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论文参考范文:论体育新闻写作的官方标准与受众需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22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前言

近年来,体育新闻在繁荣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媒体应坚持职业操守,做到对受众、报道对象和自身负责,使用好手中的话语权。本文的目的就是对一个合乎专业要求、职业道德和社会良知的业务操作进行研究。根据体育新闻自身的特殊性,结合新闻学、写作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探寻体育新闻写作的规范,研究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体育新闻。

2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体育新闻

1992年时任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提出,很多世界性通讯社如路透社、法新社的报道结构大都是由政治外交报道、经济科技报道和体育报道三大支柱支撑起来的,因此体育报道是新华社“走向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的需要”。可见体育新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我国学者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得到广泛认可,也是对于体育新闻定义研究的依据。电子媒体如广播电视的发展使得新闻有了实时同步直播的形式,如比赛的现场直播,因此体育新闻的定义可进一步整合为“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中,是大众传媒对体育事实进行的“及时的报道与传播。只要是真实的,现实生活中与体育有关系的事情都可以称作体育事实,但基于市场的需求,一般体育新闻中大量出现的还是对竞技体育新闻的报道,主要为赛事报道。非赛事报道的对象则主要包括了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人物以及其他涉及体育的经济、司法、社会、娱乐等领域的相关事务。相较于其他新闻,体育新闻的受众更广泛,跨年龄、职业、文化和性别,娱乐性和情感性也更显著。

2.1.2文体

作者在动笔写文章之前都要考虑“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其中“怎么写”就涉及到文章的文体。我国自古就有讲究文体的传统,文体的分类是人们在实践中对文章规律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总结、认同。古代社会最早把文章分为“经、史、子、集”,但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体分类,魏曹王的《典论·论文》中把文章划分为四科八体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体论,此后文人学者对文体的研究也愈加深入,陆机、刘韶、吴纳、姚鼎等古代文论家都有相关著作。如前所述,体裁—语体—风格是文体呈现的三个层次。体裁体现了文章的功能,语体与体裁匹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活用,风格是稳定的语体品格发挥到极致后形成,是文体的最高体现。所谓文体,就是“一定的话语秩序所形成的文本体式”33,它表面上呈现出来的是对语言运用的特点,而深层则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包括作者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方式、作者的人格魅力以及时代精神等。现代文体依据文章的功能把文体分为实用性和文学创作34,新闻文体通常被归为实用性的应用文体范畴,但随着新闻形式和内容的不断丰富,新闻特别是体育新闻文体特征的边缘性日益显现出来。信息传播的功能体现了新闻实用性的一面,而其中一部分对受众情感的满足和精神的引导又显示出与文学创作的共通之处。这要求作者在写作前对体育新闻文体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2相关研究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新闻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尤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37。业务的繁荣伴随着学术的进步,学界对体育新闻写作的研究不断深入。新闻学界首先注意到体育新闻不同于其他新闻的写法,认识到相较于其他新闻如政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更要求生动形象。1985年2月方孜行在《新闻与写作》发表文章,认为“体育新闻的写作也应创新”3”,例如导语、背景等材料的交待都应有所突破。同年,阎乃华和汪大昭对体育新闻的语言运用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新闻要写得好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动词尽量要具体不要抽象,避免陈词滥调,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把体育新闻写得有声有色”。干城在1985年12月发表文章,认为体育新闻应当写出现场气氛,为此要抓住比赛中的关键情节着力描写,切忌平均使用笔墨平铺直叙。此外,体育记者一定要到赛场观看比赛。不能图省事闭门造车,这也对体育记者的职业精神提出了要求。伴随体育新闻的“登堂入室”,各界对体育新闻写作的研究也越来越细致,不局限于体育和新闻领域,语言、文学专家也开始从各自的视角进行探索。各科学者对体育新闻写作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时代特征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体育新闻为吸引受众格外注重可读性,学者注意到体育新闻在语言实践中融入了多种元素,平民化同时又贴近生活、健康向上。“

2.2.2标题写作

不仅是体育新闻,对于所有新闻来说标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受众第一眼看到的往往就是标题,好的新闻标题应该“立片言而居要”魂7,鲜活醒目,点明情境,奠定全文的基调。体育新闻的标题研究大多集中在语言修辞上。如运用数量词“精确传达比赛过程和结果”、使用修辞手法使标题“新颖、醒目”‘8。学者研究发现标题的修辞能带给受众一定的冲击力,因此可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手法美化新闻标题,但与此同时还应“有一个理性表现和适度的把握,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品味”。

2文献综述...........10

2.1概念界定...........10

2.1.1体育新闻...........11

3研究方法3.1研究对象...........17

3.2研究方法...........17

3.2.1文献资料法...........18

4分析与讨论...........19

4.1社会—作者...........19

4.1.1体育新闻生存环境...........20

结论

对于所有体育新闻从业者来说,如何使用好自己手中的话语权,做到不辱使命是值得思考的。体育新闻从业者应当内外兼修,形成自觉的、独有的、得体的话语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一川.文学理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n7一127.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二版:128.

【3】薛文婷.体育新闻报道审美形态色议.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29卷第12期2006年12月:1642一1644.

【4】郝勤.体育新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2,4,55一57.

【5】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2版:273.

【6】郭晴,顾春先,王宏江.成都体育新闻受众形态的实证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2004年第4期:21一23.

【7】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22,36,358,473.

【8】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1版:188.

【9】高立.全球化时代的体育传播.陈伟,体育新闻传播新视野,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203.

【10】吴志强.体育活动过程的审美阐释.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148,15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