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2018 年的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的预期目标。在国务院公布的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首次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列入预期目标,将社会就业问题摆在了重要位置,同时也给政府部门施压,落实好民生就业问题。同时首次将我国失业率纳入宏观经济指标中,与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并称为我国的四大经济指标,将失业率指标用来对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和社会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反映和监测。同时,我国经济工作的“六稳”目标中,“稳就业”是处于六大目标之首,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均证明了我国政府对就业形势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2019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99 万亿元,实现了 6.1%的中高速增长的目标,经济的平稳运行使得“软着陆”的预期正在逐步实现,同时社会就业形势也伴随这经济增长朝着向好方向发展。尽管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美贸易摩擦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但年度新增 1100 万就业岗位的目标依然达成,不过就业增长存在着明显放缓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未来我国就业环境或面临较大挑战。相比于就业,我国的国防支出却有着别样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国防支出规模却在逐年上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国防支出总体呈指数趋势上涨,从建国初期的几十亿国防支出,到现在已突破一万亿元大关。而全球军费总支出在“冷战时期”结束以前,同样保持了指数型的增长,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军费竞赛的格局消失,使得军费支出增速有所放缓,而 2008 年的经济危机使得全球各国遭受重创,军费支出一度出现下滑趋势,但当经济复苏之后,各国军费预算又开始保持低速增长以提高国防实力。
图 1.1 建国以来中国国防支出增长趋势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防支出的定义及测度
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国防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国防支出也是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国防支出的定义范畴,主要是指用于国家安全建设和领土完整的预算支出,其中包括国防武器装备采购费用、武器研发费用、军队建设费用、国防工程建设支出、军队人员基本费用等。对于拥有完整政权的国家而言,国防建设是重中之重,军费支出是必不可少的,军事实力的提高是国家政权不被侵犯、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外经济学者们对于国防支出的经济分析基本围绕国防支出的界定范围、国防支出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国防支出的定义
关于国防支出的定义,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方式。狭义的定义是指在一个年度范围内,国家将财政预算用于国防安全建设的部分。而广义的定义是指在年度范围内社会用于国防安全建设的所有投入之和。而我国统计局对于国防支出的界定是这样的:在财政预算范围内,用于国家安全建设和领土完整,包括国防研发生产费用、专项工程费用、民兵培养支出等国防费用。历年来我国公布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对国防支出的定义更为详细,该书是由我国国防部负责撰写,书中详细列举出了在不同用途下,国防支出涵盖的具体范围。国防支出可以划分为军人基本工资待遇费用、军队训练和维护费、武器装备费用三种用途。军人基本工资待遇费用主要用于现役或非现役士兵、军官等军队人员的基本工资、补贴、日常伙食开销、抚恤金、保险等。军队训练和维护费用于军队训练、士兵军官教育以及国防工程的维修建设等用途。武器装备费用主要用于军队装备的研发、试验、采购、维护、储运等。国防支出的用途范围主要涵盖现役与预备役部队,以及民兵等。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会根据自己对国防支出的判断进行对详细的定义,在主要支出方面,各国认定基本相同,除了细枝末节会有些许差异。同时,也有专业的研究机构对世界各国的军费支出进行统一的界定和计算,较为权威的国防研究机构有斯德哥尔摩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所以及英国智库等。该类机构主要以北约联盟对军费支出的定义为基础,然后对一些预算范围进行增添或删减。为了保证论文的结论可靠性,本文将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历年来披露的国防支出情况。
......................
