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新闻媒体伦理概念与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网络新闻媒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慢慢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渠道。
(一)网络新闻媒体伦理概念及特征
要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伦理问题,首先需清楚界定,正如美国伦理学家罗尔斯所说:“定义只是建立理论的一般结构的一个手段,一旦整个结构设计出来,定义就失去其突出的地位,它们随理论本身的兴衰而兴衰。”只有这样,才能总结出此门学科的特征,才能准确把握其演变与发展。
1.概念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网络无处不在,于润物细无声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人群间,随处可见拿着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的人们,浏览着海量的新闻和图片,与远在千里的人聊天交流,通过自媒体平台分享信息……因为数字网络,世界变得不再陌生和遥远。较之传统媒体,网络新闻媒体凭着时效性、交互性、全球化、多媒体化等特点,在新闻传播上,给受众视觉、听觉、感觉等全新体验,逐步发展成为“第四媒介”。经过十余年发展,建立在传统网络架构上的自媒体,如微博、微信、易信等,更是创新能力强,更新换代快,发展后劲十足。
有学者认为,“所谓网络新闻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因此,他们认为网络新闻媒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布综合新闻的商业性综合门户网站和发布行业新闻的专业性垂直网站,其商业性综合门户网站有新浪网、腾讯网、网易、搜狐等,其专业性垂直网站分为不同专业,中国教育在线、中国供应商网、中国林业网等;另一类是传统媒体设立的电子网络版或另起炉灶创办新闻网站,如人民日报的人民网、光明日报的光明网、新华社的新华网、中国新闻社的中国新闻网等。
如何界定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北京大学教授陈汝东在《传播伦理学》中认为:“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就是新闻传播的伦理,是新闻传播行为及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特别是新闻传播的道德规律和道德规范系统。”他同时还认为,“所谓新闻伦理,就是新闻传播主体及其传播行为的道德,是新闻传播主体及其传播行为的是非善恶。当然,新闻伦理也必然关涉新闻信息,因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道德价值判断必然涉及新闻信息的道德价值。”
(二)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从媒体形态发展顺序看,依次为以纸为媒介的报刊、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以及基于网络传播的网络新闻媒体。较之前三种媒体,网络新闻媒体是集大成者,兼具和融合其他三者的主要特点,所产生的影响亦十分深远。任何媒体形态之间都存在区别,可是表象的,亦可是本质的。如仔细研究网络新闻媒体与报刊、广播、电视的区别,可纵观每种媒体形态发展的“年轮”,理解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必然性。
1.与报纸的区别
中国报纸起源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现代著名新闻学家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考证“邸报”出现作为“官报独占时期”的开始认为汉代“邸报”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二是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泰斗方汉奇指出“这些报状还残留有某些官文书的痕迹,但已不同于官文书,而属于一种由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地传播工具。从某种意义来说,它十分接近于16世纪诞生于欧洲的‘新闻信,但比作为西方近代报纸远祖的欧洲的‘新闻信’早诞生约八百年”气认为唐代“进奏院状”是报纸的前身,此观点在中国新闻史学界广受认可。
广播作为电子时代的产物,具有报纸无法匹及的功能。广播具有穿越时空的传播功能,方便携带,随时随地都可收听,能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和音响效果,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环境,声情并茂,使听众受到感染,有较强的亲和力。由于广播是音频呈现,传播效果稍纵即逝,信息的储存性差,难以查询和记录。另外,由于广播是线性传播方式,按照顺序播放,听众对内容的可选择性差。而在人们都追求视觉冲突效果的背景下,广播有着明显的发展“短板”,却又有自己的“责任田”,如交通广播、校园广播等,对此其他媒体的可替代性不强。
网络新闻媒体虽能兼容音频技术,但对其利用率不高,在使用过程中,感染力和亲和力都不及广播。由于网络新闻是以页面呈现,只要上网便能查阅,而且受众对自己需要的内容可选择性非常强,只要通过引擎搜索关键词,便能实现对新闻内容可选择性阅读。
二、网络新闻媒体遇到的伦理困境
事物都有两面性,当新事物以新生优势取代旧事物时,自身也会暴露出局限性。网络新闻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传受关系,传播主体的关系是平行的、多向的。“由于网络形成了与现实社区相分离的网络社区,而虚拟的网络社会对其成员思想行为限制远远小于现实社会对其成员的限制,使个人角色的分化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在互联网上,人们有可能获得一种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格迴然不同的新人格。”
