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空间结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机理与实证之国际贸易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48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如何优化产品空间结构、顺利跨越中高收入阶段提出四方面政策建议:完善产业退出机制,警惕比较优势固化风险;推进系统性创新,重点培育关鍵技术和通用能力;调动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挖掘资本和市场新优势;适应融合趋势,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1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至上世纪50年代,世界上许多经济体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经历了最初的快速增长后,很多国家(地区)失去持续增长的动力而被长期困于中等收入阶段,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1990年的84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23个至2014年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其余61个国家(地区)的年均增速仅为1.8%,不足以支撑其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早期的研究集中于对拉丁美洲国家增长停滞的考察,直到2007年世界银行在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的研究报告中首次针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警示,学界开始更深入地研究这一增长困境。中等收入国家被困于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低收入国家和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高收入国家之间,在缺乏规摸经济的情形下,生产要素积累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将阻碍东亚国家的持续快速增长进而使其面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Spence持有类似的观点,尽管他使用“中等收入的过渡期”而非“陷阱”这一提法,但他明确指出,人均收入处在5000-10000美元区间的经济体受工资上涨的影响逐浙失去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上的竞争力,增长出现减速。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于2010年迈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以及“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对经济增长目标的两次调低,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中等收入陷阱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威胁。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的研究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从结构性加速到结构性减速的转换时期,资本积累速度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和“干中学”技术进步效应消减的“三重冲击”限制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蔡昉认为,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短缺现象的普遍化和劳动者工资的持续上涨,中国经济已经超越刘易斯转折点,支撑二元经济发展阶段高速增长的动力不具备可持续性,中国正处于逐渐失去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且尚未获得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的“真空状态”。仅有少数国家成功跨越高收入经济体门槛的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不能尽快建立起防范和缓冲经济过快减速的内生增长机制,中国仍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研究思路
研究中等收入陷阱问题,首先要明确何谓中等收入陷阱。为便于后续的定量研究,本文首先结合收入数据划分了各收入阶段并进一步定义了中等收入陷阱。在完成界定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以马尔可夫转移矩阵方法考察了中等收入国家发生增长停滞或倒退的可能以确认正处于中低、中高收入阶段的国家所面临的切实风险。接下来,结合中国已经进入中高收入阶段的国情,本文分析了中国进一步增长可能面临的挑战。

在充分考察中等收入陷阱之后,本研究对产品空间理论的内涵进k再阐释,并在此基础上,以产品空间结构、产业升级方式和产品转换能力为关键词定性分析产品空间结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机制。逬一步地,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对上述理论机制楔型化。

最后,本研究尝试可视化国家产品空间结构,即构建全球产品空间布局图。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绘制了典型经济体在不同年份的产品空间结构图,并从比较优势演化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产品空间结构的差异。

1.2.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期刊论文、图书馆书籍和互联网资料等渠道阋读相关文献。梳理有关文献的研究脉络和进展,参考相关文献的研究思路和数据处理方式,重点研究部分文献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法是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贯穿全文始终。

(2)对比分析法。总体上看,本文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作为研究重点,并同时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作为参照姐。通过绘制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相关的典型经济体的产品空间结构图,本文充分对比了跨越国家与陷入国家在产品空间形态及比较优势演化方面的差异。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首先通过规范分析理清产品空间结构影响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其次在此基础上利用实证研究得出定量结果。实证分析方面,对各收入阶段的界定结合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对落入“陷阱”风险的考察使用马尔可夫转移矩阵方法;对中等收入陷阱与产品空间结构的研究使用logit方法及面板数据最小二乘法。

........................

2文献综述

2.1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研究进展
2.1.1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研究

(一)拉美国家的失败教训
拉丁美洲作为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最集中的地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提出后,拉美地区的经济表现再次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中等收入陷阱”问題的重要样本。结合相关文献,对于拉美增长困境的解释主要来自三方面。

