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然垄断”的概念从1848年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研究和发展,从早期只能认识到行业的“自然”基础特性,逐渐发展到认识自然垄断的经济特性,也就是对规模经济这一概念的认识。当代自然垄断的研究否定了规模经济是其充分条件的论断,对自然垄断概念的界定越来越严谨,也更加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却没有带来理想的高效率,包括电力、运输、电信等公共事业出现垄断的现象,同时伴随着结构臃肿,效率低下,这些现实引发了对自然垄断概念的又一轮讨论。电信产业是自然垄断研究中争论较多的产业之一,由于电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从最早的语音通话到现在的全业务运营,自然垄断的边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电信产业是否为自然垄断的研究也从未中断。西方发达国家的电信产业也经历了从发展壮大到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阶段,怎样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其自然垄断的经济特性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国外学者通过多种方法来验证电信产业的规模经济特性和范围经济特性,但是各种验证方法却因为数据和方法选择的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尤其对中国的电信产业来说,由于中国的国家环境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对电信产业的放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数据的选择方面具有更多的困难,所以中国电信产业自然垄断的实证研究较少。而由自然垄断所引申出来的政策建议,国内外众多学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分歧。产业所呈现出来的自然垄断特性与政府规制之间的相关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自然垄断产业由于垄断所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影响到了自然垄断学说的发展,政府如何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自然垄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否可以矫正由于垄断所带来的市场失灵等问题,在多大范围内应该进行政府规制都是需要研究的对象。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电信产业发生了四次重大的变革,从独家垄断到如今的三分天下的寡头垄断,是中国电信产业在进行一步步的实践探索,希望可以达到最有利于社会的市场结构。
......
1.2研究方法与框架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研读多位经济学家的经典著作,回顾了对自然垄断概念的各个阶段的历史,但并不是将众家所言堆砌到一起,而是取其精华为自己提供研究的思路,并在历史的基础上推动研究的发展。同时逻辑都是建立在正确的历史上,以史为鉴形成严密的理论推演。在对电信产业自然垄断规制逻辑的研究中结合运用了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使其相辅相成。对历史上每一阶段的自然垄断演进概念的优点友局限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运用逻辑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理论基础。规范研究方法是关于经济目标、经济结果、经济决策、经济制度的合意性的研究,它解决经济过程中“应该是怎样”的问题,旨在对各种经济问题的“好”、“坏”做出判断。本文从理论研究着手,探讨自然垄断产业形成的充分条件,以此为作为规制政策的基础,同时对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进行规制均为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则是通过对从调查中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检验来验证关于被研究总体所作的假设与推理的过程。本文通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电信产业的范围经济特性并以此证明电信产业是自然垄断产业。
.......
第二章理论与文献综述
2.1自然垄断理论综述
最早提出“自然垄断”这个词的经济学家为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48)⑴,他观察到在英国一些公用事业并不是强有力的竞争者,他提出“地租是自然垄断的结果”。很明显,如果伦敦只由一家厂商提供气体或者水那么会带来巨大的劳动经济。如果只有一个厂商,他会以更低的价格持续获得收益。在早期的研究自然垄断的理论都是出现于公共事业经济的书籍中,其中第一个对自然垄断进行经济特性定义的是托马斯?法勒(Thomas Farrer, 1902)。他将那些从来不存在竞争或者竞争失败的产业定义为自然垄断。法勒列举了真正自然垄断存在的五个必要特征:(1)该产业必须是提供基本的产品或服务的产业。(2)该产业必须占有一个有力的地势进行生产。(3)产出必须是不可储存的。(4)产出必须具有规模经济的特性。(5) —个供应者就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2]。亨利·卡特·亚当斯(Henry Carter Adams,1887)把产业定义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增[3]。尽管在前两种类型中竞争是可行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需要政府进行管制。亚当斯把自然垄断简化定义为规模经济的技术条件,并且他是第一个建议对自然垄断产业直接进行管制最终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经济学家。亚当斯把管制作为一种工具,可以使市场上的垄断厂商获得更大规模的优势同时又避免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垄断势力的侵害。
......
2.2电信产业实证研究综述
第一个研究电信产品产出函数的是多贝尔、泰勒、威沃门,林和科普兰(Dobell,Taylor, Waverman, Lin, and Copeland,1972)。他们利用加拿大的电信产业数据使用时间序列的方法评估/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他们通过投入需求函数测量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上最小的投入量来间接的评估规模报酬,证实了加拿大电信产业存在规模报酬递增[15]。福斯和威沃门(Fuss and Waverman,1977)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创造性的提出了多产品投入和多产品产出模型。该成本函数利用加拿大贝尔公司从1952年到1975年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规模弹性从早期的小于1持续增长到后期大于1。他们在研究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证据证明本地通话和长途通话之间以及长途通话和私人专线之间的成本互补性,不能证明成本次可加性的存在,但是他们也承认他们的测试可能并不是最合适的[16]。1984 年,伊文思和海克曼(David S. Evans and James J. Heckman,1984)利用1958年到1977年美国未分割前贝尔公司的数据,采用统计和计量的方法将贝尔公司的数据按比例拆分为两个公司,得到的结论是在任何拆分的情况下该系统均不具备成本次可加性。也就是说美国电信产业不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应该对庞大的贝尔体系进行管制。
......
第三章自然垄断的理论基础........13
3. 1自然垄断理论基础........13
3.1.1自然垄断的含义........14
3.1.2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15
3.2自然垄断的形成条件........17
3. 3自然垄断的来源........20
3. 4需求和技术对自然垄断的影响........22
3. 5.小结........23
第四章实证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特性........27
4.1实证计算模型........27
4. 2实证变量和数据........29
4. 3实证结果与分析........32
4.4实证缺点和不足........36
第五章规制原因及方法........37
5.1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37
5.2自然垄断条件下规制原因........40
5. 3政府规制措施........44
第五章规制原因及方法
在整个经济研究的体系中,效率问题是一个核心内容,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人们对各种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偏好,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达到最大的效率是经济学家为之奋斗的结果。在任何一个产业都是如此,无论是垄断还是完全竞争结构,经济学家都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法来达到整个社会的效率最大化,通过这种理论来指导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行为。因此我们在考虑规制方法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整个社会的效率,满足规制后的结果可以达到效率最大化或者最优化。本章从效率作为切入点,探讨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为什么存在多企业并存的现象以及政府面对自然垄断的产业结构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规制以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从帕累托最优的情况可以得出,社会效率主要为交换效率和生产效率,而交换效率又可称为配置效率,包括分配效率即收入分配的效率以及生产要素的分配效率,因此也就是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还包括消费效率也就是消费者剩余,也可以理解为产品的配置效率。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主要从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两个方面来探讨社会效率问题。
......
结论
本文通过对自然垄断属性的再研究,通过定义重新着手研究自然垄断的成因,论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共同作用可以带来自然垄断。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实证的方法证明中国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特性,从而为政府的规制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对政府的规制政策从效率的角度给出建议。综合以上所述,本文形成以下三个结论:
1、本文通过图形和数学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共同作用会造成自然垄断,同时从定义本身出发探讨产业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原因,也就是自然垄断的来源。最后再扩展到一般情况,供给者技术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同样会影响自然垄断的特性。
2、由于自然垄断的定义几经变化,成本次可加概念在实证研究中的难以验证等原因,理论界对于自然垄断产业的实证研究较少,同时由于中国电信产业的几次较大改革,使得数据的选取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自然垄断属性的重新定义,简化了实证研究的内容,通过使用中国主流三家运营商在重组后的财报数据利用计量的方法进行验证,证明了中国电信产业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即中国电信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
3、自然垄断产业中一直存在这多企业并存的现象,本文在第五章从效率的角度解释了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和自然垄断的关系,这一对效率之间彼此影响又相互矛盾,为了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率必须要合理管理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生产效率决定了政府需要保持产业中企业由于自然垄断所产生的高效率,实行准入规制;配置效率决定了政府为了提高消费者剰余,避免一家或几家企业进行垄断,必须进行价格规制。
............
参考文献(略)
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由于发达经济体为了走出衰退,推出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如央行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使得这些国家的实际利率下降,国际资本自 2009 年下半年开始又再次从发达国家涌向发展中国家,给这些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通胀压力和不同程度的资产泡沫。2011 年 9 月,欧债危机的爆发再次引发了国际资本流向的变化,“欧猪五国”主权债务危机暴露了新兴经济体内部的结构问题,使国际资本又一次离开新兴经济体,逃向发达国家,其中包括美国的国债市场和欧洲的银行间市场。这次逃离再次引发了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出现了剧烈动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定性受到了不小冲击。国际资本的频繁进出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的诸多问题,使鼓吹金融自由化的传统国际金融理论面临了巨大挑战。就连一直以来以推动各国实现资本自由化为己任的 IMF[1]也不得不承认,在金融危机中,对跨境资本实施适度管制的国家和地区是所有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和地区中受影响最小的,而旨在减少外部冲击的管制行为确实有助于增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性。就中国而言,虽然人民币自 1996 年 6 月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是资本项目仍然存在管制。一方面,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加深,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进程会逐步加快,资本项目自由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2013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采用了完全相同的说法。而另一方面,无论是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 2008 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中国通过实施资本管制有效抵御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保障了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中国在下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要兼顾上述两方面因素,既要循序渐进地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又要如余永定(1997)[2]评论泰国金融危机时所指出的:“中国在当今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大潮中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在首先搞好国内经济的同时不要轻易放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任何手段。”只有准确并全面的把握我国当前资本开放程度,才能以此为基础实施进一步的改革,此时对我国现阶段资本管制程度的准确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
1.2 研究思路
本文旨在从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套利的角度,通过选取适当的数据和计量模型,测度中国近十年间资本管制有效程度的变化。具体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进行梳理,确定本文的研究起点。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套利的角度,应用 Bai 和 Perron(2003)[4]提出的检验断点的方法将时间序列分段,然后应用非对称边界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模型(Asymmetric Banding Self-Exciting Threshold Autoregression,AB-SETAR),测度无套利区间的宽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此判断中国资本管制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下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资本管制的定义
IMF 发布的《2012 年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年报》(《Annual Report on Exchange Arrangements and Exchange Restrictions 》,AREAER)①中对资本管制(Capital Controll)的定义是:资本管制指的是一切影响资本流动的规定,包括对结售汇的管理以及对国内非居民或国外居民单位的持有资产自由转移的管理。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资本管制(或资本项目管制)的定义,资本管制指对跨境资本交易(包括转移支付)和汇兑活动的限制。在汇兑环节,依据管制放松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可兑换、基本可兑换、部分可兑换和不可兑换四类。本文认为,IMF 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资本管制的定义在本质上是等同的,均强调资本管制的表现——限制资本流动和资本管制的基本手段——管理汇兑活动,但 IMF 更强调资本管制对非居民的歧视。由于本文主要是从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套利的视角研究我国资本管制程度,而这一行为并未可以区分境内和境外投资者,因此本文以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资本管制的定义为准,即资本管制指对跨境资本交易(包括转移支付)和汇兑活动的限制。此外,诸多学者如 Edison 等(2004)[5]、Kose 等(2006)[6]、Chinn 和 Ito(2007)[3]在论文中将资本(项目)管制程度和资本(项目)开放程度、资本自由化程度等概念视作对立处理,即资本管制程度与资本开放程度完全对立,度量资本(金融)管制程度的方法也是度量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方法。虽然这些概念之间确实存有涵义上的不同,但是从实证的角度来说,这些概念指向是相同的。基于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不对上述概念做过于具体区分。
......
