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以研发资金强度、创新能力和技术差距为门槛变量,以研发资金强度、研发人员强度、企业规模和企业外向度为控制变量,研究高技术产业FDI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并以2002-2015年高技术产业14个行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
1引言
1.1研究问题与意义
1.1.1研究问题
文献关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如溢出机制和溢出方式等)已经形成基本统一的观点。实证研究一般通过考察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来确定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但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这种差异是由于各个FDI样本被其他因素影响。东道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等因素都会对FDI技术溢出的大小和方向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门槛效应”,在达到门槛之前和之后,FDI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效果会存在明显的差异。现有文献对高技术产业FDI技术溢出“门槛效应”的研究大都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很少有深入到高技术产业子行业的研究。由于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技术吸收能力和相对于外资的技术差距,加之各行业外资进入程度的不同,FDI在不同行业的技术溢出效果可能会存在差异。此外,从企业所有制差异的视角看,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利用FDI技术溢出的效果是不同的。但是,至今没有文献从吸收主体异质性视角来研究FDI技术溢出在各行业中的门槛效应。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将一般问题聚焦于以下具体问题。
第一,高技术产业由5大行业、18个子行业构成(见表1-1)。从表1-1来看,5大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是太强。此外,高技术产业各行业FDI进入程度也不同。高技术产业14个子行业的外资(含港澳台)市场占有率如图1-1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偏高,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别很大。
......................
1.2文献综述
1.2.1FDI技术溢出效应
关于FDI技术溢出的作用效果,现有的文献得到了很多差异性的结论。一些文献肯定了中国利用FDI技术溢出的效果,FDI对中国企业创新产出产生正面的溢出效应;邱斌、杨帅和辛培江认为FDI总体上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且更多地是由后向关联促进技术进步带来的。另外一些文献更加深入地分析FDI在技术溢出方面上的效果,王滨运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发现FDI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前向和后向的垂直溢出效应均为正,而对产业内的水平溢出效应不显著;国胜铁和钟廷勇选取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行业内部,FDI水平溢出效应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正面的影响,在行业间,前向溢出效应能显著促进国内企业技术进步而后向溢出效应却不利于国内企业技术进步。但还有一些文献认为,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整体不高。较大的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和较弱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抑制了FDI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赵国庆和张中元认为FDI引致的技术外溢效应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技术进步产生正向的影响,当区分行业中不同的产权组织形式后再进行检验时,结果差异很大,FDI技术外溢效应对国有企业技术进步产生不利影响。
.....................
2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2.1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
外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反映了FDI进入程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外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资本的投入情况。本节将从外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布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2.1.1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从近20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见图2-1),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1995-2001年),在此阶段,高技术产业外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较为缓慢,但保持平稳趋势。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指出要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1997-2000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增长出现停滞,高技术产业的外商固定资产投资也受到影响。为了减缓金融危机的冲击,1997年12月我国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拓展了外商投资的范畴,鼓励外商投资高技术产业中的部分行业,使高技术产业外商投资逐步恢复。
........................
2.2内资企业研发投入现状
2.2.1内资企业研发投入规模
从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研发投入规模来看,2001-2015年,高技术产业中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具有总量低、人均高的特点。从图2-4可以看出,2007年以后,这一特征尤其明显,民营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是国有企业的2倍左右,人均支出仅为国有企业的75%。
从内资企业研发投入规模的发展趋势来看,2001-2015年,在高技术产业14个子行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无论是在R&D经费内部支出总量还是人均支出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趋势。在R&D经费内部支出总量上,2001-2006年,国有企业的年增长率要高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长率高达45%,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2006年以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速度反超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5&D经费内部支出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2%和28.9%。在人均R&D经费内部支出方面,2001-2006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呈现出反向的发展趋势,国有企业人均研发支出额逐年提高,尤其在2003-2006年进入快速增长期,民营企业在这一时期人均研发支出却逐年递减,由0.89万元降至最低点0.21万元;2007年以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一个平稳的增长期,国有企业的年均增长率略高于民营企业,分别为16.3%和16.1%。
......................
3FDI技术溢出的理论分析.............18
3.1FDI技术溢出及门槛...............18
3.2模型设定...........24
4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25
4.1估算方法............25
4.2数据来源及处理..............25
5FDI技术溢出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29
5.1实证方法.................29
5.2数据处理与平稳性检验................30
5FDI技术溢出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
5.1实证方法
........................
6结论与对策建议
6.1结论
本文以研发资金强度、创新能力和技术差距为门槛变量,以研发资金强度、研发人员强度、企业规模和企业外向度为控制变量,研究高技术产业FDI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并以2002-2015年高技术产业14个行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利用stata14对数据进行门檻回归,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当研发资金强度较低时,FDI产生负向技术溢出,当研发资金强度提高到一定水平后,FDI产生正的技术溢出。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角度来看,在研发资金强度相似的阶段,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FDI弹性更大,这说明民营企业受FDI技术溢出的影响更大。此外,国有企业的研发强度整体较高,2015年除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生产和视听设备制造等5个行业外,其他行业中的国有企业研发资金强度已经跨越第二门槛值;各行业的民营企业研发资金强度分布不均衡,仅通信设备制造跨越了第二门槛值,其余13个行业中有3个行业还未跨越第一门槛值,以上13个行业的民营企业研发资金强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随着创新能力的提高,FDI技术溢出呈现出单门槛效应。在跨越创新能力门槛值前后,FDI对国有企业的技术溢出由负变正,但是,FDI对民营企业始终是负向技术溢出,只是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程度在逐步减弱。在创新能力跨越门槛值之前,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FDI的弹性大于国有企业。从各行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来看,2015年,14个行业的国有企业全部跨越门槛值,国有企业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承接FDI的先进技术,进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尽管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跨越了门槛值,但是尚未达到保证FDI产生正向技术溢出的最低要求。
参考文献(略)
高技术产业FDI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国际贸易研究——基于14个子行业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
- 基于GVC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国际贸易
-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下中国和巴基斯坦贸易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蒙俄旅游合作国际贸易
- 基于污染规避的中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国际贸
- 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
- 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进出口国际贸易的影响--
- FDI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贸易影响研究-
- 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与影响因素分析
- 城镇化影响生产性服务国际贸易出口的研究--
- 我国制造业跨境并购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之国
- 中国对外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关系研
- 国际贸易视角下中国对老挝直接投资的产业选
- 自贸区跨境电商对我国对外国际贸易影响的实
- 中国银行业对外国际贸易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
- “一带一路”主要国家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
- 国际贸易产业链视角下中美能源安全水平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