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综述
1.1网络成瘾
20世纪90年代纽约精神病学家Goldberg根据《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手册》DSM-IV中“药物成痛”的判断标准第一次提出了 “网络成瘾症”(internetaddiction,简称lA)的概念。1996年美国心理学者Young通过在线调查的方式对496名网络用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96名网络用户存在网络依赖症状,这一调查证实了网络成癒现象的存在。1997年,美国心理学会(APA)正式承认了 “网络成痛、”的学术研究价值。不同于物质成痕,网络成痛属于行为成癥的范畴,通常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对社会、心理造成明显损害的现象。又可称为“网络成瘾症”(internet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病理性网络使用” (pathological internetuse,简称PIU)和“强迫性网络使用”。尽管网络成癒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心理学界对于网络成痛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Goldberg (1994)对照DSM-IV中物质成痕的标准,指出网络成瘾 包括6个症状,即明显性、心理冲突、耐受性、戒断症状、心境改变和复发性。Yoimg(1996)将网络成瘛定义为“某种没有麻醉作用的冲动型障碍。”Robert Kraut (1998)等将网络成瘾定义为“无明显成痕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并表现为因为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受损Griiths (1998)认为,对于任何行为成癱的界定需满足(1)显著性;(2)心境改变;(3)耐受性;(4)退瘾症状;(5)冲突性;(6)再发性六项原则。
台湾学者周倩(1999 )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个体重复使用互联网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沉迷状态以及难以抗拒的再次使用的欲望。同时,它还表现为个体的网络使用时间不断延长,出现克制、耐受性、退痛等现象,并对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分依赖。
一些心理学者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存有争议,有些质疑者认为成瘾是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为前提的,因此,不能通过过度的网络使用行为来定义网络成瘾、的存在。因为根据这种标准,阅读甚至打电话都可能被判定为读书成痛、或打电话成瘾。此外,网络本身可能并不会导致个体出现成痕行为,也就是说,网络成瘾可能并非原发性的,而是次生性的,是网络用户在现实生活中心理行为问题的凸显和再现。
基于此,加拿大心理学者Davis (2001)提出了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的概念,它强调个体不合理的网络使用行为,并认为这种不合理的网络使用行为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了某种负面影响。然而,“病理性网络使用”的概念也受到一些学者的疑。............
...................
2 问题的提出
2. 1 选题背景
我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 13亿,职业分布中学生的比例最大,学历结构上大专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网络用户占23.2%。可见,大学生巳经成为网络中的主流用户群体之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许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问题,由于过度使用网络,部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危害(潘秀丽,2011;张志松,2011)。
鉴于此,国内外研究者针对网络成痛开展了许多调査与研究。Davis在对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进行研究时提出了 Davis认知-行为模型。根据该模型,个体易感特质和生活事件位于病因链的远端,是网络成瘕形成的必要条件;不良认知位于病因链的近端,是网络成瘾、形成的充分条件。以往的实证研究也发现,网络成癒的形成是心理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然而,已有的研究多从互联网自身的特点和个人的人格特质方面对网络成瘾进行考察,对于某些反映社会资源的心理变量如网络用户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生活事件的考察则相对较少。马丽艳、雷雳和郝传慧(2007)的研究发现,生活事件能够有效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瘕,但:林雪美(2006 )的研究则发现,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生活事件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
对于这种不一致的结果,许多研究者探讨了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中介变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然而,对于其它一些具有自我调节意义的心理变量,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研究者尚未进行深入探讨。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了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将自我效能感分为一般效能感和具体效能感两类。其中,一般效能感是个体应对、解决新问题或困难时的一种总体性自信水平;具体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种具体活动的能力的判断或自信度评估。近年,国外研究者针对情绪调节和网络控制分别提出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感。作为新的研究主题,它们可能是生活事件和网络成癥倾向之间较重要的中介变量。..............
...................
3研究一修订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20
3. 1研究目的..........................................................................................................20
3. 2研究方法..........................................................................................................20
3. 3结果分析...........................................................................................................22
4研究二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自我效能感的关系........................27
4.1研究目的.............................................................................................................27
4.2研究方法.............................................................................................................27
4. 3结果分析............................................................................................................29
5讨论........................................................................................................................38
5.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修订.....................................................................38
5.2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的群体特征分析..............................................................39
5. 3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41
6 结论、建议足........................................................................................................47
结论
(1)修订的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群体,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在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从总体上看,男生在网络成痕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得分普遍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
(3)不同严重度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在生活事件上存在显著差异,高网络成痕倾向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网络成痛倾向大学生,表明高网络成瘾倾向的个体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健康与适应因子”、“其它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对高网络成瘾倾向存在一定的预测作用。
(4)不同严重度网络成瘕倾向大学生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高网络成痛倾向大学生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低网络成痛倾向大学生,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差的个体在遭遇应激事件或挫折时更易于出现高网络成瘾倾向。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对高网络成癎;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5)不同严重度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在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高网络成癒倾向大学生在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感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低网络成瘛倾向大学生。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感对网络成癒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6)网络成瘾倾向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生活事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感和网络成瘾倾向间相关显著。其中,生活事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感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直捽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还能通过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网络成瘕倾向,而生活事件还能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网络成瘾、倾向。
“网络成瘾涉及大学生生活事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生活事件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医学论文文章
- 论“大学生内在感恩情绪与主观幸福感”
- 初中生学业压力、自主性动机与学业投入的关
- 略论核心自我评价在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
- 不同动机趋近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
- 民企子弟中学艺术教育现况以及对学生心理的
- 社会支持养老模式与老年人主观满足度研究
- 现代人的精神病症及其出路
- 信息通讯企业职工家庭冲突与工作懈怠的关系
- 西安市福利院青少年同伴依恋特征:沙盘治疗效
-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对元记忆监测的影响
- 高校师范生网络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探
- 情境模块结构的内因素和探测位置对空间距离
- 积极情绪在对比思维与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
- 政治学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地位探讨
- 大众视野下的免费师范生刻板印象及其对自尊
- 奖罚诱发的主动控制对注意瞬脱中目标加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