2.2 资本管制程度测算方法的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直接测算一国资本管制程度。一是从法律制度规定出发,以 IMF 组织每年定期公布的《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年报》中关于各成员国在 13 类项目②上是否实施管制措施为基本依据,通过各种计算方法,如加权等编制不同的“资本管制指数”(或“资本开放指数”)来衡量一国的资本管制程度。以 IMF最初的处理方法为例说明这种基于法律制度的测算方法(de jure measurement)是如何测量一个资本管制程度的。首先,以 IMF 自 1967 年开始公布《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年报》中对某国家在 13 类项目上的做法进行赋值,如果该国对某一类项目从不管制(never restricted),则此时对该项目赋值为 1, 如果该国对某一类项目经常管制(always restricted),则此时赋值为 0。然后,将这些指标在各项上的得分加总,得分高的国家即被视为资本管制程度较高,反之则认为该国的资本管制程度较高。此后,许多学者对这类方法进行了诸多改良,如 Quinn(1997)[7]为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各国在资本管制程度上的不同差异,仔细研究并从 AREAER 中提取了关于各国资本管制进展的叙述性描述,然后以此为依据,将各国资本账户的收支分成两大类,并对各国在不同项目上的管制程度从 0-4 每隔 0.5 进行赋值,然后两类得分之和代表该国的资本账户管制程度。而 Montiel 和 Reinhart(1999)[8]则是通过将 AREAER 中相关项目的赋值范围扩展到 0-2,并对三个等级进行了详细描述,以便反映不同国家之间资本管制程度的差异。Edison 等人(2004)[5]对这一方法的早期研究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加全面的梳理,具体见表 2-1。
.....
第 3 章 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间的套利机制分析.....10
3.1 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简介........10
3.2 境内外远期市场的套利机制分析.......12
3.2.1 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主要套利方式 .....12
3.2.2 套利成本与资本管制程度 ........14
3.2.3 套利行为与热钱流动 ..........16
第 4 章 基于 AB-SETAR 模型的资本管制程度..........18
4.1 模型简介及适用性分析.........18
4.2 数据选取和检验.......19
4.3 AB-SETAR 模型的回归结果 ........24
4.3.1 描述性统计 ....24
4.3.2 回归结果 ........24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28
5.1 研究结论.....28
5.2 研究展望.....28
第 4 章 基于 AB-SETAR 模型的资本管制程度实证分析
4.1 模型简介及适用性分析
SETAR 模型,即 Self-Exciting Threshold Autoregression 模型,国内一般译为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模型,最早由 Tong(1978)[33]提出。随后,Tsay (1989)[34],Chan (1991)[35],Hansen (1999a[36],1999b[37])等学者对模型假设,模型检验及模型参数估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 SETAR 模型在研究非线性时间序列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之所以叫做自激励模型(Self-Exciting),是因为 SETAR 模型与普通 TAR 模型的区别在于它的判别变量是因变量的滞后变量,而非外生变量,因此是变量自身的变化激发了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这里以最简单的 SETAR(1,1,2)模型为例对 SETAR 模型的核心建模思路进行简要介绍。Pasricha(2007)[24]证明了即使外汇套利行为中买卖两个方向的交易成本与管制强度是对称的,其相应的回归门限也可能不同,因此在度量资本管制程度时假设对称的上下门限是不合适的。边界回归是指 SETAR 的自回归并非将偏离值拉向原点,而是在套利行为的驱动下,将价差拉向套利区间的边界,因此在上下两种制度中时间序列应为平稳序列;而在中间制度中,由于套利成本的存在,时间序列应符合随机游走(random walk)假定。
.......
结论
本文的核心研究结论为,自 2006 年 11 月 27 日起到 2013 年 4 月 6 日的这段时间里,中国资本管制的实际程度在逐渐减弱,管制方向由单向管制逐步走向均衡管制。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初步佐证了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进一步的研究可以结合制度的变革对资本管制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具体研究结论可以从三方面加以阐述。首先,本文利用 BP 间断点检验方法,对 2006 年 11 月 27 日至 2013 年 4 月 6 日的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升贴水差值序列进行检验,得到三个间断点,即 2008.08.25,2010.01.05 和 2011.05.11。并且,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间断点的出现给出了相应解释。其次,基于上述分段,本文应用 AB-SETAR 模型对各个阶段的上下套利边界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在不同时间段内,上下套利边界代表的无套利区间的宽度并不相同,且出现逐渐缩小的趋势。这意味着中国资本管制的实际程度在逐渐减弱。最后,分别分析上下套利边界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国资本管制的方向在第一阶段为重点管制资本流出,在第二阶段为重点管制资本流入,在第三阶段重新变为重点管制资本流出,在第四阶段则实现了均衡的双向流动管理。
............
参考文献(略)
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调整经济结构、加速技术创新,其作用和地位不可小覷。2012年,中国中小企业销售产值为54.2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10.1%,总资产38.9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16.8%,利润总额3.67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5.1%,税金总额2.08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16.5%。截止2012年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33.4万家,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7.3%。表1-1为2012年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各项指标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计的比重统计。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却并不乐观,其发展受到了资金、技术、政策等很多条件的制约,更是面临融资难题。超过半数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发展最为不利的因素便是资金匮乏。可见,资金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健康、快速、持续成长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企业的融资包含内源性和外源性融资两种。内源性融资是企业把自身储蓄投入企业内部的过程,具有低成本和原始性的特点。而企业的外源性融资则主要通过金融市场直接或间接实现。在中国,企业发行证券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方法。严格的程序和荀刻的条件使得中小企业以在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证券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变得极其困难。另一方面,对于间接融资,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主要以大型企业为融资服务对象,虽然深圳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块、创业板块在2004年和2011年分别启动,但是由于荀刻的上市条件和有限的市场容量,大部分中小企业依然被排斥在外。中小企业依然很难筹集资金。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另一经济趋势同样值得关注,即产业集群兴起。产业集群现象几乎遍及所有国家的包含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领域。在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较为迅速的是东南沿海地区,比如浙江、广东和江苏等地,通过市场力量形成的产业集群,表现出了较高的产业和地区竞争力。
......
1.2文献综述
1958年,莫迪利亚尼和米勒提出了 MM定理,该定理认为,不存在税收、交易成本并且资本市场充分有效运作时,企业的市场价值仅仅取决于其获利能力和风险程度,而资本结构变得无关紧要。即无论企业资本在债务和权益之间如何分配,不影响其市场价值。1963年,他们又将税收引入MM定理,提出债务的“税盾效应”(Tax Shield),由于负债利息可以免税,企业更倾向于使用更多债务融资方式。1984年,迈尔斯(Myers),在MM定理基础上提出“静态权衡理论(STO)”。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取决于企业目标,包括企业对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权衡,这种权衡实际上是对利息免税收益与其财务危机成本的衡量。负债的预期边际税收利益与边际成本重合之处即为最优资本结构均衡点。具体可用图1-1加以说明。如图1-1所示,负债税盾作用随财务杠杆提高而显著,财务危机成本随债务增加而增大。在负债低于A1时,财务危机成本可忽略,税盾效应起决定性作用。负债比率超过A1点,财务危机成本作用越来越显著,税盾效应被部分抵消。而当负债比率上升至A2时,增加债务的边际税收利益与边际财务危机成本恰好相等,此时,企业实际价值达到最大化,资本结构额也达到最优水平。超过该点,不利影响作用显著,企业实际价值成下降趋势。
......
2集群融资——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方法之一
2.1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相关概念
中小企业是与本行业中的大企业相比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环境、程度和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对中小企业会有不同的规定。在中国,中小企业指的是境内符合法律和相关政策的的各种企业,其规模符合中小型范畴,其存在可以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2003年中国参照企业资产规模、人员数量和销售额等指标对中小企业做了规定。具体见表2-1。总体而言,企业集群,又可称为产业集群,或专业化产业区等。企业集群是现代产业组织形式发生的一种结构性的变革,因其具有规模经济、信息外溢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定义了不同的企业集群的概念。为了更加清楚明了,现将各专家学者对于企业集群的界定做了对比分析,制成表2-2。企业集群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包含了丰富内涵,不能简单理解为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结合以上专家学者对企业集群的分析研究,本文将企业集群定义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态。这种组织形态是指同一产业领域内许多具有关联性的企业和机构由于空间上的集聚而形成的彼此间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结构。集群内企业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等为目的,并将信任与合作嵌入此网络结构中,从而使其联系更加紧密。
.......
