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论文精选范文:某省经济发展之碳排放增长率测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68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不断累积增加。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已上升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所关注的焦点。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制定和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化石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中国碳排放的增长速度一直居世界前列,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的压力。根据 IEA(2009)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由化石燃料消费而导致的 CO2排放量为 60.7 亿吨,美国的排放量则为 57.7 亿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 CO2排放国。[2]虽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仍然相对较小,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能源消费量的不断攀升,CO2排放量将进一步上升,特别在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已经无法避免。[3]到 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 CO2排放量将比2005 年下降 40%-45%,其将作为约束性的指标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4]然而,中国 CO2排放量快速上升的原因不能够简单理解为仅仅是化石能源消费增长所产生的结果,而是存在各方面的深层原因。“低碳经济”概念自 2003 年被提出以来,就迅速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政策当局及学术领域都普遍认同的,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由国家层面到各个省、市地区都在积极开展行动推行低碳发展战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作为国家 “十二五” 规划的一项约束性指标,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将应对环境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把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适应环境气候变化的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和实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各个省、市和地区也相继在 2010 年前后涌现出了大量以“低碳”、“绿色”为标签的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及建设项目,节能减排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导向。2010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国家到区域全面积极推行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首先确定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 5 省和天津等 8个城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
广东省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要减少和控制 CO2排放,首先必须对 CO2排放进行测量,挖掘出导致其 CO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深层驱动因素及其影响大小。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理论上回答一系列问题: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回答以上问题都需要明确是什么原因推动了广东省 CO2排放量的快速上升?因此,深入测量并探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对有的放矢地制定实施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广东省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降低广东省碳排放,对于实施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节能减排以及控制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中,有许多模型和研究方法,其中最普遍和常用的是指数分解方法。指数分解方法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人们运用各种方法以期对工业能源消费变化的规律作详细了解,其中包括对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分析其影响因素。纵观国内外学者在碳排放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方面。


1.2.1国外文献综述
围绕碳排放的驱动因素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其中研究模型包括 IPAT 模型、STIRPAT 模型和指数分解模型等。Ehrlich 和 Holden(1971)、Ehrlich 和Holden(1972)首次提出建立 IPAT 方程来反映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压力的影响,该方程将环境影响、人口规模、人均财富和技术水平反映在一个等式中。[5]Kuishuang Feng etal.(2009)利用 IPAT 等式,对中国的五个代表性地区按不同发展阶段分析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结果认为中国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会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隐患。[6]Thomas Dietz et al.(1994)在 Kaya 模型基础上,建立了 IPAT 等式的随机模型——STIRPAT 模型,用以定量分析环境的各种驱动因素的影响,由此极大程度上拓展了对包括碳排放在内的环境状况的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7]Fan Ying 等利用 STIRPAT 模型对1975-2000 年间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处于不同发展水平阶段的国家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


第二章 广东省经济发展中碳排放的现状分析和比较


2.1 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推动了广东省经济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带动广东省由落后的农业大省转变为位列全国第一的经济大省,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支柱。1997 年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997 年,广东省 GDP 仅为 7774.53 亿元,2010 年却突破了 4 万亿,达到 46013.06 亿元,较1997 年增加了 4.9 倍,国民经济实现了 14.7%的年均增长速度。2010 年广东生产总值在全国 31 个省市区中居首位。按阶段划分来看,1997-2000 年广东 GDP 年均递增11.4%,2000-2010 年年均递增 15.7%,这些数据表明 1997 年以来,广东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广东省的经济加快了发展的速度。(见表 2-1)
与此同时,广东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从加工型逐渐转换为制造型,并开始进入服务型发展阶段,产业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1997-2010年,各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由 1997 年的 12.6%下降到 2010 年的 5.0%;第二产业比重缓慢增长,由 1997 年的 47.6%增长到 2010 年的 50.0%;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上升较快,由 1997 年的 39.8%增长到 2010 年的 45.0%(见图 2-2)。产业结构随着工业化进程呈现由低级向高级并不断、优化的变动过程,三次产业比重从 “二、三、一”的格局逐步向“三、二、一”产业高级格局转变。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经济将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 8%以上;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服务业比重达 48%,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总体架构。


