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农村公共项目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29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工程管理论文,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充分参考国内外不少农村建设小型水利工程中得出的经验教训等的相关文献内容,从而针对于都县的实际问题以及其水利工程目前的管理机制做深入探讨。得出的结论包括:一、农村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属于很重要的公共管理工程,主要为帮助农村农业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这与农村所有公民息息相关。农村是否具备良好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基础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极具相关性的内容。构建良好地小型水利工程的相关公共管理机制可以积极改善农村基础建设,并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目前在公共管理上具有使用年长未及时维护、资金缺乏、工程收效低微、管理责任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缺乏专业人才等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当地政府思想上“重建轻管”,核心是产权改革不彻底、不深入、不科学。在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首先要明确产权的归属,落实经营权主体,构建管护队伍。产权改革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改了之。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就是公共部门或社会组织为农村地区广大农民提供的产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依照农村目前建设的不同类型小型水利工程所具备的特征,从而将它们区分成纯公益型、准公益型和经营型三种类型。对于纯公益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归属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经营或委托给所在地村委会经营,由乡水务站专职管理,公共财政投入,市场化养护,实行“管养分离”;准公益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归当地政府或国资公司,当地政府经营或委托所在地村委会经营,也可在一定时期满足条件情况下特许企业、个人经营,通过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引导农民参与、特许企业或个人管理等多元化的方式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经营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经营权归企业或个人所有,日常管护由企业或个人负责,但政府应给予相应经费补助,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的良性发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本文以于都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借鉴公共管理有关理论,提出强化农村公共项目工程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
1.1.1 选题背景

根据近些年中央一号文件能够看出,在 2011 年到 2013 年重点强调了新型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科技以及水利,此外在 2014 年开始,三年时间里不断把“农业现代化”作为主题。有学者表示,“农业现代化”近年来的高频出现率具有十分巨大的深意。从而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农业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鱼菜果以及油棉粮等大宗农产品总量全部名列全球第一,占有人均同样大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不过由于全球农业市场不断增强的竞争,竞争力小、多而不优以及大而不强等劣势也愈发严重。现如今,我国农业所处长期固化的小农思想影响之下,现代化农业只在北方部分地区开展得比较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竞争力低下,现代化水平不高,亟需转变发展观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前进步伐,来破解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深化现代化农业改革,需要充分利用技术以及物质设施的作用,实现农业经营机制、生产机制以及产业机制的全面现代化,做到藏粮于技以及藏粮于地的思想,促进融合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加养种、结合牧林农以及统筹饲经粮进步,令农业产业再次爆发全新的生机。自然灾害会给农业造成非常显著的影响,而我国农业在现代化基础设施方面仍处于十分滞后的局面,特别是水利设施方面,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需要着手于基础设施以及技术物质装备,构建完善的农业进步现代化政策扶持机制。改善农户生活生产以及农村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物质前提就是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作为庞杂且耗时的历史工作,同时也作为建设新农村前提要素之一。大多数基础建设有:灌溉、引水、防涝以及防洪等方面;而流通农产品的关键基础设施包括防护林、生产林材基底以及生产商品棉粮基地;农业气象设施、技术推广、科研以及教育等。由于我国对于富农惠农强农理念的不断推行,建设农业地区基础设施的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不过过分侧重于建设没有意识到管护的重要性,轻软件而重硬件,导致农村公共基础服务无法满足大部分农户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

