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1.1 引言
2011 年 4 月微博上一则“某知名会计事务所女硕士过劳死”的帖子引起网友关注。而在接下来的 5 月,7 天里有 3 位媒体人因为劳累,引发疾病英年早逝。5 月 18 日,36岁的央视编辑马云涛因胃癌辞世。5 月 22 日,31 岁的深圳晚报记者黄蕾走了。5 月 23日晚,郑州电视台政法频道记者刘建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离世,年仅 28 岁,去世前他曾说过:“我的亚健康状态很厉害!”甚至还有更年轻的生命流逝。5 月 14 日,年仅 22岁的模特艾薇薇因长期通宵工作,积劳成疾,患白血病不幸去世。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英年早逝现象绝非个案,年仅 36 岁的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董事长南民、36 岁的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焦连伟、46 岁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32 岁的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萧亮等等。人们为了工作、为了理想透支健康的同时也加速了生命的流逝。这些人的病逝并非简单的过劳,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其真正的杀手。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渐加深,健康不在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况。人们认识到影响个体和群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除了生物因素,还有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及心理因素。健康的全新概念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社会适应。
在我国,不仅社会名人无暇关心自己的健康,普通大众也存在重治病轻防病的观念,这突出表现为国人缺乏体检意识和缺乏一种有正确指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我国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花在临死前的一个月的治疗上。重治疗、轻预防的现状,使人们付出的不仅仅是健康的代价,经济上的损失也同样惨重。为此国家推行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方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阳光体育运动”、将每年的 9 月 1号定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还举办了多次国际健康生活方式博览会、健康中国 2020战略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研讨会等活动。这都表明从治疗为主发展到预防为主,不仅是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和践行的健康观念。
时下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对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关系存在大量的研究。在研究视角上,多从社会学和医疗护理角度,较少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生活方式。................
.................
2 问题的提出
从人类社会形成开始,人们的生活方式就随着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变化着。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和通讯工具的普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为了工作、理想透支健康的现象增多,出现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内容在之前研制的量表中未能涉及到;而现有可用的多维度生活方式测量工具中健康提升生活方式问卷(Health—PromotingLifestyle Profile II; HPLP II) 、 个 人 生 活 方 式 问 卷 (Personal LifestyleQuestionnaire; PLQ)不太适合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其中 PLQ 缺少人际关系和情绪应对方式的内容。因此本研究着眼于编制一个贴近现代生活,表达上适合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内容简洁,施测简便的个人生活方式测量工具。
2.1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
生活方式是个多维度、连续体的构念,从不健康到健康生活方式。涉及 6 个维度:1 情绪维度:不良情绪与压力管理行为;2 人际维度:人际拒斥与人际支持行为;3 物质与饮食维度:物质不当与饮食营养行为;4 健康维度:健康忽视、危害行为与健康责任行为;5 运动锻炼维度:活动不足与运动锻炼行为;6 学习工作和娱乐维度:过劳与劳逸结合行为。
2.2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2.1 研究内容
(1)假设生活方式包括六个维度:不良情绪和压力管理行为;人际拒斥和人际支持行为;物质不当与饮食营养行为;健康忽视与健康责任行为;活动不足与运动锻炼行为;过度学习工作娱乐与劳逸结合行为六个维度。且每个维度分为对立的两极。
(2)检验生活方式问卷的信效度。
(3)检验拟合程度。
2.2.2 研究意义
2.2.2.1 理论意义
在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过劳有着日益严重的趋势,且呈现出向低龄群体蔓延的态势,不平衡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慢性疲劳引发各种疾病成为人们的死因的头号杀手,因此将过劳引入生活方式是有必要的。在生活方式还没有严格定义的今天,本研究将丰富生活方式内涵的研究。
2.2.2.2 实践意义
通过具体了解自己生活方式健康与否,更明确得引导学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健康人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起到预防疾病或推迟疾病与衰老的到来;对疾患者来说,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起到帮助尽早康复、防止病情恶化,保持良好心态的作用。...................
...............
3 个人生活方式理论构想 ...................................................14
3.1 生活方式的概念 ............................................................14
3.2 生活方式的类型 ............................................................14
3.3 个人生活方式的初步理论结构 ......................................14
4 个人生活方式问卷编制 .....................................................16
4.1 问卷内容框架构建...........................................................16
4.2 个人生活方式问卷初稿的编制........................................16
4.3 个人生活方式的再测问卷...............................................19
4.3.3 存在问题: ..................................................................20
4.4 个人生活方式正式问卷的确定........................................20
5 个人生活方式一般特点分析 ..............................................30
5.1 目的 ................................................................................30
5.2 方法 ................................................................................30
5.3 结果与分析 .....................................................................30
6 讨论 ....................................................................................32
6.1 个人生活方式问卷的编制..................................................32
6.2 关于特点分析....................................................................32
6.3 研究不足............................................................................33
6.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34
结论
内容效度也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指测量目标与测量内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对内容效度常采用逻辑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逻辑分析一般由研究者或专家评判所选题项是否“看上去”符合测量的目的和要求。在前期工作中,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文献梳理,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内涵、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些分析提出了个人生活方式的操作性定义。这为我们编制问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编制的过程中,我们将文献梳理的结果、相关测查工具和开放式调查结果统筹考虑,问卷的项目均来源于文献综述以及国内外相关测评工具和开放式问卷结果。在进行初测之前,我们还请有关专家(包括心理学教授和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对预试问卷的各个项目进行了评定,最后才形成用于初测问卷。这些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在本研究的条件下,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1)生活方式是一个多维度的理论构念。将其定义为个人为满足生存、发展需要,在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和固定下来的具有强度、方向性的行为模式。
(2)建构了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拒斥和人际支持、过劳、情绪能力和管理、工作和学习、物质使用不当以及运动锻炼七个维度。
(3)根据生活方式的理论构想编制的个人生活方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的适宜工具。
(4)在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拒斥和支持、过劳、运动锻炼存在性别差异、是否在职的差异,对这些差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