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认为目前国内对河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制度的管理、河涌污水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技术问题。很少对河涌综合效益进行探究。因此,本文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对河涌的升级改造工程的综合效益情况进行阐述。结合某河涌升级改造工程的个性特点。构建了 A 涌升级改造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基于模糊综合法构建了 A 涌升级改造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从而对其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合对某区群众对的河涌治理的调研,并通过实例验证与案例对比。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因为河流的孕育,文明方才诞生传扬。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河流的支撑,一个国家,必然有她自己的母亲河;一座城市,必然依靠着河流的荫蔽才能蓬勃发展。
毫无疑问,河流具有防洪排涝、调节生态系统、美化生活环境等功能,同时它还是千年悠悠历史的见证与传承,是一座城,一个国源源不断的生产动力所在。今天,中国高兴科技产业与工业产业的突增,不仅带来了超高速发展的经济进步,还为整个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毁灭。河流两岸的茵茵绿植被砍伐,各色违章建筑疯狂扩建,烂采烂伐不断破坏着原本和谐的食物链,经久积累,毁滩塌岸、河势恶化,泥石流、塌方、洪水等自然灾害不断增加。更有甚者,河流周边的工厂将生产废水与废料排入河流中,导致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积累,这些污染物顺着河道不断迁移沉淀,最终在河堤汇积成淤泥。地表的土壤颗粒在极端天气如特大雨的情况下会顺着水流混入其中,使得原本汇积在河底的淤泥产生粘性,如果这些淤泥不能及时有效地被清除,将导致河床抬升,河流本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甚至会导致洪水倒灌,直接威胁到河流两岸人民的安全。尽管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例如已经实行的“河长制”,但由于管理不善、资金运作不透明等各种原因,依旧存在着河涌污染物超标、出现黑臭现象、河岸周边设施日久失修、生态多样性失衡等问题。
有关于水体污染防治方面的相关文件陆续出台后,诸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让广东河更美行动计划》等,各地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力争在 2019 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河涌;2020 年,各区全面剿灭黑臭水体;其他河道水质逐年好转,力争消除劣Ⅴ类水体;提升河涌防洪蓄水能力;保护生态多样性;河涌升级改造工程势在必行,关系到百姓民生。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人口增长速度和城镇化速度越来愈快,城市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城市河流诸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污染源的控制和排放是最直接的河流监管方法。Salman M.A[2]强调了对污染源的控制和监管,有关部门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对主要河段以及河段周围工业企业、农业养殖场、城镇生活区域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全方位的监管。日本琵琶湖的案例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学者 Nigel Watson[3]认同制定有关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法律法规极为重要;同时,制定完善的水环境综合发展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此外,还要注意对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农用污水的分类处理,可以通过建立小型农村污水收集设施来收集多种污水并分类处理,确保污水达标后再实施排放。
交易成本理论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是两种不同的河流管理模式,学者 AkikoYamamoto[4]对比两者发现,行政机制可以控制社会成员服从命令,最大效率解决问题,适合在发生洪水灾害和水资源分配的问题时使用。建立一个相对系统的水权交易体系至关重要,河湖水资源具有公共属性,因此行政机制相对于市场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效能。通过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参与政策,可以帮助实现政府管理片面化向企业和其他社会部门共同管理多面化的转型,提高政府、企业多方综合管理质量和效率。
随着早期工业革命的发展,河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通过法律法规或者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来管理河流已经难以满足河流治理要求,由此提出了河流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最先提出“河流生态治理”的是德国学者 Seifert A[5],他认为自然界的河流在接近自然的状态下具有多种传统的生态治理功能。
......................
第二章 主要理论依据及概念阐述
2.1 河涌的相关概念和特征属性
2.1.1 河涌的相关概念
河涌,也就是俗称的河流,狭义的理解就是指小河道与沟渠之类的水道,广义的理解其包含范围就广阔许多。除了珠江干流和流溪河,广州市的其他水系均属于入河涌的范畴,特别是用于防洪排涝、运输传送的天然河道与人工河道。
广州市的城市河涌交错复杂,支系繁多,是天然水系与人工建造的完美融合,城市借着河涌发展壮大,河涌依傍城市逐渐绵延,两者互利互惠,不断促进。河涌为城市提供了目不暇接、美轮美奂的景观景色,水运的便利也很大程度地促进地城市的对外开放。最重要的是,河涌往往是自然灾害来袭时,城市的最坚强的防线。
2.1.2 河涌的特征属性
河涌的最突出的自然属性主要在于它的生态性、资源性与社会性,其中生态性是河涌最直接、最根本的价值体现,既是孕育人类文明的自然根本,又是人类与外界自然沟通的天然媒介。千万年来,河涌毫不吝啬地奉献给予了人们无限的自然资源,人类在此基础上发明创造,造就了文明。
2.1.3 河涌的功能分类
根据广州市政府 1993 年颁发的《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和广东省政府 1999 年颁发的《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主要设计依据,结合广州城市基础建设总体规划、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广州市防洪排涝总体规划,分析研究拟定广州河涌的主要排水功能和其相应的水质标准。广州市河涌分布的现状及广州河涌的功能将广州河涌主要分为三类,A 涌在目前广州市中心区河涌的分类中主要属于一类河涌。
一类河涌是城市排涝的主河道,同时也是连接整个城市的窗口,更是构成整个城市自然生态和交通网络的重要骨架,影响整个城市的风貌市容,应更多地充分体现大型河涌的保护和综合整治功能;一类河涌的综合整治工作应更好地充分体现城市建设健康生态、环保大型河涌的宗旨和理念,体现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中部分河涌主要具有提供饮用水的功能。具体的功能要求见表 2-1。
..........................
