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可以说,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新则中国新。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也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时期过渡的阶段,党中央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建设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全面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农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农民收入在波动中得到提高。然而,农村经济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例如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金融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现代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以及支付清算系统的支持,社会资源就难以实现合理配置,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就难以实现良性循环,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也就难以实现(何广文,2004)。拥有了现代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体系,才能促进农村领域资金的积累和资本的形成,才能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为在农村经济运行中,丰富的农村资金资源、健全的农村金融制度和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不仅为农村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能够为农村经济主体分散存在于农村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我国农村经济迫切需要金融的支持,但是目前的农村金融根本无力担此重任:首先,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不完善,不但无法为农村经济提供较好的金融服务,甚至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其次,民间金融处于初级发育阶段,只能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提供简单的金融服务,无法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和农民的融资需求。因此,构建完善和谐的农村金融市场,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遏制农村资金的继续外流,并有效地引导资金回流农村,更为关键的是投入农村的资金如何用好、用活、用出效益,让投入的资金能够保本并增值。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具有天生的弱质性,导致对农业的投资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回报低、风险大,并由此导致了农村金融的先天性缺陷,因此需要政府出台各种政策尤其是财税政策干预农村金融。例如,可以针对农村金融实行一些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与其它金融机构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向农村金融市场注入适量的信贷补贴资金。建设新农村是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解决农村金融供给制度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陈锡文,2004)。本文试图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于如何利用财政政策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这一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益的探索,探讨如何通过实行有效的财政政策,提高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性,优化农村金融供给,构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起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共生共存、_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农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2.1农村金融的特征
2.1.1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融通,即指在农村经济领域内,以信用为手段所进行的货币资金的筹集、_分配和管理活动。它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部门和金融运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反作用于农村经济。
2.1.2农村金融的特征
2.1.2.1农村金融运行环境的特殊性
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强有力的后盾。金融功能的发挥,即风险管理、信息收集、项目评价、监管、储蓄动员等功能的发挥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经济的增长为金融发展成本“埋单”,为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后盾支持,如果没有经济的支持,金融体系将不可能提供任何更多或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低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农村这种特殊的经济环境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健康持续的发展。
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状况................ 31-42
3.1 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 31-32
3.1.1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村金融................ 31
3.1.2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 31-32
3.2 我国现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构成 ................32-36
3.2.1 正规金融机构................ 33-34
3.2.2 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 34-36
3.3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36-42
3.3.1 农村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低下................ 36-37
3.3.2 农村金融体系运行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37-42
4. 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分析 ................42-53
4.1 农村经济自身特点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 42-44
4.1.1 农村自身特点导致农村金融的高成本 ................42-43
4.1.2 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导致农村金融的高风险................ 43-44
4.2 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 44-47
4.2.1 国家产业政策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 ................44-45
4.2.2 金融政策与制度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 45-47
4.3 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财政因素分析................ 47-53
5. 扶持农村金融发展的财政政策探讨................ 53-67
5.1 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国外经验借鉴................ 53-58
5.1.1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况................ 53-56
5.1.2 国外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借鉴 ................56-58
5.2 扶持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58-67
结论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解除农村领域投资主体进行投资活动的后顾之忧,同时提高其在农村金融机构信用评估体系中的信用等级,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规模和比重,社保投入应更多的向农村倾斜。一方面,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都要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保资金支出比例,加大对农村社保资金的投入。同时,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投资分配比例。另一方面,政府在资金筹措方面应高度重视,拓宽思路,统一规划,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确保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到位。
参考文献
[1] YOKOYAMA M, KWON G S, OKANO T, et al. Preparation http://sblunwen.com/czjrlw/ of micelle-formingpolymer-drug conjugates [J]. Bioconjug. Chem., 1992, 3: 295-301.
[2] TIAN J, CHEN H, ZHUO L, et al. A highly selective, cell-permeable fluorescentnanoprobe for ratiometric detection and imaging of peroxynitrite in living cells [J].Chem. Eur. J., 2011, 17: 6626-6634.
[3] WU W C, CHEN C Y, TIAN Y, et al. Enhancement of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in dye-encapsulating polymeric micelles for bioimaging [J]. Adv. Funct.Mater., 2010, 20: 1413-1423.
[4] LI K, PAN J,. FENG S S, Generic strategy of preparing fluorescentconjugated-polymer-loade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nanoparticles fortargeted cell imaging [J]. Adv. Funct. Mater., 2009, 19: 3535-3542.
[5] OW H, LARSON D R, SRIVASTAVA M, et al. Generic strategy of preparingfluorescent conjugated-polymer-loade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cell imaging [J]. Nano Lett., 2005, 5: 113-117
[6] LI Z F, RUCKENSTEIN E. Water-soluble poly(acrylic acid) grafted luminescentsilicon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use as fluorescent biologicalstaining labels [J].Nano Lett., 2004, 4: 1463-1467.
[7] GAUCHER G, DUFRESNE M H, SANT V P, et al.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drug delivery [J]. J. control.release., 2005, 109: 169-188.
[8] XU J P, JI J, CHENW D, et al. Novel biomimetic polymersomes as polymertherapeutics for drug delivery [J]. J. control. release., 2005, 107: 502-512.
[9] KWONA G, NAITOB M, YOKOYAMAC M, et al.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fordrug delivery: loading and release of doxorubicin [J]. J. control. Res., 1997, 48:195-201.
[10] GAO Z, EISENBERG A. A model of micellization for block copolymers insolutions [J]. Macromolecules, 1993, 31: 7353-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