2.2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
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通过紧密交流和沟通,可以实现信息互通,单个企业可以以低成本向外传播信息,而这些渠道和信息更容易被金融机构利用,从而缓解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节约金融机构的信息搜集成本,从而更容易满足中小企业的借贷需求。相对于单个游离于集群外的企业而言,集群内企业因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联系更为紧密,在彼此的业务往来中可以获得更先进的技术、知识、管理经验从而获得外部经济,降低成本,提升整体的融资能力。首先,集群内企业对专业化市场和较为稳定的客户群具有较高依赖性,这导致其迁移成本较高。此外,较强的专业化会导致高转换成本进一步造成高退出壁垒,所以集群内企业具有“根植性”,这种特性使得企业违约行为减少,相应的银行就降低了信贷风险。其次,由大数定律可知,银行将款项分散贷给集群众多企业,那么产生呆账坏账旳比重应当固定在一个稳定水平,银行可以对比分析选择合适企业并确定放款额度和期限,降低风险。最后,产业集群的信贷风险一定意义上呈现为具有可测性的整个产业的风险。由于每个产业均有其自身发展周期和规律,所以相对于集群外的单个企业来说这种风险因可知性而弱化。银行对产业集群放款的信贷风险减小,同时对同一产业集群内众多企业放款还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加之良好集群内企业一般经营发展稳定,坏账率低,这无疑可以增加银行收益。
......
3中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选........18
3.1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常见模式........18
3.2中国中小企业选择——互助担保集群融资模式........20
3.2.1互助担保模式的运行机制........21
3.2.2我国互助担保融资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25
4辽宁中小企业互助担保集群融资相关分析........27
4.1辽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27
4.1.1获得银行贷款困难........27
4.1.2股权、债券融资受多种因素制约........27
4.2辽宁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现状与问题........29
4.3辽宁中小企业开展互助担保集群融资的可行性及构想........31
5辽宁中小企业发展互助担保集群融资的建议........35
5.1政府角度........35
5.2互助担保组织角度........36
5.3中小企业集群自身的完善........37
5辽宁中小企业发展互助担保集群融资的建议
论文的以上章节描述了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介绍了集群融资的优点,并且说明了辽宁中小企业进行互助担保集群融资的可行性,提出了构想和愿景。但是这种模式能否真正顺利实施并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政府、群内各企业和互助担保机构等各个主体各司其职并有效地配合。因此,下文针对各个主体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5.1政府角度
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和产业的繁荣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的倾向性,资金的流向、市场的倾斜方向往往也取决于政府的相应政策。中小企业互助担保集群融资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和环境,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手段,调节市场的经济活动。尤其是目前辽宁省产业集群成熟度不高、发展很不完善,这就更需要借助政府力量。要想更好地发挥互助担保集群融资优势,辽宁省应该继续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其提供相应的政府指导和良好的宏观环境。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互助担保集群融资的发展都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为促进我国信用担保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完善,急需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中国中小企业方面的法律起步较晚,《中小企业促进法》直到2002年才颁布实施。这种情况下,中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和自身特点,在此法基础上加速颁发担保行业相关法律,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的出台。为了加快辽宁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依据,辽宁省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用担保各项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参照辽宁实际,制定颁布一系列相应的法规制度。
.....
结论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辽宁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并且试图从集群的角度寻求解决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途径。本文的结论有以下几个:
第一,中小企业自成立起就面临融资难题,辽宁中小企业也不例外。中小企业进行集群融资可以克服单独融资时信用不足的缺陷,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更容易获得资金。并且企业集聚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游离于集群之外的单个企业无法达到的乘数效应。
第二,运用博弈论分析和说明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并且通过博弈分析得知,相比单个企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更强。失信成本在集群内被放大了,因此集群内每一中小企业的最优策略都是与集群内其他中小企业及银行合作,实现“双赢”。
第三,中小企业以集群方式进行融资存在着包含互助担保模式在内的众多模式选择。各种模式均有其特点、不足和适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更加适合中国以及辽宁省的发展实际。
第四,辽宁省中小企业在集群发展、政策支持、科技人文方面都具备实施互助担保集群融资的条件。可以采取该模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但是需要各个主体发挥自身作用。首先,辽宁中小企业互助担保集群融资的实现需要政府政策、法律及良好信用担保体系的支持。其次,互助担保机构应发挥自身作用,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做好风险防范。再次,实现中小企业互助担保集群融资,还需要集群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集群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
参考文献(略)
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四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近几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下行压力和通胀压力并存的局面,这意味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尽管如此,促进农民增收仍一直是中央政府的工作重心。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中共中央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重申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同时指出要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为了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仅在 2011 年,中央财政就拿出超过 1 万亿元作为支农支出,并同时加大了各种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但是,农民增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而在这些因素当中,至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农村人力资本。众所周知,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城市中已经存在着大量的农民工,而在未来的若干年中,中国农村将会有更多的劳动力转移至城市。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传统的简单加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日渐萎缩,而农民增收会越来越依赖于获取工资性收入,因此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只有具备较高受教育水平的农民才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于是提升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强化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将关系到农民增收的长远规划,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建设质量,更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小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各种措施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2005 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中曾明确指出,未来财政新增加的教育经费将重点用于农村。2006 年,农村义务教育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实现全部免费。同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被政府开始实施,通过“特岗计划”来吸引高学历人才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国务院制定新规定,在 2013 年,将会有三万名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高中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通过定向招生的“绿色通道”报考国家重点高校,以促进教育公平。截止 2010 年,我国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 5.47%,小学教育程度为 26.51%,初中教育程度占52.97%,高中及以上劳动人口只有 15%左右。从数字层面来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仍占到三分之一。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用机械不断推广,更新的生产技术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对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就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更遑论城市发展对劳动力教育水平的要求了。所以从目前中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来看,尚难以适应城市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需求。
.......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①.目前国内关于农村人力资本增收问题的研究多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没有系统考察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尤其是门限特征这种指代发展“瓶颈”的重要特征,故而本文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丰富国内关于农民增收的理论研究,为中国农村经济学理论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素材;②.目前国内学术界多将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应用于国际贸易、财政税收、货币政策乃至能源经济方面的研究,并未将这一方法广泛应用到农村经济,本文则将这一方法引入农村经济的研究之中,扩展了农村经济的研究方法;③.由于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中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展开,故而该门限特征也着重指代了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应的空间异质性问题,故而这一研究可以丰富空间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理论研究;④.本文在具体的实证分析中将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两个组成部分,从而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对不同种类农民收入的影响力差异以及门限特征差异,这将丰富我们对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应的理论认识。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人力资本概念
人力资本概念首先由西方学者提出,Schultz(1961)提出了划时代意义的人力资本理论,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同时建立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研究框架。Schultz 认为,教育、健康等投资有利于提高人的工资性收入,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由此可见,人力资本概念一经提出,就是和收入直接相关的。后来的学者们不断完善了 Schultz 等人的人力资本理论,比如 Becke(r1988)扩大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能够提高个人未来收入的各种投资,其中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和劳动力迁徙支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中国学者李建民(1999)发表了著作《人力资本通论》,他将人力资本分为个体和群体,重新定义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关于个体的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个体之中,并且个体人力资本应包括在后天获得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群体人力资本的概念主要是指存在于国家或地区群体之中,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由于后天学习获得的知识、技术、能力及健康等因素总和。由人力资本的概念可知,人力资本存量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应包括所有能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的支出。其中,个人接受系统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所支付的教育支出是增加人力资本的最主要的途径,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组成部分被认为是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构成中最基本的要素。人力资本投资的另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健康人力资本对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完善,居民保健条件的提高,在居民提高劳动力平均寿命的同时,也提高了劳动者的体质,延长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Schultz(1961)认为经济增长要求工人经常进行迁徙以适应就业机会的不断变化,因此,劳动者迁徙也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
2.2 关于人力资本的基本理论研究
在完善人力资本的概念之后,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而包含人力资本最多的当属经济增长理论。因 Schultz 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之时,即是结合经济增长而提出的,故而人力资本的早期理论研究沉淀在诸多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中。在早期,Schultz 研究了美国 20 世纪初到 50 年代末的农村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他发现,美国农业生产迅速增加、农业生存率提高最主要的原因曾经是土地、劳动力数量以及资本存量的增加,现在已经改变为劳动者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1960 年,他关于人力资本的演讲引起了当时经济学界的极大反响,在美国的经济年会上,他提出和阐明了人力资本的内涵与性质,并且叙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重要内容。他认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投资,并且人力资本投资应当包括在职训练、正规的初、中、高等教育支出、提高企业能力方面等方面的投资,在这些人力资本投资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投资。他利用美国的统计数据,经过计算发现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对美国的经济增长贡献来说,教育投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利用收益法计算出了美国平均教育受益率为17.3%,而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言,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因素竟然高达 33%。由于 Schultz 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Schultz 也因此被誉为“人力资本之父”。Becker(1964)以家庭生产和个人资源分配为其研究的角度,对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的叙述从理论上阐释了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以及人力资本的性质。Becker 创建了人力资本投资一收益模型,该模型从家庭的角度,主要考察家庭时间价值和对子女质量的需求,从计量分析的角度系统的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
第三章 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应门限特征的理论分析.........14
3.1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农民收入基本状况描述..........14
3.2 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应门限特征的理论分析..........18
第四章 研究设计......20
4.1 变量及指标选取.........20
4.2 基础模型和计量方法介绍......22
第五章 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应门限特征的计量分析.........25
5.1 基于线性面板回归模型的计量结果....25
5.2 基于门槛面板回归模型的计量结果....27
第五章 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应门限特征的计量分析
5.1 基于线性面板回归模型的计量结果
见表 5-1,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农村居民收入表现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每当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 1 个百分点,纯收入提高 1.17 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提高 1.96 个百分点,非工资性收入提高 1.30个百分点。所有变量系数在 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变量的情况如下:反映健康人力资本的代理变量每千人医生数量同样在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这一变量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以及非工资性收入的弹性分别是 0.064、0.079、0.077;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力为负值,且十分显著;财政分权、公路密度、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均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十分显著,仅有城市化水平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显著。从拟合优度来看,这三个模型都较好地解释了被解释变量,文中选择的解释变量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解释农民收入的变化。诚如第四章所述,本文模型难以避免内生性问题,且容易出现序列相关,需要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处理并同时处理好内生性。根据公式(2),表 5-1给出了基于两步法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回归结果。见表 5-1,从表中可以看出,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仍然保持了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与静态面板数据回归相比而言回归系数变小。出现这一原因在于,这里采用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而滞后项仍被人力资本解释,故而人力资本对收入的作用力被很大程度上“分配”到了前期甚至更早以前的日期中去,而同时由于动态面板回归模型考察的内容较多,被解释变量会被更多的因素所解释,人力资本所解释的内容被减少。由于GMM 估计通过了工具变量有效性的检验,故而从这一回归结果来看,内生性问题并未给我们的研究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并使用静态面板回归也能够得到有效的结论。
.......
