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儒家文化一直作为主干。中医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一直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着巨大的贡献。纵观中医学发展之历程,其兴衰每每与儒家相呼应;其学说也与儒学相贯通;医者也有儒者之风骨。两者的溯源我们由此可见一斑:先秦时期,孔学自成一家,医学初具体系;两汉经学,各守家法,医分流派,专门授受;隋唐诸儒,缀集汉说,治义疏之学;宋明儒家,排弃旧说,代兴新说;金元医家,竟斥古方,各创一派;有清复古,医家承之;近代维新,中西文化,相互碰撞,共同呈现出中国几千年未有之变局。儒文化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本文在重点阐述儒家中庸思想对中医学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收集、归纳、整理研究了儒家文化对中医影响的古今文献,具体从儒家文化与中医学的渊源、儒家中庸思想的发展、儒家思想对中医思维及临床的影响。由本站硕士论文中心整理。
第一章 引言
1 研究背景
儒家文化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有时被称作“儒家文明”。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某种思想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及组织机构。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上,文明与文化几乎是同义语。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保存最为完整者,又是唯一继续发挥着功能并仍旧产生着影响的中国学术,儒家文化乃中医药学的精神家园。儒家文化与中医学是相互影响、彼此渗透的。无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则无中医学。儒家文化早己与中医学融为一体,成为其思想指导、价值标准,与医德尺度。儒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儒学创立于先秦时代,儒学的思想之源虽然可以追溯到孔子之前的上古社会,但孔子个人的创造性贡献仍然是十分巨大的。儒学中的许多思想因子在孔子之前是潜在的或不系统的,它们并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道”,是孔子在前人的基础上,以“仁”为中心,倡导仁、礼并重,这样通过对人的本质与人伦关系的探讨,完成了儒家特有的价值体系的构建。中医学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在诸子百家的理论形成之前,在没有融入阴阳五行元气等概念之前,还不能被称为中医学,只能算是经验医学。中医学理论是在原始的经验积累中引入哲学思想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后才形成的。从历史上看,儒家的兴盛与中医的兴盛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同一时期,如:汉代儒家显学地位确立,与此同时,标志中医基础理论形成《黄帝内经》等著作成书。哲学思想的发展影响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可以说哲学思想的产生和繁荣进步是中医发展的先导。《黄帝内经》重要思想的基本观念—强调天与人、自然与社会以及身体与精神作为和谐统一的有机生命整体存在,……如何协调人与环境、社会、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等这些中医学所急需解决的主要课题,正属“中和”思想的指导范畴。因此,中医基本思想和理论形成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大的思维环境—儒家思想的影响,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核心理论,“中和”思想也不可避免地为中医学所接受和吸纳。中和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中的各个层面,没有“中和”思想,就没有中医的理论形成。从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干这一点而论,它对中医学的作用又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这从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所休现的伦理、诊疗、思维模式及其医疗角色类型中都有所反映。中医学以其与人民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特性,与兵、农、艺一起,被列为中国四大实用文化之一。儒文化的具体思想以及思维方式都对中医学理论的构建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儒文化思想的多元性渗透到中医学中,造就了厚德载物、兼取其长、有容乃大的开放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医家思维方式的构建,使他们博学强识、厚积而薄发,使中医学的发展充满了蓬勃的活力。但我们应当看到,儒家文化对医学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用客观的动态的观点加以剖析,对其与现代化进程中相应和不相应的层次分别予以发扬和剔除。本文对儒家文化及其与中医学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现存的典籍入手的,着眼点放在“传统文化”上,从儒家文化与中医学的渊源、中庸思想的发展、儒家思想对中医思维及其对中医临床的影响、儒家思想对医学伦理的影响和儒家思想对中医的负面影响这五个方面对儒学对中医的影响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由此看出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中医理论思维的形成,而且广泛渗透于中医的生理、病理、治疗、养生等学说当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的深远影响。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诞生,都离不开有哲学思想的宏观引导,中医学也是如此,正是传统文化的母体孕育了中医学的诞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又处处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才得以发展壮大。今天,中医药、针灸等疗法渐渐为全世界认可、接受,尤其在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及养生增寿保健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们只有从中医理论的源头着手,探讨其与传统文化思想之渊源,以实际的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中医理论的利弊优劣,刁‘能唤醒中医理论发展之勃勃生机。
2.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分析来揭示儒家思想的哲学内涵,在对儒家思想及其中庸之道的内涵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探讨其形成和发展内在规律,演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其核心意义在于阐述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刁宗广. 儒、道思想对中医理论的影响[J]. 安徽大学学报, 1998,(01) .