1.2 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该部分首先提出农村公共项目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基本内容框架等。
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定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以及公共项目的相应特征以及概念,进一步说明公共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项目管理理论,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明确内容范围。
第三章,研究对象现状分析。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了解于都县地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建成后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根据搜集的相关数据来进行现行管理以及实际效果的分析。
第四章,问题及成因分析。在调查于都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体制现状基础上,肯定好的做法,同时发现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理论进行成因分析。
第五章,案例启示。调查分析徐州市睢宁县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成功案例,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为于都县进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获得经验启示。
第六章,对策研究。在分析于都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以国内成功改革经验为借鉴,运用相关理论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七章,结论。总结归纳本文获得的各项结论。
第八章,结语。从个别到一般,将从以于都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获得的结论推广到用于解决农村各类公共项目在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项目
一、公共项目的定义
公共项目作为保障社会公益性服务以及基础性环境达到增添社会效益的部分工程,作为经济社会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其涉及的内容有福利、能源、交通邮电、行政以及科教文卫等方面,不仅能够采用经营性的形式开展同时还能够起到非经营性的效果。公共项目一般而言其作用为公共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是社会整体有序运行的重要前提要素,能够起到推动资源、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项目当中的范畴极为广泛,众多公共性教科文卫设施以及基础设施项目等全部属于此类;此外在资金方面,个人、非政府组织以及政府财政支出作为公共项目主要来源。
二、公共项目特征
虽然研究人员对于定义公共项目的相关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存在大量有所差异的情况,不过,从整体的角度而言,这部分定义同样存在大量共通之处,比如公共项目必须符合社会要求,除了承担公益性的角色同时还作为公共物品,此类工程的业主大部分最后的归属权全部是政府,也就是说政府对于大部分公共项目会起到安全以及决策的作用。因为目的存在差异,所以,相对于一般工程而言,公共项目存在以下特性:

(1)产出的公共品性
根据收益性质以用途,判断有没有存在排他性以及收益情况以及使用情况,能够把工程划分成 3 大类型:公共型、准公共型以及私有型。而排他性则包括在明确某一主体具备能够使用以及消费相应服务或是产品的情况下,即不可以允许再提供服务以及产品给其他主体,包括服装以及食品等生活中常见的代表性商品。因为私有品在性质上属于私有,所以存在较为强烈排他性。而公共品就正好相反,一般来说所有群体或者单个群体全部能够享受以及具备公共产品带来的服务,同时互相并不造成影响,也就是存在较为强烈公共特征,对于享用权不会存在排他的情况,包括室内道路以及广播等。而准公共物品就处在私有以及公共品二者当中。所以,根据产品以及服务的特征而言,公共项目提供的服务以及产品大部分都是公共品以及准公共品。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品理论
一、公共品的定义与特征
公共品作为存在消费公共特征的产品或服务,主要是起到符合社会公共标准作用,其相对于私人品而言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二者两相对比之下,公共品实际具备的属性包括:
(1)无法分割其实际效用。在效用方面公共存在无法分割的特征,也就是说公共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起到保证社会整体服务的作用,存在联合消费以及受益公共的属性,产生的相应效用是给全体社会的所有成员一起享有,因此无法把公共品进行分割,把所有权或是使用权归属任何组织或是个人。
(2)具有非排他性的受益特征。非排他性主要包括无法把不能够进行支付公共品费用组织以及个人排除在外,其所具备的效益作用是必须进行共享的,对于技术达到不过排他产生的成本过高不符合盈利的要求或是在技术层面存在无法实行的情况。
(3)具备非竞争性的消费特征。非竞争性主要包括公司以及个人在进行消费公共品相关行为时不会影响以及排斥其他公司以及个人进行一同享受,同样不收到享有公司以及个人的质量以及数量的减少而受到影响。
(4)非盈利的供给目的特征。公共品在供给过程中的目标是追求由政治、经济和社会三种方面的效益组成的综合效益的极大化。
...............................


