对这个惊天秘密泄露后带来的一系列家庭问题。其实,在此之前,爸爸和妈妈的婚姻已经因为妈妈是精灵的原因出现了裂痕,离婚已成定局。陈淼淼深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不愿意面对这样的事实,和许多同龄的小孩子一样,她曾用离家出走、自甘堕落的方式向父母提出反抗,祈求他们像往日一样生活,但是这一切无济于事——精灵妈妈最终还是必须要离开地球。
......................

二、中国儿童幻想小说中的成长

(一)“离家——归家”的情节模式
成长意味着新自我的生发,“在家——离家——归家”是儿童成长必须经历的心路历程。“离家”的儿童会打破原有生活经验,从而在“归家”后重新树立“在家”状态。其中,“离家”途中遭遇的挫折是儿童成长的客观条件,是儿童成长小说的叙事重点。那么,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如何面对“离家”这一沉重但又充满神秘与挑战的选择,在面临诱惑和挑战的时候,他们是否能积极应对,从而完成人生的蜕变?这些问题是本节的讨论立足点。
1.遭遇矛盾的两种模式
(1)主动追寻
儿童幻想小说这一体裁的预设读者为学龄期儿童,该阶段的儿童正处于逐渐摆脱家庭庇护的成长阶段,渴望成长的同时身心又没有完全发育,对世界充满了不同于成人的幻想。他们渴望拥有更多的支配自我世界的力量,而获得这份力量的途径只有成长的历练。要完成从青涩到成熟的安稳过渡,就必须接受与原有生活不同的磨难和拥有承担责任与风险的勇气,如此,才会收获破茧成蝶后的那份美丽。
殷健灵的《纸人》就是一部以记录小学女生苏了了的成长为线索的儿童幻想小说。作者在小说开篇以一位 28 岁、工作五年的社会女性的身份切入,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情触动了她的童年记忆,于是这部书写女孩子成长经验的作品就诞生了。苏了了与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一样,拥有好朋友、拥有十分爱她的爸爸妈妈,经历着日常生活中该发生的一切,也无比渴望着长大。小学时期与苏了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是久儿,她们单纯而痴迷地喜欢着善解人意的女教师——李老师。在她们眼中,李老师眼神迷人、目光柔软,周身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她们希望长大以后能变成像李老师那样的人,不自觉地模仿着李老师的一言一行。但是成长就意味着要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冲击,有身体上的,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有一天,苏了了和久儿跟踪李老师到她家,那天老师正好重感冒,穿着懒散的服装,咳嗽着,在水池边“擤下一缕浓涕来,里面夹了暗红的血丝,”往日的光鲜亮丽大打折扣,这一次主动对成年世界的追寻与想象被蒙上了一层灰色。
后来,李老师由于家庭原因,要调走了,接替她的是新任 Y 老师,Y 老师与李老师不同,她对学生没有耐心,面对孩子们“幼稚”的行为,总是回之以粗暴的镇压。那时候苏了了和久儿喜欢玩一种纸人游戏,就是让画出的纸人活动和说话,像真实的人一样生活。其中,丹妮就是苏了了最喜欢的一个纸人。这些纸人有一次被 Y 老师发现并毁坏了,苏了了伤心欲绝,她很想与“恶魔”般的 Y 老师对抗,无奈力量弱小。她只能选择在公园里奔跑来宣泄内心的压抑,这时,作者为她打开了一扇宣泄之窗——苏了了在公园中一栋废弃的灰楼找到了丹妮的住所,而丹妮在作品中是一个虚幻的存在,只有苏了了一个人可以看到。在以后的成长岁月里,苏了了在遇到青春期问题不知所措的时候,就来灰楼找丹妮倾诉,她陪伴着苏了了走过了整个青春期迷茫的日子,她的劝慰让苏了了感到安定和从容,从而健康成长着,不再恐惧。作者在书中将丹妮称为苏了了“青春的引渡者”,她教会苏了了如何面对初中时期那个喜欢自己却用一种诋毁和憎恨的方式表达爱意的男孩;如何度过拒绝和父母有肢体接触,拒绝和父母交流,却暗恋着自己的成年女老师木溪的青色少年时期。于是,苏了了渴望长大成人,主动追寻成长,因为童年对于她来说有很多美好回忆,但更像是一场生命历险。
..........................

(二)成人—儿童两大人物形象类型的塑造
中国儿童幻想小说首先是“小说”,然后再加上儿童这一限制和幻想这一成分。人物是构成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探究中国儿童幻想小说的成长书写,自然无法回避其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成长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除成长主人公形象外,还有一类重要的人物形象——成长主人公的导师,或称为成长主人公的引路人。其与成长主人公或如影随形或若即若离,但无一例外都充当了成长主人公成长之旅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按照科学分类法,作为引导者的成人形象大概可以分为正面引导者形象、误导者形象、反面对照者形象和与儿童互导的形象。但笔者浏览归纳中国儿童幻想小说中儿童与成人形象,发现儿童的主体性通常被大面积彰显,成人形象经常处于隐藏或者被异化的状态。
1.主体价值被彰显的儿童形象
首先我们谈谈主体价值被彰显的儿童形象。与愈演愈烈的女权运动相似,儿童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儿童和妇女一样处于弱势地位,在历史上女性从物体、客体、非主体走向主体的过程,儿童也经历着,因此他们和妇女一样希望得到支持、认可和尊重,特别是当他们正处于成长的阶段,正处于形成自我和外界认识的阶段,正处于开始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人生的阶段。”儿童的意志有没有受到压抑,有没有获得完全的解放和尊重,儿童自身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声音并主动将其释放出来,是评价儿童主体价值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这在中国当代作家马原推出的首部儿童文学作品《湾格花原》中被集中体现,甚至有明显夸大儿童主体价值的痕迹。作品以一个七岁小男孩湾格花原和一个成年人小风叔叔为主角,以他们在“湾格花原”的历险与对话为构架,富有哲理,带有启蒙主义和幻想色彩。但它与普通的探险小说有很大区别,一是正常事物以离奇的方式出场和离开;二是儿童与成人之间角色错位。一方面,对于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小男孩湾格花原的性格显得过于成熟(这可能与作者初次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有关)。像湾格花原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会有前后矛盾、善恶不分、无理取闹的想法,可他却不是,他勇敢、理智、考虑问题周全并且富有诗情画意,更像是一个童心不泯的成人。另一方面,小风也可以被看做是另一个“小男孩”——富有冒险精神、善良、真诚,仅仅比湾格花原多了一点经验,在智慧方面与湾格花原是平等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他。所以,小风可以像哥哥一样保护湾格花原,却不能成为先知和向导。与一般儿童幻想小说相比,这部作品寓意深厚,让大人与小孩的智识平等、甚至臣服于小孩,让人类与自然平等、臣服于自然,少了一些自然的童真童趣,更适合成人阅读。
..........................

