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系列“慢”步感受 ——“城市化变迁中的角落”题材的创作实践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11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一、创作缘起

选择“城市化变迁中的角落”这一主题创作。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于个人而言, 我出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城乡二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背景,我的童年生活和记忆都是在乡村,长大后随父母从乡村迁徙到城市,在这种迁徙的状态中,掺合着我对乡村与城市的复杂情绪.我们目睹的变迁总是在没有回过神时又被新的变迁所代替,我们身上既没有五六十年代的人背负的历史的沉重,也不曾有九十年代人融入现实的轻松,我们受理想主义教育洗礼却又被抛掷在失去价值判断的时代,和历史若有若无的牵扯总是让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寻觅连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即使明知这种寻觅乃是永远无望的精神追逐,就像西西弗斯日复一日推着永远滚落的大石头,时间不结束,这种寻觅便不会终止。与此同时,我们也目睹着人群里农村跻身城市的欣喜与无奈,这就是我们正经历的时代,是中国当下的工业文明,城市化变迁中呈现的事实和给人带来的心理体验,从种地到“种楼”,伴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一方面,我们缅怀旧日的时光,另一方面对新的时代憧憬并质疑着。这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的过渡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城市化变迁问题成为了全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对城市化的定义,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程。”1一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改善了地区的产业结构,推进了科技进步,提高了区域整体的发展水平、促进了城乡交流 ,也缩小着城乡发展的差距。工业现代化给人们带来物质生活上的改善, 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变迁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诸如现代人群的生存、心理、职业,及社会结构等发展困惑,也阻碍着城市化进程,李培林在《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中写道:“我们甚至不清楚,村落魂灵的融入城市,究竟是它的死亡,还是它的新生。”2因此,如何解决城市化变迁中人的发展困惑、文化认同、心理重构,以适应城市生产生存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亚文化的心理重构,仍然是对现实的拷问。 二、我偏好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是以再现、表现真实为目的的创作方法和流派, “城市化变迁中的角落”题材是当下的现实,具有现实意义,以此为题材,用写实的手法去表现暗合我内心的需求,通过这系列创作,有利于我对写实技法及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可以让我反思现实主义绘画本身对当下和自我的意义,这有利于我今后的创作。 三、“城市化变迁中的角落”这一主题,在题材上和画面呈现上都具有广泛的可能性,不局限于一人一物,更多自由选择的同时,也就给了自己更多的挑战,这得要求自己更多地去体验、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正如艺术家刘小东所言:“艺术家是最古老的自媒体,它报道现实的苦痛,更报道心灵的探险。

............

二、创作思考

2.1“乐园”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以“乐园”命名这组画,有我自己的思考。“乐园”并非自然世界的简单描绘记载,也不是梦幻世界的内容转述,而是我经历和想象中构建的理性的具体的形象 。“乐园”源于现代诗人戴望舒的诗歌《乐园鸟》,戴望舒是一名象征主义诗人,他没有直接表现自己对现实与理想的理解和看法,而是寄予一只不知疲惫永不休止的乐园鸟,这只鸟孤独地迷茫地,甚至徒劳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寻找着自己的乐园.我以为,乐园鸟是一个具体的拥有现实体验的化身,乐园则是诗人营造的一个抽象的想象空间的净地。现代社会中,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我们都在为彼此的欲望或梦想而奔波,可是我们的理想究竟是什么样子?在这个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看到旧貌换新颜,但不见得人人都喜笑颜开。伴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是精神世界的失落和重构。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我们仿佛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笃定的理想,对于这些,我想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在现实生活里,我们都是为愿望为理想而奋斗的乐园鸟,何处是我们的乐园?每个人都期待着时间的答复。

........

