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研究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相关文献的梳理分类,本文得出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比较优势机制、分散风险机制和规模经济机制。同时本文认为从国家角度出发得出的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在区域层面也是同样成立的。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有8年的时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以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为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发展。此外,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制度”,这就对我国的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已初显成效:基础设施逐步互联互通,“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格局初具规模;经贸投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各地政府与企业积极发展丝路电商,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筑新型开放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但距离高质量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逐年放缓,下行压力不断增强,新冠病毒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仍在发酵;中国的刘易斯拐点提早到来,无限劳动力供给的人口红利时代已成过去式,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低成本在国际产品市场上获得竞争力优势的状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发展鸿沟日益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与此同时,“黑天鹅”事件频出,金融危机频发、金融风险日益增加;疫情反复,全球经济发展几近停摆,几大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动能不足。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我们更应坚持更大规模的开放战略,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深化国际合作;加速发展和金融制度,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对外贸易和金融发展直接的联系逐渐紧密。想要彻底实现"一带一路"的倡议目标,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行业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联动性关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此前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发展特征非常明显,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就是“贸易先行,金融滞后”。与此同时,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对外贸易发展速度,还是金融发展速度,都对地理位置和区位因素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因此,本文从区域层面展开深入探索,明确金融发展对进出口外贸发展的影响。
..............................
1.2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思路
1.2.1.1研究框架
本文遵循“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以“一带一路”重点省市为研究对象,以国际贸易理论及金融发展相关理论为基础,分别观察分析各个相关省份及直辖市金融发展与进出口贸易之现状,分析当前各省份及地区对外贸易所面临的问题,采用面板数据协整分析实证检验“一带一路”重点省份的金融发展程度是否会对本省国际贸易规模与结构起到促进作用,并根据实际回归结果结合各地区不同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本文的具体框架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在绪论中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包括当前国际大环境下“一带一路”发展状况与各省遵循“一带一路”战略下经济发展状况;然后对国内外金融发展和出口贸易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整理国内外己有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文献梳理与评述从进而形成本文研究思路与框架。最后,对潜在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说明。
第二章为相关理论与作用机理分析。在上一章对文献综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总结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相互作用机制。文中主要总结了比较优势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和规模经济机制三种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作用机制,为实证分析打下理论基础。
第三章为“一带一路”重点省份对外贸易与金融发展情况概述,按地理区位分组分析各省份金融发展水平与对外贸易状况,并通过横向和纵向数据对比寻找出各省份与各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为各“一带一路”省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总量及对外贸易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本章将利用已收集的指标,利用协整检验检测各省份金发展与对外贸易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是否在不同地区都能起到对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的促进作用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预测了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由短期至长期的变化趋势,为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了指导方向。
第五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理论和实证检验结果,结合“一带一路”省份实际情况,按地区有针对性地就如何更高质量地发展金融行业、利用金融的活水带动一方贸易、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
2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作用机理分析
2.1比较优势机制
传统的贸易理论背景下认为金融发展水平要素通过影响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进而影响到出口贸易的规模或者结构。资源禀赋是形成比较优势的重要基础。各国家地区在现代化发展环境下存在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被现阶段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比较优势的原因。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一方面有利于优化当地的资本积累和配置效率,进而提升在贸易中的资本禀赋;另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环境下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更高的几率获取金融支持,会有更大的实现技术进步的机会。具体而言,金融发展首先影响融资成本、技术水平以及资本配置等要素,进而对社会的资本积累速率产生间接影响,同时分散投资风险,赋能创新,并最终导致不同国家之间在资本以及技术方面不同的禀赋水平,比较优势在这一基础上就有所形成,最终影响到贸易业务的开展。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首先,企业产品无论是在研发和生产阶段,亦或是营销环节,都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内部融资一般情况下因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制约,融资能力有限,因此大部分企业特别是技术型企业常把融资希望寄托于外部渠道,以期弥补资金上的不足。但假如外部融资条件过于苛刻,不但会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使资金流动不畅,甚至还会使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某个国家(地区)在金融市场日益完善的进程中,本国经营者为掌握全部市场信息所支付的相关费用也随之减少,并可拓宽更多的外部融资途径,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在逐渐积累过程中巩固其优势地位,进而提升出口企业的国际实力。
涉及相关研究成果的重点文献如下:Kletzer和Bardhan(1987)对该项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他们依托扩展模型,提出国家(地区)间只要信贷市场不同,它们的比较优势也各不相同。就企业筹资成本而言,金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与金融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相比,前者的比较优势突出,所以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国家依托外部融资方面的优势,在制成品生产方面牢牢把握主动权。著名的金融发展比较优势假说指出,内部结构合理的金融体系可切实提升资金配置科学性,进而有效控制和减少单位融资成本支出,国家间便会因此而出现比较优势。
.........................
