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话语特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15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绪 论

本文选取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分析研究达到以下几点目的:首先,通过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变化的外在表现,来寻找其形式变化下深层次的话语转变,并探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话语的演变与社会话语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对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话语发展规律的分析与总结,指出节目在实际生产及运作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现实困境,并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希望能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今后的发展、创新提供一些参考。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由于能力、精力等诸多限制,本文无法对全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进行全面的研究,因而选取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1+1》,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凤凰卫视的《时事辩论会》等多档有影响且比较有代表性的栏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来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做整体的观察式研究。

1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类型及其发展演变

1.1 电视新闻评论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对于电视新闻评论的概念,学界和业界一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论。对于电视新闻评论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电视新闻评论是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综合运用画面、同期声音响、字幕、论述性语言等传播手段,针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大的社会问题所发表的新闻评论。另一种定义为: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对新近发生的具有评论价值的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发表意见性信息,以表明观点和立场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这两种定义方式的相同点在于,认为电视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和电视传播媒介结合的产物;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将“新闻评论”嫁接在“电视”之上,而后者则是将“电视报道”嫁接在“新闻评论”之上。学术界和业界对于“新闻评论节目”的概念也一直有争议,国内很多学者都有相关著作或研究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但他们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概念界定、特征等问题上仍然众说纷纭、很难统一。对此,谭天教授提到,对于新闻评论节目的研究,“应该摆脱对节目形态的纠缠”,①而应该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来对节目的传播进行全面的学理性分析。电视新闻评论是一个随着电视媒介的发展而新兴的节目形态,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根据目前学界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研究现状,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一些基本的特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较强的新闻性电视新闻评论首先应该是对新闻事件的评论,评论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也可以是对某个文艺作品、某个哲学思想的评论,而只有是以新闻事件为依托、为由头的评论才是新闻评论。

2、注重时效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因此同样也注重节目播出的时效性。时效性的要求在于对于问题和现象及时发出声明,表明电视台、栏目组的观点和态度。只有在恰当的时机下,及时推出相应节目,才能获得观众更大的关注,同才能发挥出更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3、声画结合由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所依托的媒体的特殊性,使其可以借助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传播优势从视听两个渠道去感染、打动和说服观众。画面的展示、声音的传达使节目具体、形象而又生动。特别是电视媒体声画一体,直击现场的功能使得评论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节目中画面片段、记者现场采访、同期声、画外音、字幕、图表等形象化手段的使用,将感性材料由理性思辨串联起来,能够达到抽象的意见性信息与具体的画面信息高度统一,使电视新闻评论更为丰富,更为立体。

1.2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主要形态及发展变化


当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类型丰富,节目的风格样式及表现手法也日益多元化,很多节目形态常常是互相融合、渗透,相互交叉的,同类模式之间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有时一个栏目兼有多种模式,很难清楚的划分其类型,因而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区分并不是十分严格。总体上来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访谈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指由主持人(或者记者)主持,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场所与受邀的访谈人物围绕某一新闻话题,以访谈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探讨的评论节目形式。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会针对节目话题对嘉宾进行提问,主持人以“访”为主,所提出的问题决定着节目的评述节奏和论点的推进,使论证过程不断深入。嘉宾则以“谈”为主,就主持人提出的话题或问题进行分析、评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访谈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其特点就在于形成了一个现场的“谈话场”,在“谈话场”中,信息是开放的、流动的;主持人从受众的视角出发,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嘉宾的观点则是对其论点的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双方都保持了更正、解释甚至反驳的可能,评论的观点在“谈话场”中不断碰撞并释放、传达给观众,这种观点的产生是在访谈与交流中产生的。央视的《海峡两岸》,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新闻今日谈》等都属于这类节目。

2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话语演变

“话语”这个词在西方最早是作为语言学概念出现的。20 世纪以后,“话语”进入哲学的研究领域并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新闻话语作为众多话语形式中的一种,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闻话语是指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再现某一客观事件发生的过程,是指围绕特定传播语境制作形成的特定文本所实施的。它并不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是在新闻文本的基础上既呈现了新闻从业人员对事件本身的表达与构建,又反映出受众透过文本对真实事件的理解与认知。福柯在其“话语”研究中重点指出了意识形态、阶级、性别及经济、政治等权利因素在话语生产与运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并且相互斗争与纠缠。强调了“话语”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多元的、综合的关于意识形态再生产方式的实际概念,并强调了“话语”与社会历史实践、知识、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联及与其所处的社会语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将福柯的“话语”理论引入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无论是节目形态、节目内容还是评论语态的变化,归根结底都可以看作是话语的转变,是围绕中国特定的传播语境,基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闻文本所进行的表达与构建的变化。因此,从话语角度出发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进行分析可以透过节目形态的层面深入研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特定的传播语境下发展及变化规律。

