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这新闻摄影事业的形成及初步发展阶段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15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前言

1839年8月19日由布景设计师、画家路易·达盖尔(LuiSDgaar)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法”在巴黎宣布诞生,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它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它使人类第一次掌握了及时捕捉并永久固定、长期保存外界影像的能力。从那时候起,便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摄影。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摄影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双足”,一只属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而另一只则属于人文学科造型艺术。‘究其原因:一方面,摄影术作为一种直接记录可视固定影像的技术,是在19世纪初光学、化学和机械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另一方面,它的诞生则直接导因于绘画和印刷业的需求。

摄影区别于其他一切记录手段之处,就是在于复制现场直接的视觉信息,即所谓“写真”和“纪实”,所以摄影从一开始便具有纪实性的特点,就像专家指出的,“如果说早先的美术形象是人工的,创造的,照片则是自然得来的或捕获的,就像在野外采集到的标本一样。”2纪实摄影的基本特点在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改变,那就是现实性和社会性。正是这两个基本取向,使纪实摄影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向度和历史定位向度,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成为20世纪摄影的主流。

第二章新闻摄影与新闻摄影特性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摄影”

没有新闻,也就没有新闻摄影。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闻摄影,除新闻照片外,还包括新闻纪录电影和新闻电视;狭义地说,主要是指报刊上发表的、展览会上展出的新闻照片。如今一般都是在狭义的层次上加以沿用。说到底,新闻摄影就是“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递信息。”‘新闻摄影是历史的产物,它是科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它的研究’离不开社会这一大的系统,以求对它全面把握。“只有当我们将新闻摄影置于社会系统作大范畴横向考察的时候,才可能揭示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特有的规律和本质特征。否则,只能得出新闻摄影偏向某一方面、带某一方面特征,而缺乏自己的特征。”5纵观新闻摄影的定义,可以看出构成新闻摄影的几个必备的条件:

1、新闻是新闻摄影的本质,新闻摄影是新闻报导的一种方式。新闻摄影的传播形态—富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以区别于文字新闻;用照相的手段进行报道,以区别于电视新闻;

2、报道新闻是新闻摄影的目的和出发点。不论何种形式的新闻摄影,总是以新闻信息的传播为最终目的的,而不是盲目的照相。它或用展览的形式或用刊登于报刊的形式传播新进发生的事实,使人们知晓。

3,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一定的科学技术为基础。铜板印刷的发明保证了新闻摄影作品的视觉效果,才使得新闻摄影诞生。

4、“新闻摄影=新闻十摄影十瞬间十现场纪实”这便是它区别于其它新}幼衫式的特性。

第二节新闻摄影的特性—新闻形象的现场瞬间纪实性

为了便于阐述新闻摄影的特性—新闻形象的现场瞬间纪实性,笔者将紧紧围绕其特性概念,从“新闻”、“形象”、“瞬间”、“现场纪实性”等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由于这四个方面共同组成了构成了“形象新闻的现场瞬间纪实性”这个特性,所以它们绝非相互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

一、“新闻”:追求新闻价值

笔者把“新闻”放在第一的位置,是因为新闻摄影终究是一种新闻形式,“新闻”是它的内容,是它的本质属性。新闻照片的产生过程必须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按照新闻规律采摄的新闻照片就必然具有新闻的特性,追求新闻价值。所以,新闻摄影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也是新闻摄影必须坚持的原则。所以我们反对一切事后补拍或摆拍,这是违反“新闻生命”的做法。胡颖分析摆拍的原因时说,“第一,受理想化指导思想的制约,根据宣传的需要,按着既定题目,到下面去拍摄不是正在发生发展着的事物,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摆;第二,记者缺乏敏锐的新闻嗅觉和观察能力,不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获得新闻题材;第三,拍摄本领不过硬,怕抓的照片不保险。”总之,记者职业素质不高。

其次,报道事实要新。从时间概念上看,它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从思想内容上看,它是人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而不是人们思通见惯的事物。新闻照片必须具备这样一种属性,才有它存在的价值。做不到这一点,新闻摄影就成不了新闻照片。再次,新闻摄影必须迅速及时。新闻的传播要快,延误时机就会成为旧闻,失去了新鲜感,并且新闻照片也必须以最快的手段传播出去。又此,报道事实的重要性原则。世界摄影比赛获年度最佳奖作品很能说明这一点,1956年的《在匈牙利的报复行为》,1960年的《南非总理被刺》,1961年的《浅沼被刺》,1963年的《越南和尚自焚》、《南斯拉夫地震灾难》、《刺客被刺》,1980年的《葬礼上的骚乱》、《阿巴丹在燃烧》,1985年的《黑色星期三球迷闹事惨案》、《机长和劫机者》、《解救人质》,以及2004年的《伊拉克人在战俘营安慰儿子》……天灾人祸、战争谋杀、政变侵略、种族争斗以及毒气泄漏、地震、干旱、病患等等,这些无一不体现重要性的新闻价值原则。

二、“摄影”:追求形象价值

新闻摄影是以照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直观的可视形象,这就是新闻摄影的形象性。新闻摄影是以形象揭示事件的发生、发展与意义。重形象、重内涵方面,新闻摄影的功效有时是文字报道所不可及的。新闻照片的可视形象,给人的印象要比文字报道深刻强烈,有些生动的现场照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新闻摄影还要追求形象价值。构图优美,内涵深刻,考虑受众审美习惯的新闻摄影作品肯定能在众多同类题材的新闻照片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眼球。所以新闻摄影不能不讲究摄影构图,追求新闻照片的美。不能要求新闻摄影成为艺术图片,但又要提倡借鉴艺术摄影的某些技术,丰富新闻摄影作品的形象语言,提高新闻图片的质量。好的艺术照片不可能成为新闻照片,而有的好新闻照片则可以同时成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照片。”9其实,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新闻照片和艺术的结合。80年代就有人指出,谁在新闻和艺术的联系和渗透上下功夫,谁就会捷足先登!’

第二章新闻摄影与新闻摄影特性..........6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摄影..........6

第二节新闻摄影的特性..........7

第三章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兴起与发展.........10

第一节新闻摄影的孕育阶段..........10

一、摄影术的传入..........11

第二节新闻摄影萌芽阶段..........15

一、照相制版术的传入及应用..........15

二、国内报刊刊用新闻照片的几家..........17

三、海外报刊运用新闻照片宣传的情况..........18

结论


摄影科的建立,新闻摄影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新闻摄影取得了其独立的地位。新闻摄影科培养了大量的摄影人才和摄影理论的研究者,使新闻摄影有了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对新闻摄影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群:《中国摄影发展历程》,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2、伍素心:《中国摄影史话)),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年10月第一版

3、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

5、(英)兰福德:《世界摄影史话》,中国摄影出版社,1986年1月第一版
6、蒋齐生:《新闻摄影一百四十年》,新华出版社,1989年6月第一版

7、蒋齐生:《中国摄影史》(1937—1949),中国摄影出版社,1998年6月

8、胡志川:《中国摄影史》第一册(1840一1937),中国摄影出版社

9、陈书泉:《新闻摄影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n月第一版

10、胡颖:《摄影评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