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议将中国的产业提升至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水准,并培育一些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近几年,全国各地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先后提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推进方向,福建省在 2018 年新发布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2018-2020 年)(吴妍,2018)、河南柏庄在时代化背景下,致力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武筱婷,2018)、扬州提出打造千亿级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集群(韩欣,2019)、轨道、航空打造中关村丰台园千亿级产业集群(明星,2019)、广东将打造千亿产值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李利,2019)等等。从浙江省内来看,宁波最新提出要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在绿色石化、汽车、设备新材料、电子软件等产业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谢霞,2019);2018年浙江省政府提出“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 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中国制造 2025 浙江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杜博,2018)。
台州是我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台州的民营经济以实体经济为主体,制造业发展较好。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制造业经历了从粗放经营模式到集约发展化模式,早期以机制和先发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带来了制造量的迅速扩张。随后台州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创新,由发展农业为主体转向发展工业和制造业,目的在于促进台州产业的转型升级。经过近些年的飞速发展,台州的制造业已经走向了国际,产生了众多制造业产品生产基地,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台州首次提出要致力于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医化、模具与塑料、泵与电机、缝制设备、通用航空和智能马桶等七大千亿制造业产业集群。
....................
第二节 相关研究与文献述评
一、产业集群方法研究
产业集群的思想产生较早,美国波特早就在 1990 年就提出了产业的集聚有助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的发展。在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运用了多种方法研究产业集群的发展。Sutikno et al(2016)通过静态区位熵和动态区位熵工具确定东爪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类型,并且采用了 logistic 回归二元分析模型研究制造业集群形成的原因,以此为东爪哇产业集群提出了发展建议。同样的在制造业集群分析中,Jose Luna et al(2018)利用了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研究了新兴产业集群——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及其对成熟集群的依赖性,选取墨西哥航空航天制造业为例,发现该产业集群对全球成熟集群的依赖性较强,需要提高产业集群的独立性。Yulia et al(2016)根据俄罗斯经济创新活动和创新效能两个产业的创新发展特征指标体系,建立了产业创新发展的分类评价方法,从而确定俄罗斯产业集群增长的关键点。Teppei Yamashita (2017)还将序列理论与日本旅游发展的案例研究相结合,分析了大型活动对旅游产业集群带来的结构性变化,阐述了序列理论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性。因此 Akifumi Kuchiki(2017)提出了一种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政策的流程图方法,对集群的各个环节的形成进行排序,提出了产业集群的不同序列经济模式。陈佳贵和王钦(2005)从演进视角出发,利用路径依赖理论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研究,分别对内源传统型、内源品牌型以及外商投资型三种类型的产业集群模式进行基于路径依赖分析框架下的锁定状态分析,进而为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出公共政策选择性建议。
另外,也有相关学者将产业集群研究的方法中运用了聚类分析,Xi Xiuyan et al(2011)将模糊聚类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特征产业集群的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了大连市区域竞争和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同时,奚秀岩(2012)在构建了用于评测高科技产业集群集成创新能力强弱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将递阶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聚类理论结合起来创建出模糊聚类层次模型,深入研究测评高科技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能力。吕岩威和孙慧(2012)也是在基于产业集群的特征基础上建立产业集群识别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了离差最大化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新疆产业集群进行了分类评价。胡曼婷(2019)应用主成分分析评分、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基于欧氏距离与离差平方和方法的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对湖北省各地区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样吴志军和胡亚光(2017)也是运用了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湘赣两省地级市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与聚类分析,发现两省城市有着鲜明的区域发展异质性并形成了四类区域发展格局。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产业集群
国内外学者在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概念的理解上,有不同的视角。产业集群是一种具有一定智能的多智能体相互作用的局部复杂现象,正是这些企业间的局部适应性相互作用,构成了产业集群运动和演化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地理邻近是产业集群演化的前提(Tao Wang,2012)。在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中,竞争成本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在某些行业中催生产业集群,带来集群企业和非集群企业的利润差异(Nie et al,2015)。正是基于这种集群内竞争和供应商网络的作用,加上地理特征和政府政策的结合促使了产业集群创新和生产力的增长(Sergey,2017)。事实证明集群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级经济实体在国民经济中的竞争力问题,为实施“公约”提供现行有效的基础(Alina et al,2019)。同时产业结构和专业化分工、产业的数量和空间的分布会影响到产业集群的格局大小,并且产业转型升级会影响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Chenguang Ma et al,2019)。
魏守华等(2002)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他强调了产业集群能够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整合能力的作用,带动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徐康宁(2001)则从另一个视角提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它和开放经济有一定关系。张辉(2003)提出,中国的产业集群主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些规模不同的企业在特定行业内有分工合作的基础并且与他们的行业发展相关的各种团体和组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相互关联的网络反映出的相关的空间集聚代表了市场与等级之间的空间经济组织的一种新的形式。安虎森等(2003)在产业集群理论的形成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对产业集群形成的外部因素和作用机理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研究的主要方面。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是1980年代出现的西方经济理论。产业集群理论起源于产业区理论,是在区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马歇尔和韦伯时期就已经产生,但波特和克鲁格曼的产业集群理论,使产业集群理论得到了根本的确立(惠宁,2005)。波特的产业集群钻石理论体现出,在特定地区的特定区域,一群高度相关联的公司,供应商,相关行业以及专门机构和协会聚集在一起,这种形式的区域集聚会使有效的市场竞争将专业生产要素的优点集中在一起,使企业减少共享区域与公共设施、市场环境以及外部经济的信息交换和成本,并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认为,经济活动的聚集与规模经济密切相关,可以促使收益增加,而产业集群则以规模收益,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增加的形式出现进而由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产生(陈焰,2010)。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对于提高产业总体竞争力、加强企业间的有效合作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促进企业增长提供了价值。
二、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是由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际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迈克尔·波特,2002),其包含了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和两种外部力量。四个决定要素包括:以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构成的生产要素条件;本国市场的需求条件,包括需求结构等;其次是是相关产业的上游供给和支持产业等;除了四种基本要素之外,两种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政府。机会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政府的政策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上,进一步还发展了相关钻石模型的改进包括有卡特赖特的多因素钻石模型、邓宁的国际化钻石模型、鲁格曼和克鲁兹的双钻石模型等(王东等,2014)。竞争优势理论对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极其重要,该理论的发展对产业集群内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本节在产业集群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之上,对引领台州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的上市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台州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对集群发展的优劣势比较,以核心企业为引导中心,发挥集群优势。
.........................
