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硕士论文范文: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之优质化发展措施探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16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通过整理分析选取的节目样本,对 CCTV《新闻 1+1》栏目从节目选题、主持人以及媒介环境等其他要素进行分析,探究该节目获得成功的原因,以期对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本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新闻评论类电视谈话节目《新闻1+1》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了《新闻1+1》2011年9个月164期的节目内容为研究样本。对其节目的选题角度、关注点以及节目的视听元素进行分类研究。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国内有关谈话节目和新闻评论节目的研究现状,总结当前国内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状况。然后进行该研究的理论架构,包括确定研究依据的理论基础、如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意见领袖,议程设置等,研究涉及的重要概念及发展渊源。选择了《新闻1+1》2011年1月至4月,8月至12月共9个月164期节目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相关统计数据进行规律性总结,大致分出该节目的选题角度,并与其他新闻评论节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第二章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界定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学术界一直在探讨并且各种界定相应而生。很明显电视新闻评论“它不同于依靠文字传播的报刊评论,也不同于依靠声音符号传播的广播评论,而是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与论述性语言等多种传播手段,集文字、声音与图像符号于一身的声画合一、视听结合的新闻评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形象化的政论’”①。电视新闻评论它明显区别于报刊和广播评论,它凭借电视这一极具形象化、直观化的传播媒介,对事件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解读和评价。也有人认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图像、声音、文字等为传播符号,针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件或事态,进行既包含事实性信息,又包含意见性信息的单篇评论式深度报道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②。另外一种解释认为“评论类新闻节目是就新闻事实发表议论、见解的新闻类型,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报道某事实,而是通过对具体事实的分析提示、阐明对于事实的见解、态度,借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③。同时也有一种更为细致的分类式的描述认为“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话以及节目主持人、记者的即兴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另一类是电视专题评论,也称电视评论片,将活动图像(含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与夹叙夹议的评论报道词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形象化的评论”。④上述对电视新闻评论所做出的界定,从不同的侧重方面对这一节目形态进行了解释,虽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都不同程度的道出了该节目形态所具有的特征,可以说都有其合理、成熟的部分,而更加完备、纯熟的内涵则需要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实践,逐步的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演变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是和我国电视传播业发展的大环境相伴而行的,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最初只是通过大量的借鉴报刊的评论形式,电视记者或编辑写成一篇报纸评论式的文字稿本,由播音员来进行播讲,画面则始终是播音员的半身图像;而随后的发展也仅是在此前的基础上将播音员的半身图像变成了与报道评论内容相关的图像资料,尽管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是声画分离的;而真正的发展则是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广播电视业的大力发展,电视新闻评论也开始起步。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的评论性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正式播出,该栏目宗旨是通过对具有普遍意义或观众关心的事件、问题或人物进行调查、介绍分析和研究,说明某种道理,引起观众的思考,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该栏目的播出“不仅标志着我国电视史上第一个评论栏目的问世,也标志着一种不同于报刊,广播新闻评论的新型、独特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的出现”①。该栏目结束了之前电视评论声画分离的状况,广泛采用电子新闻采集系统,加入大量记者现场采访、述评的镜头,以及相关性的讨论和主持人的简单分析评论。1988年7月,中央电视台为了进一步加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建设,整合节目资源,重新组建了评论部,将《社会瞭望》与《观察与思考》合并,改称为《观察思考》,于同年11月开始播出,节目设定了固定的主持人肖晓琳,并固定在每周日晚上19时49分播出,栏目较改版前具有了相对稳定的风格与包装,选题也突破了之前的局限,期间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现状及问题解析电视新闻评论经过了30年的发展和探索,节目从形态到内容各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如政治宣传色彩过于浓重,以述代评;选题过于平庸缺乏典型性;评论缺乏深度和力度;高水平电视新闻评论人才的匮乏等

(一)政治宣传色彩过于浓重,以述代评

我国的电视传媒一直承担着对国家大政方针进行宣传解释、文化教育进行弘扬传播的功能,其中即包括对重大会议及国家领导人外事活动的报道和宣传,也包括对文化教育及其他领域的关注和解读。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闻评论,往往比较注重对新闻事实的称述,而轻视意见性信息的议论和评论,评论的中心观点被大量的湮没在对事实的叙述当中,同样对事实的追踪报道也没有相应的意见明确的评论而只是大量的事件相关信息的堆砌,节目变成了为政府歌功颂德的宣传片。

(二)选题过于平庸缺乏典型性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就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选择节目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范围。节目的选题必须具有典型性、贴近性和针对性,否则节目将流于形式而缺乏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所选的新闻要具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由五要素构成——重要性、显著性、时进行、接近性、趣味性。①即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必须是有一定重大意义的,或者与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而且要能体现普遍存在之中的特殊性,当然事件也必须是新近的,发生在当下的。然而,目前有些节目的选题虽然看似符合以上特点,但是节目却无法让人有一种强烈的触动感,感受到的却是平庸。如《焦点访谈》2012年1月18播出的源自广电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将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的规定的节目《电视剧告别“夹心”广告》,就这个选题而言本身就没有太大的评论空间,所以节目也只能停留在简单介绍的层面上。

第二章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界定.............9

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义............9

二、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演变............9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现状及问题解析............13

第三章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特征............17

一、电视新闻访谈............17

二、述评类新闻评论节目............18

三、主持人电视新闻评论............19

第四章 CCTV《新闻 1+1》栏目特色分析............22

一、《新闻 1+1》产生的背景介绍............ 22

二、栏目构成要素分析............23

结论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发展与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就业、居住环境、贫富差距、教育、社会犯罪、道德沦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突显;另一方面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自然灾害频发,工业污染严重、生存条件恶化等。电视作为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覆盖范围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引导和加强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视新闻评论作为电视媒介的旗帜和灵魂,已成长为社会话语的平衡场和意见领袖,为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的积极作用,实现其在公共传播中的公共论坛和社会守望者的职能。
本文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演变着手,归纳各个发展时期评论节目的不同特点,找出目前电视评论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承载节目内容的在节目形态特征的分类介绍和对CCTV《新闻1+1》的具体分析,寻找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电视评论节目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表现形态已经呈现出真正的多元化。随着传播媒体和传播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将会继续繁衍出融入多种元素且具有自身个性的节目形态,节目形态的多样化也将势必成为电视评论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孙国宝.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8.

[2] 殷俊,殷瑜,汤莉萍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3] 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刘东华编著.当代电视报道理念与技巧[M].新华出版社,2004.

[5] 王振业,李舒著.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年

[6] 蔡照波,肖枞著.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发生和发展探微[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7] 李文明.新闻评论的电视化传播[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8] 胡文龙主编.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0] 蔡照波,肖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发生和发展探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