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68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导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任何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都会经历的一个经济现象。从国际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世界各国普遍都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这种规律表现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水平低,落后由于经济处于起飞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最高。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在经济发展初期,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将会扩大;随着经济的经济发展,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将会趋于一种稳定状态;当经济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后,经济发展差异将会缩小,欧洲、美国和日本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存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施沿海优先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导致了改革开放以后的 30 多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一直在扩大。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东中西①三大地带以及省际之间。中国区域经济呈现如下格局,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中部次之,西部属于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以及因这种现状而引发出来的经济发展问题让政府认识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必要性。从2000 年开始,国家实施旨在缩小区域差距的西部大开放战略。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甚至是高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均 GDP 增速明显加快。但是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无论是在总量方面还是在结构方面都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虽然过去一轮的西部大开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存在的问题有可能影响到整体的经济效率。发展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在总结过去 10 年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上,国家继续实施了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继续在各方面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确保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事实上,西部地区深处中国内陆,各省份②的经济除了与东部沿海地区各省份存在差异外,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也存在着差异。2000 年贵州的人均 GDP 为 2662元,重庆的人均 GDP 为 5616 元,是贵州的 2.11 倍;2009 年贵州的人均 GDP 却为10309 元,重庆的人均 GDP 为 22920 元,是贵州的 2.22 倍,可以看出差距似乎有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不仅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作用,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经济效率。虽然已有学者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及变化趋势进行过相关的研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差距以及变化趋势,但是研究问题的角度及方法不够新颖,甚至没有考虑一些现实情况,以至于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变化趋势的认识还不够彻底,难以发现这种差距背后的真正原因。本文将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借鉴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重新探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及变化趋势,并以期挖掘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以期为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1.1.2 选题意义
经济增长趋同假说提出以来,引起来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运用趋同假说来检验现实中的经济增长收敛情况,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趋同假说,使趋同假说理论更加符合现实经济现象。通过运用经济增长收敛性假说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机制,探讨导致区域经济增长敛散性的原因,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经济增长收敛源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否最终于趋于一个稳态?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刚好相反。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由于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初始生产要素较贫乏地区的生产要素具有较高的边际产出,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各地区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最终相等,各地区经济增长最终趋向相同的稳态,即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要打破这种稳态,必须依靠外生的技术进步。而新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发散的,新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内生化,把人力资本的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认为由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知识的传播会在生产中产生正的外部性,这种外部性会产生报酬递增的现象。因此,起初人力资本丰富的地区,由于报酬递增,其产出会不断的增加;而起初人力资本贫乏的地区则刚好相反。而当前国内学者主要是借助新古典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国或一些区域的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而得出的结论存在很大的争议性。而本文除了运用新古典分析框架的模型之一——MRW模型——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外,还将借助Dowrick-Rogers的模型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并在这两个模型上做进一步的拓展,进一步揭示经济增长收敛的各种机制,最终本文将在新古典增长收敛机制和新增长收敛机制两方面来分析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一步增强了对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理解,深化对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研究。


2.研究理论、方法与模型介绍


2.1 研究理论介绍
经济增长收敛自提出来以后,似乎就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而且对经济增长收敛观点的质疑也不断。尤其是新增长理论提出来以后,更是对新古典收敛假说的挑战。但是新增长理论者也没有忽视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现象。本文的研究以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①作为基础展开研究。


2.1.1 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指由索洛(Solow,1956)和斯旺(T.W.Swan,1956)所创立的理论。后来卡斯(David Cass,1965)和库普曼斯(Tjalling C.Koopmans,1965)在索洛和斯旺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比较系统的论述,最终形成今天大家所熟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但是,一般为学界所熟悉的是索洛和斯旺的理论。其中以索洛的作为典型代表。下文介绍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索洛模型。索洛模型是哈德罗—多玛模型的发展。索洛模型研究了资本积累、人口增长、储蓄率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着重分析储蓄是如何影响资本存量变化,探讨了经济实现长期增长的产出水平和资本水平稳态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非稳态向稳态均衡状态调整。


3.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分析........... 34-49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4-35
3.1.1 数据来源 .........34
3.1.2 数据处理......... 34-35
3.2 经济增长α收敛的实证分析......... 35-38
3.3 经济增长β收敛的实证分析......... 38-47
3.4 经济增长收敛的机制分析 .........47-48
3.5 简短述评......... 48-49
4.影响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因素分析.........49-55
4.1 市场化程度......... 49-50
4.2 对外开放程度......... 50
4.3 工业化水平 .........50-51
4.4 产业结构升级......... 51-52
4.5 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52-53
4.6 简短述评.........53-55
5.结论与对策建议......... 55-61
5.1 结论......... 55
5.2 对策建议......... 55-61


结论


本文以收敛性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理论背景,运用非线性分形理论,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作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并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分析了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的因素,由此得出本文的基本结论:
(1)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描述性分析来看,绝对差异在扩大,并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而相对差异在出现几次小幅波动之后又呈现扩大的趋势;从经济增长差异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将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
(2)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绝对β收敛情况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绝对β收敛现象;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条件β收敛检验结果来看,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条件β收敛态势。
(3)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的检验结果来看,资本存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收敛有着显著的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新古典收敛机制,新增长收敛机制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Baumol W J.Productivity Growth,Convergence,and http://sblunwen.com/jjjclw/ Welfare:What theLong-Run Data Show[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 (76):1072-1085.
[2] Delong J B.Productivity Growth,Convergence,and Welfare:Comnent[J],Th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 (78):1138-1154.
[3] Barro R.Sala-I-Martin X.Convergence[J],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1992 (100):223-251.
[4] 罗伯特 J.巴罗,哈维尔•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何晖,刘明兴,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 Mankiw N,Romer.Weil.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 (107):407-437.
[6] Islam,N. Growth Empirics:A Panel Data Approach[J]. Quarterly Journalof Economics,1995,110(4):1127-1170.
[7] Dowrick S,M Rogers.Classical and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Beyondthe Solow—Swan Growth Model[J].Oxford Economic Papers,2002,(54):369—385.
[8] 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趋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10):1—13.
[9] Ravi Kanbur,Xiaobo Zhang. Fifty Years of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a Journey Through Central Planning, Reform,and Openness[J].Review of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9(1):87-106.
[10]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6):3—1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