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时代的舆论管理与隐私权保护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17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引言

舆论监督权是各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公权力,早在人类创制法律制度之前,舆论监督就被称为调控社会的“司法行为”。其中,新闻媒体作为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无疑则是公众舆论最有效的传播载体和监督力量。同时,网络社会蓬勃发展和Web2. 0时代的到来,博客、播客、微博等新兴平台的出现为无数网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互动空间,网民也成为行使监督权的生力军。作为一种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私权利,隐私权不仅使得个人安身立命的生活空间不受干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个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不被侵犯。学者王泽鉴曾说,隐私权是新兴的、独立的人格权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其己经发展成具有概括性的权利。隐私权和舆论监督权作为法律上的两种权利都应该受到保护,但二者在实践中常常会发生冲突。特别是在如今网络发达,计算机、传播等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闻媒体与网民搜集、传送个人信息更为迅速,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媒体与网民在行使监督权的公权力时更易侵犯公民自主独立的私密空间。

从风靡一时的“陈冠希艳照门事件”到2010年的“虐兔门事件”,从网络反腐的“表哥杨达才事件”到曝光私隐的“不雅视频雷政富事件”,越来越多的案例需要我们正视这对公权与私权的平衡问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如何平衡舆论监督和隐私权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意义

公民网络舆论监督权利的行使是公民反腐、维权,实现社会民主法治化,推动公民社会进程的有力手段,同时也是公民民主意识觉醒、人民自主的体现,但网络舆论监督过度却易造成被监督对象隐私等权利的损害,新闻媒体、公众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和监督对象的隐私权保护之间因此冲突不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舆论监督与隐私权在网络上的表现形式都有了新的演变,这一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美国学者韦恩?奥弗贝克将互联网隐私定位成20世纪末的全国性的问题,“也许除90年代个人计算机技术的巨大发展外,20世纪没有一项技术制造了对个人隐私的更大关注一一尤其是互联网”。①但法律制度总是滞后于社会问题,我国法律中并没有“舆论监督权”、“网络隐私权”这些词,涉及隐私保护与公民舆论监督权利行使的内容也是散见于一些法律条文。更不用说是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权和隐私权,我国学者对这方面的研宄也是刚刚起步,且侧重点要么是网络隐私权保护(隐私保护的数据、算法等方向为主),要么是网络舆论监督权利的行使,并没有将二者统一起来进行研宄。

再观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司法实践与法学研究,国外己经开始在网络立法中规定了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其对言论自由权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冲突也有了一些法律规制(舆论监督权涵盖在公民言论自由权之内,通过言论自由行使达到权力限制目的,故西方有关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是值得我们参考的)。本文认为,网络舆论监督同网络隐私保护之间是有机统一的,不应该将它们割裂开来进行研究,二者作为宪法、民法等赋予公民的权利都应该受到合理保护。特别是在网络社会,不仅是新闻媒体,任一公民随意在微博上发个帖子或人肉搜索一下,可能就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佛山小悦悦事件、雷政富不雅视频等便是例证。如何充分合理的进行网络舆论监督?如何不侵犯被监督对象的网络私隐?如何平衡舆论监督与隐私权保护这二者的关系?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我国法律的不足,需要我们取国外立法司法实践之所长,从而建立一种长效的解决机制,这便是本文研究意义之所在。

(二)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实证研究一般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研宄是对法律现象进行实证研宄的基础上提出“最好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公民、媒体在网络上行使舆论监督权造成被监督者的隐私受侵害的诸种现象及其侵权行为界定。在此基础上,结合英美法系国家的实践经验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并对其法律规制与保护提出自己的看法。

2、比较分析法

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平息网络社会中舆论监督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冲突,实现二者的平衡。就像费孝通先生所言,改革开放,更需要将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明成果为我所用,而不是单学西方的表面文章。虽然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权、隐私权保护都难以望发达国家项背,但通过研宄美国、英国的网络隐私保护等法律法规,并通过与这些国家的横向比较以及相关发达国家不同时期间法律的纵向比较,能够为我国网络舆论监督权的行使与隐私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案例研究法

案例是最生动的教程。本文在分析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隐私权之间的冲突时会采取与案例结合的方法,试图清晰地划定二者之间的界限,明白什么情况下的网络舆论监督是对隐私权的侵犯,什么情况下可以免责,以此实现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合理平衡。

第一章网络舆论监督相关法理 .............2

第一节网络舆论监督的特征及其影响 .............2

第二节网络舆论监督法理梳理 .............7

第二章网络舆论监督与隐私权保护的法理............. 10

第一节隐私权的概念及其保护概述 .............10

第二节网络舆论监督权与隐私权的保护 .............15

第三章网络舆论监督行为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法律责任 .............27

第一节网络舆论监督行为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责任构成 .............27

第二节网络舆论监督行为人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及其抗辩事由 .............29

结语

网络社会的兴起真正地让人们进入到了 “地球村”的时代,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网络时代的日常生活也因此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有人指出,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②人们对这一技术和交流平台产生了前所未有旳依赖,连法律上的权利的实现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网络社会的发展促进人们网络舆论监督权的行使变得更为便利,权利旳影响也更为广泛,人们看到网络、微博反腐的巨大力量。但同时,网络对人们权利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网络舆论监督很容易侵害到个人、群体的网络隐私权。有人会说“网络无隐私”,有人会说网络的舆论监督应当受到更为严厉的限制,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隐私权如何才能有效平衡成了一个我们急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甲禄:《舆论监督权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张莉:《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3、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保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沈中、许文洁:《兼析人格权隐私权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张秀兰:《网络隐私权保护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6、刘建明:《当代舆论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7、杨立新:《中国人格权立法报告》,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8、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王利明,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10、周庆山:《信息法教程》,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