三、中国儿童幻想小说成长书写的未来可能...................... 26
(一)摆脱流于表面的幻想................. 26
(二)塑造立体化的形象................... 27
(三)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 28

三、中国儿童幻想小说成长书写的未来可能

(一)摆脱流于表面的幻想
儿童文学天生具有充满幻想、天真、幽默的“轻逸”之美,陈恩黎曾在她的著作《儿童文学中的轻逸美学》中对儿童文学作品里轻灵飞举而又饱含精神重量的艺术描写进行了肯定性评价,并指出具有“轻逸”之美的作品应包含“承受苦难的勇气”、“洞悉世界的智慧”、“人性中深远的美丽”和“宽容、同情、爱”在其中。若以陈恩黎的观点为判断标准,中国儿童文学幻想小说中一部分流于表面的浅薄化书写则是被排除在外的。在《儿童文学中的轻逸美学》一书的结尾,陈恩黎流露出了自己对处于大众娱乐化泛滥年代的儿童文学的轻逸之美的担忧,这种担忧谈凤霞老师也曾提及:“与西方幻想小说比较,从幻想的质地而言,中国的幻想小说更多呈现的是一种‘轻幻想’ 创作者刻意‘为儿童’的写作立场也束缚了想象空间的拓展。”的确,中国儿童文学市场上充斥着许多热闹的幻想文学,它们很多时候更像是小儿科的文字艺术,不仅丢弃了常态生活应有的温厚,也使得低龄儿童图书的纯美与青少年儿童图书应有的厚重尽失。因此,摆脱流于表面的幻想,在幻想的空间架构下进一步深化主题,是中国儿童幻想小说未来书写的一种可能。
这里不得谈论一位年轻作家雷欧幻像的创作。2011 年,他的《查理九世》系列丛书被推出,相继出版了 27 册,取得了可观的销量,被冠以“大型原创冒险小说”的名义。本书充满了游戏意味。主人墨多多是一名小学生,一直想成为一名富有冒险精神的侦探。爷爷满足了他的愿望,在他生日时送给他一只非同凡响的狗,这只狗有着悠久的皇室血统,名字叫“查理九世”。墨多多(墨小侠)、尧婷婷、虎鲨(胡沙)、扶幽四个少年伙伴与查理九世一起进行冒险,“无所畏惧”地破解了一个又一个迷境和案件。看上去这几个少年机智勇敢、充满了冒险精神,实则语言过于嬉戏调皮,与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不符,主题也落入俗套,文学性太弱,并且其中有些内容过于恐怖,只满足了儿童猎奇的心理,对儿童的精神感化微乎其微。
...........................

结语
从本文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中国儿童幻想小说中的成长书写呈现出蔚为可观的姿态——有来自儿童生命个体内部的急切呼喊,也有成人对儿童世界的殷殷守望。中国儿童幻想小说写作自上世纪 80 年代末延续至今日,收获了大量作品,这其中有深入儿童群体、真正关注儿童成长的经典之作,有因对儿童了解有限、试图记录儿童成长却难免偏颇的稚嫩之作,也有一部分为迎合市场经济效益而创作的热闹之作,可谓良莠不齐,但也值得欣喜。中国儿童幻想小说对成长的书写仍有待继往开来、再创经典。
儿童渴望成长,成人亟待和儿童一起成长,成长是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话题。从整体上看,中国儿童幻想小说中的成长书写仍有欠缺和漏洞,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成长儿童未被作家关注,创作也无法满足时代以及青少年读者的需求。在薄弱的创作基础上实现经典化文本的书写建构,任重而道远。
高尔基曾说过:“人的空想是没有止境的,儿童的空想更是一望无际。由于孩子的心灵比成人的心灵更加秘密,儿童的心灵是一尘不染的,而被生活所磨炼出来的成长,心灵深处却明显存在着这类纤尘的污痕。”
试想,没有幻想的儿童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答案是灰色的。真正优秀的儿童幻想小说不仅表现孩子天真无束的幻想,也表现成人对人生的体验。因此,儿童幻想小说不仅在孕育之时就与成人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在读者接受层面也涵盖了脱离幼稚的青少年和成人两大群体。成长就是一个又一个死亡与新生的交替,需要儿童和成人一起面对,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渴望成长、希望在书写成长的文字里找到勇气与共鸣,这就是儿童幻想小说进行成长书写的必要所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