结论
中国是一个地理跨度极广、区域发展较不平衡的国家,各个地区之间存在迥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禀赋,即使是相同的农村人力资本,其增收效应在不同的时空点上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质,也即出现“门限”特征。本文的门限特征是指随着某些特定经济变量(表现为不同省份不同年份的经济禀赋,本文称为“门限变量”)的变化,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应并非均质的,会表现出“跳跃”的形式。而实现“跳跃”的那个点(即前文所指的特定经济变量的某个值),我们称作门限值,这种增收效应变化的特质,我们称作门限特征。出现这种门限特征的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年份之间具有迥异的资源禀赋、人文环境、地理环境。而基于数据可得性以及笔者精力所限,本文抽取可能造成门限特征出现的四个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城市化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完成理论分析之后,本文并进一步采用中国 2001-2011 年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使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门槛面板回归模型等计量方法,探究了这一门限特征的具体形式和数值,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边际收入整体上呈现上升状态,对工资性收入而言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 U 型特征;2.随着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边际纯收入明显降低,对工资性收入、非工资性收入而言也是如此;3.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边际纯收入、非工资性收入逐渐上升,人力资本工资性边际收入先上升后下降;4.对纯收入、工资性收入、非工资性收入而言,随着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人力资本的边际收入均呈现逐渐上升的状态;5.不论是何种模型,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始终是十分显著的,公路密度、财政分权、医疗服务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民收入始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一产业比重本期对工资性收入为负,未来期的影响却为正,正好和其对非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方向相反。
............
参考文献(略)
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五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对于公共物品问题的研究,自从1954年由萨谬尔森对其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后,其观点就被广为接受。萨谬尔森认为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即为公共物品,由此他又提出公共品因其非排他性特征导致私人不愿意提供,所以政府就要担起供给责任。自此以后,虽然有一些学者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同观点,但对于公共物品的本质属性方面,都没能脱离该传统定义的束缚。仅有少数学者摈弃了这一传统理念,比如科斯、巴泽尔等制度学家从产权的角度对公共物品的本质特征进行了研宄,认为公共物品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没能得到界定,而且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主要是产权制度)公共物品完全可以由私人进行提供,科斯还查证了英国早期的灯塔制度,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引用的私人不提供、只能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例子一一灯塔,在1610-1675年间的英国竟是由私人建造的,根本不存在前人所说的无法排他、无法收费的情况。萨缀尔森等学者的传统古典理论影响极其深远,充斥于大多数学者的著作甚至我们的教科书中。然而,对照现实情况我们会发现其经典的公共品的两重属性: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把它们作为界定公共物品的标准显然是错误的。当然,传统理论认为的公共品只能由政府提供的观点也是不对的。在现实中,通常被人们所认为的市场不愿供给只能由政府供给的例子,如公路、公园、教育、通信、能源,甚至消防、监狱、银行等都出现了私人供给的情况。在美国,就存在着私人提供的监狱和消防,而且经营效果很好。据统计,美国私立监狱的犯人在获释后再次犯罪的比率是低于公立监狱的再次犯罪率的。美国的中央银行一一美联储的股权也是属于私人银行所有的。近些年,我国也一直在探索经济及国企的改革道路,一些领域的准入门滥在逐步降低。2014年以来,我国过半省份出台了以发展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主线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这一切都在说明,传统理论的观点与现实是不相符的。
......
1.2研究方法
本文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如下:一、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是本文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及期刊杂志等丰富的资源平台,通过对文献的检索与查阅了解了关于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把握了有关该问题研究的主流观点与未来趋势,发现了以前研究的一些问题所在。通过对比,本文提出了新的研宄角度与思路,对该问题进行了重新整合,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二、案例分析法。为了更好的理解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方式的运作机制与条件,本文第五章选取了美联储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机构作为案例,对其公共性、私有性以及具体的制度约束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由此可见制度安排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影响作用。此外,本文的第三章在分各种情况论证私人可以提供公共物品时,通常都是先以理论进行论证说明,然后再结合实例进行阐述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
2基本概念的界定
2.1交易成本、产权与制度
产权与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也是本文需要用到的两大分析工具。产权、交易成本、制度在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且这三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何为交易成本。概括来讲,交易成本泛指一切为交易的促成而发生的成本费用,从产权角度可理解为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交易成本不仅存在于市场交易中,也存在于企业管理和政府运作中。经济社会的运作方式就是由这些交易成本决定的,经济体倾向于选择使交易成本最低的制度安排。当然,不能排除某些利益集团为一己之利的故意行为。在新古典范例中,交易成本被假设为零。在该假设下毫无疑问社会资源可以流向最有效率的地方,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一切有关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安排都没有必要。然而,现实世界中,交易成本并不为零,随着交换种类及规模、交换对象等的扩大,交易复杂性增加,交易成本也越大,有时甚至过高使得交易无法实现。此时,产权的界定与制度的安排就起着关键作用。正如科斯第二定理所证明的:当交易成本不为零时(大于零),不同的产权界定方式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果。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的概念范围很广,远比法律意义上的产权概念宽广的多。简单的讲,个人使用资源的权利就叫做产权。通常包含:使用资产的权利,从资产中获取收入及与他人订立契约的权利,让渡或出卖资产的权利。新帕尔格雷夫大辞典对产权的定义是: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产权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排他性和可交易性,通常,若将某资源的产权界定给私人,就排除了其他人随意使用该资源,除非他们通过某种方式得到产权所有者的同意,比如通过等价交换。此类产权称作私人产权。
......
2.2外部性
要理解公共品的特征,首先要了解另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即外部性。外部性的概念是由庇古(1920)首先使用的,他提出私人和社会边际成本、私人和社会边际收益等概念,将外部性定义为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的差异,并认为外部性问题只能由政府通过税收或补贴等方式来解决。此后,外部性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不同定义,但至今难以统一。大多数文献将外部性定义为:某一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一种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不能通过市场价格进行买卖,这种影响就是外部性。如果影响是负面的会给人带来危害,就称作负外部性,如飞机场的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上游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对下游农户种植作物的影响。如果影响是正面的会给人带来好处,就称作正外部性,如居民护理草坪对其邻居的影响、技术进步的影响。但是,无论是负外部性还是正外部性,施加影响的主体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者因此获得补偿,因而负外部性制造者倾向于制造更多的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制造者倾向于制造更少的正外部性。对于外部性问题,庇古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由政府对负外部性进行收税、对正外部性进行补贴。而科斯并不这样认为,他从产权角度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外部性问题的原因是产权界定不清晰,因而无法交易。只要产权明晰,双方间的契约同样可解决外部性问题,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按科斯的观点,损害是相互的,允许牛吃邻地的谷物会损害农户的利益,那不允许牛吃邻地谷物就不损害养牛人的利益吗?关键问题在于权力赋予谁,如果允许走失的牛吃邻地谷物,那农户自会采取他认为更有利的办法。
......
3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分析..........14
3.1可实现排他的情况.........14
3.1.1排他性技术的确立.........14
3.1.2排他性组织的确立.........15
3.1.3排他性制度的确立.........17
3.2难以排他的情况.........18
3.2.1利益的获取.........19
3.2.2更低交易成本的实现.........20
4公共物品私人供给中政府的作用.........22
4.1制度的提供.........22
4.2产权的界定与保护.........24
4.3监督规范.........25
5一个在难以排他情况下公共品私人提供的案例.........27
5.1美联储概况.........27
5.2美联储的公共品性质.........31
5.3美联储的私有化性质.........33
5.4合理的制度安排.........34
5一个在难以排他情况下公共品私人提供的案例
美联储是一个在不排他的情况下私人提供公共品的典型例子,美联储通过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担任最后的贷款人、监管其他金融机构等方式维护金融秩序及经济的稳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美元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市,美国金融稳定使得本国乃至全球各国都受益。然而不需要排除这些受益者,私人金融机构仍愿意持有美联储的股份,参与美联储的运作,以维护金融稳定为目标采取行动。美联储的所有权完全是属于私人金融机构的,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在于对该种制度安排给予法律上的认可与保障,并对美联储行为进行监督一一美联储是由国会通过立法设立的,国会有权通过法律对其进行变更甚至撤销。美联储体现了私人产权行使公共权利的制度设计,合理的制度安排使政府及私人行为的不确定性得到低成本控制,货币权利得到有效制约,使它既不会受私人利益集团的控制,也不会成为政府的“印纱机”,促进了货币金融市场的稳定。
......
