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漂”迁移行为思考——基于社会融入的视角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75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文研究发现,“景漂”群体的迁移行为受家庭/个人因素影响最大,对个人发展的追求彰显了个体的独立性,也契合了现代化语境下的行动逻辑。然而,景德镇仍是一座发展中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经济发展的不足,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问题的弱势成为人才迁移过程中的推力。

第 1 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城市既是人口的聚集地,还是人们的工作空间,带有劳动力迁移的鲜明特征①,又是文明延续的载体。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人口迁移现象。早在西晋江统的《徙戎论》就出现了“人口”一词②。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瓷都”之名远扬海内外。自古以来,瓷上风景具有很强的符号象征意义,代表着讲给世界的中国故事③。虽然地处偏僻的江西省东北部山区,但从人口史来看,自古以来景德镇本地人口数量远远低于外来移民。可以说,景德镇的历史就是一部壮阔的移民史,是移民行动的结果。语言表征着这一社会变迁特征,景德镇原本属于浮梁管辖,但目前的景德镇方言与浮梁方言差异颇大,而与相隔更远的南昌市方言却如出一辙。“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体现了景德镇瓷业的成就,随着时代变迁以及城市瓷业的起落,景德镇在漫长的历史中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潮。譬如宋末明初时为躲避战乱从北方迁移了大批移民过来,以及周边都昌、鄱阳等地区迁移过来的人口。景德镇是中国最早的手工业移民城市,千年瓷都的辉煌正是由一代代“景漂”所造就。由此可见,景德镇的人口迁移史折射了中华文明族群融合的历史。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景德镇有景漂 3 万余人,其中“洋景漂”约 5000 人④。2020 年 4 月,《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发文公布,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按要求印发了《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景德镇瓷业获得了战略发展契机,制定了以陶瓷文化为核心,建立保护传承创新基地,大力发展陶瓷文化旅游,并着手建设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交易中心的战略方向。早在 2019 年 11 月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对在景德镇的年轻创客们强调,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技艺,还要不断汲取海外艺术精华。因此,研究“景漂”现象显然有助于在丰裕社会背景下思考人口迁移与城市演进的关联性,有助于思考双循环格局下城市治理与经济发展如何实现良性互动。
.......................

1.2 理论基础
1.2.1 相关概念
(1)城市新移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日渐活跃,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迎来了大规模的乡—城迁移人口,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当时,这部分迁移者一般被称为“外来人口”、“农民工”等。这类称呼表明了一个问题,即他们是被城市排斥在外的。在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乡—城移民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他们在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理应获得与本地居民相同的权利和待遇。
陈映芳认为概念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和问题意识,因此用“城市新移民”这一概念取代了“流动人口”“农民工”等表述①。朱力在对城市新移民群体调查之后,根据群体特征将之分为三类:智力流动人口(高校毕业的学生),资本流动人口(购买城市商品房子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家),体力流动人口(农民工)②。文军则认为移民有别于流动人口或迁移人口,是以重新定居作为最终目标的,而农民工是一群寻求定居的非组织化或非正式的农村劳动力新移民③。
除了乡城移民这一特殊的移民群体之外,城市新移民还有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如雷开春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白领新移民,他认为城市外来人口都属于新移民群体,而在本地接受学校教育、回沪知青子女以及外来知识精英群体等都是重要的白领新移民来源④。廉思对城市新移民作了更具体的界定,将范围限定在中国大陆地区居民中,并附加了两个条件,其一是要年满 16 周岁且在 1980 年以后出生,其二是没有取得工作生活所在城市的户籍⑤。城市新移民的概念目前在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这一概念的出现无疑突破了移民研究的局限性,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农民工以外的其他群体之上。同时,人们在思考这一概念的界定时已经发现社会融入的艰难。不过,现有研究主要指向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特大型城市的社会融入问题,而小城镇的社会融入问题并未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景漂”恰恰是城镇人口结构中的特殊群体。


经济论文参考

...........................

第 2 章人口迁移与景德镇瓷业兴衰

2.1 景德镇区位优势与“景漂”的由来
韦伯非常重视从城市经济史的角度研究社会变迁。的确,城市的历史自身就是一种创意性经济资源,它就像吸铁石吸引做各种动机的群体来来往往。韦伯认为,城市的兴起和手工业、贸易活动、乡村食物的供应紧密相关;它往往是自给经济与国民经济的综合体,城市本身就是支配关系的密集器①。景德镇坐落在江西省东北部,旧名新平镇、昌南镇,周边邻近地区包括安徽东至县、安徽祁门县、万年县、鄱阳县、婺源县等,境内山水环绕,植被葱郁。在各个历史时期,浮梁县以茶瓷互利的经济格局塑造着城市的辉煌,其所产瓷远销海内外,有“瓷都”之称。


经济论文怎么写

............................

