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91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辨析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演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人们长期使用的主要是“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建国后,毛泽东、刘少奇等党的领导人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这一概念,这一提法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一直使用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提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取代了“政治思想工作”的概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理论界的观点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思想教育,是为提高人的政治觉悟而进行的教育。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即“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特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这种观点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完全放在了政治思想、观念和政治社会化的培养教育上。毫无疑问,在阶级和国家消亡前,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或者政治集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都是要达成本国、本阶级或本政党的政治目标。但是,这种观点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未免略显狭隘。

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教育,它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思想、法制思想、审美思想等一切思想内容的教育。这一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要宽泛得多。

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思想教育,而且包含品德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思想素质,而且要培养和塑造人的道德品质,使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均得到提高。这一观点主要强调道德品质的教育。..........
..................

第二章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欠缺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04 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该文件为当年度第 16 号文件,以下简称“16 号文件”),其中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即大学生的范围,“目前,我国高校在读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 2000 万。”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面对经济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作为跨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骨干,作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力量,当今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知识,还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16 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其中一项即开展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然而,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偏差、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欠缺、合作观念缺失、心理耐受力较差的现象。尽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较差的原因来自于各个方面,如伴随社会转型而来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各种异质文化的存在、信息来源的多途径等,但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界过分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强调社会价值的灌输,而忽视了个体价值的适度发扬;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长期限于理论教育为主,内容单一,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则忽视了对接受主体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这些问题都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陷入功能弱化的境地。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欠缺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到底呈现出什么样的动态?其心理健康的现状有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可以说,这两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毕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未能呈现积极向上的动态,其心理健康状况又出现大量问题,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只能是一种侈论。........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已借鉴的心理学理论.....................................................................20
第一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
第二节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1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21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21
第三节 个体差异理论................................................................................................22
一、个体差异的概念..................................................................................................22
二、个体差异的研究发展..........................................................................................23
第四章 运用心理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24
第一节 运用情绪体验理论改造大学生的世界观......................................................24
一、阿诺德的情绪理论...............................................................................................24
二、沙赫特的情绪理论................................................................................................24
三、拉扎勒斯的情绪理论............................................................................................25
四、情绪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25
第二节 运用归因理论引导大学生提高正确归因能力.................................................26
一、内部与外部归因理论..............................................................................................26
二、三维度归因理论......................................................................................................26
三、归因偏差理论...........................................................................................................27
四、归因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27
第三节 运用情感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28
一、情感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联 .......................................................................28
二、运用情感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28
第四节 运用防御机制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9
一、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29
二、防御机制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30
第五节 运用亲密关系的理论改造大学生的婚恋观.....................................................30
一、建立良好亲密关系的主要内容 .............................................................................30
二、学习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31
第六节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发展......................................................32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32
二、丰富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32

第五章 运用心理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保障措施.............................................34
第一节 建设高校学生工作的职业化....................................................................................34
一、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34
二、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35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导师以及任课教师间的合作............................................36
第二节 营造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37
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增强心理健康意识.................................................................37
二、从实际中出发,积极开展社会实践..................................................................................37
三、积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38
第三节 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学知识的培训...............................................................................39

结束语:
面对纷繁复杂、潮涌而至的挑战或是机遇,社会变化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诸多压力的作用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接踵而至。作为莘莘学子中的佼佼者,大学生同样面临着经济转型、社会变迁、文化多元、时代嬗变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感受着学业、就业、生活等各方面的种种和重重压力,这就无疑会使他们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巨大的考验。实证调研表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特别是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能令人乐观,其就业观、婚恋观和心理健康意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学习、自我和人际交往的认知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人格完善、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也保持着消极的态度。如此种种,都说明时代变迁确实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重大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负面的影响,这也折射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仍嫌不足。
同时,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还离不开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学课程教学活动、学校与家长互动机制建设等重要工作。有了这样的人力、制度和外部环境保障,心理学的应用才能落到实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