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习得副词“就”“才”的偏误语言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01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首先对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CCL 语料库中关于“就”和“才”的语料进行本体整理分析,归纳出两者在语义、语法、语用各项的分布概率,借此来探析两者在汉语环境中的异同。然后对北京语言大学 HSK 动态作文语料中两者的偏误表现进行分析,结合对被测学生的教材中有关“就”“才”知识点的总结,进而做出问卷来考察韩国本土学生学习“就”和“才”的偏误情况。然后将两个非汉语环境的汉语学习者群体出现的偏误进行对比,并且对偏误原因进行探究。最后提出针对非汉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的教学建议。

第一章 “就”“才”对比分析

第一节 “就”“才”义项统计分析
“就”“才”作为汉语的常用副词,义项繁多,词义复杂。对此进行释义的虚词词典有很多,例如,比较早的有《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80)和 1982 年出版的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5、1957 级语言班编著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随后,1992 年出版的曲阜师范大学编写组编著的《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与《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一样都对“就”“才”所列义项进行归类后,又详细解释各小项。《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2001)也是对前面两所学校编写的虚词词典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将“就”“才”表关联和表语气的不同情况进行进一步单项划分说明。《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朱景松,2007)是对《现代汉语八百词》的发展补充,并没有进行大的语义归类,只是在对各小义项进行说明的同时,列举可能出现的特殊句例,辅之以详尽的句法结构说明,尤其对“就”“才”出现的句法位置的不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补充解释。随着跨文化交际的蓬勃发展,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深入,一些具有新特色、新功能的虚词词典渐渐涌出,例如《现代汉语虚词手册》(李晓琪,2008)就从英汉对译的角度对副词的各义项进行了解释。

本文综合以上六本词典将“就”的各义项整合为时间、数量、关联、范围、语气五大类,每类各设小项进行说明。为方便统计,每项以代码表示。而且,为简单直观呈现对语料的整理结果,文中对两个词的语法、语用各统计项也用代码表示,详见附录 1。本小节对北京大学 CCL 语料库中“就”“才”各义项进行统计,随机各抽样 5000 条,对其进行筛选。首先,去除“就”和 “才”作为非副词使用的语料,如“就”的语料要去除“就”作为连词和介词的语料,以及含“成就”“就业”等词的语料;“才”的语料要去掉含“才能”“才干”“人才”“刚才”等词的语料。然后,断句使每条语料只含一个“就”或只含一个“才”。最后进行系统抽样,提取 2000 条。
........................

第二节 “就”“才”句法结构统计分析
“就”“才”词义复杂多样,且二者皆属于高频词,其用法灵活多变。而且,二者的义项与各句法结构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本文所讨论的句法结构只讨论位于“就”“才”前后或对二者有直接语义关系的成分。下文通过分析“就”字句、“才”字句的句法结构,归纳 “就”“才”在汉语语法中的常用句式。

对 CCL 中“就”“才”的语料进行句法结构成分分析时,去除语句中对二者不产生影响的插入语,直接分析与二者有语义关系的成分。例如,在例句“我签那家公司的时候它才刚刚成立。”中,“才”与后面表时间的标志性成分“刚刚”有直接语义联系,所以这个句子的结构就只关注“才”后的时间成分和动词,而不考虑前面的主语成分。
一、“就”句法结构分析
“就”的句法结构比较多样,通过对 2000 条语料统计,共 16 小项,其中关联句式不再一一单列,整合为一类,共 9 种情况。如下:
1.时间+就+动/形容词
“就”前有时间词修饰的表达,共 184 例,此句式有两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表达时间早,来得快。第二种是表示某事或状态将要发生或将要结束。如:
1 邓小平同志早在 1977 年[就]指出:"我国现在科研人员少,队伍小。
2 到了十八世纪末年(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外人的态度[就]慢慢的变了。
3 这三者又最可能是息息相通,相互影响的,它们连同作用起来,很快[就]使社会经济导向孟轲所预言到的“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的大破局。

..........................

第二章 韩国学生“就”“才”偏误问卷调查

第一节 问卷设计
为了调查非汉语环境的韩国学生习得“就”“才”的偏误情况,需要收集整理韩国学生汉语习得情况的最新信息,划定调查问卷的测试对象,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更与时俱进的新教材、新教学、新学习建议。因此,要想测试问卷能做到科学合理,就要紧扣调查对象,

问题既要符合被测学生的汉语水平,又要切合被测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在设计问卷前,需要充分了解韩国汉语教学情况和韩国本土使用的教材,使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得到保障。本小节根据“就”“才”在汉语环境中的使用情况,参考韩国汉语学情和韩国本土使用的教材的语言点,结合 HSK 语料库的偏误类型,设计调查问卷。

一、问卷对象调查

为了更科学地设计“就”“才”的偏误测试问卷,需要先根据韩国现今的汉语学情来初步划定调查对象。然后,参考调查对象的汉语教材中“就”“才”知识点分布来设计具体的题型和题目。测试卷首先对被测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学年、汉语学习年数、汉语课类型、学习汉语目的。以此来全面了解被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提出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本小节部分调查信息是通过与国家汉办派出的志愿者沟通交流,了解到的韩国一些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

