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绩效对出口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47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于,针对各地区创新绩效对区域出口贸易增长的推动路径,同时结合不同的实际状况,对调整与优化区域产业、贸易结构提出了一些更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扩张,虽然推动了要素及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国际分工体系,与对外贸易有关的摩擦和冲突逐渐增多。学者罗长远等指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都以中国为目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倾向于把中国作为贸易保护的“靶子”,这使中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总会陷入摩擦与冲突的困扰之中。贸易摩擦与冲突将会产生以下几个危害性。第一,使涉案企业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第二,与涉案企业关联的相关产业可能遭受严重冲击,影响相关产业升级。那么,为什么中国容易受到对外贸易国的“压制”呢?这是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虽然实现了“量的飞跃”,但并未形成“质的升华”。换句话说,“中国制造”的商品附加值较低、商品质量与核心竞争力较差,中国出口贸易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在此期间,中国拥有多种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如“人口红利”、“土地比较优势”,也就是说,中国的发展是以投入较多生产要素为特征。然而,现今中国的这些要素比较优势逐渐消失,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要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同样,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应当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模式,即通过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品质量上的优势取代单纯由出口量带来的增长,因为这种增长模式将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更大的发展,不断实现供给方面的改革。
......................

1.2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从逻辑上讲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2008-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西藏除外)创新绩效基本现状的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2008-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西藏除外)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展开分析,第三部分是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区域创新绩效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旨在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第一,建立一个评价体系,用来评价目标区域的创新绩效值,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2008-2014年的创新绩效进行测度,研究中国大陆30个省市(西藏除外)创新绩效近几年的变化趋势,剖析各地区创新绩效的特征和规律。第二,在此基础上,从空间相关角度研究各地区的创新绩效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第三,探讨前者对后者影响及其影响多大?围绕以上研究内容,论文的具体框架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分为四个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介绍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及其绩效对出口贸易影响研宄的文献,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区域创新绩效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与区域创新绩效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区域创新绩效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第三章阐述区域创新绩效影响出口贸易的机理,主要涉及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概念、与区域创新绩效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区域创新影响出口贸易的机理等内容。第四章分析了中国大陆30省市(西藏除外)的创新绩效及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第五章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区域创新绩效对出口贸易影响,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第六章给出了区域创新绩效对出口贸易的产生影响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2章国内外区域创新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2.1区域创新绩效的评价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紧密联系,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提速器”,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内外学术界有大量与区域创新相关的研究,包括某个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大小、区域创新水平取决于哪些因素、区域创新呈现出的普遍规律、区域创新和其经济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等内容的研究和探析。但总结学者们的研究,学者们研宄区域创新大多集中在探讨如何建立区域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等内容上。

关于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学术界的研宄结论也不尽相同。国外创新绩效研究中,较广泛的研究方法是应用欧盟创新指数算法,对国家创新绩效进行定量比较。国内学者有采用专利来衡量创新成果,如刘凤朝等认为专利不仅是对该区域科技综合实力及原始创新能力的客观反映,又能体现出这些成果在市场中应用潜能,同时也能够表征一国或地区综合实力。李婧等认为专利涵盖了大量有关发明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与信息,并且专利数据相对而言容易获取,这样一来,为比较世界不同国家及地区间的创新程度或绩效提供了一个同质测度。温军等、蒋天颖等认为专利拥有两个优势,其一是由于专利与创新的商业应用较为接近,其二是专利数据可以较为客观且全面地折射区域发明和创新所包含的信息。程叶青等认为,创新过程包含几个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专利扮演的角色都很重要。例如,在学者们研究区域知识创新的分布时,当需要用到专利数据时,其包含的信息尤为重要,并且他们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比专利更能衡量知识创新的合适与常用的指标。他解释道,这是由于不管专利能否被认定,该专利的申请过程都包含成本,并且重视了独创性,所以,他们也沿用了该种方法来衡量区域创新绩效。
......................

2.2区域创新绩效的评价方法

谢科范等利用聚类分析法,从全国22个中心城市中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中心城市作为比较研宄对象,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DEA模型,对10个典型中心城市的创新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白俊红等指出,评测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两大类别。参数法以随机前沿分析为代表,适用于多投入单产出情形。该方法的优点是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可以清晰描述生产的过程,但其缺点是需要事先设置生产函数的形式,如果生产函数构建错误,便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偏差;非参数法则DEA为代表,适用于多投入多产出情形,该方法无需事先设定某个具体的生产函数形式。这样一来,就排除了因人为设定生产函数的形式而产生的影响。综合考量了两种方法之后,他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区域创新绩效。但该方法也有一些缺点,首先,使用该方法可能不具有同类可比性。如研究地区效率,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在很多时候是不能相比的,若将这些地区放在该模型中分析,得出的结果与实际不符。其次,当出现一些异常值的时候,DEA是尤为敏感的。如出现目标数据观察值低时,在数据包络曲线的那些点波动明显,或者说,在该曲线上,有些点被称为非效率最优点,其他的被称为效率最优点,而前者是不稳定的,所以得出的处理结果也是不稳定的。程占永等运用因子分析和类聚分析,对我国30个省市2000-2006年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

..........................

第3章区域创新绩效影响出口贸易的机理分析............15
3.1区域创新绩效的概念.............15

3.2与区域创新绩效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15

第4章中国区域创新绩效与出口贸易发展基本现状.........19
4.1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19

4.1.1出口贸易总量增长扩大.............19

4.1.2出口产品结构优化..........20

第5章我国区域创新绩效影响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32
5.1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2

5.1.1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2

5.1.2基于熵权法的区域创新绩效的评价.........32

第5章我国区域创新绩效影响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5.1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1.1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域创新绩效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宗旨认为其意指该系统在创新方面所能够带来的成绩与效率。本文认为对创新绩效不能简单地用科技成果数量、技术提高程度等衡量,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是其最终目的。本文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各地区专利授权数、国外三大数据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论文数、技术市场成交额来反应创新投入所带来的科技成果,用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来体现创新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核心解释变量的指标如表5.1所示。


.....................

第6章进一步加快区域创新绩效带动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6.1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扶持出口贸易的发展

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迅速赶超发达国家的途径之一是实现技术上的引进,通过借助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使技术不断转移到相对较为落后的区域,从而缩小全球范围内技术上的差距。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跨国公司所进行的产业链的转移,通过成熟技术生命周期的延长,其根本目的只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相反,对于那些正处于初创阶段的新技术或者是处于价值链高端时期的技术,通常会采取技术保护的手段,并不会实现技术转移或者技术外溢,因此,通过技术引进来实现赶超这一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能够驱动企业长足发展,促进中国各省市贸易发展的是实现技术上的创新。而实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条重要且有效的途径是,引进外资企业技术,消化吸收并在其基础上联系本国实际作进一步创新,做到技术上的因地制宜,让新技术贴上我们的标签。从出口贸易额受到影响的角度看,出口贸易额受技术企业学习和汲取到国外技术转移和外溢的体量大小和学习速度的直接影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受影响最显著。正因如此,中国应当要以市场广阔性和投入积极性为特色,向国外高新技术企业伸出橄榄枝,吸引外资的直接注入。以此为目标,一方面,强自己,各省市在做好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以高技术龙头企业项目的专项设施建设;走出去,通过关注前沿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机会,时刻了解技术发展动态;引进来,对外资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实施实际的鼓励政策从而吸引外资企业。另一方面,抓住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溢出的机遇,对国内外技术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品牌优势,彰显产品科技水平,达到优化转变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目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