2.2 从“乐园”看我的创作理念

我觉得绘画这种具象和抽象不是水火不容的两个极端。相反,绘画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绘画中的抽象性中,抽象性作为绘画的精神因素集中体现于线、形、色之间个性的组合,这些组合能够向观者传达思想和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式由于这种抽象的思维和意识贯穿具象绘画的创作,才可能产生好的绘画作品。写实绘画最终呈现的面貌是静态的具象的逼真物象,但它的创作过程往往要经历无法预知的阻力和情绪,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在面对物象的局部刻画时,往往需要的是脱离整体的物象,把局部提炼成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点线面和各种色块、肌理的构成,在反复的观看、提炼之后,自然物象便在人为操作下超越其本身而存在于新的审美秩序之中。许多人惊异于怀斯高度的造型能力、逼真的写实技巧、浓郁的感伤情调,但怀斯认为他的画里有一精神内核——一种可以称为“提炼出的抽象”。怀斯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如果我画的足够好,完全可以忽略物象。”如怀斯的作品《窗前沉思的妇女》(图 2-1),怀斯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主观愿望,把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融为一体,把视觉经验和抽象意识加以组织,形成强烈的怀乡写实风格,这种情绪的体现不仅仅是依托于物象,还有最根本的是作品内在的经过提炼,通过形色线表现的抽象意识。

..........

二、创作思考.... 3

2.1“乐园”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3

2.2 从“乐园”看我的创作理念........... 3

2.2.1 具象里的意境...... 3

2.2.2 限制中的自由...... 5

三、创作实践.... 7

3.1 从记忆中来............ 7

3.2 往现实中去.......... 10

3.3 到隐喻中升华...... 14

三、创作实践

3.1 从记忆中来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5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是客观存在,是物质或物质系统变化的痕迹的即时状态。在知觉中,人的过去经验有重要的作用,没有记忆的参与,人就不能分辨和确认周围的事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起着重大作用。再现记忆,再现的是什么记忆?我想把它视为两点:一个是我们身处时代的回忆,即乡村向城市化变迁的这段经历;另一个是对传统古典主义绘画经典的追忆,它同样是一个时代转型经历的阶段。这一部分的作品的选材以上海的老弄堂为背景。上海是快节奏的大都市,是城市化的典型代表,今日城市都是高耸的摩天大楼,这是一种崭新的现代文化,然而在这样的大都市里也聚集着这个与大都市格格不入的“世外桃源”,他们大部分都是外来农村人口,有菜贩,饭馆店主,还有从事传统手工艺活的老者。弄堂的原始和质朴唤起我童年的记忆,从 12 年起我持续观察他们的生活,写生过一些弄堂里的人们,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裁缝与犬》(图 1-1)和《棋局》(图1-3)等作品。以他们为原型,弄堂为背景,再现过去,寻觅旧日时光。在创作的手法上,以古典写实的手法进行描绘,在具体到作品表现时,我则试图避开当下盛行的苦涩、怪诞与丑陋之风,着力把古典唯美风格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没有去表现阴暗,沧桑、挣扎与痛苦,而是去营造一种不受干扰、寂静祥和的氛围。

..........

结语

绘画是人认识和思考的可视窗口。这次漫长的创作实践,实际上是我研究生三年对现实生活和对绘画生涯的总结。通过“城市化变迁中的角落”题材的创作实践,让我意识到现实的可见的世界、绘画以及“我”三者之间的关系。写实绘画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门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转变,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在当今各种新潮艺术涌起的形势下,写实绘画似乎失去了它主体的地位,但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消亡,对于当下的中国,写实绘画有其意义。一方面,写实绘画对我国传统写意绘画是一种补充,另一方面,它的存在于当今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阶段是相匹配的,正如靳尚谊先生所言,写实绘画对中国人来讲还是一种没有完全吃透的观念和一门没有完全掌握的技术。 通过这次创作实践,也体会到创作写实绘画的艰难和自身技术性的不足造成画面感觉的缺失,及观念难以传达的困扰。但我相信这是个人探索写实绘画魅力所必经的阶段,在今后的创作中,还得继续琢磨绘画本身的语言,以配合观念的表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