第二章 国防支出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基础和机制分析
第一节 国防支出和就业的界定
国防支出是一个国家财政支出必不可少的项目,也是一个主权国家保持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的必然选择。作为国家安全的保障部门,国防部在维护国家主权、维护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军费支出的规模对国防部进行国防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国防部门在进行国防安全建设的同时,会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将稀缺资源用于国防建设。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军费开支按当前值计算为 1.8 万亿美元,占全球 GDP 的 2.1%,人均军费为 239 美元。在许多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国防部门对资源的占用比教育、科学和技术、社会福利等国民经济对资源的占用还要多。国防部门的这种高消费性质是最具争议的,因为它的非生产性质以及甚至在战争期间对社会财富的破坏性。大多数学者,国防费的增加会对其他经济支出和社会福利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起副作用的。对稀缺资源的占用以及国防支出会造成一定的负担是引起国际社会非议的主要原因。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一直在孜孜以求如何能够提高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整体社会发展,增加国民福利。但较多研究认为国防支出作为一种非生产性支出,在短期内只会对社会造成“抑制效应”,国防支出作为一种社会负担,同时还会生产出极具毁灭性的武器,这种情况其实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极度浪费,因此较大的军费开支成为了国家的沉重负担。尽管受到如此多的争议,但没有任何国家不对自己的国防军事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颇为讽刺的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备极强话语权的国家往往每年会投入大量的国防支出用于武器装备研发和国防安全建设。
图 3.1 历年来全球前五大军费支出国情况(单位:十亿美元)
第二节 各经济学派理论对就业的解释
一、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前,西方主流经济学就业理论是建立在“萨伊定律”和李嘉图学派的基础之上,对亚当斯密自由市场传统的延续,并利用抽象和推理的分析方法来表述经济理论的发展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多数学者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探讨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对各种用途进行分配,或在就业岗位机会有限的条件下,探讨如何决定各项生产要素的报酬以及产品的价值。
“萨伊定律”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理论,商品流通的本质是以货易货的物物交换,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反证出供给本身创造了需求,且供给必然与需求相等,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根本不会发生供需极度不平衡的情况。根据“萨伊定律”得到的推论上,李嘉图认为过剩的发生是短暂的,而充分的生产和就业才是常态。在此基础上,需求和生产是真正互相依赖而且相互转换的关系不会发生由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造成的大规模失业。
二、凯恩斯理论
传统就业理论的观点仅仅是“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而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此基础上发展衍生出的长期存在的观点是“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市场始终出清,不会出现生产过剩”。在此基础之上,马歇尔将供给和需求的理论综合起来,又继承边际学派的理论,构建了均衡模型,认为可以通过调节市场机制,引导劳动力市场自动向均衡状态靠拢,需求和供给始终相等,而出现失业的现象是不可持续的。庇古又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从微观领域角度提出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理论,并解释了经济社会出现失业的主要原因。
但由于此后的经济危机爆发,传统就业理论对于大规模失业现象的解释已经无能为力。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以及“货币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用于解释不论在经济萧条,还是接近充分就业的时期,经济社会都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于是凯恩斯就提出了国家主动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意味着政府采取一系列的财政货币政策,如增加社会公共支出,降低贷款利息率,增加民间投资等,用来提高社会的有效需求,实现整个社会的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
......................
第三章 中国的国防支出与就业的情况.....................................29
第一节 我国国防的变动情况............................29
一、历史变化特征..............................29
二、军费增速与 GDP 增长率的关系.......................30
第四章 国防支出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37
第一节 基于 CES 生产函数的理论模型......................... 37
第二节 基于时间序列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38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55
第一节 主要结论.................... 55
第二节 政策建议........................... 56
第四章 国防支出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基于 CES 生产函数的理论模型
在以往关于军费支出与就业的关系研究中,一般直接将军费开支和就业两个变量直接代入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未真正从理论模型方面去推理出合理的估计模型。而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被运用到了国防支出与就业的关系中,通过函数变换将军费开支与就业建立起联系,然后通过适当的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这类方法由于和现实生活情况有着较大出入,固定替代弹性无法将现实经济恰当的描述。因此,本文选用了 CSE 生产函数来替代 C-D 生产函数,该生产函数具备要素替代弹性,能够更好的描述现实生产情况。CES 生产函数不受替代弹性恒为 1 的约束限制,而且通过替代弹性的不同变换,可以推理演绎出其他各种符合实证要求的生产函数,因而应用更为广泛。
在选用实证检验模型中,为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国防支出会就业的影响,论证军费的“溢出效应”是否大于“抑制效应”,本文需要考虑加入较多的控制变量,已检验结论的准确性。通过梳理文献研究发现,GDP 增长率、社会工资水平、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政策因素都对就业产生着影响。因此,先对上文所构建的 CES 生产函数,通过扩展加入多个控制变量,主要衡量军费支出的效用影响,此外同时评估其他因素对就业产生的不同差异。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本文运用凯恩斯就业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奥肯定律”对国防支出与就业问题进行阐述,以 CES 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选取 1952~2018 年中国就业和国防支出作为数据样本,加入国内生产总值、教育支出、虚拟变量“改革开放”和“军队改革”等控制变量,采用时间序列回归研究我国国防支出的“溢出效应”与“抑制效应”对就业的影响结果。
实证结果表明,国防支出与就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国防支出与就业水平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国防支出对社会就业产生着负向影响,或许这与我国国防支出主要运用在技术和设备等军事领域上,军费支出的增加挤占了财政支出的其他用途,使得国家对民用部门的转移支付和投资规模减小,降低了就业岗位增加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我国国防部门保密性较强,军事技术转移和转化进程较为缓慢,对国防部门的投资支出无法快速有效的转化成民用技术,从而对潜在的就业岗位产生了负面作用。
从短期来看,我国的国防支出对就业水平具有滞后性。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均衡时,我国国防支出对就业水平同样存在抑制影响。这也说明了国防支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是对就业产生负向影响的,因为国防部门生产的产品主要为武器装备和边防建设等,对拉动社会消费和投资影响有限,并且国防支出中也有一部分用于高新科技的研发,这些科技溢出很难在短时间内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国防支出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是持续负向的,这说明尽管我国军事技术持续不断突破难关,但在军事技术向民用部门转移转化的过程中,依然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阻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