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导论
1.1 选题立意
1.1.1 经济增长问题
探讨中的知识产权与贸易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早期的文献分析中认为,资本的积累和人口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Solow,1956;Swan,1956)。直到最近三十年,产业组织理论打破了完全竞争的经济学假设前提,将垄断竞争纳入了规范分析的框架(Chamberlin,1962; Robinson J,1969; Dixit,Stiglizs,1977);罗默(Romer,1986)等在此基础上为新增长理论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将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因素内生化,使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得以模型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之探讨恢复活力,纷纷涌现的不同观点使之回到了经济学探讨主题的核心地位之上。在新增长理论的相关文献中,技术进步以某种形式打破生产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定式,经济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在理论上得以证实。事实上,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一说并非新近的观点。“马克思在 19 世纪 40 年代的著作很可能是由经济学家第一次揭示出持续不断的科研创新可以解脱经济增长的束缚,从而改变整个世界。”120 世纪上半叶熊彼特提出了创造性破坏理论,阐明了创新在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高中的重要作用。但是 20 世纪末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诺思(North)在其一系列著作中强调诸如技术、资源等经济增长理论中罗列的其他因素只不过描述了增长这个过程本身,而决定产权结构的制度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一向被经济学家敬而远之的制度与政治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最近十年涌现出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作者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无可比拟的作用毋庸置疑。诺思后期的研究也认可了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诺思对制度与技术所持有的观点是制度变迁和技术创新都可以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或转型费用的形式推动经济绩效的提高。梳理最近三十年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我们会发现,不局限于将创新与要素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纳入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制度和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这一观点在赫尔普曼于 2004 年出版的《The Mystery of Economic Growth》中得到了印证。赫尔普曼在这本书中回顾了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尤其将最近 30 年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总结为创新、贸易、制度与收入分配四个主题。以上提到的技术与制度对经济增长推动的主导作用相比,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几个世纪以来显得模糊不清——人人知道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是理论和实证均无法给出明确的结论。贸易到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是阻碍了经济的增长?一个稳妥却看似无意义的回答是:视情况而定。以上回顾使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显得繁复且杂乱,但是一个可见的端倪是:各因素之间的平行发展远多于横向联系,单向的发展使各因素之间的互动很容易被忽略。据此,如何建立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更加立体?这一问题引起作者极大的兴趣。
1.1.2 问题的提出
一个好的切入点是知识产权。因为好的产权制度鼓励知识的积累和应用,产权保护不仅有利于资本的积累,同样有利于技术的积累。尤其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制度体系,是研发活动(R&D)的根本依赖。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的时间长度,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司法系统保护知识产权的效力和政府对企业竞争的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特征阻碍还是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有赖于其对一国的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同时,基于大多数的研发活动在工业化国家并集中在少数国家进行的事实,有关封闭经济条件下的技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忽略了外国技术信息与知识交流对本国技术水平的影响,忽略了绝大多数国家技术进步机制的重要方面。
第2章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数理分析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对一国产生何种影响。相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技术扩散渠道上,对 FDI 的研究又相对集中;而对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少之又少。事实上,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Madsen(2007)收集了 1870~2004 年 16 个 OECD 国家的技术进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历史数据,以估计知识是否通过贸易渠道进行了国际扩散。结果表明,在整个 20 世纪高达 93%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应归功于知识的进口。这种忽视可能源于贸易影响的多重效应使理论研究更加复杂,也可能源于技术变迁对经济增长缓慢地扩散式的影响。为此,本文选取一个更小的范围,只研究知识产权制度互动下的国际贸易策略与最优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章分别利用一般均衡分析、博弈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及其相互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以期从理论上回答下列问题:第一,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第二,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的相关变量如何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路径?第三,它们对一国的技术演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第四,这一作用机制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何不同?
2.1 基于 Grossman-Helpman 两国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在有关内生性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中,Grossman 和 Helpman贡献颇多,他们通过一系列论文,为两个广泛应用的 R&D 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多样性模型,由 Dixit 和 Stiglitz(1977),Ethier(1982)和 Rome(r1990)奠定基础;质量阶梯模型,由 Aghion 和 Howit(t1990),Segerstrom等(1990),Grossman,Helpman(1991)奠定基础。在封闭经济中,多样性模型假定创造新产品扩展了知识存量从而降低了创新成本,所以经济是可持续的。发明更多的产品,发明新产品的成本和和随后创新的利润由于增加的竞争而降低(没有产品从市场中消失)。与之相反,质量阶梯模型假定消费者愿意花费更多以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品,一个重要假定是持续的增长是每一个成功的创新允许企业学习新发明的产品的属性,并对其改进。专利权限制一家企业生产其他企业发明的新产品,而并不阻止其使用该新产品包含的由于这次 R&D 创造的知识。因此,只要一个产品被创造出来,该产品所需的知识变为公共可用的;这一知识扩散确定确保每个人都能尝试提升现有产品的质量。Grossman 和 Helpman 不仅创立了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而且利用产品多样化模型和质量阶梯模型探讨了处于不同技术地位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相关条件下受到的影响。
第3章 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88-106
3.1 政策、制度、技术变迁与经济增长........... 88-99
3.1.1 制度变迁、技术变迁与世界经济........... 88-92
3.1.2 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在技术变迁...........92-99
3.2 领先型经济体与赶超型经济体的策略选择........... 99-106
3.2.1 知识产权与贸易的国家政策选择 ...........100-103
3.2.2 撤掉发展的梯子:后进国家前进...........103-106
第4章 领先经济体的历史经验:以英国和美国为例...........106-134
4.1 英国崛起之前的欧洲........... 106-110
4.2 英国........... 110-116
4.3 美国........... 116-134
第5章 赶超经济体的历史经验:以日本和韩国为例........... 134-162
5.1 日本...........134-149
5.2 韩国...........149-162
结论
与其他赶超经济相比,中国一个特有的优势是正在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巨大市场。随着内需的增长,中国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仍然十分良好,外国企业加大力度扩展在中国的业务,所以中国应该利用好这个优势,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能力。
美国以巨大的国内市场换取其他国家的政策妥协是一种强有力的策略,中国可以学习美国利用巨大的内需市场提高在国际上的谈判能力,以寻求更公平的贸易与合理的技术交流。首先,在全球经济有待恢复的现阶段,中国走势强劲的内需市场为各国企业提供了有效需求令企业在华的竞争加剧,这一方面考验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考验中国政府的协调力,另一方面使外国企业更愿意把更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市场。其次,目前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迹象,美国和欧盟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反补贴和诉诸 WTO 争端解决机制的案件均有所增加。中国内需市场的成长增加了中国的对外谈判能力,这有利于减少中国企业在外竞争时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从而更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奥] 伊里奇•考夫. 专利制度经济学[M]. 科瑞豪,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 [美] 阿吉翁 P, 霍伊特 P. 内生增长理论[M]. 陶然,等,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美] 安守廉. 窃书为雅罪——中华文化中的知识产权法[M]. 李琛, 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4] [美] 格罗斯曼 G M, 赫尔普曼 E. 全球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 [美] 赫尔普曼 E. 经济增长的秘密[M]. 王世华,吴筱,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美] 杰克•戈德斯通. 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M], 关永强, 译.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7] [美] 罗德里克. 探索经济繁荣: 关于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M]. 张宇,译.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9.
[8] [美] 诺思(诺斯).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 厉以平,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9] [美] 诺思(诺斯).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 刘守英,译. 上海: 三联出版社,1994.
[10][美] 帕伦特,普雷斯科特. 通向富有的屏障[M]. 苏军,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