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理论对公共物品的定义是不准确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并不能作为公共物品的本质属性,而且这一点通过现实实例很容易就可以被推翻。公共物品的存在是因为其面临着过高的交易成本,是交易成本太高而普遍为人们所放弃的权利。形成高交易成本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产权的高保护成本,保护产权的成本决定着产权界定的有效性,保护成本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排他成本。还有一些公共物品是因为政府“故意”将其置于公共领域而成为公共物品,这类物品由于政府不向私人提供产权保护,自然没有人愿意介入或者说能够介入。传统理论与本文观点的区别在于:一个强调不可排他性,一个强调排他成本的高低。区分不可排他和排他成本的高低是很重要的,这两种观点决定了如何看待公共物品的本质与供给问题。传统理论认为公共物品不可排他,私人收费困难,只能靠政府提供。然而,实际情况是公共物品不是不可排他只是排他成本太高。这样一来,只要成本降低到合理范围,公共物品的边界就相应缩小了。而技术水平的提高、排他组织的建立以及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确立都有助于降低排他成本,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私人供给便成为可能。而且某物品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和由谁提供并无关系,并不是由私人提供的就是私人物品,由政府提供的就是公共物品。私人也可以成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如果私人通过提供公共物品获得了利益,_那他自然会愿意提供。不过前提是政府承认并愿意保护该类产权,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给予保障。从美联储的运作机制可以看出,存在可得利益,私人愿意持有美联储的股份,而且也能够持有,因为一方面有政府提供产权保护与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都意在起到分权制衡的效果,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得产权的未来不确定性得到低成本控制,人们既不用担心美联储会受到私人操控,也不用担心其成为政府的“印钞机”。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可以长期存在并在稳定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早些时候的第一国民银行、第二国民银行却倒闭的原因。
............
参考文献(略)
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六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其信息共享与数据传输等功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与网络购物等现象都是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便利。从计算机的产生到现在,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至今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人们的生活受互联网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然而,随着人们对碎片时间消费需求、人际交流需求及实时性需求的增加,人们对网络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同时,日渐丰富的网络服务内容、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的网络环境和更新频繁的移动终端设备也为人们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可能,移动互联网便应运而生。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运营商覆盖网络,互联网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移动网络。终端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享受网络服务。移动互联网既有移动通信的方便性,又有互联网的开放性,满足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使人与网络的亲密程度进一步加深了。移动互联网目前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2013年通信运营业公报中显示,移动互联网2013年的收入占整个行业的75.7%,比2012年增长了 74.7%。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依然保持着较高的速度,而且,还会不断的出现商机,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各环节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移动终端设备是终端用户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必须具备的工具,各移动终端设备厂商为了抓住机遇都在各尽其能的发布新设备。2013年,移动手机用户总数突破了 12亿,普及率达到了 90.8%,比2012年增加了 8.3%。3G手机用户总数超过了 4亿户,普及率达到32.7%,比2012年增加了 11.8%。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和之前的移动终端设备相比,能够支持大量独立开发应用的接入,使移动终端设备内容更丰富、功能更加完善,能给终端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但究其根本是智能移动操作系统的功劳,其允许终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自行选择下载、安装应用程序,因此,智能移动操作系统才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
.......
1.2研究意义
随着双边市场概念的提出,双边市场理论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学者浓厚的兴趣,其突破了传统的单边市场的理论束缚,为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到目前为止,双边市场基础理论己基本成形,有了一定的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在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具体产业研究上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有所进展,有的学者将双边市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对具体的产业进行研究,如对银行卡组织、媒体产业、电脑操作系统等产业的双边市场研宄。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双边市场定价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在经济学研宄中,定价问题往往是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并且双边市场中不均衡的结构性定价方式更具争议性,很多学者都在试着建立通用的模型来对双边市场中的定价问题进行解释。所以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双边市场理论以及借鉴前人建立的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定价模型对智能移动操作系统的定价问题进行研宄,也为双边市场理论和交易平台定价理论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案例。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具有双边市场特征,应用开发商与终端用户是其交易平台连接的双边,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则作为方便双边用户进行交易的平台。针对智能移动操作系统方面的研究也大多是技术与竞争、规制方面,从双边市场角? 度对其定价的研宄还比较少见,可能是因为双边市场理论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完善,许多理论没有达成共识,而且研宄中有解的双边市场定价模型假设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代表性的一般性假设的定价模型又存在多均衡问题,现有的理论模型对实际中具有双边市场特点的具体产业的定价方式的解释力还不够。而且在研究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定价方式过程中,由于交易平台的广泛性,很难获得全面的数据,同时影响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定价的因素非常多,模型中也无法全部列出,所以构建完全符合实际的实证模型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借鉴前人研究双边市场定价问题时建立的模型来对智能移动操作系统进行定价研究,从而丰富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在经济学研究方面的理论。
......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双边市场定价的理论基础
在市场活动中,有很多交易是在某个虚拟的或现实的交易平台上发生的,比如手机用户和服务提供商在移动梦网中的交易、信用卡用户与商户在信用卡交易平台上的交易等,交易平台为双方提供产品或服务交易的条件,促使其在交易平台上实现交流与交易,Armstrong(2006)把具有这种特征的交易平台称为双边市场(Two-sided markets)。目前,对双边市场的精确的定义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在诸多定义中,双边市场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1)存在一个交易平台。所谓交易平台是指连接着两个不同用户群的一种实体的或模拟的交易平台,能够协调所连接不同用户群之间的需求以促使交易达成的交易平台。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就是这样的一个交易平台,其连接着终端用户与应用开发商,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而且,App store只有在终端用户和应用幵发商同时接入的时候才具有意义和价值。(2)双边市场需求的相互依存性。是指在双边市场中,只有当交易平台双边用户同时接入,并对交易平台厂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生需求,交易平台的存在才有意义。如果只有一边用户对交易平台有需求,交易平台就不会存在。比如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商与终端用户同时接入平台,并对平台存在需求,从而形成双边市场。如果只有终端用户对智能移动操作系统有需求,而应用开发商除了智能移动操作系统还存在更好的发布其应用的市场,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形成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双边市场交易平台。
.......
2.2双边市场定价相关文献综述
“双边市场” 一词最早是由Rochet&Tirole(2003)正式提出来的,结合其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宄,使得双边市场理论迅速_起,成为经济学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宄内容之一。双边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与传统的转售商模式不同(Hagiu,2007),双边市场盈利模式、发展战略、竞争策略和规制政策与单边市场迥然不同_ght,2004),双边市场交易平台的价值体现在促使两组用户达成交易或降低交易成本(Holland, 2007; Andrea Galeotti, 2009)。Andrea Galeotti、JoseLuis和Moraga-Gonzalez(2009)认为双边市场是由两组不同用户群和协调用户群之间交易的中间平台的存在为特征,其中各用户群都从交易中获利。在界定双边市场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更具经典型和代表性:以Rochet&Tirole为代表的“价格结构非中性”和以Armstrong为代表的“交叉网络外部性”。Rochet&Tirole认为双边市场的主要表现就是价格结构是非中性的,即交易平台对双边用户的定价结构会影响到交易平台的交易量及收益。假设交易平台对双边用户分别定价为Pa和PB,总价格为两者之和,在总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交易平台的交易量和收益与Pa和PB的相对大小有关,这就是价格结构的非中性。Rochet&Tirole认为价格结构在单边市场中是中性的,也就是市场交易量和收益只与Pa和PB之和有关,而与PA和PB的相对大小无关。王学斌(2006)也认为倾斜式价格结构是双边市场的基本特征,并围绕这一特征定义了双边市场的“价格结构非中性说”。
.......
3智能移动操作系统的双边市场界定.........15
3.1行业背景........15
3.2盈利模式........18
3.3双边市场特征........22
4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定价模型........24
4.1模型假设及参数说明........24
4.2收取注册费的交易平台的定价模型........25
4.3收取交易费的交易平台的定价模型........26
4.4同时收取注册费和交易费的交易平台的定价模型........27
5苹果公司iOS操作系统的双边市场定价........30
5.1 iOS操作系统简介........30
5.2 iOS操作系统定价........31
5苹果公司iOS操作系统的双边市场定价
5.1 iOS操作系统简介
苹果公司iOS操作系统是苹果公司为iPhone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主要运行于iPhone、iPod touch以及iPad等苹果公司生产的移动终端设备中,为用户提供优美的界面、广泛的应用以及流畅的操作体验。iOS操作系统属于封闭型操作系统,即只有在苹果公司出厂的移动终端设备中才可以安装运行iOS操作系统,这是相对于Android操作系统等开源型操作系统而言的,开源型操作系统是指操作系统对外开放源代码,终端设备厂商可以购买移动操作系统并安装在自家移动终端设备中。iOS最早发布于2007年1月苹果Macworld展览会上,当时被称为“iPhoneruns OS X", 2010年6月才更名为iOS。2014年6月,苹果公司在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 iOS8操作系统,该升级版的操作系统的通知中心更强大,支持信息直接回复,并支持第三方输入法和QuickType,短信功能支持发送视频、语音、群聊,共享地理位置等。在iOS5操作系统包括以下应用程序:照片、YouTube、信息、日历、股市、地图、Google地图、时间、计算机、天气、备忘录、系统设置、iTunes(将会被链接到 iTunes Music Store 和 iTunes 广播目录)、App Store、Game Center以及联络信息。下方还有四个常用应用程序:电话、邮件、Safari和iPod。
.......
结论
基于双边市场相关理论,结合智能移动操作系统交易平台特点,并通过定价模型推导,讨论了双边市场交易平台的交叉网络外部性、交易平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程度、平台匹配度或卖家信誉对智能移动操作系统交易平台定价的影响。通过分析,概括影响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定价因素如下:
(1)交叉网络外部性。根据上文中的公式推导可得,交叉网络外部性越强,交易平台定价相对越低。因为对交叉网络外部性强的一边制定低价、免费甚至补贴,可以迅速培育起强大的用户基础,通过强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可以在交易平台另一边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再通过制定高价以实现对交叉网络外部性强的一边的成本补贴和盈利。这符合智能移动操作系统交易平台对终端用户收费比应用开发商高的特点,因为终端用户的交叉网络外部性比应用开发商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强。
(2)产品差异化。竞争性交易平台可以向用户提供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以提高平台的定价。交易平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程度越大,交易平台的市场势力就越大,对用户施行高价的可能性越大,而如果交易平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程度越小,会导致交易平台竞争更加激烈,交易平台定价就会下降。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也能体现出这一特点,各个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厂商都在进行不断的创新,为的是提高自身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越大,比如产品独创性,用户无法从别的智能移动操作系统中得到满足,只能从该智能移动操作系统中找到该应用,这样该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就可以施行垄断价格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
............