[2] 陈祥耀. 略论儒家思想的精华[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
[3] 何香枝. 简论孔子的“中庸”思想[J].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4) .
[4] 郑先兴. 论中庸[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
[5] 周兴茂. 中庸之真谛[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1) .
[6] 贾成祥. 儒学与中医的思维模式和表述方法[J]. 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1,(02) .
[7] 周利. 浅论儒家思想在中医学发展中的负面影响[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06) .
[8] 坚毅. 正确理解孔子的”中庸之道”[J]. 九江师专学报, 1996,(03) .
[9] 李景林. 先秦儒学“中庸”说本义[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04) .
[10] 桑东辉. 内在与超越——孔子中庸思想阐微[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
[11] 陈广西,王延涛. 简论中庸思想的发展[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0,(03) .
[12] 杨子吟,邹效维. 近十年中庸研究观点介述[J]. 理论探讨, 1998,(04) .
[13] 孙桐. 儒家中庸之道对中医药学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04) .
[14] 张牧童. 略论儒家中庸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影响[J]. 平原大学学报, 2000,(01) .
[15] 李翔海. 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学的中道性格[J]. 人文杂志, 1996,(03) .
目录:
中文摘要 7-8
Abstract 8-9
第一章 引言 10-13
1.研究背景 10-11
2.研究目的 11
3.研究意义 11-12
4.研究方法 12
4.1 文献资料法 12
4.2 分析综合方法 12
5.结构安排 12-13
第二章 儒家文化与中医学的渊源 13-25
1.儒家思想源流与古代中医 13-21
1.1 先秦孔学与中医学及儒与医关系渊源的阐述 13-15
1.2 两汉经学与中医学及这一时期的代表儒医 15-16
1.3 隋唐思潮与中医学及这一时期的代表儒医 16-17
1.4 宋明理学与中医学及这一时期的代表儒医 17-19
1.5 清代朴学与中医学 19-20
1.6 近代儒学与中医学及这一时期的代表儒医 20-21
2.儒学今古之争与近代中医学 21-25
2.1 清末今古文之争与中西医汇通的提出 22
2.2 从中医改良论看"中体西用"和晚清今文经学的渗透影响 22-23
2.3 从医学革命论看晚清古文经学的潜在影响 23-25
第三章 儒家中庸之道对中医方法的影响 25-33
1.儒家的中庸思想 25-28
1.1 中庸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5-26
1.2 中庸的内涵 26-28
1.3 对中庸之道的分析评价 28
2.儒家中庸思想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28-29
3."执两用中"的矛盾和谐观与中医学阴阳平衡论 29-30
4.中庸思想与中医学的辨证施治 30-31
5."发而中节"的方法论与中医学的适度原则 31-32
6.中庸思想在中医养生中的体现 32-33
第四章 宋明理学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33-39
1."命门学说"和"太极图说" 33-35
2.运气学说和"气化理论" 35-37
2.1 张载"气化"论与医学运气说的比较分析 35-36
2.2 从运气学说的兴盛看求"理"和恢复"道统"之风对医学的影响 36
2.3 从宋明时期运气学说的特点看理学学风对医学的影响 36-37
3."格物致知"与医学研究 37-39
第五章 儒家伦理思想对医德的影响 39-42
1.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39
2.儒家伦理与医德观 39-40
......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7-48
致谢 48
您可能有中医医学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中医医学论文频道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