由于网络新闻媒体构建的网络社区是一个开放平台,尤其是自媒体,网民可任意而为、无所顾忌地发布信息,传统意义上充当“把关人”角色的主管部门控制权“旁落”,也引起政府管理者的不安。在这个虚拟的网络社会里,充斥着流动性和不稳定性,易让人产生“人格分裂”,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发泄的怨气和不满,在虚拟环境中通通发泄出来,而现实社会中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又难以在此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新闻媒体就会遇到道德难题和伦理困境。
(一)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现象
1.多种媒体共性的失范现象
所谓共性,是相对个性而言,是事物之间共同存在的特性。网络新闻媒体作为媒体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他媒体所具有特色,亦自然具备。同样,在媒体失范现象上,亦同样存在。
(1)舆论导向存在偏差
在市场化进程中,除少数几家中央媒体未松绑外,其他媒体基本都转企改制,向市场靠拢,受市场经济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媒体必须解决的问题。就网络新闻媒体而言,首先,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商业门户网站为博得受众眼球,新闻内容不能脱离“煽、色、腥”,把“三俗”当成时尚追求,即庸俗、低俗、媚俗。而官方新闻网站,在转企改制后,面临市场经济压力,舆论导向也逐步朝商业门户网站靠近,偏离党和国家对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即偏离“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其次,由于自媒体的发展,传受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如何正确引导舆论是非常大的研宄课题。“以往对新闻传播有别于传统新闻的控制力量一一政府、社会道德规范、传统媒体的编辑部(‘把关人’)在网络面前藉然失色了,新闻传播的控制权逐渐转移到隐匿的、无所不在的网民和其他同样难以控制的团体、组织手中。”目前,政府对自媒体的管理基本采取“只堵不疏”,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正确引导舆论才是根本。
其三,由于网络新闻媒体是开放平台,受众能通过网络接触很多西方价值观,用西方价值观衡量中国现实,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批评政府。在某种意义上,“社会舆论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外化形式而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彰显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来保证。”当然,在此并非对中国存在的问题,如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等,进行粉饰或歌功颂德,也非所有西方价值观都是错的,而是西方价值观不一定能适应时下中国国情,应从实际出发,就事论事,理性地看待和思考中国的发展。这才是媒体应倡导的舆论导向。
(二)网络新闻媒体发展的伦理冲突
网络新闻媒体凡此种种失范现象,都需研宄者从伦理角度思考,是网络新闻媒体本身出了问题,还是从业者出了问题;是因市场因素影响,还是因社会公平影响;是法律因素影响,还是因社会道德影响……这些问题之间,构成了怎样的的伦理困境?是否有办法解决?任何一个伦理道德问题,都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的一方面。因此,研究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困境问题,需要放到大的社会问题中去研宄,还原伦理道德问题的本来面目,在相互比较或对比中,看到问题的本质。
1.媒体责任与媒体寻租
媒体责任是指新闻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公共组织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媒体除了报道事实、传播信息,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引领先进文化、引导社会主流价值,为促进人类社会进步营造舆论氛围。”也有学者指出,“媒体责任,是指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公共组织,对国家、社会和公众所应承担的基本义务。媒体作为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其责任由传播信息的各项活动所承载。其中,新闻报道的责任,主要是传播新闻信息,进而引导舆论。”此两种界定都说明,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公共组织,应对国家、社会、公众负责。新闻媒体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肩负着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责,应担当起社会道义,提升起自身公信力。
就媒体公信力来说,它是指“媒体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它是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因此,公信力就是媒体的影响力,也是媒体的生命力,一旦公信力倒塌,媒体将面临分崩离析的趟脸境地。“在新闻圈——这样一个优越、自由而时髦的行业里做事,记者既可能成为一个高尚、有道德的人,秉承真诚与公正;也可能成为一个巧言善辩、见风使舵的人,到处招摇撞骗。”因此,作为媒体从业者,维护好媒体的公信力,肩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是媒体人的“贞操观”。
从另个角度讲,媒体寻租伤害到媒体的独立精神。新闻记者作为“无冕之王”,具有独立的新闻采访权和事实真相的调查权,因此,媒体的独立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一旦媒体寻租问题发生,媒体就会受经济效益掣时,受到幕后金主摆布,而不能独立完成新闻报道。对于网络新闻媒体生产的信息商品——网络新闻,当网络新闻媒体一旦寻租出去,通过把网络新闻作为商品,所交换的经济利益就是不合乎道德的,成为有偿新闻。“新闻是一把‘双刃剑’,当媒介漫不经心地售他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偏爱时,也许不久之后就会受到他们得意看法的伤害。”网络新闻成为不规则交换的商品后,伤害的不只是网络新闻媒体自身,还有社会的公正。在一个无视事实、公正和责任的市场中,“公正变成了谁拥有最大话语权力、最冠晃堂皇的道德说辞和最多煽情修辞技巧的问题。”这样的“正义”就不能称之为正义,为道德领域所不能容。