2.2 人口迁移与景德镇社会结构的历史演变
2.2.1 物产的流动与瓷业社会的形成
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前景良好。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景德镇的经济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及政治环境。江西地区在隋唐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随着农业的形成,成为全国的产粮大地,是粮食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①。粮食的丰产为景德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基础,在不利于粮食生长的区域内普遍种植起茶叶等经济作物,产品经过水运向外倾销。中国古代浓厚的茶文化刺激了茶叶的生产与贸易,江西境内所产茶叶不乏精品,茶叶成为区域内著名商品,各地来此贩茶的茶商不知凡几。在农业时代,各产业之所以得到发展离不开人口的增长,然而移民的到来不仅为江西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还意味着要面对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压力。有限的土地使得境内民众无法以单一的农业生产来维持生计,产业结构在这中环境下不断调整,最终实现了手工业、商业的全面发展。制瓷手工业是景德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就有陶瓷。唐代时景德镇瓷业虽然发展良好,然而在传统农业社会场域内,景德镇地区的社会生产仍然以农业为主,陶瓷手工业只是农业的附属行业。
北宋时期,景德镇充分发挥了高岭土资源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成功烧制出青白瓷,并以此跻身全国名窑之列。然而此时制瓷业仍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手工业,虽然在家庭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还没有完全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南宋时期,随着北方名窑的陶工进入景德镇,当地制瓷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虽然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但是一些专门的作坊陆续开设起来。到了元朝时,大批永和窑工进入景德镇,景德镇瓷自此吸收了南北各窑口的先进技术,制瓷工艺大幅精进。景德镇瓷业还发展出了细致的分工,并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制瓷手工工场,所产瓷器傲视国内群窑。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外来移民的融入,让他们以工匠或商人的身份融入到景德镇的瓷业贸易中,以瓷业为生的镇民越来越多。元代统治者对手工业比较重视,各民窑产品不断被选送进宫廷使用,甚至专门设立了浮梁瓷局,加速了景德镇农业与瓷业的分离。到明朝时期,朝廷在浮梁瓷局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了御器厂,专门为宫廷烧制瓷器,此时才实现了农业与瓷业的完全分离。
.....................................

第 3 章“景漂”现状调查与分析...............................27
3.1 研究设计..............................................27
3.1.1 研究内容...............................................27
3.1.2 测量方法.......................................27
第 4 章迁移行为与社会融入....................................................38
4.1“景漂”迁移行为的影响因素......................................38
4.2“景漂”社会融入状况分析..........................................40
第 5 章促进“景漂”社会融入:迈向创意型城市....................................50
5.1“景漂”:创意经济时代的典型性移民群体................................50
5.2“景漂”社会融入的挑战.....................................51

第 5 章促进“景漂”社会融入:迈向创意型城市

5.1“景漂”:创意经济时代的典型性移民群体
法兰克福欧洲大学文化社会学学者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Reckwitz)提出了社会美学化理论,由此他进一步提出独异性社会的到来,必然提升创意产业的地位,相应的人口迁移现象也必然越来越引人注目。创意经济的概念首先被英国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逐步扩展,强调知识和创造力,包括艺术、手工艺、广告等市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尝试建立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创意产业在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创意经济的本质是创造力,是知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创意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各个国家或地区需要争取的人才。前文的城市史梳理表明,景德镇陶瓷手工业在经过工业化的失败后,又重新回归到手工业生产模式。但是,和农业时代的陶瓷生产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革,陶瓷产品的创造性在这个时代凸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景德镇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助推器。
就人才储备来看,景德镇城市人口规模并不庞大,却拥有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具体招生情况见附录 4)。这些学校都设置了美术、陶瓷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设计、游戏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与陶瓷创意紧密相关的专业。消费和文化的变迁,以及在地人才供给的丰富性,刺激了“景漂”文化现象的产生。
.............................

第 6 章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景漂”作为创意经济时代的典型性移民群体,了解其迁移行为与社会融入机制有助于针对性地改善城市治理,实现良治善治。本文通过走访景德镇各陶瓷集市与市场,深入观察“景漂”的日常生活,描述了他们在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层面的生存现状。然后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景漂”迁移行为的因素,并根据个体的迁移动机将该群体分为理想型、功利型与文化偏好型,深入了解不同类型“景漂”的社会融入诉求。研究发现,“景漂”群体的迁移行为受家庭/个人因素影响最大,对个人发展的追求彰显了个体的独立性,也契合了现代化语境下的行动逻辑。然而,景德镇仍是一座发展中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经济发展的不足,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问题的弱势成为人才迁移过程中的推力。景德镇最重要的拉力体现在文化方面,因陶瓷相关的艺术文化与历史文化形成了相应的文化偏好型趣缘群体,这类行动者一般对景德镇有较高的文化认同。从总体而言,“景漂”群体的社会融入水平大部分处于第二阶段,即在迁入地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并成功立足,但是定居意愿偏低。通过对“景漂”定居意愿的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的差异对定居意愿无显著影响,而政府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定居意愿。
如何留住“景漂”?这是对景德镇城市治理提出的挑战。政府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其中陶溪川的经验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供了参考。在社区内政府与个体的距离消减,能有效地进行政策宣导,实现与基层的良性互动。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陶溪川的建立有三个主要作用。其一,将陶溪川打造成城市名片之后,不仅能吸引文旅游客,扩大文化影响力,也形成了对创意人才的拉力;其二,陶溪川是政府着重打造的项目,社区内创业、落户等各项政策都能及时地宣导,发现问题也能及时沟通并协商解决,能增强“景漂”的城市认同;其三,大量创意人才的集聚,有助于移民构建新的社会网络关系并形成一定的民间组织,增加了凝聚力。从个体的角度来看,陶溪川为之提供了免费的创作与销售平台,使他们在进入城市后能快速地立足,而陶溪川能够提供的发展空间和周边的公共服务则是“景漂”社会融入的关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