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 言
人际互动中,个体不仅评价自我及其行为,也评价他人及其行为,且基于对自我和他人行为的评价调节其人际行为。因此,评价是人际过程的重要表达形式。以往许多研究(Fiedler, Semin, Finkenauer, & Berkel, 1995; Jones, 1979; Jones& Nisbett, 1972; Robins, Spranca, & Mendelsohn, 1996)表明,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归因更强调行为的情境因素的作用(如,“我踩了你的脚,是因为公交车上太拥挤了”),而对他人的行为归因则更强调他人稳定的人格特质的作用(如,“他踩了我的脚,是因为他太粗鲁了”)。前者更倾向于基于情境的具体评价,而后者更倾向于基于稳定特质的抽象评价。.............
1.1 建构水平理论的基本假设及其实验研究
距离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变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对发生于近期与远期(时间距离)、近距离与远距离(空间距离)、朋友与陌生人身上(社会距离)的事件以及可能与不可能发生(假设性)的事件,人们倾向于做出不同的认知判断或行为反应。Trope 等人(Trope & Liberman, 2003; Liberman, Trope, & Stephan, 2007;Liberman & Trope, 2008; Trope & Liberman, 2010)提出的建构水平理论(Construal-level theory, CLT)旨在阐明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与个体认知及其行为之间的关系。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1)人们对环境中的任何事件或客体均可在不同建构水平上被表征,其低水平建构是具体而相对未经组织的及对事件次要特征的背景化表征,而高水平建构是抽象而图式化的以及从有效信息中抽取其要点的去背景化表征;(2)人们对事件或客体的建构水平取决于该客体或事件与观察者间的心理距离,即人们对心理上远距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高水平建构,而对心理上近距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低水平建构;(3)由于高水平建构反映了客体或事件不随距离变化而改变的核心特征,..............
1.1.1 有关心理距离对建构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1)时间距离 根据建构水平理论,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越远,则人们对该事件的表征水平越高。Liberman 和 Trope(1998)给大学生被试提供 7 项行为(“阅读科幻小说”、“搬入新公寓”、“与家人共度周末”、“参加考试”、“在自己的住所聚会”、“给家人写信”和“看电视”),要求被试想象自己将在近期未来(明天)或远期未来(一年后)完成这些行为,并对这些行为进行描述。由两个评判者根据“[描述]通过[行为]实现”和“[行为]通过[描述]实现”的结构(Hampson et al., 1986)对被试的描述进行分析。.................
2 研究一 行为表征与空间距离的关联具有自动化特性吗?
以往基于建构水平理论的人际行为表征研究虽然获得相对一致的结论,即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的高水平表征与观察者的心理远距离相关,而低水平表征与观察者的心理近距离相关,且该结论在中西方文化具有普遍性,但该类研究仅局限于意识控制层面的探讨,其结论只能说明行为的不同表征水平的心理距离效应是控制加工的产物,而不能同时说明该特性是否也是自动加工的结果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图片-词汇 Stroop 任务(Arieh &Algom, 2002; Shaki & Algom,2002;Melara & Algom, 2003)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对行为评价性信息的心理表征水平与观察者心理距离的关系的性质,其中实验 1 以被试对行动词汇/特质词汇的词性(动词/形容词)判断速度为指标,比较了被试完成图片-词汇 Stroop 任务时,在词性(动词/形容词)-位置(近距离/远距离)匹配一致或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实验 2 以行动词汇/特质词汇的词义识别速度为指标,以活泼/说笑(实验 2a),谦虚/求教(实验 2b),善良/救助(实验 2c)三组词汇为刺激样例重复检验了实验 1 所提出的问题。图片-词汇 Stroop 任务已被 Bar-Anan 等人(2007)用于考察心理距离各维度间的自动化心理加工机制。............
2.1 实验 1 空间位置激活对行动/特质词汇词性判断的影响
2.1.1 问题与目的
本实验旨在考察空间距离激活是否对反映低水平建构的行动词和反映高水平建构的特质词的词性判断产生影响。笔者假设,如果行为评价的距离效应是无意识的自动化加工过程的结果,那么反映高水平建构的行为评价词(特质性词汇)与空间远距离位置匹配(一致条件)时,个体对该词汇词性的判断反应时更短,而其与空间近距离位置匹配(不一致条件)时,个体对该词汇词性的判断反应时更长;对反映低水平建构的行为评价词(行动性词汇)也应取得类似效应。然而,如果实验未能取得上述结果,则可能提示行为评价的距离效应是意识的控制加工的产物。
2.1.2 方法
(1)被试 通过网络和校园招募方式,选取 32 名(男生 16 名,女生 16 名)大学本科生参与本实验,其年龄在 19-22 岁之间(M=20.28, SD=0.81)。实验结束后,付给被试一定数额的现金报酬。
3 研究二 建构水平与心理距离的自动化联接特性:词汇距离信息强度的作用........... 34
3.1 问题与目的 .................................................................................................................34
3.2 实验 3 空间位置激活对桌子/椅子词汇命名速度的影响 ...................................34
3.2.1 方法 ..................................................................................................................... .34
3.2.2 结果与分析............................................................................................................ 35
3.2.3 小结 ..................................................................................................................... 36
3.3 实验 4 空间位置激活对空间距离词汇近/远命名速度的影响............................ 36
3.3.1 方法 ..................................................................................................................... 36
3.3.2 结果与分析......................................................................................................... ...36
3.3.3 小结 ..................................................................................................................... 37
3.4 实验 5 空间位置激活对树木/森林词汇命名速度的影响 ..................................38
3.4.1 方法 ..................................................................................................................... 38
3.4.2 结果与分析......................................................................................................... ..38
3.4.3 小结 ..................................................................................................................... 39
3.5 实验 6 空间位置激活对还贷/守信词汇命名速度的影响 ..................................40
3.5.1 方法 ..................................................................................................................... 40
3.5.2 结果与分析......................................................................................................... ..40
3.5.3 小结 ..................................................................................................................... 41
3.6 讨论.......................................................................................................................... 41
3.6.1 行为评价词汇加工绩效对空间远距离的依赖性的直接证据 ..................... .....42
3.6.2 对行为评价信息表征的心理距离效应是策略性控制加工的产物............. ......42
4 结论与未来研究设想
本研究采用图片-词汇 Stroop 范式通过两项研究 6 项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在本研究基础上,笔者对深入研究行为评价性信息的心理距离效应的心理机制提出如下设想:(1)基于建构水平理论的双向因果关系假设,图片-词汇 Stroop 范式进一步探讨建构水平对空间距离判断的启动效应的自动化加工机制。(2)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 IAT; A. G. Greenwald, D. E.McGhee, & J. L. K. Schwartz, 1998)或 EAST (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 ,EAST,De Houwer,2003)等其它内隐测量方法进一步考察行为评价性词汇表征的心理距离效应的加工机制。以往在非评价性行为表征研究领域采用 IAT 任务(Greenwald,McGhee, & Schwartz, 1998)开展的建构水平与心理距离关系的内隐研究(Bar-Anan,Liberman, & Trope, 2006)证明,相对于心理上的近距离概念或事件与高水平的抽象概念匹配(不相容条件),当心理上的远距离概念或事件与高水平的抽象概念匹配(相容条件)时,被试联接的速度更快,反之亦然。这说明建构水平与心理距离间的联结可能具有自动化特性。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将其引入对行为评价性心理表征的心理距离效应的探讨,以深化对行为评价性信息的心理距离效应的心理机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