(一)韩国学生学情调查
韩国作为近几年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最密切的邻国,地理距离的优势和文化传统的相近,都使得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中韩 CPIK 项目的开展和孔子学院的设立,越来越多的韩国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这使得韩国本土的中国语教学受到了冲击,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还推动了学生学习策略的完善和学习动力的提升。
1.韩国主要汉语教学机构
因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在韩国国内,中国语应成为一个热门学科。有各种针对就业、旅游、升学、留学需要的中国语学习中心,有由地方政府组织的退休职工兴趣班,当然还有各大学的中文专业,最主要的就是比较普级的中小学的第二外国语课程和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孔子学院孔子学堂。其中中小学汉语课程有部分学校已经是与中韩 CPIK 项目合作汉语志愿者老师的合作教学,而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多是由我国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派出的中国老师教学为主,当然也有少数通过国家汉办考核后聘用的韩国籍教师。
........................

第二节 问卷结果统计及数据分析
本节只是对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整体,其中包括问卷对象的基本数据和各题的准确率统计,直观呈现学生对各题考察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下文的偏误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一、调查问卷发放情况统计
问卷对象主要是针对韩国外国语高中的汉语班学生和安东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调查问卷发放选取大邱外国语高中和庆北外国语高中的高二和高三汉语班,共发放 80 份问卷,有效问卷为 64 份;在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发放 80 份,有效问卷 61 份。为方便对比分析各选取两个群体的 60 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经调查韩国外国语高中的学生年龄大都在 17-19 岁,其中大部分学生已参加过 HSK 考试,并且有 26%的学生达到 5 级以上水平,共 16名;有 44%的学生达到 3 级以上 5 级以下水平,共 26 名;还有 30%的学生在 2 级及以下水平共 18 名。国立安东大学的学生年龄差异较大,为了跟韩国外国语高中的被测对象造成年龄差,不发放 20 岁以下的学生,发放 22 岁以上的学生。据调查孔子学院的学生因需求与外国语高中的学生不同,虽然参加 HSK 考试的不多,但是按汉语水平划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因孔子学院实行小班制,每班人数多为 10 人以下,调查问卷发放了 4 个高级班共 19 人,占问卷发放人数的 32%;4 个中级班共 29 人,占问卷发放人数的 48%;1 个初级班 12 人,占问卷发放人数的 20%。
..............................


第三章 韩国学生“就”“才”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 .................................. 57
第一节 偏误类型 ................................ 57
一、误用 .................................. 57
二、错序 .................................. 62
第四章 非汉语环境下“就”“才”的教学策略 .............................. 71
第一节 教材编写建议 ........................................... 71
一、贴近汉语使用习惯 ................................ 71
二、符合学生发展特点 ........................................ 72

第四章 非汉语环境下“就”“才”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材编写建议
第二语言教材是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所依据的材料,是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编写一部好教材,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材的质量和类型都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需要,缺乏基础研究,粗制滥造,了无创意,这势必影响到教学的科学性和多样性。

一、贴近汉语使用习惯

通过对韩国出版的汉语教材的考察可看出,教材在语言点安排上并没有很大程度上的贴近汉语使用环境,甚至没有对像“就”“才”等一些虚词进行本体的细致解说。有一些语言点编排偏离了汉语环境的实际情况,只是进行白话似的翻译,并没有进行系统分析讲解。这导致一些学生学到了贴近书面语的口语,或者在写作时出现了口语化的倾向。而“就”“才”作为虚词是汉语特有的语法手段之一,在韩语中并没与之准确对应的表达方式。通过对韩国学生偏误的考察情况来看,韩国学生对“就”“才”的语序和遗漏问题比较突出,这正印证了韩国本土出版的教材的不足之处——偏离汉语环境。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必须紧密贴合汉语使用习惯,才能使韩国学生学习到“地道”的汉语。

...................................


结语
副词“就”和“才”在汉语交际中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义项繁多且关系复杂, 语义有同有异,句法分布上既有相似又有差别。因此,两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语言点。对于非汉语环境的韩国学生来说,掌握这两个副词无疑存在很大困难。
本文首先对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CCL 语料库中关于“就”和“才”的语料进行本体整理分析,归纳出两者在语义、语法、语用各项的分布概率,借此来探析两者在汉语环境中的异同。然后对北京语言大学 HSK 动态作文语料中两者的偏误表现进行分析,结合对被测学生的教材中有关“就”“才”知识点的总结,进而做出问卷来考察韩国本土学生学习“就”和“才”的偏误情况。然后将两个非汉语环境的汉语学习者群体出现的偏误进行对比,并且对偏误原因进行探究。最后提出针对非汉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的教学建议。研究结论如下:
一、北京大学语料库“就”“才”三层面分布特点
汉语环境中的“就”“才”在义项、句法、语用上虽有相似,但在各义项、各句法、各功能的具体分布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1.语义上,“就”表“语气”“关联”的义项多。“才”表“关联”“时间”的义项多。
2.句法上,“就”的“名+就+动”“动词短语+就+动”这两个结构较多。“才”的“只有……才”和“动+才+动/形”结构使用较多。
3.语用上,“就”表“态度”的语用功能使用率高,其次是表“主观期望”的功能。“才”表“逻辑重心”的语用功能使用率高,其次也是表“主观期望”的功能。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