第三章 基于 LMDI 方法的广东省碳排放......... 30-45
3.1 研究方法说明与选择 .........30-31
3.2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及说明......... 31-39
3.2.1 模型构建......... 31-35
3.2.2 数据说明......... 35-39
3.3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9-43
3.4 本章小结......... 43-45
第四章 广东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45-53
4.1 广东省碳排放的正向驱动因素......... 46-49
4.1.1 人均 GDP 变动.........46
4.1.2 交通工具数量变动......... 46-47
4.1.3 人口总量变动......... 47
4.1.4 经济结构变动......... 47-48
4.1.5 家庭平均年收入变动......... 48-49
4.2 广东省碳排放的负向驱动因素 .........49-50
4.2.1 生产部门能源强度变动......... 49
4.2.2 交通工具平均运输线路变动......... 49
4.2.3 燃料结构变动 .........49-50
4.3 分析结论......... 50-52
4.4 本章小结......... 52-53
第五章 对碳减排的结论建议......... 53-56
5.1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3-54
5.2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54
5.3 倡导低碳消费,建设节能型社会......... 54-55
5.4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和碳减排......... 55-56


结论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综述性分析,结合本文的研究思路,提出本文在前人基础上的三个推进之处:一、根据碳排放量的变动特征,将 1997-2010 年划分为 7 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的跨度不尽相同,阶段划分具有明显特征;二、运用 LMDI 方法求解广东省各个时间段 11 种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增长率的贡献是前沿性课题;三、根据整体年均贡献将 11 种因素划分为影响碳排放的正负向两类驱动因素,分析了各驱动因素的影响原因及贡献,并与全国的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广东省 1997-2010 年以来碳排放的现状,包括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能源结构现状、能源强度现状以及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现状分析。通过以上分析,从整体上了解广东省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并根据二氧化碳总量的波动情况,将1997-2010 年划分时间段,为分阶段探讨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做准备。实证分析中对 LMDI 方法进行说明,并简要推导了“六部门、八种能源”两层的LMDI 分解模型,为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提供模型依据。进而对本文实证的数据来源进行说明,包括指标的选择、数据的调整。运用 EXCEL 求解各个阶段碳排放增长率,以及各个驱动因素的贡献,并对结果进行说明。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求解 1997-2010 年广东省 CO2排放的年均增长率,以及各驱动因素的年均贡献,将 11 种因素划分为影响广东省碳排放的正负向两类驱动因素,分析各驱动因素在 1997-2010 年的变动对广东省碳排放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广东省与全国水平的异同点,为提出针对广东本省的碳减排措施建议提供理论了支撑。最后,根据碳排放正负向驱动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加强科技先导,加快技术进步,在能源发展中落实科技创新主战略;四是增强节能理念,合理使用能源,倡导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设节能型社会;五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和碳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曲建升,曾静静.温室气体排放科学评价与减排政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IEA. “CO2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http://sblunwen.com/stjjxlw/ 2008 Edition”,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Head of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Office,2009.
[3]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2):123-136.
[4] 田立新,张蓓蓓.中国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1):1-7.
[5] Ehrlich,P.R.,Ehrlich,A.H.Population,Resources,Environment:Issues in Human Ecology[M].San Franci-sco:Freeman,1970. P121-137.
[6] Kuishuang Feng,Klaus Hubacek,Dabo Guan.Lifestyles,technology and CO2emissions in China:Areg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9,69(1):145-154.
[7] Thomas Dietz,Eugene A.Rosa. “Rethink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Population,Affluence,andTechnology”[J].Human Ecology Review, 1994(1):277-300.
[8] FAN YING, LIU LAN -CUI, WU GANG, TSAI HSIEN -TANG, WEI YI-MING. Changes in CarbonIntensity in Ch ina: Empirical F indings from 1980- 2003[J] .Ecolog ical Economics, 2007: 62.
[9] Ang B.W.,Liu F.L..A New Energy Decomposition Method:Perfect in Decomposition and Consistent inAggregation[J].Energy,2001,26,537-548.
[10] Ang B. W., Choi K..Decomposition of Aggregate Energy and Gas Emission Intensities for Industry:A Refined pisia Index Method [J].The Energy Journal,1997,18(3):59-7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