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半结构访谈法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专业领域工作经验丰富的医生和 NICU 护士进行一对一半结构访谈,了解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护理质量评价的重点及护理质量评价的现状。
半结构访谈专业技术人员纳入标准:①职称:主治医师或主管护师及以上;②学历:医生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NICU 专科护士为本科及以上;③工作年限:在NICU 工作至少 5 年;④ 知情同意:了解此项研究,并愿意参与访谈。当信息出现饱和,不再出现新的主题后终止访谈。共有 3 名医生、7 名护士参与半结构访谈。表1 为参加访谈人员的基本信息。
护理论文参考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系统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半结构访谈和德尔菲法构建系统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工作者进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制定详细的文献检索策略,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提取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指标;拟定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了解目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现状及现行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法;邀请新生儿危重症专业护理及医疗专家讨论初拟的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部分省市的新生儿危重症护理、护理管理、新生儿临床医学等领域专家进行专家函询,直至不出现新的意见为止;统计分析专家函询结果,确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
2.1 文献研究
2.1.1 检索策略
文献以早产儿/Preterm infants、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Premature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护理质量指标/Quality indicators of nursing care、质量评价/(Quality evaluation)、(“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指标”)/(“Premature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or“Indicator”)、(“早产儿”并“指标”)/(“Preterm infants”and“Indicator”)为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网、医脉通、PubMed、Web of Science、FMRS 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2001 年 1 月~2019 年 1 月。
.......................
结果
1 文献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64 篇文献。两名分析员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指导结合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专病特点,各自仔细阅读文献提取相关指标按照主观分析判断进行描述和归类,分析报告结果见表 9。
护理论文怎么写
............................
2 半结构访谈内容提炼结果
分析访谈资料根据访谈结果补充包括:新生儿复苏资质护士占比、产房复苏设备完备率、护士掌握呼吸支持相关知识、知晓疾病诊疗指南、监护仪上下限设置合理报警及时处理、及时知晓化验结果、手卫生依从性、院外延续性护理管理参与度、颅内出血发生率在内的 9 个指标。
补充指标 1:新生儿复苏资质护士占比。A3:“早产儿呼吸窘迫需要处理早产和呼吸两个方面的问题,在早期应对时,相互配合,组建的复苏团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复苏团队成员需要经过良好的专业培训,取得相关的资质。”
补充指标 2:产房复苏设备完备率。A1:“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从产房就应该开始,早期的复苏至关重要,就会涉及到产房管理指标。”A4:“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其实很早从产房开始就已经开始救治了,对于早产儿来讲产房的早期干预很重要。”A7:“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的稳定,应该配备辐射台、T 组复苏器等复苏设备供早产儿在产房过渡期间使用。”
补充指标 3:护士掌握呼吸支持相关知识。A2:“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过程中的要点和难点就是度过呼吸难关,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和呼吸机辅助呼吸。”A5:“无创呼吸支持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 CPAP、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等模式,护士需要掌握呼吸支持的相关知识,熟练使用呼吸机。”
补充指标 4:知晓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 A2:“要护理好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疾病,知道正确的诊疗和护理方法什么样的?知道患儿目前有什么需求,怎样去满足需要。我们现在讲要以证据为导向,实施循证护理,要有能收集证据的能力,知晓最新的基于证据的实践指南。”
.....................
结果 ...................................... 19
1 文献研究结果 ............................................... 19
2 半结构访谈内容提炼结果 ........................... 20
3 专家会议结果 ...................................... 21
讨论 ....................................... 31
1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分析 ............................. 31
2 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可靠性分析 .............................. 31
3 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专病护理特色 ....................31
结论 ................................... 36
1 研究结论 ................................ 36
2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36
讨论
1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分析
本研究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初步提取 41 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由于文献分析结果受分析员主观判断和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所以本研究文献选取方面尽可能纳入高质量的系统评价、最佳实践、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等,保证了初步提取指标的科学性。一般来说文献分析的信度应达到 0.7 以上[45],本研究两位分析员提取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相关指标的结果信度在 0.75—0.81 之间,说明内容分析结果是可以被接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在半结构访谈中以新生儿危重症专业领域工作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为访谈对象。受访者均为本科学历以上,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 60.00%,管理岗位占比60.00%,工作年限为(18.60±7.39)年,说明访谈对象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从而保证半结构访谈的质量。
专家会议以专业为导向邀请经验丰富的新生儿危重症领域的专家参加会议。依照 Donabedian 理论模型中对评价指标的界定,讨论分析初步拟定的指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价指标的科学性。
此外,Donabedian 概念模型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方面来推断评价护理质量,该模型目前在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过程”的质量决定“结果”的质量,而“结果”起着反馈控制的作用,会反作用于“结构”和“过程”[21]。基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 Donabedian 概念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进行多维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
结论
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 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概念模型构建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指标体系设计程序严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指标体系内容涵盖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服务的重点环节,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可为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工作者深入评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