2.2 河涌整治工程存在的问题
2.2.1 政府职能部门或业主管理方面
(1) 个别镇河长制基本工作仍未落实到位
由于这些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过程存在一些地方上的较大差异性和一些时间上的较大滞后性,再加上河长制原有的决策性文件本就不够健全,在一些乡镇级行政部门实施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的表现以下几点为:部分地区和河流“一河一策”的实施方案不够明确和细化;对河长制的监督检查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和完善;河长制对信息采集和报送监督管理工作实施全覆盖的力度不够。
(2) 镇级河长办人员短缺,资金不足
受限于人员、资金等原因,镇级河长制的落实收到较大的阻碍,同时对于人员的编制和镇级河长办专职人员业务能力的不足等问题,也是阻碍镇级河长制发展的重要原因。
2.2.2 施工、监理单位管理方面
施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员,包括项目经理、质检员、施工员等,可能会存在为按照要求到岗履职的问题;监理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员,包括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可能会存在监理不严的问题,甚至未征得业主方同意擅自调动部分监理人员,滥用监理职权;施工单位可能会存在不按照图纸施工作业的问题,导致验收结果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现场监理人员在不掌握该施工要点的情况下就通过施工单位的验收,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部分人员串通合作,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施工段回填质量不合格,要求施工单位破土开挖进一步核实管道基础和地基处理施工质量情况,施工单位拒绝不配合监管部门工作。
...........................
第三章 广州某河涌升级改造工程概述.................................18
3.1 广州市某区河涌整治整体情况分析......................18
3.1.1 广州市某区河涌介绍................................18
3.1.2 广州市某区河涌整治情况回顾.........................19
第四章 广州某河涌升级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4.1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与思路.........................43
4.1.1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43
4.1.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思路..........................43
第五章 广州某河涌升级改造工程综合评价...........................60
5.1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应用原理...............................60
5.2A 涌整治效果满意度分析.........................60
第六章 实例比较与借鉴思考
6.1 东平河南岸滨河景观提升工程(华阳桥段)简介
项目总投资约 4932 万元,项目占地面积 12.13 万 m2,主要包括排水、绿化景观、道路、交通、和照明等工程。为了增加休闲娱乐和文化内涵,于滨水区设置多个主题景观节点,打造了湿地艺术公园和科普健身公园两大景观核心,项目划分为赛龙舟区、龙舟文化展览区和阶梯运动区,旨在打造成为“龙舟文化度假区”。龙舟广场是佛山市第一个创造龙舟景观的文化主题项目,整个广场有龙头、龙身、龙尾三个看台,可容纳 3万至 5 万名观众。该项目拥有开放的城市滨水区赛龙舟、展览、体育休闲等绿地,是佛山市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计划重要项目之一,也是佛山海绵城市新城重点项目之一。
.......................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河流治理、河流相关效益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河涌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目前国内对河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制度的管理、河涌污水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技术问题。很少对河涌综合效益进行探究。因此,本文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对河涌的升级改造工程的综合效益情况进行阐述。结合某河涌升级改造工程的个性特点。构建了 A 涌升级改造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基于模糊综合法构建了 A 涌升级改造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从而对其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合对某区群众对的河涌治理的调研,并通过实例验证与案例对比。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
(1)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 A 涌升级改造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共有三层,第一层为综合效益,第二层分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第三层再次分为水文调节、植物固碳、健康价值等 14 个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水文调节、植物固碳、健康价值的比重比较高。而改善投资旅游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防洪效益等权重较低。
(2)A 涌升级改造工程会给该河涌以及周边的居民带来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影响。A 涌升级改造工程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上。政府对河涌的改造治理首先考虑的是生态的修复,打造宜居的环境,最后才是经济的效益。近年来,政府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出台了许多制度文件,包括河长制的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制、加强企业污染治理、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等等。A 涌升级改造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保护和城中村居住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
(3)政府对河涌治理力度加大,实行河长制后水质情况有明显的好转变化,居民对水体整治效果满意度较高。在实行河长制以前,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人民对河涌的保护意识不够。虽然政府也曾多次对河涌进行治理,但效果不明显或者一段时间后会重新污染。而在近年的治理过程中,政府加大相关部门问责机制,加大对乱排乱放的打击力度,实行从市到县到村三级巡河制度,甚至还每年聘请第三方人员以及企业参与河流保护,有望打赢碧水保卫战。
参考文献(略)
河涌升级改造工程管理及综合效益范文研究——以广州某河涌为例论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工程管理论文,综合效益,层次分析法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工程管理文章
-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协同范文研究
-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以A变电站
- G215线柳敦高速PPP模式投融资风险评价研究
- 空间计量视角下技术创新与能源禀赋对省域雾
- 基于SEM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 安徽省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供需协调度对比
- 基于熵权-TOPSIS的市政工程质量缺陷综合评
- 公众满意度视角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 公立医院PPP项目风险评价范文研究——以PY
- 基于六西格玛DMAIC改进的划片刀弯曲刚度提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标
- 公共建筑用能模式及能耗影响因素研究
- 基于IDE创新理论的政府招投标信息化路径构
- 基于碳排放的电缆选择模型研究
- Z公司集装箱起重机系统客户服务的优化研究
- F市北斗产业园区建设项目PPP融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