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归纳,针对本文研究对象的特点,构建了符合 OFDI 逆向技术溢出特征的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在指标选取方面力求客观、科学、可靠,试图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等多维视角对 30 个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通过构建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计量模型,试图深刻分析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异质性影响。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 2008 年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走出去”战略决策的实施与推进,对外直接投资(OFDI)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联合国贸发会议(UNTCAD)发布的《2016 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5 年世界 OFDI 流出流量为 1.47 万亿美元,年末存量达 25.04 万亿美元,创下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截至 2015 年,中国 OFDI投资净额达 145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3%,首次位列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 2 位①。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一直以来处于以市场换技术的被动地位,而通过积极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走出去的企业能够更为主动地选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的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因此可以预期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会比其他渠道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已然成为创造价值最活跃的资源之一。知识通过在高校、企业以及研究机构之间流动实现扩散与转移,能够有效地“盘活”区域内的社会资源,从而形成基于地方资源的区域创新能力,这样的区域创新能力拥有异质性且不可复制,对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国际技术溢出的渠道中,技术获取型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被认为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传导途径,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到对外直接投资的浪潮中以期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事实上,政府积极倡导“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目的在于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和带动国内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当今社会,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层面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动影响的重要性正逐渐衰减,地区层面的创新对于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逐渐突显,地区之间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技术基础等因素的不同,对于技术的吸收能力、研发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也有所差异,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目前对逆向技术溢出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研究方法也因人而异。随着数据的更新以及相关理论的日趋完善,学者们对于 OFDI 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得以不断地深入,OFDI 逆向技术溢出研究中的测度方法也不断改进。国内外的研究者们研究视角各有不同,因而选择的表征变量也各有侧重。
(一)表征变量的选取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对 OFDI 逆向技术溢出绩效的研究主要选择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效率,专利发明数量来衡量创新能力,R&D 存量衡量创新资源投入等。刘宏和张蕾(2012),范丹和刘宏(2015)等认为全要素生产率代表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水平,国外先进的逆向技术溢出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国内的生产率。张海波和俞佳根(2012)选择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研究的指标对东亚新兴经济体的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时发现,中国的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同时也不乏从资本存量和创新能力角度考察逆向溢出的文献,茹运青和孙本芝(2012),沙文兵(2012,2014)选取 R&D 经费的投入量作为资本投入表征变量以及选取专利授权数量作为衡量母国的创新水平的分析指标,研究表明在母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越健全,东道国获取的 OFDI 逆向溢出效应越有利。Chen 等(2015)采用阈值测试的方法选择 R&D 水平代理变量分析发现,R&D 资本存量与 FDI 和 OFDI 相比,对创新能力影响更为显著,R&D投入的规模与密度具有双重门槛,人力资本存量存在三重门槛。
(二)国外研发资本存量的测度方法
早先由 Helpman(1995)提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母国自身的 R&D 以及东道国的 R&D 活动,研究结果表明国外资本研发对国内的生产力有促进作用,无论是在国内的产量还是国际技术溢出方面,研发资本的回报率非常高,并由此提出了 C-H 国际 R&D 溢出模型,刘宏和秦蕾(2013)曾利用此模型研究了中国 OFDI 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王恕立和向姣姣(2014)则基于 CH 扩展模型从投资动机的视角考察 OFDI 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
第二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态势强劲,2015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1.47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1456.7亿美元,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9.9%,同时首次上升至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排名第二的位置。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变化情况如图2.1。根据图2.1,本文将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78-1991)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会首次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国家建设的重点,自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同时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拉开了序幕。198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为0.44亿美元,除了1991年以外,其他年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均不满9亿美元,这一阶段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相对较低,并整体呈现出平缓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的中国处于对外开放的探索阶段,各种市场体制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能够自发“走出去”的企业很少,此阶段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政府主导为主,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因此,萌芽阶段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较小,且发展缓慢。
二、震荡阶段(1991-2001)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转折点。中共十四大明确了要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要着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表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阶段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有了初步发展,整体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相较于前一阶段有一定提升,其发展速度较前一期发展速度相比较快,同时呈现出“剧烈波动”的特征。此阶段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由 1991 年的 9.13 亿美元猛升至 1992 年的40 亿美元,年增长率达 338%,随后 2000 年又降至 9.16 美元,降落至 1991 年的水平,而在 2001 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又骤升至 68.85 亿美元,相对 2000 年上升了 652%,由此可见这一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震荡明显。
.....................