第三章 上市公司引领千亿产业发展导向分析 .................................. 12
第一节 上市公司发展构成要素 ...................... 12
一、构成要素 ....................................... 12
二、数据采集处理 ................................ 13
第四章 台州千亿产业集聚度研究 ............................................ 30
第一节 区位规模集聚 ............................... 30
一、区位熵概念 ........................... 30
二、七大千亿产业的区位规模分析 ..................................... 30
第五章 台州千亿产业发展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 39
第一节 台州千亿产业发展的问题 .......................................... 39
一、不同产业集群发展导向差异明显 ................................... 39
二、台州千亿产业总体发展不平衡 ..................................... 40
第五章 台州千亿产业发展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台州千亿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不同产业集群发展导向差异明显
通过非参数核密度聚类的结果将企业分为了三种类型的企业:银企效应较好,但是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较差的“银企效应型企业”、社会责任较好,但是经济效益较差的“社会责任型企业”以及经济效益较高,但是社会责任较差的“经济效益型企业”。三种类型的企业各有优势和自身的不足,使得产业集群内部各自的发展导向差异明显。
第一,产业集群中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和银企效应得分较低。在对众多反映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后,将指标总体分为了“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和“银企效应”三个方面,通过对三个方面的主成分得分情况进行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结果中,发现上市公司总体在经济效益和银企效应方面的总体得分明显较低,且存在得分分布不均的情况,这表明上市公司在经济发展和银企效应等方面存在有不足,台州大部分公司的企业规模还处于初级规模发展阶段,企业规模的发展对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同时台州小微企业信贷银企方面存在着信贷结构不完善等问题,现阶段提高上市企业的经济规模和政策支持对发挥上市企业引领千亿产业集群发展迫不及待。
第二,总体的上市企业发展导向不均衡。从台州上市企业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以银企效应型为主,经济效益型企业和社会责任型企业数量相当但是占比都较小。这表明,台州产业集群内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经济效益型企业和社会责任型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产业相互协调合作意识较差。产业总体没有充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使优势一直凸显而忽略了内部存在的问题,不利于产业总体的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本文的结论总结有如下几点:
(一)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以及市政府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采集主成分分析处理和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分析引领千亿产业发展的上市公司发展情况,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研究发现台州上市企业整体的综合得分在银企和经济效益方面较差,信贷供给和经济结构不完善,但社会外部效应较好,为千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同时论文采用非参数核密度聚类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聚类,聚类结果将上市公司分为三类:以经济效益为主导的“经济效益型企业”、社会责任较好的“社会责任型企业”和银企效应较高的“银企效应型企业”。三种类型企业各有优势和不足之处,总体来说,台州上市公司以“银企效应型企业”数量居多,其次是“社会责任型企业”,“经济效益型企业”数量较少,不同产业集群的发展类型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体现出了台州千亿产业中龙头产业需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带动产业发展,同时政府的投资支持推动产业均衡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对产业的集聚度进行分析的研究中发现,发展较早、规模较大以及产业链较为完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医药医化产业的规模区位熵值普遍大于 2,规模集聚程度较高,同时其在三个方面的效益集聚指标都高于 1,效益集聚程度也较好;规模集聚程度其次的泵与电机产业和模具与塑料产业虽然规模区位熵值逐渐稳定在 1 以上,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但其在不同效益集聚程度上还有部分的不完善,其中泵与电机的区位社会责任集聚度较好,区位经济效益和银企效应集聚度较差,模具与塑料产业区位经济效益集聚度较好,区位社会责任以及银企效应集聚较差。规模集聚度较差的缝制设备和通用航空产业规模区位熵值低于 1,同时三方面的效益集聚度也均低于 1,产业的集聚度较差。表明台州千亿产业在扩大产业总体规模集聚程度的同时,对产业内部不同效益的集聚情况也应重视,才能实现产业均衡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