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硕士论文范文:公共财政下的高等教育财政规制问题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60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导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高等教育财政是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重要部分,也是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不断进行和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目前的高等教育财政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正式开始了大学扩招,这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是一件大事。它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全新时期,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间题,例如教育质量的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人均教育费用下降等问题。扩招后的+余年里,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截止到2009年,全国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是2144.7万人,1998年则是340.9万人①。高校在校生人数剧增,加剧了高校教育投入的不足,使得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这个投入指标是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最低线,而我国这一目标一直未能如期实现。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经费增长迅速,同时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也有轻微上升,但一直徘徊在30/0左右。教育投入增长的幅度远远没有赶上扩招的幅度,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研究高等教育财政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1.1.2选题意义
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研究是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活动中的财政制度问题,集中于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并对目前的政策提出意见。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而教育的投入却缓慢增长,随着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急剧增加,学校教育资金和高校生均教育费用捉襟见肘,再加上目前高等教育资金分配方式的不公平,导致了高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和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这些问题己经影响了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当一前的大学生在就业上的难题和大的就业环境有关,也和高校的培养质量有关,而决定高校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财政投入。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公共财政下的高等教育财政制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2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1.2.1文献综述
20世纪后期以来,关于高等教育的财政制度,国外和国内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不同学者各自研究的立足点也有所不同。如:美国学者D•B•约翰斯通在《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一书针对全球所面临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进行了举例和论述,并展示了各国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他认为“高等教育财政困境己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①。这本书主要是以国际研究的视角来比较和分析高等教育财政的,但该书主要是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从成本分担理论单方面论述财政制度的;我国学者王善迈、袁连生编著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一书以报告形式和广泛的数据向我们揭示了我国的教育财政制度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这本书是以整个教育的过程为视角,淦释的比较系统,但它也是从包括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三级教育形式分别进行阐述,对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的具体分析还不够;栗玉香的《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生成与运行》一书则主要是从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生成、公共教育财政的决策权、绩效管理和公共教育财政的市场化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②,对系统了解公共教育财政和相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但本书对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分析较少:另外,还有一些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相关教材只是将高等教育财政管理作为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分章节简要阐述高等教育财政相关理论,且主要是从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分类及筹措方面进行介绍的,如谢安邦主编的《比较高等教育》、姚启和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等。


2公共财政制度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结合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演变过程看,针对不同经济体制的财政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家计财政,它与自然经济相适应,它的特点是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公私不分,收支缺乏有效的监督;二是生产建设型财政,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它的特点是政企分的不清楚,大包大揽,统收统支,强调统一性,很少考虑随机性和弹性;三是公共财政,这种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主要特征是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和法制性。近代的公共财政,发端于17世纪末的英国,到了十九世纪逐渐成熟,并应用于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管理者,为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服务和物品的政府经济行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在弥补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准则下正确规范政府财政的范围,构建以尊重市场为前提的公共财政框架。从根本上说,公共财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
第一,公共性。公共财政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实现社会大众的共同目的,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但市场本身也有一些无法解决的公共问题,比如,宏观经济的波动问题、垄断问题、效用的外部性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发挥则一政的公共性作用,政府通过财政的杠杆作用和调节作用,解决单纯市场解决不了的公共问题以满足大众的公共需求。
第二,公平性。公共财政的公平性就是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在制定和实施公共财政政策时不以个人或利益集团为中心。各个市场主体要平等地接受财政政策。因为公平竞争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所以要求政府为大众和市场主体提供平等公平的财政条件,来保证财政政策的平等。不管他的个人情况怎么样,只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在财政政策上就应该同等对待,更不能在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时照顾部分人或者部分部门的利益。这是公共则政政策的基本特征,也是政府作为社会大众利益保障者角色的基本要求。
第三,公益性。公共财政不应该直接从事市场活动和追逐利润,政府只能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唯一目的,应追求公益目标,为解决公共问题而服务。如果公共财政追逐利润,因为它掌管着公共财富再分配的权利,它就有条件使用这些权利,就有可能运用自己的特权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影响公平竞争,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公共财政的所有权不是具体到人,也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产生种种问题,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因牟利而减少,使投入公共领域的资金不足。所以,公共财政的收入,不能是为满足部门私利而筹措的资金;公共财政的支出,也是为解决市场条件下市场解决不了的公共问题而服务的。


3 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及国际比较.......... 18-25
3.1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财政制度.......... 18-20
3.2 各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特点.......... 20-25
3.2.1 英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 20-21
3.2.2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21-22
3.2.3 日本高等教育经费筹措.......... 22-23
3.2.4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经费筹措.......... 23-25
4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现状分析.......... 25-37
4.1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 ..........25-26
4.2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存在的问题.......... 26-37
4.2.1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体不足 ..........26-31
4.2.2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分配不均等.......... 31-34
4.2.3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缺乏科学合理性.......... 34-35
4.2.4 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事权.......... 35-37
5 改革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的途径选择 ..........37-44
5.1 重塑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高等教育.......... 37-38
5.2 完善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38-39
5.3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的再设计.......... 39-41
5.4 完善学生资助和学生贷款制度.......... 41
5.5 建立高等教育基金制度.......... 41-42
5.6 加强教育财政的法制建设.......... 42-44


结论


我国任何行政体制改革都伴随着法制建设的改革,如果没有法制建设的保障,任何行政体制改革都会失败。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也不例外。我们己经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相关行政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还不够,还应该更加细化,在教育财政经费预算和执行方面、教育经费管理方面进行立法,以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在教育经费实际的执行中,主观意愿对教育资金的分配的影响还是非常普遍的,甚至有些时候领导的意图和人情的力量大过法律的效力,所以在执行时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强监管。另外,要改进《教育预算执行条例》,提高高等教育预算和决算的层级,并改进和完善教育经费拨款方式和绩效评价体系,使其更加科学、有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在高等教育预算编制与执行方面的具体操作依据。此外,要增强个人的法制观念,重视个人的信用。比如我们实行的学生贷款政策,一些单位和个人不守信用而逃避债务的现象大有存在,这不仅是信用问题,还是法制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法制观念。不良贷款多了,就会影响银行的贷款积极性,会对我国的学生贷款制度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除了各金融机构主动采取配合措施做好贷款工作、学校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并尽快在个国范围内建立起个人的信用登一记系统,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对毕业生进行的信窟、追踪,让其不敢违约,降低高等教育财政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果玉香.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生成与运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龚刚敏.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与公共政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王敏,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何致瑜.国际教育政策发展报告[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5]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7[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杨东平.2006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8]张力.2007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鲍威.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筹措机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
[10]庞辉.大众化条件下英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