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绪论
1.1 课题缘起
绘画从其诞生开始,就具有记录功能,且记录功能为其主要的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艺术才又有了欣赏功能。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艺术作品都是一种“记录”。这种记录,不仅是指一些艺术作品能够再现历史事件、人物故实的真实情形,而且也是指艺术作品蕴含了对人类精神生活、生命意志的表现。从前者来说,18 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画家大卫的《拿破仑加冕》,记录了法国历史上那个重要的时刻。我国当代油画家陈逸飞等人所绘《蒋家王朝的覆灭》,同样也有记录历史的功能。就后者而言,在远古时期,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是最早记录人类精神生活的艺术作品。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记录了人类在原始时代崇拜神灵的精神状态和巫术活动。当代油画家弗洛伊德以人物为题材的诸多绘画作品,可以说,记录了人的真实而隐晦的生命与精神状态。既然记录功能是绘画史上由来已久的一种现象与事实,那么,这种功能在现代油画中如何被赋予新的内涵,也就是说,如何让在绘画中创造富有“当下色彩”的记录,是笔者自入学攻读油画专业硕士以来,一直关注的话题。由于本人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是具象绘画,因此,如何在具象绘画这个艺术样式之下,发掘油画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绘画艺术的记录功能,使得绘画作品成为对人类精神与生命状态的真实“记录”,成了本人三年来集中研究的课题。本文的写作,旨在阐述作者在研究生学习三年中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所付诸的绘画实践,希望通过这样的思索与实践,形成属于自己的具有“新意”的艺术表达方式。
..........
1.2 相关研究成果
说到具象绘画,不得不说到一些西方 20 世纪的架上绘画的大家,如莫兰迪、贾科梅蒂、巴尔蒂斯、洛佩慈、阿里卡等重要“具象”画家。虽然他们在技法和表现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有一点是非常相似的——都在追求一种区别于客观真实的纯粹的视觉经验,都有其一定的“记录性”。在中国当代油画中,也有一批画家从事具象的创作路线。如刘小东、何多苓、毛焰等。刘小东的一大批现场写生的大幅作品中,充分的显示了“记录”的重要性,在他的作品中,模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的艺术家眼中的高于客观真实的,转瞬即逝的主观视觉感受。毛焰,以极具个人色彩的观念性肖像著称。他的作品中有极强的技巧主义倾向,对于细节的描绘和敏锐的感受丝毫没有影响其画面的“记录性”的功能。这些中外当代油画家的创作与实践,在本人的学习与创作中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
........
第二节 具象绘画的记录功能
2.1 具象绘画的涵义
“具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这是《辞海》对“具象”艺术的定义1。具象绘画的概念产生于西方 20 世纪以后,对此时崛起的各种“抽象绘画”相对比而形成的。而对于抽象绘画诞生之前的绘画,我们一般将这种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艺术形象具有可识别性的艺术称作写实绘画。“具象绘画”与“写实绘画”这两个概念都诞生于 20 世纪。他们之间有相通的地方,如这二者在有具体的形象,且与客观视觉规律有一定的吻合,通过对对象的描绘,传达出画家所表达的审美、看法、观点。但“具象”与“写实”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严格意义上说,“具象”的含义要远远大于“写实”。只要有可辨识的形象都可以称为具象绘画,而“写实”更倾向于客观的描绘。与“写实”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写意”,即主观性的描绘。“具象绘画”一词,有时既包含了“写实绘画”,也包含那些具有一定的可识别形象的“写意绘画”。“具象绘画”同传统的古典绘画以及我们所称之为“写实”的各个绘画流派有着很大区别,它不是追求自然真实,亦不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简单再现,往往强调表现性,画面中有很强的抽象因素。艺术家为了艺术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对象,将某种绘画要素进行处理和重构,来体现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观。
...........