参考文献(略)
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七
1引言
1.1研究问题及背景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将市场视为完美的配置资源的手段,其分析集中在给定的制度结构中研究资源配置,新古典经济学家通常将制度结构的努力解释为不必要的或无用的。他们把企业简单的归结为一个生产函数,认为其存在是不言自明的,而合同形式的变化被当成一种给定事实,法律系统则是外加的经济活动背景。对于新古典的这一套理论,1937年Coase在其经典著作《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质疑:既然市场可以有效率的配置资源,那么所有的交易都应该在市场上完成,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企业也承担了一部分配置资源的任务。既然价格机制可以协调资源配置,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会需要企业的存在?对此,Coase的解释是,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是不全面的,因为其只考虑了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忽略了交易费用(如寻找和发现相对价格、管理组织、价格谈判、签约和履行合同等)的存在,而这类费用在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在企业内部完成的资源配置可以有效的节约这类费用。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结论,即如果在企业内部进行资源配置的生产、合同和行政成本低于通过市场买卖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企业就会产生,同时,企业的规模的边界则在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成本与外部交易的成本的均衡。由于传统的新古典理论没有给出约束经济行为的这一重要方面,因而其理论的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等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此造成如企业这样的经济组织等带有制度含义的内容无法在新古典的理论框架中得到解释。然而,如果我们将交易费用考虑在内,那么一些带有制度含义的问题,如企业的存在,不同企业的组织形式,合同安排的变化等就会得到很好的解释。
........
1.2研究意义及目标
1.2.1理论意义
敲竹杠问题在经济学理论界由来已久,经济学家提出的解决方法也多种多样,然而,就制度结构安排方面所做的探讨分析来说,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们所得出研究成果还是主要集中在纵向一体化与经济效率的关系方面。而通过部分所有权的制度结构来解决由敲竹杠所导致的投资不足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是经济学家近来才幵始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部分所有权在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本文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的合作博弈的数学模型,能够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进行有益的研究与补充。
1.2.2现实意义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企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产业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向上要有原材料供应商,向下要有产品的经销渠道,因此企业在自身同上下游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由于合约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和或然事件等一系列因素,必然会出现包括敲竹杠在内的一系列问题。而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不同形式的经济组织形式以解决这类问题。其中,以企业间互相参股,获取部分所有权的制度结构尤为显著。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本文所研究的部分所有权对敲竹杠所带来的投资不足的问题的影响效应以及原因,既是对现有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未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目标以及途径,也是一个有利的借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2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
敲竹杜在中文的意思中是一个带有柩义色彩的词汇。通常指某人利用他人的弱点、短处或者某种口实作为借口向他人索取一定的财物或报酬的行为。而在经济理论中,敲竹杠这个词条的意思是指当交易双方签订合约之后,由于合约的不完全性,其中的一方利用不完全契约中的可再谈判的机会,利己的解释契约条款或是以某种借口要求修改合约条款来达到利己的目的。例如交易一方要求降低货物价格,延长交货时间、改变货物数量等来增加自身的收益。具体来说,敲竹杠一般发生在交易的一方或双方进行关系专用性投资之后。由于资产的专用性较高,因此将资产用作他处的价值很低或为零,该项投资在关系内部的价值(最优价值)与在关系外部的价值(次优价值)之间的这种巨大差异就产生了高额可占用的专用性准租金,也诱使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交易中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方的收益会被对方以各种理由进行掠夺,即被对方敲竹杠,而投资方在事前预估到事后不能获得全部投资收益,从而削弱了投资方的事前投资激励,这导致事前关系专用性投资不足,投资水平小于社会最优的投资水平,最终影响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敲竹杠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原因是契约的不完全。我们知道,完全契约理论中,交易双方都被认为是完全理性的,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双方都能够将未来发生的一切情况在合约中作以清楚详尽的规定与说明,并且可以通过第三方的验证而保证契约得到正确的履行。此外,由于所有问题都在事前被考虑在内,因此也不会出现再谈判等问题。这样双方都没有机会重新解释或修改契约条款,因此也不会发生机会主义行为。
.......
2.2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部分所有权与敲竹杠问题的研究有着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针对目前经济中普遍存在下游企业持有上游企业部分所有权的现象,林旭东(2004)在上游企业供应商为下游企业购买商提供专用性投资的背景下,提供了企业间部分所有权安排的理论解释。他通过将专用性投资程度参数、相对议价能力参数、外部机会价值参数及平均溢价系数引入同一模型之中,分析在上述四项参数的影响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持股安排才能实现激励效率的最大化,即试图找到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的部分所有权比例。对于部分所有权的比例问题,林旭东认为,在部分所有权比例固定的情况下,如果下游购买企业的议价能力较低,那么上游供应商所选择的投资的专用性程度就会随之降低。为了消除这种趋势,下游企业则需要增大其所持有的上游企业的部分所有权比例,由此降低上游企业从较低的专用性投资中所获得的收益。此外,当上游市场呈现竞争化的结构,即下游企业可以很容易的选择其他具有替代性的上游企业的时候,下游企业就具有了比较强的议价能力,这同时也增加了其敲竹杠的机会和可能性。为了避免被下游企业敲竹杠,上游企业会选择进行程度较低的专用性投资,因此,为了激励上游企业做出有效率的投资选择,下游企业需要持有上游企业较高的所有权份额。
........
3模型简介...........18
3.1模型的假设条件..........18
3.2纳什谈判解..........19
3.3模型概要描述..........20
4模型计算与分析..........22
4.1企业间互不参股的情况分析..........22
4.2无控制权的部分所有权制度结构..........26
4.2.1企业间价格协商情况分析——无敲竹杠情况..........26
4.2.2企业间价格协商情况分析——有敲竹杠情况..........27
4.3有控制权的部分所有权制度结构..........28
5结论与评述..........32
5.1本文的主要结论..........32
5.2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34
4模型计算与分析
4.1企业间互不参股的情况分析
在企业互不参股的情况下,当上游企业投入了专用性投资之后,交易双方要对专用性资产的价格P进行谈判。我们这里运用纳什谈判解来计算P的具体数值。根据纳什谈判解的原理,首先要分别求出上下游企业在交易实现和破裂(威胁点)的条件下所获得的各项收益。可以发现,如果交易双方按给定的价格进行交易,那么二者其实是将由谈判成功后所带来的收益进行平均分配。因为一旦谈判成功,那么下游企业获得收益,这里我们不考虑/的原因是上游企业在谈判之前已经进行了专用性资产投资,因此它被看作是沉没成本,而纳什谈判解是对未来的预期收益进行协商,因此这里并未涉及到。
..........
结论
由于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未来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交易双方在谈判过程中所签订的契约往往是不完全的。买卖双方在签订合约时无法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件,并且也不能事先全部规定一旦这些事件发生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契约的这种不完全性特点激发了经济学家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来探究问题的本质及解决方式。可以说,不完全契约理论在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中由来与久,但理论界对其却一直具有非常高的关注程度。而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核心,正是本文所主要研究的敲竹杠问题。敲竹杠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投资所具有的专用性特征。当上游企业所进行的投资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只能为特定的下游企业所使用的时候,或者是专用性投资用作他处所产生的价值非常低的时候,下游企业就很有可能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对上游企业进行敲竹杠。由于下游企业能够很容易的观察到上游企业是否进行了专用性投资的行为,即上游企业的投资属于公共信息,所以如果一旦下游企业发现上游企业进行了专用性资产的投入,那么就可能通过诸如要求上游企业降低价格,改变供货数量,延长供货时间等一系列手段来达到敲竹杠的目的。由于上游企业的投资具有专用性的特点,如果它拒绝下游企业的要求,那么投资将没有其他用途或者用于其他用途所能够获得的价值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上游企业将无法收回投资所花费的成本,基于这些原因,上游企业在谈判中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因此给了下游企业敲竹杠的可能性。
............
参考文献(略)
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八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仍然很严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产品市场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多数产品和服务已经实现了市场定价。但是相对于产品市场的改革,我国要素市场的改革处于严重滞后,我国要素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扭曲现象。我国的要素市场价格仍然处于政府严格地控制下。资本、土地价格由中央、地方政府所决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获取要素和使用要素的价格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不同的要素价格直接导致了企业间成本上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同时,要素价格的扭曲阻碍了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使资源的供求情况以及其稀缺程度没有得到真实的反应,导致经济失衡。生产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经营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各种经济社会资源。早期西方经济学家将生产要素划分为,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到 19世纪末期,将企业家才能加入其中,生产要素一般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和企业家才能。本文主要讨论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要素。生产要素的基础地位的另一体现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一般来说,要素均衡价格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范畴,是要素的供给与要素需求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市场处于竞争的条件下,价格机制不仅能够反映出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情况,相对稀缺程度,而且价格机制通过“看不见的手”能够使整个经济达到一般均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反之,当价格受市场和非市场因素的制约时,价格不是直接由市场决定而处于扭曲状态的时候,则无法反映出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导致资源错配、寻租活动以及整体经济效率低下。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特别是国有垄断行业。我国的国有垄断行业在不断的调整,对于国有垄断行业的政企关系,公司管理等,垄断行业已有着显著提升,然而国有垄断行业高利润低效率、缺乏市场定价等问题已成为威胁社会稳定、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要素市场上,政府对于垄断行业的支持,信贷对国有垄断行业的偏向,使得垄断行业获取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产生扭曲。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本文以要素供求理论和要素价格决定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国有垄断行业资本、劳动力以及土地等要素在价格上与非国有垄断行业存在的差异,分析其获取价格不同的原因,并试图去测度国有垄断行业要素价格的扭曲情况,相比于其他的非国有垄断行业是否存在着扭曲,其扭曲程度如何,并探讨国有垄断行业进一步改革的方法。本论文的理论意义体现在,在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垄断行业存在的低效率,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无法绕过的论题。在国有体制改革中,要素价格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要素价格改革也是直接关系到国有垄断行业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了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具体分析垄断行业要素市场上是否存在着扭曲,相比其他行业扭曲程度如何,等等,可以为深化固有垄断行业的改革、完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本论文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的资本要素价格、土地要素价格使国有垄断行业成本低于其他行业,侧面提高了国有垄断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使资源配置最大化,很多时候并没有反应资源的供求情况和稀缺程度,因此,本文通过对国有垄断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进行测度,并提出完善要素市场价格决定政策的相关建议,对于垄断行业要素的有效配置,国家制定垄断行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建立合理的价格改革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生产要素理论是经济学中最为基础的理论之一,最早是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赋税论》里面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 ,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①”。早期西方各国的农业经济增长主要所依靠的是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增加,特别是土地要素,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配第的观点里面提到了土地和劳动力两种要素。虽然没有直接的涉及到土地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的概念,但是为日后的生产要素理论奠定了基础。随着工业经济的逐步发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向工业化推进。资本要素的作用在生活中的地位逐步的上升,生产要素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 世纪初期经济学家让 巴蒂斯特 萨伊对经济学进行了系统和通俗化的解说。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事实已经证明,所生产出来的价值,都是归因于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者的作用和协力,其中以能耕种的土地为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除这些外,没有其他因素能生产价值或能扩大人类的财富②”将生产要素归纳为资本要素、劳动要素和土地要素,创造了生产要素三元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科技的追求越来越狂热,企业家的才能也逐渐的体现出来,渐渐地企业家的才能被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主张把“组织”也加入生产要素,将生产要素划分为资本、土地、劳动力和组织四大类。组织的范围很广泛,到现在一般把组织要素成为企业家才能,也就是目前一般主流将生产要素划分为资本、土地、劳动力和企业家才能。由于企业家才能无法用数据准确的衡量,本文的研究主要从资本、劳动力、土地三个要素价格扭曲来说明国有垄断行业的不合理性。
......