3 于都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现状........................26
3.1 于都县基本概况.............................26
3.2 于都县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29
4 于都县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35
4.1 失管严重,效益难以发挥...............................35
4.2 建设任务重,管理难度大..............................35
5 国内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的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39
5.1 徐州市睢宁县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案例...................................39
5.2 案例经验启示...............................41

6 加强于都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的对策研究

6.1 统筹推进建设与管理协调发展
一、实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并重
为了彻底解决“重建轻管”问题,避免出现了问题再来想办法解决,各级地方政府要科学谋划,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当地农民的需求情况、已建与在建的小型水利工程的总量、村落排布情况及排布信息展开全面的分析以及统计,结合经验交流会以及座谈会召开等手段,了解农民、基层干部以及专家的看法,制定出本区域小型水利工程发展规划。规划不仅要有分年度和区域的建设计划,也要有相应的管护计划,做到建设和管理平衡协调发展。在今后若干年的水利发展中,均要按照规划稳步推进,避免贪功冒进,搞政绩工程等现象,确保数量和质量双赢。
二、全面强化以往失修工程的管护
因管理体制问题,以往建设的许多工程长期没人管护,年久失修,效益逐年递减。但我们也不可能全部推倒重建,这是对资金的极大浪费,应该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改造。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年久失修工程的管理和改造,在考虑顶层设计时,应将此项工作纳入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倒逼地方政府在思想上引起重视,突出政府的引领作用,作为日常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还要组织专业人员建立专项管理小组,每年对这类小型水利工程的清淤、疏通和改造制定详细计划,将任务分解到人,逐项落实。同时,政府必须提升在完成改造管理的项目的相关管控,避免“一次性”改造而忽视后期的维护以及检查,需要按时由专业水利工作者开展维护以及检查,提升相关工程的使用时间。

............................

7 结论
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充分参考国内外不少农村建设小型水利工程中得出的经验教训等的相关文献内容,从而针对于都县的实际问题以及其水利工程目前的管理机制做深入探讨。得出的结论包括:
一、农村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属于很重要的公共管理工程,主要为帮助农村农业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这与农村所有公民息息相关。农村是否具备良好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基础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极具相关性的内容。构建良好地小型水利工程的相关公共管理机制可以积极改善农村基础建设,并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目前在公共管理上具有使用年长未及时维护、资金缺乏、工程收效低微、管理责任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缺乏专业人才等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当地政府思想上“重建轻管”,核心是产权改革不彻底、不深入、不科学。在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首先要明确产权的归属,落实经营权主体,构建管护队伍。产权改革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改了之。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就是公共部门或社会组织为农村地区广大农民提供的产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依照农村目前建设的不同类型小型水利工程所具备的特征,从而将它们区分成纯公益型、准公益型和经营型三种类型。对于纯公益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归属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经营或委托给所在地村委会经营,由乡水务站专职管理,公共财政投入,市场化养护,实行“管养分离”;准公益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归当地政府或国资公司,当地政府经营或委托所在地村委会经营,也可在一定时期满足条件情况下特许企业、个人经营,通过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引导农民参与、特许企业或个人管理等多元化的方式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经营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经营权归企业或个人所有,日常管护由企业或个人负责,但政府应给予相应经费补助,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的良性发展。

三、长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管理制度不健全、群众参与度低等是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导致农村地区提供的这一项社会服务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出:国家在进行农村地区进行管理时,不可将公民的价值看的过低或完全忽视,需要将公共区域的治理和公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并维持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依照公民诉求点来完善公共治理工作,同时提供更有效用的公共管理服务,从而使得公民对政府有更强的信任感以及满意感。而且,这种管理工作所营造的和谐氛围中,公民对于自身的社会责任会有更为乐观地承担态度,同时更主动积极地维护秩序;新公共服务理论之下更为着重于把政府职能从原本的管理型逐渐转换为服务型,以现实意义来说,我们属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主人是人民,而公职工作者属于人民的公仆,因此由管理型逐渐转变为服务型,与国家的性质以及政府本质工作要求更为契合。通过以上理论指导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如果仍由政府大包大揽进行投资建设、管理、养护,极易出现政府失灵的现象,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为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大力开展基层水利机构改革,合理设置岗位类别,重视技术人员培养,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同时引导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带领鼓励农民自主经营管理,打造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