第二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情况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状况
2015年世界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国际贸易持续低谷期,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疲软乏力,而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逆势上扬,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外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截止201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各地,数量达188之多,相对于2014年新增了冰岛、英属安圭拉以及圣卢西亚,占世界国家和地区的80.7%。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各大洲分布情况见图2.2。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份额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其次在拉丁美洲,再者是欧洲和美洲,中国对于非洲以及大洋洲的投资则相对靠后。其中,中国在亚洲的投资存量达 7689 亿美元,分布在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为主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对中国香港的直接投资存量居于首位,其投资存量达6568.55亿美元,占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59.8%。2015年中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存量达 1263.2 亿美元,主要分布在阿根廷、开曼群岛、巴西、墨西哥以及哥伦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对避税天堂开曼群岛的投资为624.04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 5.7%。除欧洲和美洲以外,2015 年中国主要在发展中经济体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这与中国在全球分工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有密切的关系。
.........................
第三章 区域创新能力的测算与分析................. 16
第一节 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16
第二节 测算方法及测算结果......................17
第四章 OFDI 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影响的机理分析................. 24
第一节 区域创新能力的机理分析.........................24
第二节 OFDI 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理分析...................26
第五章 OFDI 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29
第一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29
第二节 数据来源............................32
第五章 OFDI 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的样本时间为 2008-2015 年。由于西藏自治区的个别数据存在严重缺失,因此将其从样本中剔除,最终选取 30 个省份(自治区或直辖市)的数据构建省级层面的平衡面板数据,各省份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进出口总额、GDP总额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和区域知识管理水平指标体系所采用的指标基本来自历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产业地理集中度和产权结构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得分数据来源于《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国内论文数、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我国科技论文以及作者异国合作论文数来自历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对样本国 OFDI 的跨国面板数据来源于历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各国的研发支出占 GDP 比重数据来源于《OECD Factbook 2015》,各国的 GDP 原始数据以及 GDP平减指数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WDI)。本文模型的估计和检验采用 STATA14.0完成。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吸收能力对推动创新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为负,这种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创新绩效方面。而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创新环境的影响为正且较为显著。目前我国积极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绝大多数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加工组装的生产模式容易锁定“OEM”,因此会造成对外直接投资抑制创新能力提高的假象。而实际上,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效应确切存在,但只有在达到吸收门槛之后才会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推动作用。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正,而对创新环境的影响为负。东部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诸多原因,其区域创新能力受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受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则不明显。同时,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着交互作用。对外依存度,即市场化进程越快的区域,其对外直接投资的金额较高,从而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也就越多。东部地区由于对外开放时间较早,对外贸易依赖度较高,最先跨越了吸收能力的门槛,因此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交互作用最为明显,而中西部这种交互效应则相对较弱。
二、知识管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知识管理是对知识技术进行获取、吸收、传播和扩散的一种管理行为。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管理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创新投入以及创新绩效上,而知识管理水平与区域的能力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则主要表现在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上。
参考文献(略)
中国OFDI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国际贸易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
- 高技术产业FDI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国际贸易
- 基于GVC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国际贸易
-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下中国和巴基斯坦贸易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蒙俄旅游合作国际贸易
- 基于污染规避的中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国际贸
- 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
- 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进出口国际贸易的影响--
- FDI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贸易影响研究-
- 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与影响因素分析
- 城镇化影响生产性服务国际贸易出口的研究--
- 我国制造业跨境并购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之国
- 中国对外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关系研
- 国际贸易视角下中国对老挝直接投资的产业选
- 自贸区跨境电商对我国对外国际贸易影响的实
- 中国银行业对外国际贸易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
- “一带一路”主要国家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