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心理学的发展与社会政策机制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90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1章文献综述

1.1选题缘由和意义
国际心理学会前任主席Denis曾经说过,心理学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不应束之高阁,从中受益的不应只是少数大学或研究机构,心理学应该为社会服务,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应用让普通人能够亲身体验到心理学的科学魅力所在。为了实现提升人类的福利(wellbeing)的学科终极目标,心理学研究需要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而不局限于对单独个体的人生发挥作用。虽然心理学家对许多基本的学科假设尚未达成一致,但是学术界对于心理学促进人类福利、提升人类的幸福感这一宏大的研究宗旨却已形成共识。今天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许多重大难题,如人口、资源、环境、疾病、战争和犯罪等可能演化成全球灾难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些问题的演化都与人类的行为模式密切相关,要依靠人类行为的改变来扭转。因此,心理学涉足这些领域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而心理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出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科学所能获得的发展空间。心理学的发展无疑将对人类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借助政策途径发挥作用,无疑能够对社会产生更加直接和深刻的影响。公共政策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在20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并被普遍接受。如今,公共政策分析已是学术界和务实界的主流话语。政策科学研究和心理科学研究一样,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虽然学术界对于公共政策的内涵至今尚未达成共识,但公共政策研究在50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对政府决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杰里米。边沁和詹姆斯。密尔认为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应该成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基础。政策科学的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明确指出政策科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关注“社会中人的基本问题”。公共政策不仅是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的政府工具,还是公民个体追求自身福利的一个基本路径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基本选择,是追求人类幸福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2章社会政策机制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是心理学繁荣的基础。政策机制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和心理学家的职能发挥具有直接的影响。

2.1科学研究的价值中立原则
1914年,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价值中立”的命题,他认为科学研究者在选定课题开始研究之后,应遵循价值中立性的规范原则,只进行事实判断而不进行价值判断,即以严格中立的态度,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事实的陈述,而不依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做出善恶与好坏的评价,不教人应该如何。马克斯·韦伯提出价值中立原则,基于他对“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所做的严格区分。在韦伯看来,经验科学只能告诉人们能够怎样,而“价值判断”则是教人们“应该怎样”,是一种满意或不满的评价,基于我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我们主观感情的影响。但是,马克斯·韦伯并没有否认科学与价值的关联,因为科学家本人在开始研究之前必然会有一个价值设定,即“掌握宇宙事件的终极法则,是值得的事情”,而科学研究也是为了获得“有价值的结果”。此外,他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完全不同,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由人的行动构成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人的行动又总是出自一定的意愿和动机”,因此社会科学具有更强的价值关联性,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人的心理和精神现象。心理科学的独特性在于它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但是心理学能够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前提是其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全面移植。早期的心理学家们对价值中立原则坚持和实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的具有明显的差异,两者的原则界限有必要也有可能明确。自然科学研究可以独立于自身研究的现象,其研究对象是客观实在的自然界,主客体之间是单向度的关系。但是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则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因为社会学家无疑身处自己的研究现象之中,是受到社会文化熏陶的社会成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社会科学家无法摆脱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这就决定了最终的观念性产品将难以保持客观。

第3章心理学向公共政策领域的渗透...........................................17-
3.1历史机遇和时代精神...............................................................17-
3.2心理学的组织机构....................................................................19-
3.3心理学的学科进展....................................................................20-
3.3.1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取向.....................................................20-
3.3.2心理学研究的整合取向.........................................................21-
3.4政策输入的影响因素..................................................................23-
第4章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25-
4.1理论价值的再发现.....................................................................25-
4.2理论在行动—案例研究.............................................................26-
第5章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交融.........................................................31-
5.1传统经济学中的心理学思想.....................................................33-
5.2行为经济学的新贡献..................................................................34-
5.2.1前景理论...................................................................................34-
5.2.2心理账户理论............................................................................35-
5.3快乐经济学的启示........................................................................36-
5.4经济学与心理学交融的现实意义................................................38-
第6章教育一自理学最成功的应用领域.............................................39-
6.1学校心理学家的管理规范.............................................................40-
6.2欧美各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模式.............................................42-
6.2.1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模式..................................................43-
6.2.2英国“特许教育心理学家.的培养模式.....................................44-
6.2.3法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模式..................................................45-
6.2.4德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模式..................................................45-
6.3学校心理学的发展趋势.................................................................46-
第7章心理学在司法领域.................................................................49-
7.1法庭之友与专家证人.................................................................50
7.2证人证言心理学.........................................................................52
7.2.1证人证言的可靠性..................................................................52
7.2.2证人证言的影响因素..............................................................53
7.2.3对儿童证人的研究...................................................................53
7.3对陪审团的研究..........................................................................54
7.4犯罪心理学的研究.......................................................................55
7.4.1犯罪动机....................................................................................55
7.4.2犯罪决策.....................................................................................56
7.4.3犯罪预测....................................................................................56
7.4.4犯罪矫正.....................................................................................56
第8章心理学在公共健康领域..........................................................57-
8.1老年人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59-
8.2儿童和青少年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60-

结束语:
心理学被认为是一门“软科学”。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政府接受心理学家的建议将智商和心理测试运用在对限制移民的政策上,这一充满歧视色彩的政策提醒我们心理学的研究对政策制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者正是以心理分析的结论和成果过于缺少普遍性,如果一经采纳容易导致公共政策走向极端或片面为由,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仍然未对心理分析给予足够的重视。I5]因此,心理学家尤其需要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以防尚未得到有效验证的研究对政策制定形成误导。
我国经济历经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心理科学繁荣所需的物质基础和社会需求基础都已具备,但是推动心理学加快发展尚未成为国家议事日程的重要部分,心理科学还没有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也未能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原因在于我国心理学缺乏社会水平的研究,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不够,对社会政策问题的研究不足。当前的中国,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及其相关政策的制定,由于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重新分配,均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产生出不同的心理反应”。变革的大背景为心理学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心理学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心理学正在扩展更大的阵地去为人类知识的探索和社会福利做出贡献。[79l向公共政策领域输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心理分析方法,为增加人类的福利做出更大的贡献,是值得所有心理学工作者为之努力的方向。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