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是普罗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电视在技术、理念和制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层出不穷的节目形式和与时俱进的节目类型使得电视节目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这种进步不仅仅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也提高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认知和审美水平。电视节目在表现形式上面临重要挑战。其中,电视语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电视语言真实地记录着文明发展进程,同时,也在不断进行演化,丰富自身的表现形式。在新一阶段的电视时代中,多元化的电视语言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随之加入的是相对复杂的,由多语言因素所构成的综合语言体系[1]。在众多电视节目类型中,新闻评论类节目发展迅速,受到了各个阶层民众的关注。2013年习近平主席强调,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需要科学理论指导[2]。可见,新闻宣传对执行政府决策和维系社会稳定也起着重要影响作用。近些年,电视新闻锐意进行改革创新。《焦点访谈》、《新闻透视》等一系列评论性节目的革新,使新闻评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
二、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及其语言要素
(一)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的界定和特点
电视一直以它神奇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行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电视诸新闻节目更是发挥着主干作用,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一个电视台的收视率以及影响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电视新闻分类和界定》一书中将电视新闻界定为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根据节目形态和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电视新闻又分为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评论类新闻节目。其中,评论类新闻节目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表示的意见和态度,表现为电视论坛、编后语短评、电视评论、电视述评、评论员评论五种形式[10]。 电视新闻述评,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图象、声音和文字等为传播符号,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热点话题和社会现象等缘事立论、因事说理的新闻类电视节目形态。它是叙述新闻事实和对新闻事实发表评论有效结合的节目类型,是电视评论的重要类别。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节目主持人有针对性地发表言论,使节目主题更有深度、力度,能够增强新闻传播效力和舆论引导力。
(二)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的语言要素
语言是指人际交流沟通的符号,主要包括听说读写活动,强调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随着传播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体语言已经演变成用于传播的符号,是信息和娱乐的表现方式。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电视新闻语言主要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在传播过程中,如果两者一致性表达同一个意思时,非符号语言帮助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强化;如果两者表达相异意思时,则符号语言与非符号语言形成鲜明的对立,引人深思[14]。语言作为电视节目的支撑性元素,更多是指节目形态的组成要素的表达。广义上来说,电视语言可分为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两者互相补充成为了电视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画面语言包括图像、字幕等,声音语言包括人声、音响和配乐等。
三、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框内”语言使用特征 ................... 13
(一)“框内”声音语言的特征 .................................. 13
四、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框外”语言使用特征 ..................... 31
(一)主持人声音语言的特点 .......................................... 31
(二)主持人画面语言的特色 ............................. 33
(三)本章小结 ................................. 34
五、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的语言困境和发展策略 ................................. 36
(一)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的语言困境 ........................................ 36
(二)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的发展策略 ...........................38
五、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的语言困境和发展策略
(一)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的语言困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实时交流已经趋于便捷化。在这种情况下,节目形态中的参与性已经逐渐被观众所重视。虽然《焦点访谈》等节目有互动环节,但是其面向人群仅仅停留在新闻的相关人士,很难大面积的普及到普通群众,群众的评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阻止。另一角度,有些节目虽然设有这种互动环节,但面向的范围群体过于局限,难以大范围的实时进行意见调查,并且统计成数据进行分析。 针对于表达方式来说,多数节目都选择了传统的语言表达模式,即结合声音语言和画面语言共同进行述评展现。具体地,运用图像、主持人解说、图片等等还原新闻事实,又通过图像采访、电话采访、现场评论、问卷调查等进行新闻评论。这些模块化的表达方式,虽然能够充分的调动声画双线进行新闻述评,但缺乏一种突破,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难以进一步扩大观众范围。
(二)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的发展策略
面对当前的语言困境与挑战,如何寻得较好的突围之策愈发受到重视。社会进步推动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不断趋于多样化,为了寻求更长足的发展,节目不仅仅要充分利用电视声音与画面完美融合视听优势,更需要从提高节目编排能力、增强主持人语言素养、突出评论特色、综合多语言进行形式创新以及提高观众参与权等成分发挥语言内部实力的方向实施发展提高。
.........
结论
这些语言上的特征使得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中能够在新时代大潮中,展现出不俗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然而,随着各式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的不断涌现以及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加之其语言自身存在的问题 ,使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迎来了瓶颈期,出现了节目编辑的漏洞、主持人语言“暧昧”、节目叙事方式呆板的困境,为了更好的度过这种困境,一方面就是从节目语言自身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找寻突围之策。 如何满足大众不断提高的信息需求与参与渴望,对电视新闻述评性节目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需要在了解其各个语言特色基础上,不断的挖掘其语言的无限潜力与深刻内涵,最大化的发挥其语言魅力。立足电视新闻的媒体传播特征,勇于创新,开拓发展。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