2.2 基本概念界定
对于垄断行业,当前主流的划分方法,把垄断行业分为市场垄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市场垄断主要是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由于技术领先而占据市场份额过大而形成的垄断。自然垄断主要是从规模经济进行考虑的,从成本上来说,一个企业对于市场总体产量的供给成本小于几个企业供给的成本,这时就产生了自然垄断。一般来说,自然垄断行业多运用于公共事业之中,典型的自然垄断如水、电、石油、铁路等行业。行政垄断则主要指依靠政府的行政能力,政府所特许的,严格控制市场准入,由极少数企业垄断经营。具体的行政垄断包括交通运输、盐业、烟草等行业。国有垄断是指依靠国家政策倾斜或对稀缺资源的占用而得到整个市场经营的垄断地位。国有垄断主要是从一些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涉及国计民生的方面,由国有独资或者国有控股进行的垄断式经营,给予该行业特权或允许特许经营,并在一定程度上组织市场其他企业进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基本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很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依旧是国有经济的天下。我国的国有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上面。
........
第 3 章 国有垄断行业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现状.......21
3.1 资本要素价格扭曲的表现.........21
3.1.1 我国资本价格机制变革历程.....21
3.1.2 资本市场的低效率.......22
3.1.3 资本要素价格差异.......23
3.2 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的表现.....26
3.3 土地要素价格扭曲现状......30
3.3.1 我国土地价格机制变革历程.....30
3.3.2 国有垄断行业土地使用现状.....31
3.4 国有垄断行业要素价格扭曲的原因.......33
3.4.1 长期的政府主导和政策偏向.....33
3.4.2 改革过程形成的路径依赖.........34
3.4.3 经济转轨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35
第 4 章 国有垄断行业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及结果....37
4.1 测度方法和实证分析..........37
4.2 研究结果.........42
第 5 章 结论、政策建议和不足.........49
5.1 主要结论.........49
5.2 政策建议.........50
5.3 展望与不足.....54
第4章 国有垄断行业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及结果
4.1 测度方法和实证分析
对于要素市场扭曲的测度实质上是测度要素的实际的价格与其影子价格之间的偏差。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当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出的时候,实现效率最大化,即要素市场保持在均衡的水平。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制度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国有垄断行业的要素价格往往与机会成本相悖,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本文选择随机前沿分析法(SFA),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不同所有制的行业进行测度,测算其要素价格扭曲的程度。前沿测度方法最早是由 Farrell 在探讨生产有效性上提出的,对各个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应,达到最大产值。最初被用来衡量技术效率,后被广泛运用到要素市场扭曲测度中。在扭曲的要素市场中,往往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社会经济效率损失。通过对经济效率损失来检验要素市场的扭曲。随机前沿函数主要是对各个行业的最优生产可能性进行估计,比较行业最优生产可能性与实际生产可能性曲线,通过两者的差距进而来推算出要素市场的扭曲。首先假设各个行业的生产函数都是一样的,各行业生产函数均满足可导、连续、凹向原点,并且生产规模收益维持不变。同时假定只投入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当资本和劳动达到最优组合的时候,得到最大产出,资源被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产出一般分布在生产可能性的外沿。因此,根据各个不同行业中资本、劳动和产出之间的关系确定各要素的使用效率,估算个行业要素的扭曲程度。
.....
结论
本文前面几章通过对工业行业中的国有垄断行业、国有竞争行业和非国有竞争行业的各要素扭曲现状、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行业要素市场扭曲进行了测度,得到了以下结论:
(1)在所有制条件约束下,各行业间获取要素资源的价格不同。国有垄断企业和非国有垄断企业在资本和土地要素的获取上,价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本文计算得出,非国有垄断行业比国有垄断行业获取资本的价格低 20%-60%,在国有垄断行业中,最低的资本获取价格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仅为 0.0081,远远低于其他非国有垄断行业。同时,国有垄断企业的融资渠道比非国有垄断行业更为宽广,也更容易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对于非国有垄断行业,一般的国有银行都存在着严重的信贷歧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时常面临着投资不足的现象。而对于土地要素,由于与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为了提高政绩,政府部门有意操纵土地的价格,偏向于国有垄断行业,以低于市场的土地价格租赁给国有企业,相比于其他竞争行业,大大降低了国有垄断行业的成本,为国有垄断行业的高利润做出了贡献。
(2)对于劳动力要素价格,一般来说应该由劳动力市场自发形成,劳动力价格应该是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相一致时的价格。即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劳动力要素价格。国有垄断行业劳动力要素价格普遍高于国有竞争行业和非国有竞争行业,但是部分国有垄断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劳动力要素价格大于其边际产出。因此其劳动力要素价格存在着不合理。
............
参考文献(略)
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九
第 1 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20 纪末,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迅速崛起。虽然很少有跨国可比的统计数据和方法来量化这些行业在全球范围的影响,但是各个国家的具体数据表明文化产业的地位不容忽然。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本国最大的出口产业,如美国大片占据了世界各个国家的电影屏幕(余晓泓,2008)。日本的汽车产业曾经在美国打败过美国本土汽车,而现在日本的汽车产业已经被文化产业超越(刘志迎,2012)。德国文化产业方面的企业对全国经济的贡献在 2009 年就超过了全国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七。而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也没有落后。英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英国的文化产业对其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了金融业和服务业,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前景(陈淑荣,2013)。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六千美元,这意味着人民群众对物质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消费者首要的需求是物质财富的需求,当物质得到满足后,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就会占主导地位(1943)。这就意味着我国人民对文化产业相关产品的需求比较旺盛。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来源于经济和社会,因此了解文化产业的和地区经济的关系非常必要。相对于其他省份,山东省的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名列全国前三;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扎实。山东曲阜是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孔子的故乡,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山东省有十几家音像民俗文化街等各个方面的文化产业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元清泉,2011)。山东省政府对文化产业非常重视,提出要优先发展十大文化产业。但是由于传统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产业相关人才的匮乏、文化产业投入资金的不足等原因,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布局尚未形成。
........
1.2 国内外综述
国外一些学者对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他们主要从两个层面分析了文化产业对经济的促进效应。单纯的数据关系是第一个层面。柯林斯和博斯沃思(1996)分析了亚洲七个国家的数据,指出了文化产业对人均 GDP 的贡献份额是相当大的。贝尔斯(2002)采用欧佩克国家十七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的实证结果表明不出所料,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多米尼克 波维(2002)对瑞典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证明,文化产业明显改善了该国的经济现状和失业率问题。更深度的内在机制的研究也比较多,这是第二个层次。基贝(1982)的研究指出在人力资本的提高中,文化产业功不可没,是主要的外部因素,其拉动经济不仅仅局限在文化产业增值上。阿什沃思和滕布里奇(2000)的研究表明,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可以提升并且重新塑造当地的文化资源,通过提高各地文化资源的历史吸引力以及艺术魅力,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文化旅游收入。他们还指出文化产业还能够通过提升地区形象来吸引高层次的投资者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改善当地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和质量,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劳伦斯和菲利普斯(2002)的研究表明,文化产品中由于蕴含了文化价值,提高了产品的涉及理念和竞争优势。艾伦(2004)采用截面数据对美国的文化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改变企业的投资模式和产品的消费结构,而改变了整个经济。
.......
