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对安徽省8个县(市、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 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变化分析,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水平。进而了解安徽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艾滋病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为评估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提供依据。由本站硕士论文中心整理。
1前言
安徽省于1994年底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截止2007年12月底,8个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累计报告 HIV/AIDS人数占全省总数的80%以上。自2003年以来,在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推动下,省及各县加大了对 HIV/AIDS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力度,特别是在2004年9月以来,在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支持下,各项目地区开展了以治疗和关怀为主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活动[l]。为全面了解项目地区HIV/AIDS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行为状况,评估一年多来的健康教育效果,为下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2006年8月和2007年12月,安徽省组织开展了对利辛等8个项目县(市、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工作。现将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现场
选择利辛县、颖州区、阜南县、临泉县、界首市、滩溪县、萧县和郎溪县8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为研究现场,具体分布参见图1。
2.2研究对象
根据每县上报乡镇和行政村疫情情况,按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分为重点乡镇、非重点乡镇、重点村和非重点村。以行政村为单位,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即从每县抽取相同比例的重点乡镇和非重点乡镇,并从上述乡镇中按相同比例分别抽取重点村和非重点村,同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剔除同类乡镇或同类行政村,并兼顾前期调查和感染者/病人数:每县4~5个乡镇,每乡镇1一2个村;总体上为每县4个乡镇,6个行政村,涵盖重点、非重点乡镇,重点、非重点村;对所抽到村的所有可接触到的感染者和病人进行调查,参与2006年8月和2007年12月的调查对象分别为 1126和796人。
2.3调查内容和方法
2.3.1调查内容
根据安徽省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预期目标和指标,参照《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 (l998一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一2005)年》和国内外其他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和歧视有关的调查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专家讨论初步定稿。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等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无偿献血知识;安全套使用情况,性生活情况,自愿咨询检测情况,接受关怀救助情况。
2.3.2调查方法
2.3.2.1调查员省CDC/项目办、皮防所,市级CDC、县CDC/项目办和安医大学生;各县人员均在一组;省、市级人员分布在各组,基本上每组l名省级或市级人员和1~2名学生。
2.3.2.2调查过程管理正式开展调查前所有参与本次调查工作的人员均接受系统培训,并经考核通过后方可参与本次调查。在问卷时,首先介绍调查的目的和程序,说明参加调查的自愿性原则和调查结果的保密原则。
2.3.2.3调查质量控制使用统一制作的调查表,调查前先进行预实验;统一培训现场调查员,调查中采用统一的口径和提问方式;采用相互交叉调查的方式,即本县调查员不参与本县调查;调查中及时检查调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并给予弥补或更正;为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随机抽取5%的问卷复核录入情况。
2.4病例及相关变量的定义
2.4.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抗体确认阳性,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表现没有达到AIDs病人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实验室判定补充方法))[2]。
2.4.2艾滋病病人HIV抗体确认阳性,实验室检测或临床表现达到病人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o一1995)》[2l。
2.4.3年龄按照实际出生的公历计算。
2.4.4知晓率知晓率二[答对人题数/(题数x答题人数)]xloo%。
2.4.5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正确率二【每道题回答正确的人数/总答题人数 ]x100%。
2.4.6重点乡镇和村HIV/AIDS累计报告数达30人或现存活 HIV/AIDS数达20人定义为重点乡镇, HIV/AIDS累计报告数达20人或现存活HIV/AIDS数达10人定义为重点村。
2.5现有资料的利用
利用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2006年8月中期评估的部分资料,并与2007年12月调进行比较以评估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2007年12月调查中的定量调查部分的内容、抽样调查方法与2006年8月完全一致。
2.6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6.1数据库的建立和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入后进行一致性检验纠错,用SASS.O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
2.6.2描述性分析方法数值型资料计算:均数或中位数、标准差或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变量的平均水平和变异程度;分类型资料描述性分析主要计算:率或构成比。
2.6.3统计推断数值型资料的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或方差分析,两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检验和精确概率法。
参考文献:
[1]Ma JM,Liu N,Chen AP,Yang GH. Study on knowledge,attitudes and behaviors regard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mong Chinese people in 2002 .Transfus Med, 2005, 15 (4) :277-286 .