1.工业化进程受挫。苏振兴认为,为应对八十年代的债务危机,拉美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带来了其工业化进程上的一次大断裂,去工业化成为导致该地区经济持续滑坡的直接原因。Vargas等的研究表明,与发迗国家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同,巴西的去工业化将劳动力吸附在低生产率的服务业上,因而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平。拉美是全球贫富差距最大的地区之一。大量的研究认为,拉美长期以来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平是导致其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而由贫富差距过大带来的消费能力不足、政治分化和社会矛盾加剧则进一步阻碍了该地区的长期发展。尽管八十年代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为拉美经济带来了短暂繁荣,但由改革引发的结构性失业实际上使拉美的收入分配问题进一步恶化了。
3.超前的福利支出扩张。樊纲和张晓晶较早地从福利赶超的视角解释了拉美国家的“增长陷阱”。他们的研究认为,当局政府以短期福利赶超为目标的政策由于与增长脱节,最终拖累了国家财政,使得再分配情形恶化,并严重阻碍了拉美的工业化进程。陈昌兵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进一步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支持。此后,许多学者开始将拉美地区的福利赶超视为导致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诱因,并对这一现象产生的逻辑路径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

2.2产品空间理论的研究进展
2.2.1产品空间理论的提出

产品空间理论实质上包含了两个研究方向。其一是对于产品技术复杂度和国家出口复杂度测算方法的改进;其二是基于产品邻近性的对于出口转换能力的考察。前者的贡献在于建立起国家与产品间的映射关系,即从国家出口多榉性和被出口产品普遍性出发来计算产品和国家的复杂度,从而克服了传统计算复杂度的方法中未能将收入项剥离的缺陷。后者的贡献在于首次考虑到产品间的距离,通过计算产品间的邻近性并进一步将产品空间可视化,相关研究发现了产品空间的异质性特征,即有的产品与周围产品更接近,以它为起点的比较优势演化会更加顺利,有的产品在产品空间外围,较差的转换能力导致以此为起点的产品升级路径将更加漫长。

产品空间理论涉及以下几个核心概念。第一,产品邻近性。它度量了两种产品之间的邻近程度,这一比例越接近1,表明两种产品所需的生产能力越相似,产品间的转换越容易。第二,产品密度。它测度了某国某产品周围优势产品的聚集程度。对一国出口产品而言,产品p的密度越高,它周围具备出口优势的产品的聚集程度就越高,该国未来更可能转向专业化生产产品。第三,出口多样性。它表示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数量的加总。第四,出口普遍性。它计算了某产品被多少个国家有比较优势地出口。出口多样性和普遍性构成了Hausmann和Hidalgo计算国家出口复杂度和产品技术复杂度的基础。第五,能力。能力是一国出口结构的决定因素,被定义为生产产品所需的特定政策、制度、物质或人力资本以及基础设施的单要素或多要素组合。正如Hausmann指出的,国家增长绩效的差异正源自于社会所拥有的默会知识多少的差异和组合及分享这些知识的能力的差异。
......................

3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度董与中国的增长挑战...........18
3.1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18

3.1.1收入阶段的界定...........18

3.1.2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20
4产品空间结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理论分析...........32
4.1产品空间理论的内涵..........32
4.2产品空间结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解释.........34

5产品空间结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实证检验.........44
5.1数据来源与变董选取................44

5.1.1数据来源.......44

5.1.2变量选取..........45

5产品空间结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实证检验

5.1数据来源与变董选取
5.1.1数据来源

......................

6结论与启示

6.1研究结论

本文结合产品空间理论的研究进展,从一国的产品空间结构视角出发,尝试构建产品转换能力影响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理论机制和实证模型。结合已有的文献来看,学界目前的研究缺乏从产品空间结构向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的合理过渡,本文可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形成补充和拓展。一方面,通过对产品空间理论的再阐释,本文构建了以比较优势演化、产品转换能力、产业升级方式为关键词的理论解释框架。另一方面,定量分析在确认中等收入陷阱存在性并度量了产品空间结构相关指标的基础上,验证了产品转换能力对于中等收入国家长期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构建了从产品空间结构到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理论解释框架。由于比较优势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因此一国初始的产品空间结构首先制约了未来的比较优势演化路径。其次,初始的产品空间形态与本地的知识结构水平和国家的政策选择差异共同影响了一国提升能力的幅度,这又进一步决定了产业升级方式的选择。如果一国的产品转换能力足以克服从初始产品空间结构到高收入国家合意的产品空间结构间的能力距离,那么中等收入阶段将能够顺利跨越;否则一国可能面临产品空间结构演化停滞、产业升级断档的风险。引入产业度和创新产品的扩展H-K摸型增加了企业的最佳跳跃距离,选择向后续升级机会更多的产业升级或是向创新产品跳跃增加了一国跨越“陷阱”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