2.1 早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话语特征

早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由于其话语内容均来自于纸媒。节目中播音员朗读的长篇述评稿完全是报纸评论的有声版,表达书面化,文体模式化。此外,社会的政治气候仍然受到过去长期“极左”路线的影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播出前必须有措辞严谨的文字稿,镜头前只能有播音员,没有主持人和记者, 其形式依然是是播音员居高临下照本宣科。1994 年《焦点访谈》节目诞生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兴起,此后几年地方电视台相继开办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主要是新闻述评栏目)逐渐发展起来,新闻媒体评论意识开始觉醒。但这一时期的很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都存在一种典型的“传播者本位意识”,体现为“隐性”的逻辑倒置,即先从传播者自身角度出发,先考虑自己想要传播的内容,然后再考虑如何向受众传播,如何引起受众的关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更大程度上成为政府政策的一种宣传途径,这种传播者本位意识从《国家全面摸家底》、《共和国的脚步:小康生活》、《宏观调控见成效》、《繁荣发展 大有可为》这些《焦点访谈》早期节目标题中可见一斑。

2.2 新时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话语特征

进入新时期,伴随着社会整体话语环境的变化,我国电视媒体不断发展创新,开创了新闻传播的新格局。无论从新闻传播的思维观念、新闻传播的话语形态还是报道内涵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转变。2009 年央视新闻改革以后,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进入发展的热潮期,节目类型更加丰富,话题范围更为广阔,表达手段更是多种多样,节目的话语特征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当代传媒的发展不断印证一种必然性,那就是媒介的传播理念逐渐由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新闻传播的话语范式逐渐从共性传播转变为个性传播。进入新世纪以后,新闻媒体在自主生存、自负盈亏的道路上也逐渐成熟,其新闻传播理念也在实践的探索中发展。这种权利话语向身份话语的转变从整体上表现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上发生了从“传播者本位意识”到“受众本位意识”的转变。节目开始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满足观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层次探究的需求,再将对事物的理解、看法及所要传达的观点融进节目中,并就此传递出“媒体声音”。这种转变首先体现为:主旋律宣传的平民化。其最突出的特点为:即便是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党的政策、方针的硬新闻,也要寻找平民化的视角展开评论,实现“硬观点,软着陆”,拉近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避免过于明显的官方语言和说教方式。以《新闻1+1》的一期题为《社保一小步,社会一大步》为例,节目以一位54岁打工妇女易成芳为例,以典型个例反映出流动性人口在缴纳养老保险时所遇到的问题及实际困难,节目没有在开篇直接进行硬性的政策解读,而是选取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例子进行切入,从而引出对国家出台的《城镇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的传达与解析。这种切入视角的选择拉近了节目与受众之间情感上的距离,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2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话语演变............13

2.1 早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话语特征............13

2.1.1 话语主体:“传播者本位意识”过强............13

3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话语的重新构建............26

3.1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策划与选题............26

3.1.1 民生及公共议题的选题比例增多 ............26

4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33

4.1 改进评论理念............33

4.2 做强评论观点............34

结论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诞生,发展,探索实践的三十余年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三十余年。在这一个期间,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彰显,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动,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共生,媒介传播视角的转型,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所有这些因素都改变着电视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影响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构建公共话语空间,引导舆论的实践进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在节目形式层面上表现为:节目形态更加丰富多样,节目议题的时效性,贴近性,思辩性更强,节目叙事更加注重细节的支撑,节目自身的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在深层次的话语层面上表现为:话语内容从单一化变为多元化,话语表达方式话语形态从传播者本位主义向受众本位主义转变,话语形态更加生动真实,更加平和亲切。

参考文献

[1] [荷]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中译本序,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 陈显君,杨改学.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的记者话语分析[J].东南传播,2009(5)

[3] 严慧颖,周玉兰.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现状及品质提升——以浙江为例[J].中国电视,2011(3)
[4] 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5] 蔡敏.传媒话语生产与控制[J].现代传播,2002(6)

[6] 蔡照波,肖纵.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发生和发展探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7] 陈力丹.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J].采写编,2002(4)

[8] 陈业雷.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选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

[9] 李扬.从电视评论看新世纪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J].黑河学刊,2008(4)

[10] 崔波,范晨虹.议程设置到议题融合——媒介议题内在运动的图景[J].今传媒,2008.(1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