[2]Zaller N,Nelson KE,Ness P,et al.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survey regarding blood donation in a Northwestern Chinese city .Sex Transm Infect, 2005, 81 (2) :113-119 .
[3]Wu Z,Detels R,Ji G,et al. Diffusion of HIV/AIDS knowledge,positive attitudes,and behaviors through training of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China .AIDS Edue Prey, 2002, 14 (5) :379-390 .
[4]Zaller N,Nelson KE,Ness P,et al.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survey regarding blood donation in a Northwestern Chinese city .Transfus Med, 2005, 15 (4) :277-286 .
[5]Pallikadavath S,Sreedharan C,Stones RW. Sources of AIDS awareness among women in India .AIDS Care, 2006, 18 (1) :44-48 .
[6]陈昭云,吕繁. 枚举法与筛查登记法估计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比较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03) .
[7]陈昭云,邢爱华,吕繁,张大鹏,周媛,李翔,王百锁. 枚举法对某地既往有偿献血人员基数估计的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4,(04) .
[8]曾刚,栾荣生,吕繁,罗雷,王斌,张大鹏,梁伯衡. 男同性恋基数估计中认定标准的探讨[J]. 疾病控制杂志, 2003,(06) .
[9]栾荣生,杨春霞,吕繁,张大鹏,范黎,曾亚莉,黄涌,罗艳,邱小眉. 在性病门诊对商业性性服务小姐身份确认标准的研究[J]. 疾病控制杂志, 2004,(03) .
[10]马烨,吕繁,卢培能,张大鹏,唐作红,谭琴,刘刚. 应用乘数法估计暗娼规模的方法学研究[J]. 疾病控制杂志, 2005,(03) .
[11]何益新,阮玉华,尹潞,苏斌,王哲,刘爱文,崔为国,崔兆麟,张莉,王云霞,刘石柱,杨烨,周枫,邵一鸣. 我国中部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高危性行为特征研究[J]. 疾病控制杂志, 2006,(02) .
[12]孙洁,窦冬梅,韩丹. 农村青少年艾滋病的健康教育[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3) .
[13]易英,陈晶琦,王粉燕,马玉霞. 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认知调查与教育需求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05) .
[14]粟兴,陈焱,郑军,覃厚杰. 邵阳市区性服务人员规模估计[J]. 实用预防医学, 2006,(04) .
[15]武俊青,杨瑛,李文英,闻增玉,沈月平,李玉艳,高尔生.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避孕套使用状况调查[J]. 生殖与避孕, 2006,(09) .
目录:
研究背景 6-10
研究之一 安徽省项目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变化分析 10-22
中文摘要 10-11
英文摘要 11-12
1 前言 12
2 对象与方法 12-15
2.1 研究现场 12-13
2.2 研究对象 13-14
2.3 调查内容和方法 14
2.4 病例及相关变量的定义 14-15
2.5 现有资料的利用 15
2.6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5
3 结果 15-19
..................................................................................................
研究之二 安徽省项目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获取途径分析 22-38
中文摘要 22-23
英文摘要 23-25
1 前言 25
2 对象与方法 25-28
2.1 研究对象 25-26
2.2 调查内容和方法 26
2.3 相关变量的定义 26-27
2.4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7-28
3 结果 28-33
3.1 基本情况 28
3.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28-30
3.3 无偿献血知晓情况 30-31
3.4 知识获得途径 31-33
..........................................................
参考文献 35-38
附录 38-39
致谢 39-40
综述 40-51
PLWHA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51-53
您可能有预防医学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预防医学论文频道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