三、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成因探析........25
(一)媒体自身因素:媒体人的“二难选择”............25
1.制度不够健全.............25
2.媒体人的抉择...........26
四、网络新闻媒体发展的伦理规制..........33
(一)规范网络新闻媒体的价值理由.............33
四、网络新闻媒体发展的伦理规制
面对网络新闻媒体的伦理失范,如何建构合理规范的伦理规制是需要探讨的课题。这个课题需着重研宄两个大问题,即价值理由和建设路径,为规范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破题。对于规范网络新闻媒体的价值理由问题,同样需照应前文提出新闻、社会、经济、法律和伦理等五个因素,提出相应的价值理由。同时,引入西方学者勒温的场论和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及新闻场的概念,通过建立数据模型的要素,构建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建设路径。
(一)规范网络新闻媒体的价值理由
价值理由是构建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建设路径的前提。只有在价值理由成立,以及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设路径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从五个部分分析价值理由,即新闻原则、社会原则、经济原则、司法原则和道德原则,与前文成因探析相互照应,同时,为新闻场域理论要素分析奠定基础。
1.新闻原则:真实、客观、全面、思想性报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是新闻的尺度,全面是新闻的广度,思想性是新闻的深度,这是新闻报道需遵守的原则。在这些报道要求中,真实是最为关键的,离开了真实,新闻不能称之为新闻,其社会危害性远远大于新闻本身。因此,有学者认为,“坚持真实原则,这是新闻业发展中首要的、决定性的命题,也是新闻界提高媒介公信力、提高传播质量、令人信服和获取尊敬的基本举动。”
网络新闻媒体因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快、传播速度迅速等特点,因此,对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更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这一点并不因为新闻载体和传播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正相反,网络时代的新闻受众对新闻的真实性有更高要求。”“如何辨别和判断新闻的真实性,这是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必须具有的能力和素质,“事实上,记者们并不是没有办法来避免由于判断错误而扮演‘造假二传手’的角色,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努力找出相反的论据,或者那种可以引发相反判断的事实。”“因此,从业者在上稿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些相反的论据,应该具备一种怀疑精神。
结语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不能仅仅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考察,而应该放到社会失范这个大的环境中思考。原因在于任何一个小问
题,背后都隐藏着社会性的大问题,都是在社会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才产生的现象和结果。因此,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现象、分析成因、找出对策和建设路径,都需要把社会大环境考虑进去,才能洞察问题是实质和真相。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所造成的现象有很多,笔者在论文中都进行了概述,并对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伦理失范的思考和价值理由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但论文最后建设路径是论文的重点,也是论文的价值所在。
为摆脱传统意义上的建设路径,笔者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引入新闻场论理论。在论文中,笔者通过对勒温的场论和布尔迪厄的新闻场的借鉴,从社会要素、规范要素、角色要素和综合要素出发,提炼出规范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四个伦理要点,即正义、自律、良心和幸福。
通过以上分析和论述,笔者最后所得出的结论,便是规范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其实最终所达到的目的就是要让社会主体得到幸福,幸福需要通过维护社会正义、坚持道德自律、坚守职业良心才能变成事实。推而广之,每个社会个人和行业,其实都在追求自身的幸福,但幸福的获得就需要正义、自律、良心产生的合力现实。
同时,对于伦理失范,不能只见其消极的一面,其实,伦理失范也具有积极的一面。法国哲学家居友就认为失范是伦理学进步的必然表现,是对凝固的、虚幻的传统宗教、传统伦理的一种背叛,充当了一种新生事物的作用,具有思想解放的含义。
对此,涂尔干也认为,社会只有处于团结类型发生转变的过渡时期才会出现失范,在社会团结发生转变的过渡时期中,社会中充满各种紧张和危机而导致社会改组。社会改组的情况下,原来社会中用以整合社会的集体意识和道德规范标准被破坏了,而新的标准又不能立即建立,此时,社会缺乏明确一直的社会集体意识和规范,从而陷入混乱无序的失范状态。
参考文献(略)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困难与策略概述——试用新闻场域理论建构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困难,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