2.2 关于“记录”功能
选择“记录”功能作为油画创作的研究主题,我想过很久。这是我能够找到的与我的艺术上的理想状态较为接近的一个概念,但并不完全是“记录”这个词语字面的简单的含义。一般意义上的所谓“记录”,带有强烈的真实再现的意味,正如一本流水账。这看似与艺术性的表达毫无关系,但却是我所想要的记录,却应该是对我们当下真实的生活状态与人文精神记载,这种记载,带有画家个人的强烈的选择性,画家尽可能的客观、真实,但却是他选择、提炼以后的精神与生活。我之所以不称之为表现或者其他什么词语,正是想借“记录”这个词的客观性、公正性,传达艺术创作中的某种立场。多年的学院式的训练,一直是在写实的范畴里探索。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一直是在解决一个“象”的问题。我最初的习画,都是从写生入手,画“象”对象仿佛是一个最高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牵涉到许多技术问题。从造型,色彩,构图,透视,笔触等各个绘画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无不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提炼和总结,对于主观个人世界的探索和研究很少。更多是艺术家在遵守这些规则的基础上,无意之中的一些个人习惯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当技术没有达到这个层面时,作者的个人主观感受并没有很大的表现余地。从美校,到美院,多年的绘画训练一直是在传统学院派的氛围中接受这样的熏陶。训练的结果是在技术上得到了很大提高。素描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一定的手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观察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会了把局部关系放入整体关系中进行比较,局部关系必须服从整体关系。色彩的学习,使我理解了色彩构成原理,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用色彩还原光线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的感觉到了一种枯燥和索然无味,绘画已经没有了热情,个人感受被这些客观规律的东西慢慢消磨,甚至有过放弃绘画的念头。
..........
第 2 节 具象绘画的记录功能........4
2.1 具象绘画的涵义........... 4
2.2 关于记录功能........... 5
第 3 节 关于《我和我的朋友们》及其记录性...........9
3.1 题材的选择............... 9
3.1.1 我为什么选择室内人物题材....... 9
3.1.2 我为什么选择画身边的人........13
3.2 表现及创作方法............ 14
第三节 关于《我和我的朋友们》及其记录性
3.1 题材选择
西方绘画中,描绘人物一直是不变的主题,从文艺复兴之前的描绘神的形象,文艺复兴之后的描绘普通人的形象。直到现在,人物题材还是绘画中非常主要的一个表现题材。通过记录当下的人的状态,可以间接的反应出当时时代的一个特征。印象非常深的一副画,就是我大学时代曾经临摹过的弗洛伊德的一幅《二战心声》,画面中几个人物聚集在画面的右下角,有的坐,有的躺,人物的表情麻木,状态萎靡。虽然有人弹着琴,却丝毫没有快乐,美好的感觉。室内墙面破损,植物衰败。室外的光线虽然也透过窗户进入室内,但却没有打破室内的阴霾,驱散人物心中的阴影。整幅画张力十足,充分表现了当时二战的人物无奈,无助的心理状态。初见这幅画时,我是被画面中的细节吸引的——家里天天看到的木纹地板,竟然可以被画家画的如此有表现力。画家对细节的描绘,使我叹为观止:衣服上的花纹,沙发把手金属质感的表现,植物叶子的表现,包括远处的房子,如此的一丝不苟,事无巨细。对当时的我打开了一扇认识绘画的大门。然而当时技术所限,虽然造型上是沿用的传统的打格子放大的方法,形没有大的偏差,但是从材料上,画布,画布底料,颜料,画笔都没有深入的研究。而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仅限于印象派的一点点浅薄认知,以为画面中的色彩必须还原自然光线。对于弗洛伊德压缩空间的处理更是完全不理解。结果可想而知,虽然当时花了一个月时间认真的临摹了下来,画面效果差强人意,和当时的拙劣的印刷品相比也相差了好多,当时也想不通为什么会相差那么多,只是一个朦胧的感觉——大师就是厉害。虽然这幅画的结果差强人意,但却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的画总有一种无序的感觉,画面关系很容易混乱,容易被细节吸引,失掉整体关系。现在想来,就是内部的理性支撑不起表面的感性。
............
结语
贾科梅蒂认为,“如果一个艺术家不考虑外界的真实,只想把自我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到头来,他只能做出一件与外界相似的东西而已;相反,如果他仅仅满足于尽可能准确地临摹一个头像,结果会令人大失所望,画出来的头像和原型一点也不像!……这主要决定于画画者的感觉灵敏与否”2。而贾科梅蒂本人就宣称自己是追求绝对真实的艺术家。具象绘画的客观记录功能,因为有了摄影技术的发展及工业技术手段,已经从简单的还原客观对象中解放了出来。艺术家通过自己对客观对象的观察与理解,运用各种手段,以客观对象作为媒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艺术家在整个过程中忠实记录的,除了一部分客观对象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对观察方法的记录,对自己在绘画过程中自然流露的情感的记录。这种记录性需要艺术家有坚定的艺术观,敢于突破经典法则的勇气,有强烈的求“真”的愿望,有强大的耐心和韧性。具象绘画的特殊的记录功能定会在美术史中有着重要作用,并永远不会消失。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