第 2 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是指中间范围的文化,既包含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但又不包含全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产业中的产业,是指介于微观经济组织和宏观经济组织之间的企业的集合,这些企业具有商品化和盈利性的特点。但是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世界各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德国的马克斯 霍克海默和西奥多 阿多诺提出,文化产业是社会大众的敌人,文化产业是被操控的,他们对文化产业进行了贬低(1947)。但是他们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中承认了文化产业与群众和社会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文化产业巨大的影响力。英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定义文化产业时指出,文化产业包含创造力、技术以及天赋,通常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文化产业对创作社会财富和创作就业都有巨大的潜力。文化产业作为英国领先于工业,创作了1.4万个就业机会,并且占英国整个国家的总附加值(GVA)的5.3%,而这仅是文化产业的直接经济价值。同时文化产业发挥着催化创新的重要作用,通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文化产业可作为发起和传播新的思想、知识和工作方法的手段。 澳大利亚强调,文化和休闲产业通过促进创意、创新和自我反思来促进经济增长,并认识到文化产业是社会福祉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没有给出文化产业的定义,日本将文化产业局限在娱乐和观光方面,各个国家的定义都是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地定义了文化产业。可以达成一致结论的是,文化产业是涉及人类创造力的产物,它被复制和转载,进行工业生产和商业化,并且常常受到国内以及国际版权法的保护。而文化产业的定义一直是过去几年中激烈辩论的主题,尤其是在美洲和欧洲的政策制定的框架内。而这种争论一直特别令人沮丧,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
2.2 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长期看来,一个国家的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意味着产出的增加,生产曲线的向外移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因素的改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发展一定表现为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则不一定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除了考虑GDP的增加外,还考虑人民生活水平实质性的提高,环境污染的情况,以及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考察时间比经济增长更加漫长。哲学上说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经济增长是经济的量变,那么经济发展就是经济的质变。同理,只有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诉求,而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经济增长可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经济增长也可以为经济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劳动力素质。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重要基础。同时经济增长比经济发展更容易量化分析,其数据更容易获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能够得到保证,从而能够得到更精准的结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研究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终目的是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 3 章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2
3.1 山东省宏观经济发展现状........12
3.1.1 全省经济持续增强..........12
3.1.2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3
3.2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5
3.2.1 山东省的文化资源..........15
3.2.2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16
第 4 章 山东省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17
4.1 相关性分析..........17
4.1.1 横向分析相关性.......17
4.1.2 纵向分析相关性.......20
4.2 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4
4.3 经济增长对文化产业的影响....33
第 5 章 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41
5.1 提高对文化产业的重视.... 41
5.2 完善文化产业法规.....41
5.3 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制度.... 42
5.4 培养文化产业相关人才.... 42
5.5 提高文化产业技术创新.... 43
第 5 章 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山东省依托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和文化积淀,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包括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省 GDP 中所占的比重偏小、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发不完全等。针对这些问题和以上章节的研究成果,提出下面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5.1 提高对文化产业的重视
通过第四章的回归模型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增加 1 亿,可以带动山东省 GDP 增加 11.41471 亿元,因此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对加速山东省经济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详细分析可以知道,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收入法可以对文化产业增加值进行核算。按照收入法的这种计算方法,文化产业增加值由生产税净额即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全省各文化行业的汇总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可以通过提高文化产业的劳动者报酬、减少生产补贴、提高工作效率和营业利润等途径增加文化产业增加值。而经济增长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方面,经济增长对主要文化机构数基本没有影响,而文化事业费基本稳定在 GDP 的 0.32‰,比例有待提高。由经济增长理论可知,资本投入会增加产出,增加文化事业费的比例,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最终提高山东省的 GDP。经济增长对文化主要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数量的影响不是很大,这与我国的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大力发展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才能通过经济增长带动文化产业方面的更多就业。
........
结 论
论文对山东省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并对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山东省经济基础雄厚、文化资源丰富,这些先天条件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支持。山东省的文化产业主要通过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指标来影响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通过文化事业费增加对文化产业资本进行投入,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来增加有效劳动力的投入,最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关系。总体上说,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也应该看到同上海、广东、湖南等文化产业强省相比,山东省仍然具有较大差距。在文化产业的政策、文化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文化产业资金的投入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尽管如此我们坚信,只要采取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在未来山东省经济增长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在概念界定方面起步较晚,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研究不多,相关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受到限制,以及本人知识能力有限,论文对山东省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上肯定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错误。这些不足将激励笔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升认知能力。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关系山东省文化产业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学者和有识之士的指导,不断完善课题的研究。
............
参考文献(略)
优秀经济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十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汽车产业是资本、技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具有关联度强、产业链长、就业面广、消费需求大等特点,世界各国都将汽车产业列为重点战略发展对象。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受到世界关注,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稳定增加的巨大汽车需求加速了我国汽车化进程。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产销大国,汽车产业逐渐成为带动我国人员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大幅提升,加快了能源消耗的步伐,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每年随汽车增长而增加的石油耗费量高达3000万吨,201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8%,再加上汽车尾气、噪音等无疑使已存在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更加严峻,严重影响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2013年受雾霾天气的影响,我国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各大汽车企业也在关注提供有效供给的同时,积极参与缓解和解决我国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加快对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以提升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电动汽车领域,各领先国家和车企都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并获得很多突破性成果,但总体而言我国起步并不算晚。自 863 计划以来,我国从政策、法律及资金投入等各方面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尤其是通过 2009 年启动的示范推广计划,使得电动汽车产销数量不断增加,充电站及充电桩数量居世界首位,并带动汽车产业越来越注意低能耗的改进。根据工信部公布的 2012 年下半年相关数据,可知我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实际值比进口乘用车低 20.09%。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从产业化角度研究,Foxon(2005)等通过分析英国的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系统,得出政府鼓励无法顺利推动创新商业化。Hasishi Ishitani(2007)从政策体系、企业组织关系、总体战略及未来目标等方面研究日本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产业化问题,提出社会参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的重要性。2008年 1 月在欧洲可持续发展周(EUSEW)布鲁塞尔会议上,Volker Blandow 与Ludwig Boelkow 总结了欧洲氢能源交通示范项目的发展情况。Dan Reicher(2009)认为促进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需要扩大研发,完善配套设施,并要加强金融借贷支持和政府采购。从技术创新角度看,Yoichi Kaya(2006)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并提出其应用关键是加强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需要有持续地投资来实现其潜能。Sagar 和 Zwaan(2006)通过分析能源部门技术创新的研发、配置和干中学,发现增加新能源技术的投入对于能源系统研发活动的转移影响最大,协调公共研发和资源配置的先后关系对于提升能源技术有重要关系。Kamp Bart(2008)研究了区域创新政策对于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最后认为旨在提高汽车产业发展的区域创新动机绩效的系统评价非常必要。Beaume 等(2009)进行了汽车产业进行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解决产业内互动创新和开发新产品创新的分析框架。
........
第 2 章 相关理论分析
2.1 电动汽车相关概念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具有环境污染小、噪音低、能量转换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被称为“21 世纪的绿色环保汽车”。按照目前的技术和车辆驱动原理,一般把电动汽车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式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三大类。电动汽车的技术特点:1)在驱动方式上,电动汽车电力来源一般为动力蓄电池或超级电容,主要以电池为动力源,全部或部分由电动机驱动。2)电动汽车一部分依赖于传统车,除包括车载电源系统、电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系统和部件外,还包括传统车的部分主要有电器、车身、内饰、转向、行驶等系统。3)从技术研发角度看,电动汽车的技术方向主要有整车控制、车载电源管理、电驱动、电器线束仪表、动力系统匹配和集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试验。4)在成本构成上,电动汽车的高价成本主要来源于专业零部件,如下图(图1)其中动力电池占整个电动汽车成本的41%,电动汽车专用零部件占整车成本约4/5,主要是因为电动汽车发展未到成熟阶段,关键技术研发上仍需加大投入。
.......
2.2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包括开发新产品、新生产方法,寻找新供应源、开辟新市场及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并首次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企业的本质则是通过产品或服务实现商业价值以获取利润,因此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在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创新必须的各种知识越来越复杂,企业的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外部资源的支持。伯格曼认为为技术创新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或由新技术推动的创新,技术创新的成功于否的衡量标准在于能否在商业活动中获得经济效益。经过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的综合研究,学术界认为技术创新是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的全部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其中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 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总之,技术创新既包括技术研究和形成过程,也包括其实施过程和扩散过程,是新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全过程。
......
第 3 章 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5
3.1 国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15
3.2 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16
第 4 章 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21
4.1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选取原则与体系构建...........21
4.2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确定........25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27
4.3.1 目标层权重........27
4.3.2 方案层权重........29
4.3.3.组合权重的确定.......31
第 5 章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32
5.1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32
5.2 实证分析结论......59
第 6 章 提升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涉及整个产业链的更新与变革,每个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随着政府政策的完善以及节能环保消费趋势的拉动,电动汽车各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校等相关主体越来越重视电动汽车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与国外仍有差距,内部存在发展不平衡,政策不完善,合作不扎实等问题。
6.1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在电动汽车领域,政府补助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随着十城千辆工程结束,相关政策尚未连续出台,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相关新产品的上市和产销量,企业应该深刻意识到自身发展不可能一直依赖于政府补助,更重要的是应不断加强自身创新意识。从世界环境和能源的大环境来看,电动汽车已经是汽车变革的发展方向,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创新投入力度,增加技术研发经费和新产品开发费用,脚踏实地的做好基础研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技术创新先机,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和高质量的电动汽车产品,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来降低企业成本获取利润。注重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及运营模式创新,尤其是电池企业的运营模式应重点加强电池租赁模式研究,并利用媒体和互联网宣传以及高素质销售团队,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市场化,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
结 论
文章分析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明确了电动汽车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在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相关企业、政府等把发展电动汽车作为未来的战略目标,随着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体系建设上,文章是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但目前国内外仍没有形成统一理论,研究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较多,通过分析结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尽可能多地将产业外部环境相关指标纳入其中。在数据选择上,基于电动汽车产业链,扩大企业的研究数量,将各领域相关领先企业进行分类对比,更加准确的进行分析。在结论中,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线性综合模型分析得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产业发展不平衡,尤其是零部件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仍需企业、政府和相关单位全力配合。在主体上,企业仍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市场化推动者,政府要做好政策支持,但不能使其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充分条件,创新意识的提升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电动汽车领域在零部件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由于其缺乏传统技术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文章是最早综合电动汽车各领域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创新能力的,但由于电动汽车产业目前仍处于成长过程中,相关数据的搜集存在一定困难,且本人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搜集能力有限,不能全面进行技术创新能力分析,相关观点和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差,提出的发展建议不够深入。这些不足将时刻鞭策笔者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和能力,与专业人士相互交流学习,继续关注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以便搜集更多相关地区或公司的准确数据,以便开展深入研究,提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建议对策。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