2.2风险分散机制
风险管理和降低融资成本一样都是金融系统功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运用合理的风险应对手段和适合工具,可推动对外贸易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发展。Baldwin(1989)首次站在金融风险分散功能层面论述某一国家金融发展对比较优势的影响效应,他依托模型的分析,指出在金融较发达的市场中,企业分散风险能力越强,在风险品的生产环节,成本优势就越明显且能够实现风险分流。所以,金融发达国家有能力出口风险品。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贸易发展出现了质的增速,规模呈几何式增长,贸易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出口贸易环节中的风险也随之提升。齐俊妍(2005)的研究中,将国际贸明的风险分为四类:经济或商业风险、政治风险运输风险以及汇率风险,在金融发达程度提升的过程中,出口贸易金融产品也随之日益丰富,服务质量与水平也随之提高,在畅通分散风险渠道的同时,全面推动出口贸易持续发展。从金融工具发展层面进行分析,外贸企业基于保值目的,可合理运用诸如远期、期货及期权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操作,以实现风险分流,在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衍生工具也将实现种类上的突破,其功能也在发展中日益优化。所以,金融发展已成为对外贸易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有利因素,进而推动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
3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状况分析.......................13
3.1金融发展状况分析...............................14
3.2基于区域划分的金融发展横向分析............................15
3.3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28
4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实证检验..............................33
4.1相关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33
4.2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规模关系的实证检验..........................35
4.3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结构关系的实证检验..........................42
5结论与建议......................................48
5.1主要结论................................48
5.2对策建议..................................49
4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实证检验
4.1相关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研究某一地区金融发展状况可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及金融发展结构三个维度展开。先前国内对“金融对对外贸易发展影响”相关研究的对象大都聚焦于单个省份或是以全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因此选择的指标时具有针对性与数据易于取得的特点。而相对地,本文的研究对象涵盖中国四大地区16省市,指标的选取优先考虑可取的性与可比性,同时兼顾指标的解释效力。
4.1.1相关指标选取
4.1.1.1金融发展规模
金融发展规模指标包括戈德史密斯(1969)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指标、麦金农(1973)提出的金融深化程度指标和Levine和King(1993)设计的四个金融中介发展的指标。由于各省市及区域金融运行年鉴皆未给出地区商业银行总资产及私人信贷额度的相关数据,唯一能在1999-2019年间完整取得的是金融相关率指标。FIR金融相关率计算时将该地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与该地生产总值相除,金融相关率这一指标消除了该地经济发展的体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能够很好地测度该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大小。
4.1.1.2金融发展结构
由于证券行业与保险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且研究对象中包含众多欠发达地区,导致在数据收集时无法收集到有关各地区金融资产、2005年之前各地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数及私人部门信贷余额的等关键数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借鉴了国内研究区域金融发展时构建金融发展结构指标所使用的方法。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5结论与建议
5.1主要结论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对外贸易和金融发展直接的联系逐渐紧密,“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不断实现离不开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支持。本文基于“一带一路”18个重点省份为研究基础,以四大划分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学派的观点和理论进行归纳与整理,总结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据此系统地梳理出金融发展是如何影响对外贸易的理论机制,在对近二十年来四大地区金融与对外贸易发展历程进行细节描述后通过协整检验的方法完成了对两个经济概念的实证检验。通过文献综述、作用机制梳理、发展历程回顾和实证分析,现获得以下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相关文献的梳理分类,本文得出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比较优势机制、分散风险机制和规模经济机制。同时本文认为从国家角度出发得出的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在区域层面也是同样成立的。
通过对各地区金融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分析可以得出:沿海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结构指数是四个地区最高的,且尤其是于2015年之后迈入了多渠道发展、以质取胜的阶段;东北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指数虚高,其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金融发展结构较为单一,金融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程度较低,难以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西南和西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依然较低,近几年金融发展的增长势头由强放缓。现存的金融规模依靠内地大量政策性金融资源的扶助,导致部分地区地存款量巨幅超过贷款数,同时金融资源大量淤积于金融中介而不是服务于社会各企业致使部分省市金融总规模增幅远超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滞后的金融体制、不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单一化的金融结构使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捉襟见肘,若不尽快补齐西部地区金融这项短板,其整体经济只会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