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选题背景
互联网的普及彻底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Web2.0时代的到来又在此基础上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互联网的传统使用方式。作为Web2.0技术的典型代表,微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本文选题的第一大背景。2006年第一家微博网站Twitter问世,其开创的全新信息交流模式很快赢得了人们的热衷和追捧,在实际应用中,其功能和作用逐渐得到充分体现,自此之后,微博开始席卷整个互联网。2007年中国也出现了类似“Twitter”的网站,但由于各种原因而中途夭折。2009年开始中国的各大门户网站陆续推出微博服务,短短几年时间,微博超越其他网络应用平台,跃升为最大网络入口之一。在微博迅速发展的同时,“微军”势力迅速扩张,成为参与和影响网络舆论的一支新力量。在汶川大地震、“7.23”动车事故及2010全国两会期间,人们纷纷通过微博这个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微博上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人们的思想不断碰撞、融合。
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和传播手段,微博把越来越多的人联系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具有良好互动关系的社交网络,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微博舆论场”形成了。本文的第二个背景是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致力于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创新行政手段,积极探索和寻求改善政府效能的途径和方式。近年来,随着转型期各类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加上互联网在负面舆论形成和传播方面的消极作用,我国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对立情绪不断高涨。尽管各级政府丌通了政府网站,以此加强正面宣传,增进与网民的沟通与交流,但在实际运用中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网站在本质上依然属于官方媒体的范畴,其远离民众、与民意脱节的特性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微博这一新兴网络力量的崛起,对正处于h:大的网络舆论压力下、试图改善与K间舆论场互动的政府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政府正站在十字路口上,处理得当可以在政府改革和服务型建设道路上前迈进一大步,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导致网络舆论环境进一步恶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政府的立场出发,思考如何迎接这场挑战、把握这次机遇,探索政府官方微博沟通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运作方式。在各种内力、外力的驱使下,2011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官方微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怛光有数辑和规模,并不能说明问题,在各级政府掀起股“微博风”的时候,人们却发现,通过政府fT方微博来实现与民众的良好互动似乎并不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还出现了种种不可控的状况,这些状况让政府困惑。这是本文创作的第三大背景,即政府官方微博遭遇运营困境。本文从目前政府官方微博的运营现状入手,分析其运作失利的根源,并尝试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1.1.2选题意义
本论文以政府官方微博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引入传播学中的“舆论”及“舆论场”理论,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政府官方微博的存在价值及发展方向。从行政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属于行政学与传播学交叉学科研究的范畴,同时在研究政府官方微博的兴起动因及功能时,亦运用了网络政治学的相关理论。本文的探索对政府运用新媒体引导和影响网络舆论、政府改革和转型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微博从产生到繁荣经历的过程很短,总体來看,国内对于微博的相关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还没有一部学理性的专业书籍。在本文准备阶段,笔者搜集、阅读和整理了人量文献资料,目前国内有关微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方面:第个方面是综合介绍类的研究。这一类书籍对微博的介绍较系统、全面,以李开复的《微博改变一切》(李开复,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为例,作者从微博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运营模式及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入手,比较系统的记述了自己的微博经历及其经历过和关注的微博事件,丼对微博的传播现象和模式进行了自己的探究,通过丰富的传播实例分析,如“方舟子微博打假”、“舟曲泥石流灾害中的微博救援”等,生动地解释了众多微博传播原理。在书的最后,李开复还从商业模式、企业营销、应用开发平台等方面对微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这方面的书籍还有《微博将带来什么》(郭亮,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和《微博改变未来:你也可以这样成功》(闫岩,台海出版社,2011)。迅然这胜著述涵盖了微博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操作技巧甚至未来发展的方向,似毕竟不是学术研究专著,更多的是以个人的使用经历和感悟为素材,通过微K实例“讲故事”,感性认识多丁?理性认识,从理论深度上来讲稍欠缺了一点。其它的如《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尹韵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书中也提到了微陴,对艽概念、特点和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介绍,但总体来讲还未成体系。第二大方面是以传播学视角对微博传播特点及传播模式进行的研究。关于微博传播特点的论述,传播学界的研究较为深入。如《微博虽“微”,足值道尔——微博特性之浅析》(刘丽清,东南传播,2009)中指出,微M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以下特性:
(1)可辐射史多使用者;
(2)给沉默的大多数带来—史多的发卢机会;
(3) 手机成为最佳终端,发布更具便利性、易得性。
2微博与民间舆论场 .................9
2.1微博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9
2.2微博的特征 .................11
2.3微博的影响力 .................14
3政府官方微博的功能及其发展背景................. 18
3.1政府宵方微博的内涵和功能 .................18
3.2政府官方微博的发展背景 .................18
3.3政府官方微博的发展历程 .................22
4我国政府官方微博的现状 .................23
4.1各级政府掀起“微博热” .................23
4.2政府官方微博典型模式................. 23
4.3 H前政府官方微博存在的问题 .................25
结论
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来看,政府官方微博的出现和发展是我国政府改革和创新的成果体现,应持肯定态度。但运营过程中,大部分政府官方微博与大众的微博相互隔离,影响力有限,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目前政府官方微博存在的问题,就基于沟通两个舆论场的政府官方微博运作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目前我国政府官方微博首先应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改善自身,即转变观念,摆正政府运营官方微博的出发点、角色定位、态度,提升政府官方微博内容的质量。
其次涉及到一系列方法论的问题,而这些所谓的方法和技巧一定程度上也是态度和观念的体现,且其对政府官方微博运营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还需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建立运作机制。笔者认为,解决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良性发展,政府官方微博将把中国政府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向另一个高度,微博也将成为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最好的“过渡带”和“融合场”。
参考文献
[1] Graeme Browning, Daniel J. Weitzner,http://sblunwen.com/ylxlw/Electronic Democracy: Using the Internet toTransform American Politics [M]. Pemberton Press, 1996
[2] Kevin A. Hill, John E. Hughes, Cyberpolitics: Citizen Activism in the Age of theInternet(People, Passion, and Power) [J]. Rowman &Littlefield, 1998.
[3] Akshay Java. Why We Twitter: Understanding Microblogging Usage and Communities[A].Procedings of the Joint 9th WEBKDD and 1st SNA-KDD Workshop 2007[C]. University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 2007.
[4]刘建明.基础舆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5]喻国明,刘夏阳.中国民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6][加]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人的延伸——媒介通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8.
[7]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美]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等译.公共舆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10]邵培任.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